编年 资治通鉴 General Mirror for the Aid of Government   》 卷二0五 武则天长寿元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2年~公元696年)      司马光 Sima Guang

  【唐纪二十一】起玄黓执徐,尽柔兆涒滩,凡五年。
  
  则天顺圣皇后长寿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
  
  正月,戊辰朔,太后享万象神宫。 腊月,立故于阗王尉迟伏阇雄之子瑕为于阗王。
  
  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 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十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 阙连车载,十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心存抚 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 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 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宁陵丞庐江郭霸以诌谀干太后,拜监察御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问之,因尝其粪,喜 曰:「大夫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元忠大恶之,遇人辄告之。戊辰,以夏官尚 书杨执柔同平章事。执柔,恭仁弟之孙也,太后以外族用之。
  
  初,隋炀帝作东都,无外城,仅有短垣而已,至是,凤阁侍郎李昭德始筑之。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 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卽承反者得 减死。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 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 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 事!」以头触柱,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之。
  
  侯思止鞫魏元忠,元忠辞气不屈;思止怒,命倒曳之。元忠曰:「我薄命,譬如坠驴, 足絓于镫,为所曳耳。思止愈怒,更曳之,元忠曰:「侯思止,汝若须魏元忠头则截取 ,何必使承反也!」
  
  狄仁杰旣承反,有司待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裂衾帛书冤状,置绵衣中,谓王德寿曰 :「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绵。」德寿许之。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之称变,得召见。 则天览之,以问俊臣,对曰:「仁杰等下狱,臣未尝褫其巾带,寝处甚安,苟无事实, 安肯承反!」太后使通事舍人周綝往视之,俊臣暂假仁杰等巾带,罗立于西,使綝视之 ;綝不敢视,唯东顾唯诺而已。俊臣又诈为仁杰等谢死表,使綝奏之。
  
  乐思晦男未十岁,没入司农,上变,得召见。太后问状,对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 ,但惜陛下法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 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太后意稍寤,召见仁杰等,问曰:「卿承反何也?」对曰 :「不承,则已死于拷掠矣。」太后曰:「何为作谢死表?」对曰:「无之。」出表示 之,乃知其诈,于是出此七族。庚午,贬知古江夏令,仁杰彭泽令,宣礼夷陵令,元忠 涪陵令,献西乡令;流行本、嗣真于岭南。
  
  俊臣与武承嗣等固请诛之,太后不许。俊臣乃独称行本罪尤重,请诛之;秋官郎中徐有 功驳之,以为:「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将顺,亏损恩信。」殿中侍御史贵乡霍献 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裴宣礼,臣请陨命于前。」以头触殿阶,血 流沾地,以示为人臣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帕头下, 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甲戌,补阙薛谦光上疏,以为:「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 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喧诉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 。昔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 。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将者提鼓挥桴,临敌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然则虚文岂足以佐时,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观其勇略,考居官之 臧否,行举者赏罚而已。」
  
  来俊臣求金于左卫大将军泉献诚,不得,诬以谋反,下狱。乙亥,缢杀之。 庚辰,司刑卿、检校陕州刺史李游道为冬官尚书、同平章事。 二月,己亥,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内附,分置十州。 戊午,以秋官尚书袁智弘同平章事。 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如意。
  
  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右拾遗 张德,生男三日,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一餤,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 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从得肉?」德叩头服罪。太后曰:「 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 面。
  
  吐蕃酋长曷苏帅部落请内附,以右玉钤卫将军张玄遇为安抚使,将精卒二万迎之。六月 ,军至大渡水西,曷苏事泄,为国人所擒。别部酋长昝捶帅羌蛮八千余人内附,玄遇以 其部落置莱川州而还。
  
