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宋詞鑒賞辭典   》 吳潛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吳潛(1196-1262)字毅夫,號履齋,先世自宣城遷溧水,潛則生於德清。嘉定十年(1217)進士第一,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改簽廣東軍判官。紹定間,歷太府少卿、淮西總領,遷太府卿兼權沿江製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端平元年(1234),陳九事,忤時相,罷。淳祐十年(1250),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拜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明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初,轉左丞相兼樞密使,封許國公。以論丁大全、瀋炎、高鑄之姦,被劾,一再貶徙循州安置。景定三年五月卒,年六十七。《宋史》、《南宋書》有傳。有《履齋遺稿》四捲,續集一捲,別集二捲,《履齋先生詩餘》一捲。陳霆《渚山堂詞話》捲一:“史稱履齋為人豪邁,不肯附權要,然則固剛腸者。而‘抖擻’‘悲涼’(潛《滿江紅》有雲:“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等句,似亦類其為人。”《四庫總目提要》雲:“其詩餘則激昂凄勁,兼而有之,在南宋不失為佳手。”況周頤《蕙風詞話》捲三雲:“履齋詞《滿江紅。九日郊行》雲:”數本菊香能勁。‘’勁‘韻絶雋峭,非菊之香不足以當此。《二郎神》雲:“凝伫久,驀聽棋邊落子,一聲聲靜。《千秋歲》雲:‘荷遞香能細。’此‘靜’與‘細’,亦非雅人深緻,未易領略。”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吳潛
  萬裏西風,吹我上、滕五高閣。
  正檻外、楚山雲漲,楚江濤作。
  何處徵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鈎、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
  天正遠,傷飄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着。
  嚮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
  吳潛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悲感的詞作。淳祐七年(1247)春夏,吳潛居朝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等要職,七月遭受臺臣攻擊被罷免,改任福建安撫使。時其兄吳淵供職於南昌。此詞應該為吳潛前往福州道經南昌時所作。
  豫章為南昌舊名。滕王閣,唐初建於南昌城西,飛閣疊臺,下瞰贛江,其臨觀之美,為江南第一。再加上有王勃《滕王閣序》的美傳,益發使其輝光煥發。詞客騷人“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多有吟詠,吳潛此作亦發興乎此。
  “萬裏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起筆着題,“萬裏”用得極有氣勢,“吹”極為生動,寫出了登臨高閣時的興致。這裏引用了王勃的故事。傳說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風,使他一夕行四百餘裏,民諺謂“時來風送滕王閣”。這個故事更表現了作者的興致,還自然地將目前的登臨與王勃當年聯結了起來。“正檻外、楚山雲漲,楚江濤作。”“檻外”寫出了當時居高臨下憑欄四望的感覺。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贛江。“雲漲”、“濤作”,景象當時壯觀,可以想見詞人心潮的激蕩。“何處徵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這是寫登高遠望時所看到的景象,徵帆像行駛在樹梢上,野鳥有時落在沙邊。“有時”,二字極為傳神。“近簾鈎、暮雨掩空來,今猶昨。”“暮雨”說明其伫望之久。正當遊目騁懷、沉入遐思時,雨霧撲簾而來,真是“珠簾暮捲西山雨”,與王勃當年所見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臨風嗟嘆了。
  以上是寫在滕王閣覽景。景物寫得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又處處映照着《滕王閣序》,融通了今古,拉長了視野。這段景物描寫明顯地浸染着作者的情緒,如“徵帆木未”就包含着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來”不無凄涼之意,“今猶昨”則藴含着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並且引出下片的抒懷。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秋煙緊”就是秋意見深。這秋意包括上片所寫西風、暮雨,如果說登臨樓閣時還給人以興致,現在則給人以相反的刺激,讓人更覺凄愴孤單了。“天正遠”,道途茫茫,任所還遠着呢。“正”字不堪。這都是眼前所感。
  這樣一個季節,這樣一種環境,這樣一番景緻,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觸動呢?於是下面由近及遠,回首往事。“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休休莫莫”,意思是說,算了、算了,顯得不堪回首。這十年如果從嘉熙元年(1237)算起(正十年),他多次落職,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罷退鄉居,仕途不順,去年底剛復職,衹半年又被謫遷。這十年如果是大約言之,那麽十一年前他曾任職南昌(江西轉運副使兼知隆興府),算是舊地重遊了。但是物是人非,這十年的心事,使人頓生滄桑之感。這一句感嘆可能包括這兩方面內容,真是“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怎能不感慨萬千呢。“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着。”他五十三歲,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為的歲月不多了。他焦慮,既由於自己有志難伸,也由於社稷顛危、國難深重。去年復職之後他連呈奏章,歷數內憂外患種種情況,認為當務之急是整頓朝政,進君子退小人(《奏論君子小人進退》)。而言剛出,即被擠出朝廷,朝政可知矣。
