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古董 》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
南青北白
馬未都 Ma Weidou
瓷器發展的過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過程。古人在燒造瓷器時,不停地想把它變白。早在北齊的時候,就出現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還閃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現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現在生産的一樣。白瓷的出現,是中國陶瓷在世界範圍內成為霸主的一個最基礎的原因。後來無論什麽瓷器品種出現,都跟白瓷有關。
到了唐代,中國瓷器形成一個對峙,或者說平分秋色的局面。這就是“南青北白”。中國南方以青瓷為主,中國北方以白瓷為主,這是唐代整個瓷器的局面。唐代瓷器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因為唐代經濟高速發展,政府缺銅。經濟一發展,金融首先就要跟上,貨幣就要跟上。中國的錢是計重製,按重量算,銅都要用來鑄錢。從鑄造“開元通寶”開始,政府多次下令禁銅,不允許用銅製造別的東西,國傢要用銅做錢,使國傢的經濟能夠高速運轉。政府的禁銅令逼迫瓷器迅速發展,原來是用銅來做碗,不讓用銅了,衹好用瓷器,這樣瓷器就發展起來了。
唐代的“茶聖”陸羽,他寫過《茶經》,開頭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樹。陸羽對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個評判,“南青”就是越窯,“北白”就是邢窯,南越北邢嘛。他說:“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緑,邢不如越,三也。”陸羽認為由於這三條原因,邢窯都不如越窯。陸羽是湖北天門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場上,對兩種瓷器做出一個判斷。如果陸羽是北方人,那他肯定反着說了:“越瓷類玉,邢瓷類銀,越不如邢,一也。”對不對,還一樣說。
其實邢瓷和越瓷這兩大窯口,是中國陶瓷史上兩朵奇葩,沒有高下,每個品種的審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稱並駕齊驅,沒法說哪個高哪個低。詩歌中有很多描寫,比如唐代詩人皮日休的《茶甌》,茶甌,就是茶碗。皮日休這麽寫:“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這瓷器像月亮一樣,像雲彩一樣,就是漂亮,都說得比較虛。但皮日休還是做了很客觀的評價,說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夠燒造很好的瓷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 甘肅彩陶 | 秦磚漢瓦 | 文物的證據—馬鐙 | 秦兵馬俑(1) | 秦始皇的貢獻 | 漢俑 | 市場上的陶俑 | 釉陶 | 唐三彩 | 唐人愛馬 | 唐三彩馬 | 陶與瓷的區別 | 瓷器的優勢 | 原始青瓷 | 三國兩晉南北朝 | 動物造型流行 | 虎子 | 唐朝盛世 | 南青北白 | 南青—越窯 | 北白—邢窯 | 長沙窯 魯山花瓷 | 法門寺秘色瓷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