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金雲翹傳   》 第十九回 假招安明山殞命 真斷腸翠翹消劫      青心才人 Qing Xincairen

  詞曰:
  道寡稱孤,豈是英雄之正度。細究深圖,招安有何負。死縱無辜,亦滿世辜教,君休怒。一還一報,自是天子故。
  右調《點絳唇》
  話說王夫人低頭暗想:“朝廷為尊,生靈為重,報私恩為小,負一人為輕,且為賊不順,從逆當誅。”正費躊躇,忽徐海退入後營,夫人分咐設筵對酌。
  道起投降一事,夫人道:“大王所主見何如?”徐海道:“寧為雞口,毋為牛後,衹是不降的好。不降其便有三,一降其害有五。攻城掠地,無人拘束,一便也;金帛女子,唯吾所欲,二便也;勝則長驅直進,不勝則捲甲退守,三便也。降則必受天子誥命,官有官箴,少失守則問罪,一害也;大明重文輕武,降則要受文官驅使,略不遂意則加彈劾,二害也;在化外則其威在我,降則調往他方,其勢在彼,三害也;兵權在手,雖天子亦不得輕,權去則一力士擒之足矣,降則不能復擁重兵,四害也;江南之地,為吾等〔荼〕毒殆盡,士民恨不能啖吾肉,官府恨不活嚼吾心,以吾兵強將勇,或望風而逃竄,或資金以買命,降則此輩欲還報於吾,五害也。以五害之兇,揆三便之利,其不宜降也必矣。”
  夫人道:“大王所見亦是。但知五害而權宜之,亦未見其不利也。受夭子之誥命,而不任其官守,罪將奚問?受大明之官職,不受其驅使,彈劾安加?為天朝之臣子,而不離險要,勢安在彼?名歸順,而身不入廟堂,力士何所施其擒?按兵不動,束甲以待,勢仍在我,彼雖欲還報,其能之乎!以妾言之,降則不惟有三便,而且有五利。況不良非久親之輩,寇盜乃不得已之為,惡何終身戀戀於此?且我與大王祖父,皆世受天子平成之福。今者殘彼疆場,塗彼生民,掠其金帛,掠其子女,天子憂惶,食不下咽;宰臣悲憫,眉不自舒。江南之苦兵,非一日矣。屢屢招撫,皆體上天好生之德,以無事為榮者也。萬一天子振怒,召六師以薄伐,大王能保其必勝乎?若欲圖王定伯,非德、位、時俱可,智、仁、勇足備不能也。德、位、時三者俱在天朝,而智、仁、勇又未全在大王。區區以甲兵之利,遠人之助,而欲圖大事,必不可成者也。又聞,識時務者為俊傑。乘此兵精威盛之日,因其招撫而降之,必將高官終身,共享富貴。此上策也。”徐明山遂决意道:“夫人言之有理。今督府兩次人來,未得降意,我且進兵,料他必又有人來招撫。”次日發兵前進。
  且說羅中軍回見督府,道徐明山之言,王夫人之語,獻上明珠、珊瑚。督府道:“他雖不肯歸降,受我禮物,便有通好之意。再得一能事的陳說利害,辨言邪正,方可圖矣。”
  忽報徐明山大兵長驅直進,州城俱不能守,忽求援兵救助。督府幕〔賓〕利便道:“小生不纔,領大人命,憑三寸舌,說徐明山來降,以解蘇州城之睏。”督府大喜,令旗牌官四員。服侍利生去說徐明山。先着遊軍飛馬知會徐明山。明山有心歸降,駐兵以待。利生到營,藍旗手報過,徐明山分咐請入。利生進營,見其甲兵之盛,將士之雄,中國無其匹,暗暗稱賞。徐明山迎入,禮畢,分賓主坐下。