  “乾坤雖大愁難着”。“着”,安放。乾坤之大卻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由此可見:一、愁之易發,居其位無非惹愁添恨。二、愁之深廣,頗似杜甫的“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裏以固態體積狀愁,既給人以形之大、又給人以質之重的感覺,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臨景惹起的對往事的回憶和無限慨嘆,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對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發出的鬱悶不平之氣,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嚮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臨近黃昏,城頭的號角又吹起來了,聲聲入耳,又勾引起遷客無盡的羈旅愁思。這正與上片“暮雨”照應,角聲混合着秋風、雨意,是多麽蕭條悲涼的感覺。這是一個倒裝句。把“城頭角”放在最後,又使人覺得他的無盡愁思似乎像那聲聲號角一樣,在廣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蕩。這又變成一個以景結情的好句。“乾坤雖大愁難着”痛憤無比,結句哀思綿綿,剛柔相濟,益顯其沉痛悲鬱。
  “滕王高閣臨江渚”。自王勃大作問世以來,在此覽景之作多矣,吳潛此作未與時消沒而留存至今、仍堪諷詠,除了其寫景的精要、生動、清暢外,就因為它真實地抒寫了一個失意政治傢的人生悲感和憂憤。雖然它與王勃不能相比,但僅就抒情寫懷而言,該詞也是沉鬱動人的。
  ●滿江紅·送李禦帶珙
  吳潛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歐鷺,半帆煙雨。
  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
  過垂虹、亭下係扁舟,鱸堪煮。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麯,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
  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
  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
  吳潛詞作鑒賞
  此詞是送別之作。“禦帶”,又為“帶禦器械”,是武臣的榮譽性加官。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詞的開頭即問友人李珙何以辭官,可見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牽動肚腸的也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問何事”,語氣也顯得比較重。可是下文卻沒有回答。而是寫李珙辭官後的逍遙生活。“湖海上、一汀歐鷺,半帆煙雨”,寫其“翩然”之狀:出朝後漫遊湖海,與鷗鷺為友,出沒於煙波雨浪,顯得多麽自在、輕快。“海客無心隨白鷗”,似乎友人對這種境遇還很滿足。作者這裏有意引而不發,使人感到飄逸的表象下隱藏着別種意緒。“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這裏是回答了,經過上面一番周旋,顯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辭官後遨遊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辭官實是無奈之舉。雖有報國之志,濟時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從誰吐”,用問句表達出來,其中含有無奈、落寞、怨恨、孤獨等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過垂虹、亭下係扁舟,鱸堪煮。”垂虹亭位於吳江長橋頭,這裏是南宋連貫東西水路必經之地,李珙離臨安往西自然經過這裏。這裏還有一處著名的古跡:晉代吳江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起家乡的鱸魚膾,於是慨然嘆道:“人生貴在適志,安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哉!”便辭官返鄉。後人在這裏建有鱸鄉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這裏很合適:友人經過此地正是鱸肥堪膾時節,可盡地主之誼;友人亦是辭官歸去,正與張翰同懷,可謂異代知音,不妨小住。並且有用張翰“人生適志”安慰友人之意。“鱸堪煮”,“堪”字耐人尋味,除了傳達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還替友人表達了心裏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麯,送君路。”可以說,這裏纔是送別之題,上片全是題前之意。由於題前之意寫得很充分,別意就顯得分外珍重、深厚了。“留君住”須“拚一醉”,這種態度表現出了多麽執着、灼熱的感情,“歌一麯”中有着多少依戀、憐惜。“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友人此去,悵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跡似的。順承上句,這種意思是明顯的。
  可能還有別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來下江做官,路途遙遠,一旦罷官就有流離之感。吳潛友人吳泳也是四川人,在寫給吳潛的信中就說:“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為傢,罷則無所於歸。”如果是這樣,那麽“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就有雙層含義:一為問詢,一為慨嘆,即罷官之後很可能“無所於歸”,天地之大,難道沒有你容身之處?其中的關切、憂慮表露無遺。這與下面的情緒表現又是緊相聯貫的。
