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朱幼棣 Zhu Youdi

  英國《獨立報》在發表題為《北京轉嚮百老匯 最古老的戲園落幕》的報道中說:“北京最古老的戲園,京劇戲園將迎來唱洋美聲的胖女士。廣和樓的京劇舞臺在中國不可阻擋的前進步伐中落下帷幕。由於中國迷上了百老匯,這座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茶樓成了犧牲品。一個多世紀前,當時年僅10歲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廣和戲園開始了他的京劇生涯。廣和戲園也因此聞名。他那時在一出名為《長生殿·鵲橋密誓》的戲中演出織女,他飾演旦角的能力使其成名。對19世紀全盛時期的廣和樓的寫生畫描繪出一個華麗的舞臺,舞臺三面都擺放着桌椅,客人可以邊喝茶邊看戲。北京市文化局文化設施建設處官員說:我們想造一個像美國百老匯一樣的現代化專業劇場,有固定劇目常年演出,而且能夠承辦高端演出。”
  與廣和戲園被拆的同年6月,我在英國倫敦一個古老劇場裏觀看了未到中國,即被國內熱炒的《媽媽咪呀》。在觀衆的呼喊的聲浪中,我一再想起了被拆毀的廣和戲樓,怎麽也融不進劇場的熱烈中。“媽媽咪呀”,翻譯通俗一點,就是“啊呀我的媽呀!”
  散場後,我默默地走在異國的街頭。回想中國戲劇發展脈絡、戲臺、戲園變化——我們怎麽能夠自信地面對戲劇文化發展的今天和明天!
  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傢大劇院難道不應該有民族風格與中國氣派嗎?
  上世紀50年代,北京評過十大建築。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民族文化宮、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等,留存至今。其中有的與中國民族風格相結合,有的完全按蘇聯四五十年代的潮流建造的,也大都有板有眼。
  80年代,北京又一次評十大建築,北京圖書館新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等入選。不到20年,有的默默無聞,有的已經被淘汰出局了,如“中央電視臺彩色電視中心”,寒磣得不忍再睹。而現在請外國人設計新的中央電視臺大樓,又已經動工了。
  90年代,北京再次評出了十大建築。如中央廣播電視塔、北京新世界中心、恆基中心、新東安市場、北京國際金融大廈等等。在這十大建築中,有四傢是外商投資。十大建築的影響也已經式微。幾乎沒有在北京居民心中留下什麽記憶。
  2006年早春,乍暖還寒。這次倒是外國人直接評選中國的“十大建築”了。
  美國的《商業周刊》評出了“中國十大建築奇跡”。奇跡,首先在於奇,千奇百怪,已不是建築形式的初衷。這個“奇跡”,使得法國人安德魯設計的國傢大劇院(巨蛋)、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荷蘭建築師庫哈斯設計的新中央電視臺新大樓(褲子)、國傢遊泳中心(水立方)、12位亞洲建築師設計建造的長城下的公社、上海金融中心大廈、北京當代MOMA等,統統入選。對此,有的人相當興奮,有的人不以為然。
  21世紀的北京乃至中國,正在成為某些外國設計師標新立異,甚至是“標新立怪”的試驗場,是喜還是憂?
  外國的商業刊物評出了“中國新建築奇跡”,人們有理由問,除了跨海大橋等外,經過歲月的淘洗,靠外表“標新立異”奪人眼球的,幾十年後還能留下多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為了前瞻的回顧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