  辛亥,万年主簿徐坚上疏,以为:「书有五听之道,令着三复之奏。窃见比有敕推按反 者,令使者得实,卽行斩决。人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 此不足肃奸逆而明典刑,适所以长威福而生疑惧。臣望绝此处分,依法复奏。又,法官 之任,宜加简择,有用法宽平,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有处事深酷,不允人望者 ,愿疏而退之。」坚,齐聃之子也。
  
  夏官侍郎李昭德密言于太后曰:「魏王承嗣权太重。」太后曰:「吾侄也,故委以腹心 。」昭德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弒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旣 陛下之侄,为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太后矍然曰: 「朕未之思。」秋,七月,戊寅,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承嗣为特进,纳言武 攸宁为冬官尚书,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杨执柔为地官尚书,并罢政事;以秋官侍郎新郑 崔元综为鸾台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为凤阁侍郎,检校天官侍郎姚璹为文昌左丞,检校 地官侍郎李元素为文昌右丞,与司宾卿崔神基并同平章事。璹,思廉之孙;元素,敬玄 之弟也。辛巳,以营缮大匠王璇为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承嗣亦毁昭德于太后,太后曰 :「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是时,酷吏恣横,百官畏之侧足, 昭德独廷奏其奸。太后好祥瑞,有献白石赤文者,执政诘其异,对曰:「以其赤心。」 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尽反邪?」左右皆笑。襄州人胡庆以丹漆书龟腹曰:「天 子万万年。」谐阙献之。昭德以刀刮尽,奏请付法。太后曰:「此心亦无恶。」命释之 。
  
  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徧,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 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 诛。监察御史朝邑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 ,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共构陷善思,坐流歡州。太后 知其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善思名譔,以字行。
  
  右补阙新郑朱敬则以太后本任威刑以禁异议,今旣革命,众心已定,宜省刑尚宽,乃上 疏,以为:「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 之祸也。汉高祖定天下,陆贾、叔孙通说之以礼义,传世十二,此知变之善也。自文明 草昧,天地屯蒙,三叔流言,四凶构难,不设钩距,无以应天顺人,不切刑名,不可摧 奸息暴。故置神器,开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尽露,神道助直,无罪不除,苍 生晏然,紫宸易主。然而急趋无善迹,促柱少和声,向时之妙策,乃当今之刍狗也。伏 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遗,觉蘧庐之须毁,去萋菲之牙角,顿 奸险之锋芒,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太后善之 ,赐帛三百段。
  
  侍御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泥耳笼头,枷研楔㥄,折膺签爪,悬发熏 耳,号曰『狱持』。或累日节食,连宵缓问,昼夜摇撼,使不得眠,号曰『宿囚』。此 等旣非木石,且救目前,苟求赊死。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 尽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胜楚毒自诬耳。愿陛下察之。今满朝侧息不安,皆以为陛 下朝与之密,夕与之仇,不可保也。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 幸甚!」太后颇采其言,制狱稍衰。
  
  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丙戌,敕以齿落更生,九月,庚子,御则 天门,赦天下,改元。更以九月为社。制于并州置北都。
  
  癸丑,同平章事李游道、王璇、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长史 任令辉,皆为王弘义所陷,流岭南。 左 羽林中郎将来子珣坐事流爱州,寻卒。初,新丰王孝杰从刘审礼击吐蕃,为副总管,与 审礼皆没于吐蕃。赞普见孝杰泣曰:「貌类吾父。」厚礼之,后竟得归,累迁右鹰扬卫 将军。孝杰久在吐蕃,知其虚实。会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 镇,敕以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将兵击吐蕃。冬,十月,丙戌 ,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则天顺圣皇后长寿二年(癸巳,公元六九三年)
  
  正月,壬辰朔,太后享万象神宫,以魏王承嗣为亚献,梁王三思为终献。太后自制神宫 乐,用舞者九百人。
  
  户婢团儿为太后所宠信,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为厌咒。癸巳,妃与 德妃朝太后于嘉豫殿,旣退,同时杀之,瘗于宫中,莫知所在。德妃,抗之曾孙也。皇 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团儿复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后者,太后 乃杀团儿。
  
