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 》
第20節:人獸之間(2)
方舟子 Fang Zhouzi
1999年,莰茲和潘班尼莎都裝備了手提電腦,並用語音合成技術將它們輸入的句子朗讀出來,真正可以跟人用聲音對話了。它們能夠使用約250個詞彙,並能聽明白兩三千個英語詞彙。在它們學會使用的詞彙中,有很具體的單詞(比如“香蕉”、“蘋果”),也有很抽象的單詞(比如“它”、“是”、“好”、“要”),並能用這些單詞組成簡單的句子,自己發出“我寫,給葡萄”、“球去小組房”(要玩在小組房看到的球)之類的要求。他能夠回答昨天都幹了什麽,明天想要幹什麽等等。研究者認為他有四歲小孩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有意思的是,這些掌握了人類語言的動物也表現出了邏輯思維能力。鸚鵡埃利剋斯能夠準確地識別不同物體的某種相同性質(顔色、形狀、質地)或指出它們完全一樣。受過語言訓練的黑猩猩除了能夠比較物體的相同或不同,還能做更復雜的邏輯推理題,例如抽象的類比題“鎖與鑰匙類似於罐頭與開罐頭刀”(測試時空出莰茲的妹妹潘班尼莎在玩琴。其中的一樣,提供三種不同的物體讓黑猩猩填空),而未受過語言訓練的黑猩猩則連“蘋果與蘋果類似於香蕉與……”這種最簡單的類比題都回答不了。受過語言訓練的黑猩猩還能完成表示因果關係的句子,例如“整個蘋果加上X産生被切割的蘋果(X=一碗水、一把刀或一個鉛筆?)”或“幹海綿加上一碗水産生Y”,而未受過語言訓練的黑猩猩則沒有這種能力。
從事這項研究的普裏麥剋(David Premack)認為語言讓動物能夠進行抽象的思考,從而提高了它們的智力。但是也有可能受過語言訓練的動物未必就更聰明,它們衹不過比未受過語言訓練的動物更懂得研究人員的意圖,“應試能力”比較高而已。
雖然語言也許衹是討論邏輯而不是掌握邏輯的基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育能夠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甚至對人類也是如此。在上個世紀20年代,蘇聯曾經做過一項經典的研究,嚮人們問這樣一個三段論的問題:伊凡生活在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所有的熊都是白色的,伊凡看到的熊是什麽顔色的?受過十年學校教育的少兒能夠輕易地回答這個問題,而成年文盲卻常常回答說“我從未去過西伯利亞”或“我從未遇到伊凡”。教育對於智力的開發是重要的,不管是對動物還是對人都是如此。
快樂就在大腦中
就像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神經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之一純屬偶然。
上個世紀40年代,神經生物學家已掌握了一種研究大腦功能的新方法:在動物大腦的某個區域植入電極,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它,看動物會有什麽反應。1949年,馬貢(Horace Magoun)等人用這個方法發現在中腦網狀係統中,存在睡眠控製中樞。這個發現一時成為熱點。
奧爾茲在(James Olds)1953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到麥剋吉爾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也想重複馬貢的實驗。他花了一周的時間給老鼠的大腦植入一個自己用電綫製作的電極,準備在下個星期一開始正式實驗。星期天上午,奧爾茲到實驗室先試試看實驗設備是否已經準備好了。他把老鼠放在空曠地帶,給它施加短暫的電擊。他當時並不知道,植入老鼠大腦中的電極並沒有對準中腦網狀係統,而是插到了靠近中腦的一小束神經束(內側前腦束)中。老鼠一刻不停地踩控製杠刺激自己的快樂中樞。但是他註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老鼠在挨了電擊之後,雖然可以自由跑動,卻總是回到施加電擊的地方,似乎等待着下一次電擊。
奧爾茲起初以為老鼠衹是對電刺激感到好奇。他設計了一係列的實驗,發現並非那麽簡單。如果把老鼠放進迷宮中,它將很快學會跑往施加電刺激的通道,甚至為此拋棄食物。如果在老鼠和電刺激之間放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老鼠歷經千辛萬苦也要跑嚮電刺激。一隻老鼠即使被餓了10天也不願意穿過帶電的鐵絲網去享受食物,卻願意忍受電網電擊的巨大痛苦,衝過去接受電刺激內側前腦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科學是美麗的 | 第2節:進化的奇跡(1) | 第3節:進化的奇跡(2) | 第4節:進化的奇跡(3) | 第5節:進化的奇跡(4) | 第6節:進化的奇跡(5) | 第7節:進化的奇跡(6) | 第8節:進化的奇跡(7) | 第9節:進化的奇跡(8) | 第10節:進化的奇跡(9) | 第11節:有趣的小世界(1) | 第12節:有趣的小世界(2) | 第13節:有趣的小世界(3) | 第14節:有趣的小世界(4) | 第15節:有趣的小世界(5) | 第16節:有趣的小世界(6) | 第17節:有趣的小世界(7) | 第18節:有趣的小世界(8) | 第19節:人獸之間(1) | 第20節:人獸之間(2) | 第21節:脆弱的傢園(1) | 第22節:脆弱的傢園(2) | 第23節:脆弱的傢園(3) | 第24節:脆弱的傢園(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