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邵氏聞見後錄   》 捲二十      邵伯溫 Shao Bawen

  仁皇帝問王懿敏素曰:“大僚中孰可命以相事者?”懿敏曰:“下臣其敢言。”帝曰:“姑言之。”懿敏曰:“唯宦官宮妾不知姓名者,可充其選。”帝憮然,有間,曰:“唯富弼耳。”懿敏下拜曰:“陛下得人矣。”既告大庭相富公,士大夫皆舉笏相賀,或密以聞,帝益喜曰:“吾之舉賢於夢卜矣。”
  神宗問:“周世宗何如?”馮公京曰:“世宗威勝於德,故享國不永。”王荊公曰:“世宗之殂,遠邇哀慕,非無德也。”荊公率以強辯勝同列,不知馮公之對,乃藝祖之語,見《三朝寶訓》雲。
  王荊公初參政事,下視廟堂如無人。一日,爭新法,怒目諸公曰:“君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獻同參政事,獨折之曰:“君言失矣。如臯、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荊公默然。
  憲成李公及為杭州,不遊宴。一日遇雪,命促飲具,郡僚不無意於歌舞高會也,乃訪林和靖於孤山,清談同賞。又曰飲食外,不市一物。至去官,唯買《白樂天集》一部。
  傅獻簡公雲:“司馬文正公力辭樞近,嘗勉以主上眷意異等,得位庶可行道,道不行,去之可也。”公正色曰:“古今為此名位所誘,虧喪名節者不少矣。”卒辭不就。文潞公曰:“司馬君實操行,直當求之古人中也。”
  傅獻簡與杜祁公取未見石刻文字二本,皆逾千言,各記一本。祁公再讀,獻簡一讀,覆誦之,不差一字,祁公時年逾七十矣,光祿丞趙樞在坐見之。韓魏公、文潞公先後鎮北門。魏公時,朝城令杖一守把兵,方二下,兵輒悖駡不已,令以送府。公問兵:“實悖令否?”曰:“實。”曰:“汝禁兵,既在縣有役,則有階級矣。”即判送狀,領赴市曹處斬,從容平和如常時。衆見其投判筆,方知有異。潞公時,復有外縣送一兵,犯如前者。公震怒,問虛實。兵以實言。亦判送狀處斬,擲其筆。二公之量不同:魏公則彼自犯法,吾無怒焉;潞公異稟雄豪,姦惡不容也。劉器之為韓雲。
  東坡論張文定以一言,曰:“大。”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天下未嘗一日無士。而仁宗之世,獨為多士者,以其大也。賈誼嘆細德之微,知風鳥之不下,閔溝瀆之尋常,知吞舟之不容,傷時無是大者以容己也。蓋天下大器也,非力兼萬人,其孰能舉之?非仁宗之大,其孰能容此萬人之英乎?”世以為知言。神宗嘗問文定識王安石否?曰:“安石視臣大父行也。臣見其大父日,安石發未草,衣短褐布,身瘡疥,役灑埽事,一蒼頭耳。”故荊公亦畏其大,不敢與之爭辯。《日錄》中盡詆前輩諸公,獨於文定無譏雲。
  劉器之曰:“吾從司馬公五年,得一語曰:誠。請問其目?則曰:‘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至臻其道則一也。’又問所以致力?公喜曰:‘問甚善,自不妄語人。吾初甚易之,退而自隱括日之所行與所言,相掣肘矛盾者多矣,力行七年而後成,自茲言行一致,表裏相應,遇事坦然有餘地矣。’”
  或問劉器之曰:三代以下,宰相學術,司馬文正一人而已。曰:學術固也,如宰相之才,可以圖回四海者,未敢以為第一。蓋元大臣類串於德,而廉於才智也。先人亦云:司馬公所謂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者,以御史大夫、諫大夫執法殿中,勸講經幄,用則前無古人矣。
  趙清獻公平生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九拜手,告於天,應不可告者,則不敢為也。
  張堯封從孫明復先生學於南京,其女子常執事左右。堯封死,入禁中為貴妃,寵遇第一。數遣使緻禮於明復,明復閉門拒之終身。
  慶歷中,富鄭公、韓魏公俱少年執政,頗務興作。章郇公位丞相,終日默然如不能言。或問郇公:“富、韓勇於事為何如?”曰:“得象每見小兒跳躑戲劇,不可訶止,俟其抵觸墻壁自退耳。方銳於跳躑時,勢難遏也。”後富、韓二公,閱歷歲月,經涉憂患,始知天下之事不可妄有紛更。而王荊公者,年少氣盛,強項莫敵,盡將祖宗典製變亂之。二公不可救止而去,始嘆郇公之言為賢也。唐製:唯給事中得封還製書。康定間,中旨劉從德妻王氏還前削遂國夫人。富韓公為知製誥,封還詞頭。知製誥,今中書捨人也。中書捨人繳詞頭,自富公始。王氏犍為人,初以後族出入禁中,其父蒙正,始因以通姦利雲。
  呂申公雲:“唯入主之眷不可恃。”
  王荊公在半山,使一老兵,方汲泉埽地當其意,譽之不容口,忽誤觸燈檠,即大怒,以為不力,逐去之。參寥在坐,私語他客雲:“公以喜怒進退一老兵,如在朝廷,以喜怒進退士大夫也。”
  王荊公與曾南豐平生以道義相附。神宗問南豐:“卿交王安石最早,安石何如人?”南豐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神宗遽曰:“安石輕富貴,不吝也。”南豐曰:“臣謂吝者,安石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神宗頷之。
  王荊公晚喜說字。客曰:“羈”字何以從西?荊公以西在方域主殺伐,纍言數百不休。或曰:霸從雨,不從西也。荊公隨輒曰:如時雨化之耳。其學務鑿,無定論類此。如《三經義》頒於學官數年之後,又自列其非是者,奏請易去,視古人懸諸日月不刊之說,豈不誤學者乎?