  是时,告密者皆诱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赏。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 恐德妃母庞氏,庞氏惧,奴请夜祠祷解,因发其事。下监察御史龙门薛季昶按之,季昶 诬奏,以为与德妃同祝诅,先涕泣不自胜,乃言曰:「庞氏所为,臣子所不忍道。」太 后擢季昶为给事中。庞氏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 论之,以为无罪;季昶奏有功阿党恶逆,请付法,法司处有功罪当绞。令史以白有功, 有功叹曰:「岂我独死,诸人永不死邪!」旣食,掩扇而寝。人以为有功苟自强,必内 忧惧,密伺之,方熟寝。太后召有功,迎谓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 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庞氏得减死,与其三子皆流岭 南,孝谌贬罗州司马,有功亦除名。
  
  戊申,姚璹奏请令宰相撰时政记,月送史馆;从之。时政记自此始。
  
  腊月,丁卯,降皇孙成器为寿春王,恒王成义为衡阳王,楚王隆基为临淄王,卫王隆范 为巴陵王,赵王隆业为彭城王,皆睿宗之子也。
  
  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与李昭德俱 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师德徐笑曰:「师德不 为田舍夫,谁当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 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 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 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甲寅,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 侍范云仙坐私谒皇嗣,腰斩于市。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见。又有告皇嗣潜有异谋者,太 后命来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太常工人京兆安金藏大呼谓俊臣曰: 「公旣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卽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皆出,流血被 地。太后闻之,令轝入宫中,使医内五藏,以桑皮线缝之,傅以药,经宿始苏。太后亲 临视之,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旣命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
  
  罢举人习老子,更习太后所造臣轨。 二月,丙子,新罗王政明卒,遣使立其子理洪为王。 乙亥,禁人间锦。侍御史侯思止私畜锦,李照德按之,杖杀于朝堂。
  
  或告岭南流人谋反,太后遣司刑评事万国俊摄监察御史就按之。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 ,矫制赐自尽。流人号呼不服,国俊驱就水曲,尽斩之,一朝杀三百余人。然后诈为反 状,还奏,因言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谋反者,不可不早诛。太后喜,擢国俊为朝散大 夫、行侍御史。更遣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 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皆摄监察御史,诣诸道按流人。光业等以国俊 多杀蒙赏,争效之,光业杀七百人,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其远年杂犯流 人亦与之俱毙。太后颇知其滥,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属皆听还乡里。」国俊等亦 相继死,或得罪流窜。
  
  来俊臣诬冬官尚书苏干,云在魏州与琅邪王冲通谋,夏,四月,乙未,杀之。 五月,癸丑,棣州河溢,流二千余家。 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 乙未,太后御万象神宫,受尊号,赦天下。作金轮等七宝,每朝会,陈之殿庭。
  
  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浑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曰立极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曰无上孝 明高皇帝,皇后从帝号。
  
  辛丑,以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璹为司宾卿,罢政事;以司宾卿万年豆卢钦望为内史, 文昌左丞韦巨源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吴人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巨源,孝宽之 玄孙也。
  
  则天顺圣皇后延载元年(甲午,公元六九四年)
  
  正月,丙戌,太后享万象神宫。
  
  突厥可汗骨笃禄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为可汗。腊月,甲戌,默啜寇灵州。室韦反, 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破之。
  
  春,一月,以娄师德为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孛文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泠泉及大岭,各三万余 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庚午,以僧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以讨默啜。
  
  三月,甲申,以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检校内史,更以僧怀义 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李昭德为长史,苏味道为司马,帅契苾明、曹仁师、沙咤忠义 等十八将军以讨默啜,未行,虏退而止。昭德尝与怀义议事,失其旨,怀义挞之,昭德 惶惧请罪。
  