  徐明山道:“久聞先生督府嘉賓,今日光降,必有明示。”利生道:“小生聞大王高風,願求一晤。嚮因無物贄,不敢空見。今特以生富貴為贄見大王,不知大王肯叱留否?”徐明山道:“承先生高情意,又擲孤以富貴,孤豈不心悅誠服,以聽先生之教乎?”利生道:“別人送大王之富貴,必令大王進一步;小生送來的富貴,衹要大王退一步。大王肯退,則一生富貴在手矣。”徐明山道:“請問先生退步之方。”利生道:“退無他法,唯歸降而已。歸降則有榮無辱,有貴無賤,富貴不可勝用矣。”徐明山道:“孤亦思及於此,但其間不便甚多,故躊躇未决。”利生道:“願聞大王所以不便處。”徐明山道:“孤紮兵化外以來,道寡稱孤有日。今一旦舉兵降順,位不過總兵,爵不過二品,帳下軍士稱王已久,一朝頓改名色,雖受皇封,未免削色,一不便也;國傢重文輕武,蔭襲之傢尚不難加以凌辱,況孤乃新降之人,孤立無援,構兵日久,此輩積怨自深,事權一落彼手,能必其不謀孽乎?二不便也;將士相隨,多年化外,狂放已慣,稱降則必削我兵威,分我大衆,調我別任,我等狂夫,安能復受此輩愚〔弄〕!三不便也。”利生笑曰:“大王過慮,似覺未便。若以小生論之,極便無疑。目今盜寇橫行,天子明詔,能平寇者萬戶侯。今大王肯束甲歸朝而殲盜寇,則封侯立至,稱孤道寡何以異也?國傢雖重文,大王非無用之蔭襲。兵權在手,求為交歡而不可得,敢謀孽乎?大王之兵,自歸之大王,散與不散,皆由我,彼惡能愚〔弄〕也?大王中心肯降,小生即以大王高論申諸督府,轉達天子,為請三事,然後議降何如?”徐明山大喜道:“誠如先生言,孤願歸降無二念也。”分咐設筵,款待利生。酒完,托出黃金五百,白銀五千,道:“有勞先生遠教,敬具不腆,略表微意,事成當圖厚報。”利生道:“多謝大王厚意,卻之不恭,謹登尊賜。望大王按兵莫動,小生回見督府,細陳大王之意,訂三事之約,再來回覆大王。”徐明山道:“先生之為某慮,可謂周旋麯備也。”利生道:“以一人之身,係兩軍之重,不得不竟業也。”作別。
  回見督府,道徐明山之意。督府道:“如此則名為歸順,實則抗衡也。萬一稍不如意,則梟張狼顧之心復發,罪將誰歸?此事似覺未便。”利生道:“時者難得而易失,機者可遇不可求。今徐明山擁十萬之兵,橫行東南,無有對手。若以兵力,未知勝負誰在。幸以三招撫之勤,王氏於中之說,慨然以歸降許。今因其所約而敗之,彼必以從前招諭亦屬牢籠。約八路之兵,奮三軍之武,以薄我師,誠未見其強弱也。莫若將計就許之以三事,令佐貳官與之定盟,約日發兵迎降,外張鼓樂,內伏大兵,乘其無備而攻之,徐明山可擄也。兵不厭詐,小生之計如此,不知大人之意何如。”督府大喜,道:“先生之計,國傢之福也。”乃令通判權宜,遊擊紐合,同利生復往徐明山營中定盟。
  徐明山迎入,賓主禮畢。權宜道:“學生奉督府大人命,特來與大王定盟,大王有何高論?”徐明山道:“某以三事,浼利先生轉達督府公,未知肯俯允否?”權宜道:“督府公多多致意大人。此三事極便利無礙,大人歸降,祟隆名號,以為歸順之榜樣,收拾未附之人心,大人雖降,化外猶未平,正欲藉大人威武,〔鎮〕壓外邦,招撫亡命。大人欲內仕,猶煩章奏抗疏,若衹在外土,為東南之藩屏,此可一力保奏也。”徐明山道:“化外狂夫,不堪與天朝文武趨蹌,得為海外波臣足矣。”因與歃血定盟,盡歡而散。
