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醬缸震蕩:再論醜陋的中國人 》
19士大夫自成體係
柏楊 Bai Yang
柏楊先生指出,中國的傳統文化以高官厚祿、黃金美女引誘人去讀書,養成知識分子阿諛奉承,以升官發財為目的,去追求功名富貴。也就是說長期的科舉制度産生了僵化了的士大夫階層,這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西方沒有科舉制度,日本雖然吸收了中國文化,卻拒絶了纏足、宦官和科舉制度,是不是日本因此而有機會能同西方並肩走入現代化社會?當然日本的封建社會結構同西歐的封建社會是極類似的,同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完全迥異,可能也是社會發展不同的原因之一。不知高見如何?中國傳統的官僚制度,是帝王透過科舉考試,選拔知識分子,給他們一個官做,所建起來的統治架構。這個架構的成員,稱為“士大夫”。科舉考試是小民唯一的一條可以當官之路,可是,幾乎一開始就出現弊端,嚮主考官賄賂,和權貴們的把持,加上稍後的八股化,根本不能選拔出優秀人才,衹能選出順服性較重的知識奴隸。他們質量不高,才智平庸,形成一個官僚勢力集團,卻虛偽地以道統自任,表面上忠於帝王,實際上衹忠於權勢,當舊帝王失去權勢時,他們立刻就轉而效忠獲得權勢的新帝王。數千年來,中國帝王可換,朝代可換,而“士大夫”統治架構不換,成為一個奇異的既得利益階層,連帝王也無能為力。偶然有一二位傑出人才出現,如宋王朝王安石先生的改革,便失敗在一批自以為是道統主流的士大夫之手,清王朝光緒皇帝載?先生改革,也以同樣原因失敗。日本拒絶纏足,應該感謝安祿山和史思明,中國婦女纏足,我認為是安祿山和史思明之亂之後纔盛行,動亂使日本終於停止遣唐使,纏小腳文化纔沒有機會傳到日本,而在安祿山和史思明之亂之前,中國婦女仍是以“六寸圓膚光緻緻”天足為美的。至於日本為什麽拒絶宦官,可能跟天皇始終沒有建立龐大的小老婆群有關。而日本的武士制度,更使中國的科舉制度傳不進去,當一個武士要比當一個衹會作文章的知識分子,尊嚴得多。士大夫自成一個體係,用儒傢經典作號召,以當官和當大官為人生唯一目的,像網一樣隔在皇傢勢力和小民之間,即令不影響他們既得利益的改革,甚至是可以提高他們身價的改革,都會引起恐懼和頑強的抗拒。所以中國的改革比較其他國傢睏難。當然,使中國改革失敗的原因很多,士大夫的僵化,衹是主要原因之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