  夏,四月,壬戌,以夏官尚书、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同凤阁鸾台三品。
  
  五月,魏王承嗣等二万六千余人上尊号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甲午,御则天门楼受尊号 ,赦天下,改元。
  
  天授中,遣监察御史寿春裴怀古安集西南蛮。六月,癸丑,永昌蛮酋熏期帅部落二十余 万户内附。
  
  河内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与嵩山人韦什方等以妖妄惑众。尼自号净光如来,云能知未 然;什方自云吴赤乌元年生。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岁,云见薛师已二百年矣,容貌愈少 。太后甚信重之,赐什方姓武氏。秋,七月,癸未,以什方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制 云:「迈轩代之广成,逾汉朝之河上。」八月,什方乞还山,制罢遣之。
  
  戊辰,以王孝杰为瀚海道行军总管,仍受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节度。
  
  己巳,以司宾少卿姚璹为纳言;左肃政中丞原武杨再思为鸾台侍郎,洛州司马杜景俭为 凤阁侍郎,并同平章事。
  
  豆卢钦望请京官九品已上输两月俸以赡军,转帖百官,令拜表。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 。十遗王求礼谓钦望曰:「明公禄厚,输之无伤;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乎 ?」钦望正色拒之。旣上表,求礼进言曰:「陛下富有四海,军国有储,何借贫官九品 之俸而欺夺之!」姚璹曰:「求礼不识大体。」求礼曰:「如姚璹,为识大体者邪?」 事遂寝。
  
  戊寅,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崔元综坐事流振州。
  
  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 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九月,壬午朔,日有食之。殿中丞来俊臣坐赃贬同州参军。王弘义流琼州,诈称敕追还 ,至汉北,侍御史胡元礼遇之,按验,得其奸状,杖杀之。
  
  内史李昭德恃太后委遇,颇专权使气,人多疾之。前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攻之,其 略曰:「陛下天授以前,万机独断。自长寿以来,委任昭德,参奉机密,献可替否;事 有便利,不预咨谋,要待划日将行,方乃别生驳异。扬露专擅,显示于人,归美引愆, 义不如此。」又曰:「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又曰:「蚁穴坏 堤,针芒写气,权重一去,收之极难。」长上果毅邓注,又着石论数千言,述昭德专权 之状。凤阁舍人逄弘敏取奏之,太后由是恶昭德。壬寅,贬昭德为南宾尉,寻又免死流 窜。
  
  太后出梨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为瑞。杜景俭独曰:「今草木黄落,而此更发荣, 阴阳不时,咎在臣等。」因拜谢。太后曰:「卿真宰相也!」
  
  冬,十月,壬申,以文昌右丞李元素为凤阁侍郎,右肃政中丞周允元检校凤阁侍郎,并 同平章事。允元,豫州人也。
  
  岭南獠反,以容州都督张玄遇为桂、永等州经略大使以讨之。
  
  则天顺圣皇后天册万岁元年(乙未,公元六九五年)
  
  正月,辛巳朔,太后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证圣。
  
  周允元与司刑少卿皇甫文备奏内史豆卢钦望、同平章事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 方附会李昭德,不能匡正,钦望贬赵州,巨源贬麟州,景俭贬溱州,味道贬集州,元方 贬绥州刺史。
  
  初,明堂旣成,太后命僧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 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 藏为之耗竭。怀义用财如粪土,太后一听之,无所问。每作无遮会,用钱万缗;士女云 集,又散钱十车,使之争十,相蹈践有死者。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怀义颇厌入宫 ,多居白马寺,所度力士为僧者满千人。侍御史周矩疑有奸谋,固请按之。太后曰:「 卿姑退,朕卽令往。」矩至台,怀义亦至,乘马就阶而下,坦腹于床。矩召吏将按之, 遽跃马而去。矩具奏其状,太后曰:「此道人病风,不足诘,所度僧,惟卿所处。」悉 流远州。迁矩天官员外郎。
  
