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功高孟德 禍比董卓(4)      梅毅 Mei Yi

  言畢,陳慶之擊鼓發號,指揮兵士登城。已報必死之心的梁朝將士蟻附攻城,幾個小時就攻陷滎陽,抓住驚愕不已的守城將軍楊昱,斬其轄下將領三十七人。不久,元天穆引兵圍城,陳慶之率三千兵北城迎敵,大破敵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兩人敗走。陳慶之一鼓作氣,直擊虎牢,爾朱世隆棄城奔逃。
  至此,魏朝大亂,被爾朱榮擁立的魏莊帝元子攸單騎奔逃。元顥入據洛陽宮,魏朝宗室百官備法駕迎元顥。陳慶之獲封為車騎大將軍、侍中。
  爾朱榮親信元天穆率衆四萬猛攻虎牢。元顥派陳慶之迎擊。元天穆派費穆(就是勸爾朱榮大殺魏國王公朝士的那位仁兄)率兩萬兵攻虎牢,自己帶着餘下的兩萬兵士在黃河邊上駐守觀望。由於自己心裏沒底,沒多久元天穆自己先率兵北渡黃河而逃。本來,費穆兩萬大軍很生猛,攻得陳慶之幾千守軍都幾乎守不住,虎牢城已即將被攻陷。忽然,費穆得知元天穆自己已經渡河跑掉,頓時泄氣,以為沒有後繼軍隊接應,必敗無疑,就於陣前嚮陳慶之投降。
  陳慶之率軍返擊大梁、梁國,全部攻陷。自銍縣至洛陽,陳慶之將七千之兵,橫行數千裏,共攻取三十二城,大戰四十七,所嚮皆剋。陳慶之屬下七千士兵都穿白袍,這種裝束在戰場上看上去非常奪目,也顯現出他們自信必勝的勇氣。為此,洛陽附近的民謠唱道:“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元顥進駐洛陽王宮時,侍衛後宮一人不少,安堵如故,畢竟都是帝室近親,黃河以南州郡大都表示服從。元顥坐上皇座,四方人情都盼望新帝英明,能重整朝政。
  元顥自認是天授帝命,驕怠漸生。從前的賓客和近侍都被升為大官,幹擾朝政,日夜縱酒取樂,不理國事。數千南朝兵士一朝來到魏國的錦秀都城,也都樂不思蜀,凌暴市裏,魏朝國人開始對元顥失望。
  爾朱榮聞聽自己所立的魏莊帝元子攸奔逃於長子(地名),趕忙率兵奔赴。魏莊帝即日南還,爾朱榮為前驅。十幾天內,兵衆大集,資糧器仗,相繼而至,直殺奔洛陽而來。
  元顥據洛陽後,與陳慶之開始互相猜忌。魏朝宗室諸王也暗中勸說元顥脫離梁朝武帝的指揮。陳慶之暗中也有準備,他又勸說元顥:“現在外敵四集,應該稟明天子再派精兵增援。並宣令諸州郡,有南朝人流落魏境的都要遣返回去。”元顥與宗室諸王密議:“陳慶之兵士不過數千,已經難以控製。如果梁兵大至,我們魏國肯定要滅亡了。”害怕陳慶之密啓梁武帝,元顥就搶先上表,說:“現在河北河南皆在臣(元顥自己對梁武帝的自稱)掌握之中,州郡新服,需要的是撫慰綏服,不宜加兵入魏,恐怕動搖民心。”
  梁武帝此時也表現得像個癡漢,下詔軍隊在邊境停止開進。
  洛陽南朝兵不滿一萬,而降附的羌、鬍士兵有十倍還多。軍副馬佛念勸陳慶之殺掉元顥,占據洛陽。陳慶之為人謹慎,沒有聽從。
  爾朱榮與元顥和陳慶之雙方在黃河兩邊對峙。陳慶之軍隊三日十一戰,殺傷甚衆。爾朱榮窘迫無計,想要北還,避其鋒芒,然後再想別的辦法。其屬下楊侃和高道穆等人力勸他堅持不動,派兵造筏,搶渡黃河。
  爾朱榮思前想後,同意此舉,派爾朱兆縛木筏,旗開得勝,一舉擊擒元顥的兒子——領軍將軍元冠受。元顥屬下安豐王元延明聞敗大潰。洛陽失陷,元顥忙率百餘騎南逃。陳慶之率領步騎數千,結陣東還。至此,從前所得諸城,一時又都復降於魏。
  爾朱榮親自率兵追擊陳慶之,正值嵩河水暴漲,陳慶之梁朝軍士死散殆荊陳慶之削發裝扮成和尚,衹身一人步行逃回梁朝。雖如此,梁武帝仍以功封他為永興縣侯。
  《南史》記載:“慶之性謹慎,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儒將風采,千載一時。如不以成敗論英雄,陳慶之當為南北朝第一奇將。
  元顥跑至臨潁時,從騎逃得一個不剩,被縣卒江豐殺掉,傳首洛陽。
  驕橫跋扈斃於帝刃魏莊帝宴勞爾朱榮,並出宮人三百,賞賜有功將士。一時之間,魏朝的統治看上去又得以鞏固。不久,爾朱榮又派爾朱天光和賀拔嶽一舉消滅掉關中大盜萬俟醜奴等人,三秦、河州、渭州、瓜州、涼州、鄯州全部降附。
  “輓狂瀾於既倒”。這句話用在彼時的爾朱榮身上絲毫也不過分。恰恰也正在此時,自以為對魏朝有再造之功的爾朱榮跋扈至極。他雖在京師之外,但所有朝政均由他在遠方控製。魏莊帝左右大臣、內侍,全是爾朱榮安插的眼綫,皇帝一舉一動這些人都會稟告給他。
  雖然事無巨細全為爾朱榮所伺察,魏莊帝仍舊勤於政事,朝夕不倦,多次親自覽閱案捲,消彌冤獄。爾朱榮聽說皇帝留心於具體政務,非常不高興。
  吏部尚書李神雋清理官員選拔程序,發現爾朱榮推薦的麯陽縣令沒有任官資格,就沒有批準任命,另選其他有資歷的人上任。爾朱榮大怒,派自己推薦的人火速赴任,趕走了皇帝任命的官員。李神雋十分害怕,馬上上表辭職。爾朱榮便派從弟爾朱世隆掌管甄選官員的事情,一切都由爾朱傢裏的人說了算。
  爾朱榮上書推薦北人擔當河南諸州長官,皇帝沒有答應。爾朱榮死黨元天穆就找到皇帝親自說服,莊帝仍然堅持己見。元天穆說:“太原王有大功於天下,又是大宰相,如果他請求替換全國所有官員,陛下您恐怕也不能不答應。為什麽為了幾個人擔當州郡長官的小事要和太原王過不去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