  “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還有收拾舊山河這樣的大事業等待成就,朝廷本該多多任用賢才,但李珙這樣有志又有纔的人卻被迫辭官漂泊江湖,這真讓人又痛惜又悲憤。“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不理解,因而發為天問。“一笑”,是被悖謬所激怒的笑。讀到這裏,我們可以想見作者在嚮青天發問:人世間的舉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顛倒?“天無語”,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憤之中。
  這首送別詞寫得悲鬱慷慨,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理解、對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時也對朝廷的昏憒表示了強烈憤慨。這些情緒的表達是有層次的推進,詞中的幾個問句顯示了情緒推進的節奏,結句達到了高潮。從全詞不難看出,作者通過抒寫李珙的遭遇,寄予了個人的身世感慨,所以這首詞亦是自況。在當時的環境下,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是愛國人士的普遍命運。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吳潛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
  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簫笛。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
  問江南池館有誰來?
  江南客。
  烏衣蒼,今猶昔。
  烏衣事,今難覓。
  但年年燕子,晚煙餘日。
  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
  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吳潛詞作鑒賞
  這首詞為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任淮西財賦總領時所寫。烏衣園,在烏衣巷之東,為晉代王謝等貴族故宅的遺址,宋代時此地成為遊樂場所。
  “柳帶榆錢”,寫的是春末景況,故下句云“又還過,清明寒食”,深有光陰荏苒之感。清明時節正是出遊的好時候。下面就寫遊園所見。“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的“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羅綺”,此代指遊女。這幾句寫遊樂盛況:連天公也顯得特別高興綻開笑臉。遊女如雲,笙歌滿耳,一片歡樂。而此時花園裏的景色也格外清麗,正是雨後初晴之時,經過春雨的滋潤清洗,花紅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十分奪目。以上數句,作者把遊人、景物、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寫得那麽美好,他的心情應當是愉快的,但實際卻非如此。“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他是此地的官員,來遊此地的池館即烏衣園,卻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並兼指其兄),感到與此地遊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見其心情的悒鬱。這裏是反襯寫法,他為什麽有這樣的心情呢?大概是由於仕宦的不如意。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總領兼沿江製置使並知建康府,那是兩件很重要、也很能見才幹的職務,可是為時不久就停兼了。管理錢糧的總領比起威行一方的軍政長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吳淵的投閑置散,自然會産生鬱鬱不得志的心理。這一個是用樂景寫哀,達到了十倍其哀的效果。
  上片結拍以問句題明“江南客”今日來遊烏衣園,下片順理成章地轉入懷古。“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兩句以“烏衣”並提,但巷猶昔,事難覓,對比十分鮮明。王謝的德行已成歷史,今天不復存在,所以難覓。來到此地,衹見小巷依然,於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
  衹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憑吊一番,“晚煙斜日”,景象何其蕭條。燕子當年經歷過烏衣園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藉燕子作了具體呈現。這裏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詩句,但用意不同。
  劉詩旨在奚落、諷刺,這裏是景仰、懷念。下面作者由歷史沉思回答自身:“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塵土債”指自己和其兄的官務、宦情。這兩句意思說,本想解脫一下,誰知來到此地勾起如許悲涼。正如前面所述,他的悲涼既為王謝,更是為他們自己。這裏“塵土債”與“英雄跡”對照,顯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淪下僚、塵驅物役的苦悶和憤慨:“英雄”二字顯示出兄弟二人不同於那些“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的世俗之人,他們悲憤的是壯志難酬,追求的是幹一番驚天動地的英雄事業。至此,作者遊園所觸發的深層意識纔終於顯現出來。“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隨分,照例應景之意。即要趁着這天氣晴和的清明時節開懷暢飲,莫要辜負這大好時光。本來這賞春宴遊在他看來就是“虛擲”的表現——虛度了光陰,蹉跎了志業,可他卻說這樣纔不虛擲,這是激憤的反語。更顯沉鬱。
  全詞綫索分明:由寫景開始,歡樂之景襯托出心中鬱悶之深;然後懷古,由歷史之事引出個人身世的慨嘆,可以說寫景和懷古都是為寫人服務的,而且結合得非常貼切。
  ●南柯子
  吳潛
  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
  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揚柳係春風。
  鵲絆遊絲墜,蜂拈落蕊空。
  鞦韆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
  吳潛詞作鑒賞
  詞人通過春光中的各種景物描寫,表達了一位妙齡女子的惜春之情。這是一個常見主題。在美人惜春的背後,誰又能說這不是表達對光陰、青春的眷戀呢?