  乙未,作无遮会于朝堂,凿地为坑,深五丈,结彩为宫殿,佛像皆于坑中引出之,云自 地涌出。又杀牛取血,划大像,首高二百尺,云怀义刺膝血为之。丙申,张像于天津桥 南,设斋。时御医沈南璆亦得幸于太后,怀义心愠,是夕,密烧天堂,延及明堂。火照 城中如昼,比明皆尽,暴风裂血像为数百段。太后耻而讳之,但云内作工徒误烧麻主, 遂涉明堂。时方酺宴,左十遗刘承庆请辍朝停酺以答天谴,太后将从之。姚璹曰:「昔 成周宣榭,卜代愈隆;汉武建章,盛德弥永。今明堂布政之所,非宗庙也,不应自贬损 。」太后乃御端门,观酺如平日。命更造明堂、天堂,仍以怀义充使。又铸铜为九州鼎 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先是,河内老尼昼食一麻一米,夜则烹宰宴乐,畜弟子百余人,淫秽靡所不为。武什方 自言能合长年药,太后遣乘驿于岭南采药。及明堂火,尼入唁太后,太后怒叱之,曰: 「汝常言能前知,何以不言明堂火?」因斥还河内,弟子及老胡等皆逃散。又有发其奸 者,太后乃复召尼还麟趾寺,弟子毕集,敕给使掩捕,尽获之,皆没为官婢。什方还, 至偃师,闻事露,自绞死。
  
  庚子,以明堂火告庙,下制求直言。刘承庆上疏,以为:「火发旣从麻主,后及总章, 所营佛舍,恐劳无益,请罢之。又,明堂所以统和天人,一旦焚毁,臣下何心犹为酺宴 !忧喜相争,伤于情性。又,陛下垂制博访,许陈至理,而左史张鼎以为今旣火流王屋 ,弥显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逄敏奏称,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散坏,斯实 谄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伏愿陛下前干翼翼,无戾天人之心而兴不急之役,则兆人 蒙赖,福禄无穷。」
  
  获嘉主簿彭城刘知几表陈四事。其一以为:「皇业权舆,天地开辟,嗣君卽位,黎元更 始,则时借非常之庆,以申再造之恩。今六合清晏而赦令不息,近则一年再降,远则每 岁无遗,至于违法悖礼之徒,无赖不仁之辈,编户则寇攘为业,当官则赃贿是求。而元 日之朝,指期天泽,重阳之节,伫降皇恩,如其忖度,咸果释免。或有名垂结正,罪将 断决,窃行货贿,方便规求,故致稽延,毕沾宽宥。用使俗多顽悖,时罕廉隅,为善者 不预恩光,作恶者独承僥幸。古语曰:『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斯之谓也。望陛下 而今而后,颇节于赦,使黎氓知禁,奸宄肃清。」其二以为:「海内具僚九品以上,每 岁逢赦,必赐阶勋,至于朝野宴集,公私聚会,绯服众于青衣,象板多于木笏;皆荣非 德举,位罕才升,不知何者为妍蚩,何者为美恶。臣望自今以后,稍息私恩,使有善者 逾效忠勤,无才者咸知勉励。」其三以为:「陛下临朝践极,取士太广,六品以下职事 清官,遂乃方之土芥,比之沙砾,若遂不加沙汰,臣恐有秽皇风。」其四以为:「今之 牧伯迁代太速,倏来忽往,蓬转萍流,旣怀苟县之谋,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 岁以上不可迁官,仍明察功过,尤甄赏罚。」疏奏,太后颇嘉之。是时官爵易得而法网 严峻,故人竞为趋进而多陷刑戮,知几乃着思慎赋以刺时见志焉。丙午,以王孝杰为朔 方道行军总管,击突厥。
  
  春,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僧怀义益骄恣,太后恶之。旣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顺;太后密选宫人有力者百余 人以防之。壬子,执之于瑶光殿前树下,使建昌王武攸宁师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 焚之以造塔。
  