  徐明山退入後營,對王夫人道:“始講歸降,吾深覺其不便,今為卿苦勸,行之反覺便於為寇也。受大明之封誥,則不與父母之邦為仇,且可以榮耀宗祖;握兵外境,則兵權在我;實受其爵祿,而不蒙文官之凌辱。外可得志,內亦順情。非夫人之良論,徐海之見終不及此。”夫人道:“此天子之福,國傢之幸,大王之威,督府之德,將士之功,妾何力焉。”因舉觴為壽雲:“今朝化外波臣,明日天朝輔弼。恭喜大王去逆效順,萬年福祿。”徐亦回祝道:“賢哉夫人,忠君愛國。委蜿麯成,令徐海免為萬世之罪人者,夫人之賜也。願與夫人共享富貴。”此日大勞三軍,諭以歸降之意,且雲得官榮歸鄉裏。各軍歡呼震地,竟無鬥志,俱收拾行〔囊〕,作歸傢之想。器械衣甲,竟置不理;刁鬥不嚴,隊伍不肅,旌旗不整,巡邏不謹,飲酒自樂,交頭接耳,殊非昔日之軍營矣。徐明山亦以既歸天朝,不必嚴兵肅伍,亦與王夫人寬袍大袖,放心暢飲,略不為備。
  細作打聽得這個消息,忙報與督府。督府道:“兩軍對壘,一面虛詞,而遽不設備,此自送死也!”令遊擊張能,領雄兵五千,從東路殺進;參將李進,領雄兵五千,從西路殺進;總兵陰謀,領雄兵五千,暗伏迎降軍中,斬營突入,要取徐明山首級,方為大功;王氏有功朝廷,誤傷者斬不〔赦〕。
  張、李二將領兵先行,督府下令,大張旗鼓,高扯代天招撫杏黃旗。馬上鼓樂,隊隊鮮明;地下旌旗,人人齊整。先着利生同羅中軍見徐明山,道迎降之意。徐明山大喜,分咐擺香案迎接。〔又〕對王夫人道:“莫非其中有詐,我整兵以防,不然何如?”夫人道:“彼以迎降來,設兵反開疑端。莫若示之誠,令招撫者好安心上奏。”徐明山深然之。乃令軍士大開營門,焚香以待。輕袍寬帶,悉除武備,伺候天朝玉音。又令利生、羅中軍報知督府。督府聞報大喜,催軍前進。徐兵見南兵鼓樂喧天,軍中高扯代天招撫旗號,以報徐明山。
  明山同夫人到營前觀望,徐明山着了一驚,對夫人道:“夫人,中計了!此非迎降之兵,乃襲營之計!你看他殺氣激揚,士卒憤怒。”急忙傳令,三軍整備廝殺。軍士聽得迎降,捲甲束戈,何曾打點戰鬥?忽聞此令,慌得有鞍無馬,有兵無甲,忙做一團。徐明山披挂不及,急叫備馬,馬已卸鞍,怎來得及?忙叫擡斧來,斧未擡至,大兵已到。一聲炮響,戰鼓頻催。陰謀一馬〔當〕先,舞刀突入,徐明山上馬不及,斧又不在手中,往後就走,奪得官軍一把朴刀,奮威步戰,抵住陰謀。馬步相交,大戰十餘合,被徐明山一刀搠傷陰謀馬腿,翻身落馬。徐明山飛步來取陰謀首級,忽張能殺至,救了陰謀,接着徐明山廝殺,槍刀並舉,馬步縱橫。徐明山身中數槍,全無懼怯。紐合一軍又至,並力來攻。徐明山提刀拔步就走,紐合飛馬趕來,徐明山回手一刀削去,正中紐合胸膛,落馬而死。張能趕至,陰謀一馬又到,徐明山手無寸鐵,一手抓着一個軍士頭髮衝鋒迎戰,打出營外,勇不可當。陰謀道:“此賊勇而耐戰,若能一得兵馬,其鋒難敵矣。”即令攢箭手三千,因而射之。箭手得令,三千強弩齊發。徐明山提着兩個人在亂箭中橫衝直撞,猶然不屈。約有一時,身之中箭,幾無完膚,遍身疼痛,漸漸不振。大叫道:“夫人誤我!夫人誤我!”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長嘆而死,立而不撲。兩三個時辰,諸軍方敢近前,猶聞嘆息聲,退走數十步。見死屍不動,然後知其真死,即報陰謀、張能。二將見此光景,令軍士推之,如石鑿成,如金鑄就,那裏推得倒?