  或譖鬍宿於上曰:“宿名當為去聲,乃以入聲稱,名尚不識,豈堪作詞臣?”上以問宿。宿曰:“臣名歸宿之宿,非星宿之宿。”譖者又曰:“果以歸宿取義,何為字拱辰也?”故後易字武平。
  王荊公之子{萬}作《荊公畫像贊》曰:“列聖垂教,參差不齊,集厥大成,光於仲尼。”是聖其父過於孔子也。{萬}死,荊公以詩哭之曰:“一日鳳鳥去,千年梁木摧。”是以兒子比孔子也。父子相聖,可謂無忌憚者矣。
  楊大年為翰林學士,適禮部試天下士。一日,會鄉裏待試者,或云:學士必持文衡,幸預有以教之。大年作色拂衣而入,則曰:“於休哉!”大年果知貢舉。凡程文用“於休哉”者,皆中選。而當時坐中之客,半不以為意,不用也。東坡在翰苑,薄暮中使宣召,已半醉,遽汲泉以漱,意少快,入對內東門小殿。簾中出除目:呂公著司空、平章軍國重事,呂大防、范纯仁左右僕射。既承旨,宣仁後曰:“學士前年為何官?”曰:“臣前年為汝州團練副使。”“今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後陛下。”曰:“不關老身事。”曰:“遭遇皇帝陛下。”曰:“亦不關官傢事。”曰:“豈出大臣論薦?”曰:“亦不關大臣事。”東坡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宣仁後曰:“久欲令學士知此,是神宗皇帝之意。帝飲食停匕箸,看文字,宮人私相語:必蘇軾之作。帝每曰:‘奇才,奇才!’但未及進用學士,上仙耳。”東坡不覺哭失聲,後與上亦泣,左右皆泣,已而命坐賜茶。宣仁後又曰:“學士直須盡心事官傢,以報先帝。”東坡下拜,撤御前金蓮燭送歸院。東坡為王鞏雲。
  東坡先謫黃州,熙寧執政妄以陳季常鄉人任俠,傢黃之岐亭,有世仇;後謫惠州,紹聖執政,妄以程之才之夫有宿怨,假以憲節,皆使之甘心焉。然季常、之才從東坡甚歡也。
  劉器之與東坡元初同朝,東坡勇於為義,或失之過,則器之必約以典故。東坡至發怒曰:“何處把上(原註:把,去聲。農人乘以事田之具)曳得一‘劉正言’來,知得許多典故。”或以告器之,則曰:“子瞻固所畏也,若恃其纔,欲變亂典常,則不可。”又朝中有語雲:“閩蜀同風,腹中有蟲。”以二字各從蟲也。東坡在廣坐作色曰:“書稱‘立賢無方’。何得乃爾!”器之曰:“某初不聞其語,然‘立賢無方’,須是賢者乃可,若中人以下,多係土地風俗,安得不為土習風移?”東坡默然。至元符末,東坡、器之各歸自嶺海,相遇於道,始交歡。器之語人云:“浮華豪習盡去,非昔日子瞻也。”東坡則雲:“器之鐵石人也。”
  司馬丞相薨於位,程伊川主喪事,專用古禮。將祀明堂,東坡自使所來吊,伊川止之曰:“公方預吉禮,非‘哭則不歌’之義,不可入。”東坡不顧以入,曰:“聞,哭則不歌’,不聞‘歌則不哭’也。”伊川不能敵其辯也。
  晁以道為予言:嘗親問東坡曰:“先生《易傳》,當傳萬世。”曰:“尚恨某不知數學耳。”
  李伸攵言:東坡自海外歸毗陵,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夾運河岸,千萬人隨觀之。東坡顧坐客曰:“莫看殺軾否?”其為人愛慕如此。
  東坡倅錢塘日,《答劉道原書》雲:“道原要刻印《七史》固善,方新學經解紛然,日夜摹刻不暇,何力及此。近見京師經義題:‘國異政,傢殊俗’,國何以言異?傢何以言殊?又有‘其善喪厥善’,其厥不同,何也?又說《易·觀》卦本是老鸛,《詩·大·小雅》本是老瞄,似此類甚衆,大可痛駭。”時熙寧初,正氏之學,務為穿鑿至此。
  安世月八日登對,眷問甚渥。太母首語及先公,側愴久之,曰:“如司馬相公盡心朝廷,何可更得?君臣之間如此,可紀可紀。”予舊收諫大夫劉安世器之《報司馬公休書》一紙如上。曰可紀也,故紀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捲二捲三捲四捲五捲六捲七捲八
捲九捲十捲十一捲十二捲十三捲十四捲十五捲十六
捲十七捲十八捲十九捲二十捲二十一捲二十二捲二十三捲二十四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