  甲子,太后去「慈氏越古」之号。 三月,丙辰,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周允王薨。
  
  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 ,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 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
  
  秋,七月,辛酉,吐蕃寇临洮,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之。 九月,甲寅,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赦天下,改元。 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太后喜,册授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则天顺圣皇后万岁通天元年(丙申,公元六九六年)
  
  腊月,甲戌,太后发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天下百姓无出今年 租税;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己丑,御朝觐坛受贺;癸巳,还宫;甲午,谒太庙 。
  
  右千牛卫将军安平王武攸绪,少有志行,恬淡寡欲,扈从封中岳还,卽求弃官,隐于嵩 山之阳。太后疑其诈,许之,以观其所为。攸绪遂优游岩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 如山林之士。太后所赐及王公所遗野服器玩,攸绪一皆置之不用,尘埃凝积。买田使奴 耕种,与民无异。
  
  春,一月,甲寅,以娄师德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击吐蕃。己巳,以师德为左肃政大夫 ,知政事如故。 改长安崇尊庙为太庙。
  
  二月,辛巳,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黄帝,灵妃为天中黄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 神为玉京太后。
  
  三月,壬寅,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兵大败;孝杰坐免 为庶人,师德贬原州员外司马。师德因署移牒,惊曰:「官爵尽无邪?」旣而曰:「亦 善,亦善!」不复介意。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 。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赦天 下,改元万岁通天。
  
  大食请献师子。姚璹上疏,以为:「师子专食肉,远道传致,肉旣难得,极为劳费。陛 下鹰犬不蓄,渔猎悉停,岂容菲薄于身而厚给于兽!」乃却之。
  
  以检校夏官侍郎孙元亨同平章事。
  
  夏,五月,壬子,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攻陷营州,杀 都督赵文翙。尽忠,万荣之妹夫也,皆居于营州城侧。文翙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视 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乙丑,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 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书 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副之,以备契丹。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 万斩。
  
  尽忠录自称无上可汗,据营州,以万荣为前锋,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数万,进 围檀州,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却之。
  
  八月,丁酉,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先是,契丹破营 州,获唐俘数百,囚之地牢,闻唐兵将至,使守牢霫绐之曰:「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 存,唯俟官军至卽降耳。」旣而契丹引出其俘,饲以糠粥,慰劳之曰:「吾养汝则无食 ,杀汝又不忍,今纵汝去。」遂释之。俘至幽州,具言其状,诸军闻之,争欲先入。至 黄獐谷,虏又遣老弱迎降,故遗老牛瘦马于道侧。仁师等三军弃步卒,将骑兵轻进。契 丹设伏横击之,飞索以㥄玄遇、仁节,生获之,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契丹得军 印,诈为牒,令玄遇等署之,牒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云:「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 军将皆斩,兵不叙勋。」匪石等得牒,昼夜兼行,不遑寝食以赴之,士马疲弊;契丹伏 兵于中道邀之,全军皆没。
  
  九月,制:「天下系囚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初令山东近边诸 州置武骑团兵,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 讨契丹。
  
  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上疏曰:「恩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诸色奴充兵讨击契丹,此 乃捷急之计,非天子之兵。且比来刑狱久清,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惯征行,纵其募 集,未足可用。况当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何劳免罪 赎奴,损国大体!臣恐此策不可威示天下。」
  
  丁巳,突厥寇凉州,执都督许钦明。钦明,绍之曾孙也;时出按部,突厥数万奄至城下 ,钦明拒战,为所虏。
  
  钦明兄钦寂,时为龙山军讨击副使,与契丹战于崇州,军败,被擒。虎将围安东,令钦 寂说其属城未下者。安东都护裴玄珪在城中,钦寂谓曰:「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 励兵谨守以全忠节。」虏杀之。
  
  吐蕃复遣使请和亲,太后遣右武卫冑曹参军贵乡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 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 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曰:「吐蕃苟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 规利于万里之外邪!」乃遣使者随元振入请之。
  