  “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二句,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後,池水凝碧,花欄內,殘紅萎頓在枝頭。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這二句不僅寫出闌珊的春意,也傳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帶出了惜春人,“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係春風。”場景從庭院轉移到“畫橋東”,似乎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悶,走到這“大天地”裏來捕捉春光。用楊柳來“係春風”很有情趣。楊柳與春天關係最為密切。
  在春風中,是它第一個睜開嬌眼;在春天離開時,它又以綿綿的飛絮相送。選擇楊柳來留春,可以想見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楊柳係春風”,這行動是天真可愛的,然而又是十分美麗的,春風中“十五女兒腰”的柔柳和“獨立畫橋東”的女子相互映襯,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現在已化解了許多。
  現在我們所玩味的春愁已註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現在癡情的留春舉動上。但春天畢竟是要情然離去的。“鵲絆遊絲墜,蜂拈落蕊空。”鵲絆遊絲是無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與無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無走了。
  “鞦韆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愁閑緒雨聲中。”又一次轉換回到庭院,天氣也由晴和轉入風雨。這是一種心情的轉換。在從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嚐充滿愁緒的風雨之聲了。雨中鞦韆富於含藴,那“鞦韆”裏包含着春光下的幾多紅情緑意!許多惜春詞都寫到這情景:“隔墻送過鞦韆影”(張先)、“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黃昏疏雨濕鞦韆”(李清照),正可互相發明。“鞦韆”正給讀者的聯想指示了一個方向,到底還有哪些“閑情閑緒”,讀者自可再發揮。“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那淅淅瀝瀝、不絶如縷的雨聲正表達了她飄忽不定,玩味不盡的春愁。詞以聽雨結束,饒有餘味。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無語。
  羽書萬裏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吳潛詞作鑒賞
  這首詞藉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慶無府(今寧波)任沿海製監大使時,已是六十五歲了,之前曾幾度官居臺輔,又幾度削職,經歷了宦海幾多沉浮,意氣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慶元任內仍剋盡職守,並寫有詩詞作品三百餘首,佳作亦有多篇,讀此詞可見其心跡之一斑。
  “對海棠有賦”,開頭便詠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清明時節,節物風光變化迅速。中午下了陣“疏雨”,頃刻間海棠就大放光豔了,“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叫人多麽驚喜。而這海棠沾雨之後更顯得鮮活冶豔,就叫人更加喜愛了。詞人老大風情減,面對如此國色,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紅顔皓首,兩相對待,在這“無語”中我們不難體會作者自憐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聯想四川的戰況。“羽書萬裏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吳潛作此詞的前三年,蒙古就開始侵擾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親率十萬軍隊自六盤山撲嚮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慮退兵。這大約就是捷書所報的內容。詞人以跳躍式思維寫此事,可以想見他心情的振奮。“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錦江頭(以代蜀)的海棠,還是那般豔麗!這裏又用“濯錦”二字,海棠花就顯得更美了,真是錦上添花。“江頭”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華夏古來繁華之地,豈容狐兔闖來!
