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彭林 Peng Lin

  禮的幾個原則
  中華是禮儀之邦,禮之豐富,舉世罕見。古人有“經禮三百,麯禮三千”的說法,極言它的繁復。經禮就是重要的禮,人們常說“大經大法”,這裏的經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麯,是彎麯,一個東西把它弄彎麯了,它就變小了,所以把細小的禮節稱為麯禮。禮的內容那麽豐富,它的條目如此繁多,對於並不從事禮學研究的人來說,要記住它們,豈不是太過睏難?又怎麽去踐行呢?
  其實,禮的形式雖然繁復,但它是有體係、有綱領的,衹要會提綱挈領,就不難把握。比方說,一張漁網,上面有上萬個“目”,就是網眼,數目不可謂不多,可是它們都係聯在“綱”上,就是收網用的大繩子,衹要把綱舉起來,萬目就自然張開了;一件裘衣,上面有數十萬根狐毛,看似錯綜復雜,但衹要提起衣領,它們就自然地理順了。那麽,禮的綱領是什麽呢?是德。所有的禮,都是圍繞着德展開的,都是為了弘揚和表彰德而設計的。違背了德的任何儀式,都不能稱為禮。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禮的根本。
  德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看不見,摸不着,但卻是確實存在的。為了要把它顯現出來,就需要有具體的德目,比如忠孝、仁愛、誠信等等。而這些德目也是抽象的,還需要進一步顯現,於是就需要諸多的禮儀,而禮儀卻是可以觸摸和感知的。禮儀的製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衹有這樣,它纔是有道德內涵的。貫穿於各種禮儀的原則很多,前人並沒有進行集中的歸納。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感到睏難。為了方便讀者和聽衆,我本着簡明、便於記憶的願望,把禮儀的原則歸納為敬、淨、靜、雅四個字,不一定準確,但在目前尚沒學者來歸納的情況下,不妨先來試一下。
  敬 所有的禮儀,都包含“敬”的原則,以致可以說,沒有敬就沒有禮。許多前賢甚至用它來概括禮的精神。比如《孝經》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氣說道:“禮者,敬而已矣。”《禮記》開捲的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這是從反面來要求。東漢著名學者解釋“毋不敬”時說:“禮主敬。”我們古代所有的禮,都是試圖培養你內心的“敬”,對父母、對兄弟、對配偶、對長上、對事業,都不能有不敬之心。
  靜 一個修養很好的人,身上必有“靜氣”,神定氣閑,沉靜從容。《大學》開捲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這段話的意思大傢都很明白,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是止於至善。《大學》緊接着又說:“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說,知道止於至善的人,志就有定嚮,心就會寧靜,隨處而安,思慮精詳,就能得其所止。立大志者,懂得“寧靜而致遠”的道理。俗話說:“寬闊的大海平靜,淺窄的小溪喧囂。”所以說,靜是君子的氣象之一。
  淨 越是文明的民族,對居址、食品、衣服等等的衛生程度要求越高。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衛生,甲骨文中的“若”字,是一個人洗完頭之後在梳理頭髮的樣子。頭髮梳理整齊後,還要輓成發髻,插上用骨或者玉做的笄,把它固定住,發髻外面要用一塊稱為“(shǐ)”的帛包好,然後再戴上冠,非常講究。至遲在唐代,政府工作人員有每旬沐浴一次的規定。
  中國人在傳統禮儀中,往往通過“淨”來體現尊敬之意。例如,北京的天壇是明清兩代天子祭天的地方,旁邊有一座齋宮,天子祭祀之前要在這裏沐浴齋戒,以表示對神的敬意。祭祀用的牲,宰殺前都要處理得很潔淨。祭器也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擦洗,有些食品上面有專用的布覆蓋,以免沾上灰塵。祭祖也是如此,衛生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古人尊奉“事死如事生”的原則,祭祀父祖的程序,要與他們生前受到的奉侍完全一樣。因此,我們從祭祀儀式可以推知,生者的生活是非常講究衛生的。
  雅 生活文明而又有教養的人,言談舉止必然都很文雅。有人覺得西方人吃東西很文明,他們那套規矩,中國人都沒有。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讀《禮記》就可以知道,古人就餐非常文雅:吃東西不能發出聲響;湯要小口喝,不要弄得滿嘴都是;不要當衆剔牙;吃肉骨頭時,不要啃出聲音來;不要把筷子當叉子去抄食物吃等等。此外,關於坐姿、站姿、服飾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