  朝廷疑未决,元振上疏,以为:「钦陵求罢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措也。 今若直拒其善意,则为边患必深。四镇之利远,甘、凉之害近,不可不深图也。宜以计 缓之,使其和望未绝则善矣。彼四镇、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浑,亦国 家之要地也,今报之宜曰:『四镇、十姓之地,本无用于中国,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镇 抚西域,分吐蕃之势,使不得并力东侵也。今若果无东侵之志,当归我吐谷浑诸部及青 海故地,则五俟斤部亦当以归吐蕃。』如此则足以塞钦陵之口,而亦未与之绝也。若钦 陵小有乖违,则曲在彼矣。且四镇、十姓款附岁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遥 割而弃之,恐伤诸国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太后从之。
  
  元振又上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若国 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大举其徒 ,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太后深然之。元振名震 ,以字行。
  
  庚申,以并州长史王方庆为鸾台侍郎,与殿中监万年李道广并同平章事。
  
  突厥默啜请为太后子,并为其女求昏,悉归河西降户,帅其部众为国讨契丹。太后遣豹 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左卫郎将摄司宾卿田归道册授默啜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知微, 立德之孙;归道,仁会之子也。
  
  冬,十月,辛卯,契丹李尽忠卒,孙万荣代领其众。突厥默啜乘间袭松漠,虏尽忠、万 荣妻子而去。太后进拜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遣别帅骆务整、何阿小为前锋,攻陷冀州,杀刺史陆宝积 ,屠吏居数千人;又攻瀛州,河北震动。制起彭泽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独孤思 庄畏契丹猝至,悉驱百姓入城,缮修守备。仁杰至,悉遣还农,曰:「贼犹在远,何烦 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百姓大悦。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硖石姚元 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
  
  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 着论,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设客问曰:「徐公于今谁 与为比?」主人曰:「四海至广,人物至多,或匿迹韬光,仆不敢诬,若所闻见,则一 人而已,当于古人中求之。」客曰:「何如张释之?」主人曰:「释之所行者甚易,徐 公所行者甚难。难易之间,优劣见矣。张公逢汉文之时,天下无事,至如盗高庙玉环及 渭桥惊马,守法而已,岂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属惟新之运,唐朝遗老,或包藏祸 心,使人主有疑。如周兴、来俊臣,乃尧年之四凶也,崇饰恶言以诬盛德;而徐公守死 善道,深相明白,几陷囹圄,数挂网罗,此吾子所闻,岂不难哉!」客曰:「使为司刑 卿,乃得展其才矣。」主人曰:「吾子徒见徐公用法平允,谓可置司刑;仆睹其人,方 寸之地,何所不容,若其用之,何事不可,岂直司刑而已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卷一 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东周烈王七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
卷二 东周显王元年~东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
卷三 东周慎靓王元年~东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
卷四 东周赧王十八年~东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
卷五 东周赧王四十三年~东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
卷六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始皇帝十九年(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
卷七 秦始皇帝二十年~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
卷八 秦二世皇帝二年~秦二世皇帝三年(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
卷九 西汉太祖高帝元年~西汉太祖高帝二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
卷十 西汉太祖高帝三年~西汉太祖高帝四年(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
卷十一  西汉太祖高帝五年~西汉太祖高帝七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卷十二  西汉太祖高帝八年~西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8年)
卷十三  西汉高后元年~西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8年)
卷十四  西汉文帝前三年~西汉文帝前十年(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0年)
卷十五  西汉文帝前十一年~西汉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
卷十六  西汉景帝前三年~西汉景帝后三年(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41年)
卷十七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
卷十八  西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
卷十九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
卷二十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
卷二一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
卷二二  西汉武帝天汉三年~西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
卷二三  西汉昭帝始元元年~西汉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
卷二四  西汉昭帝元平元年~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