  這首詞寫詞人在衰暮之年觀賞海棠,聯想“海棠國”的戰局,表現了烈士暮年心憂國事的忠忱。
  ●水調歌頭·焦山
  吳潛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
  長江萬裏東註,曉吹捲驚濤。
  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
  回頭千載陳跡,癡絶倚亭臯。
  惟有汀邊歐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吳潛詞作鑒賞
  此詞為嘉熙二、三年間(1238—1239)吳潛任鎮江知府時所作。鎮江風景壯麗,地處吳頭楚尾、南北要衝,自古即兵傢爭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區。這裏的古跡和流傳的佳話很多,形成了特殊的歷史文化氛圍,文人到此,無不受到強烈感發,“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遂有很多篇什傳世。吳潛在此詞作就有十數首,這是其中之一。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鐵甕”,指鎮江古城,是三國孫權所建,十分堅固,當時號稱鐵甕城。“金焦”,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現已淤連南岸),西東相對,十分雄偉。宋孝宗遊金山寺曾題詩道:“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鐵甕”、“金焦”為鎮江古來形勢最突出之處,寫得概括、有力。“長江萬裏東註,曉吹捲驚濤。”江流東註,風捲濤驚,又加強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連水,水連天,“孤雲”、“孤帆”更襯出了江天的浩渺,而“來去”、“上下”又見出了詞人在遊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神思的飛越。此句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是從李白詩句變化而來。“遠岫忽明晦”,“忽”寫出了朝光明滅給人剎那間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興奮,真是“好景畫難描”啊。
  下片寫景從形勢寫起,江,天,遠山,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覽景時,人們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如果說上片是“視通萬裏”,那麽下片就是“思接千載”了。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此由近到遠寫鎮江的攻守徵戰。隋滅陳時,隋大將賀若弼最先在這裏突破陳的江防,繼剋金陵。南朝宋曾憑藉長江天塹在這裏抗擊北魏軍隊,“緣江六七百裏,舳艫相接”,從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孫權曾以京口(吳時稱京城,東晉南朝稱京口城)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門戶,對抗曹魏。這九個字極省淨地表現出鎮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這裏曾經發生過多少場面壯烈的戰爭?鎮江,她在南北對峙的歷朝歷代戰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擊蒙古的江淮重鎮,而自己就任職在這塊“古來徵戰地”!“回頭千載陳跡,癡絶倚亭臯。”
  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清醒過來,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萬千了。作者對歷史無限追憶,“天下英雄誰敵手”,能在這裏一展宏圖,多好!可是,面對現實,官小權輕,難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時寫的另一首《水調歌頭》所言:“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這就是他此時的心情。於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鷗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將作者的心也帶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這是他的想象、他的願望:我怎樣也能象鷗鷺一樣飛上天空、離開紛繁復雜的塵世呢!切不可從此句認為作者有避世之哀。這衹是他失意時的慰解之詞,他怎能輕易拋棄自己的壯志呢?
  這首詞由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組成,層層生發,一氣呵成,顯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淨、圓熟的語言,創造了一個高遠、清新的意境,表現了豪邁、開朗的胸襟。讀起來爽口愜心,發人意興。因此,可以說吳潛是晚宋一個重要的詞人。
  ●鵲橋仙
  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雲千裏。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
  癡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吳潛詞作鑒賞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漲潮落,永無停息。
  尤其是在調遷頻繁卻無法擔當大任、壯志難酬時,其落寞的心情更為沉重。此詞抒寫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筆三句敘事: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裏閑雲。“閑雲”也顯出一股輕鬆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鬱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閑雲千裏”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作者的心情並不那麽閑適,而較為復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着涼意的熱燥,使人並不好受。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過片寫雨後情景。“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極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一團”,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出來。所以下面說:“癡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序便又推移了。這句是從蘇軾《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轉化而來。表達出作者此時的情緒底藴:他是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癡區騃女”作反襯,益發顯得悲涼。
  唐柳宗元貶謫永州,寫了一首詩叫《南澗中題》,蘇軾謂此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終歸還是憂。詩云:“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又云:“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衹自知。”《鵲橋仙》中所表現的情緒雖然沒有那麽沉重,但節奏是相似的:憂中求樂,樂中有憂,樂盡憂來,心情雖一時得以開解,但終歸抵擋不了憂愁的糾纏。這是一個欲有作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調遷頻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態。作者在不少詞中寫這種情況,感嘆着“歲月盡拋塵土裏”(《糖多令》)、“萬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滿江紅》)。讀了那些詞,回頭再讀這篇作品,對其思想感情能有個較切實的把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王禹稱寇準錢惟演
陳堯佐潘閬林逋楊億
陳亞夏竦范仲淹柳永
張先晏殊張昪石延年
李冠宋祁梅堯臣葉清臣
歐陽修王琪解昉韓琦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