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铁嗓青衣"王玉蓉
  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周璇,歌声轻柔甜润,她唱的《拷红》、《四季歌》等,至今仍在流传,人们称她为"金嗓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京剧界的旦角演员,凡嗓子高亢响亮的,人们都称之为"铁嗓子",而不称"金嗓子"。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嗓子冲,武功好,常常在剧中连唱带舞,人们赞誉他是"铁嗓钢喉"。女演员王玉蓉,能在一个晚上从《彩楼配》唱到《大登殿》,她一人饰演王宝钏到底,整整演足四小时,因而获得"铁嗓青衣"的称号。
  说起这位王玉蓉,颇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她是苏州人,十六岁时就以王艳芳的艺名,在南京夫子庙的群芳阁、天韵楼等茶社清唱,由于她嗓音甜美嘹亮,不久就誉满秦淮,被选为"歌后"。
  她十九岁时到北京,拜在京剧一代宗师王瑶卿的门下学艺,从此立雪王们,达八年之久。王瑶卿对这位南方来的女弟子,爱护备至,要求也十分严格。不但一字一腔,绝不马虎,而且胡琴一响,即不许再喝水。所以后来王玉蓉在台上从无"饮场"的习惯。王瑶卿教她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开头的四句摇板,就教了半个月,直到满意为止。后来,相继教了她《金水桥》、《李艳妃》、《宝莲灯》等戏,还专门为她排了一出《艳云亭》(即《孔雀东南飞》)。这个戏里快板特别多王瑶卿告诉她,唱戏的要诀是"慢板不慢,快板不快,以字带腔,着重气口"。王玉蓉后来对人说,王师传授的这十六字真言,使她一生受用不尽。
  王玉蓉在王门学有所成,需要在北京的舞台上露露面了。但因她自南方来,北京的观众对她很陌生,因此各家戏园子不敢邀她去演出,怕影响票房收入。一九三三年长安大戏院开幕,据说因为"闹鬼",许多名角都不肯应邀登台。
  说得有声有色,于是街谈巷议,满城皆知。新戏院反成了冷角落,没有名伶愿到这里签约登台,王瑶卿不信鬼,他对王玉蓉说:"别人怕鬼,我们来打鬼,你也学成了,咱们弄个班子唱戏院的开门戏去。"于是和长安大戏院签了约,王玉蓉挂头牌,须生为管绍绿华。戏院门前贴出告示:"由王瑶卿为徒儿把场,亲自上台。"这个告示,起了不小的广告作用,观众震于通天主教的大名,又觉得"把场"一举新鲜,买票非常踊跃,戏院上下坐得满满的。
  王瑶卿为王玉蓉把场,是在新开的长安大戏院开了端,以后王玉蓉去上海搭班,戏院老板就央求王瑶卿"再来一次把场",所以这个"把场"便流传到上海去了。
  王玉蓉称王瑶卿为恩师,念兹在兹,情意甚殷,其实王玉蓉本人的好学和她的成就,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她不久即以"王八出"闻名遐迩,她唱《王宝钏》从《彩楼配》起,包括《三击掌》直至《武家坡·回窑》,计八个折子,一气呵成,"王八出"不是虚名,是她的真工夫与金嗓子的体现,不可多得!
  梅派青衣陆素娟
  窃符救赵一剧编,
  窑变名伶有素娟,
  多谢琴师徐督办,
  梅家班作陆家班。
  这是张伯驹在《红毹纪梦诗注》中写梅派青衣陆素娟的一首诗。注云:
  "以妓为伶者谓之窑变。南妓陆素娟因与王绍贤关系,从徐兰沅学梅派戏,曾与余演《游龙戏凤》、《打渔杀家》。东北失陷后,梅移居上海,徐组梅之班助陆演唱,并编排《窃符救赵》一剧。"督办"乃徐之别号也。"
  陆素娟,苏州人,端庄清丽,秀外慧中。幼家贫,三十年代中,由其养母携至北平,在城南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青楼"环翠阁"操其业,在院中排行第八,人称"陆老八"。江南人来京营业的班子,分"扬州帮"与"苏州帮"两派,而苏州班身价地位较高,多为头二等,扬州班则较世俗,多沦为二三等。
  由于韩家潭"环翠阁"老八陆素娟,丽质天生,聪颖过人,又略识文字,善于歌唱,所以一经悬牌,即名噪九城,一时军政大员、名流富翁及银行家们都趋之若鹜,不到半载,素娟芳名,誉满故都。
  此一时期,梅畹华博士在北平因伤子遭事,举家南迁,定居上海马思南路"缀玉轩"。北平的京剧戏迷们,只能欣赏到尚、程、荀三大名旦的舞台艺术,却看不到梅派戏的演出。而畹华离平,梅剧团的演员及场面(乐队工作人员)均多闲散在家,无适当班社可搭。著名琴师徐兰沅为素娟吊嗓教授梅派戏,发现她是一块璞玉,倘能经过精细琢,必然成为玲珑剔透的琳琅美器。所以这位绰号"徐督办"的琴师,一方面教授陆素娟梅派艺术的念唱做舞,一方面召集梅剧团原班人马萧长华、姜妙香、刘连荣、王少亭、杨盛春、姚玉芙等重组剧团捧素娟为主演,以陆代梅。
  由于有这些著名演员的配合和帮助,陆素娟很快就唱红了。她主演的一些梅派名戏,如《宇宙锋》、《凤还巢》、《洛神》、《霸王别姬》等都颇具梅派之神韵,每每引起轰动。观众称赞她演得每一个角色都唱做皆精,融合得体。有一次她和王又宸为赈济灾民义演《四郎探母》,她饰演铁镜公主,扮相雍容富丽,唱腔优美,一段"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的西皮慢板,刚柔相济,获得场内满堂喝彩。事后,一些老戏迷感叹地说,看陆素娟的戏,有"望梅止渴"之效应。
  陆素娟的成功,是和几位老演员的着意配合密不可分的。萧长华配演《法门寺》中的贾桂、《凤还巢》里的朱千岁、《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不论戏多戏少,都是全力以赴,一丝不苟。
  小生泰斗姜妙香为其配演《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凤还巢》中的穆居易、《俊袭人》中的贾宝玉等更是技艺超群,相得益彰。著名武旦朱桂芳为其配演《西施》中的对打宫女、《廉锦枫》中的蚌精等都是翠羽飞扬,舞姿飘雪。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戏德高尚,虽然论资历和名气都在陆素捐之上,但为其配戏绝不喧宾夺主,而且映衬适宜,水乳交融,恰到好处。
  陆素娟一般是在中和剧院唱夜场,偶然也演一两次日场。那时中和剧院在北平就算是设备较好的剧场了。每天车水马龙,高朋满座,一些有身份的戏迷都成为这里的常客。谁知好景不常在,陆素娟走红没几年,"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卢沟桥一声炮响,抗日战争的烽火迅速在全国燃烧起来。陆素娟的戏班垮台了,她不得不悄然南下。更为不幸的是,她到达汉口不久,又染上时疫,而且一病不起,很快即谢世而去。时年尚不满三十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