  忽翠翹為諸□擁至,見徐明山立死不撲,翠翹泣道:“彼英雄士也,以妾言苦勸,歸降不得,其死怨氣不散,故雖死猶然骨立,待妾親拜慰之。”對死屍拜祝道:“明山大王,妾實誤你!然終不敢獨生,以辜大王厚德!”言畢,放聲大哭。徐明山立的屍首,把眼一睜,淚如雨落,屍亦隨撲。翠翹以頭觸地求死,軍士急救之,得免。
  是後也,賊兵被殲五萬,甲士之偕亡者十萬,而寇之聲勢煞矣。歸而獻凱督府,督府因召翠翹,分咐道:“是功實成於爾,爾有甚說?”翠翹道:“徐海亦英傑士,以信撫爺之過,乃緻敗亡。幸憐此點肫誠,以一杯浮土,掩其骸骨,妾願足矣。”言訖,咽哽不能語。督府亦側然,令收徐海屍葬。分咐設大饗於轅門賀功,諸將士俱有犒勞。
  酒半酣,督府道:“吾聞王翠翹能鬍琴,善新聲,今日賀功,當令之行歌侑酒,以助筵中之樂。”諸大參皆曰善。乃召翠翹,翹不敢不從,含淚提琴,撫今思昔,乃所作《薄命怨》,心戚於中,聲形幹外。愀愀唧唧,咽咽嗚嗚,一人嚮隅,滿堂人皆為不樂。停杯以聽,有賦為證。賦曰:
  徘徊顧慕,擁鬱仰按。
  盤桓毓養,從容秘翫。
  □爾奮逸,風駭雲亂。
  牢落凌厲,布獲半散。
  豐融披離,斐□矣爛。
  間聲錯糅,狀若詭赴。
  雙美並進,驕馳翼驅。
  初若時乖,後卒同趨。
  麯而不屈,直而不據。
  相凌不亂,相離不殊。
  劫犄慷慨,怨妒躊躇。
  飄遙輕邁,留連扶疏。
  參譚繁促,復疊攢反。
  縱橫絡繹,奔遁相遇。
  拊吹纍贊,間不容息。
  環豔奇偉,殫不可識。
  閑舒都雅,洪纖有宜。
  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溫柔怡悍,婉順委蛇。
  乘險投會,邀隙趨危。
  鯤鳴清池,鴻翔會崖。
  紛若斐尾,謙縿離纚。
  微風靡靡,餘音猗猗。
  督府正襟靜聽,候彈完,問翠翹道:“此是何麯,令人聞之凄慘如此?”翠翹道:“此犯婦幼時所作《薄命怨》。今事到其間,果應此詞。撫今追昔,不覺興念及此,情愈不堪耳。”督府道:“眼底興亡,其不可逆料者,大約如此。然以子纔色,豈無問奇之人,而必戀戀於亡賊乎?”翠翹低頭不語,微微流淚。時督府酒酣心動,降階以手拭翹淚道:“卿無自傷,我將與偕老。”因以酒戲彈之道:“此雨露恩也,卿獨不為我一色笑乎?”翠翹〔凝〕眸熟視,移時道:“亡命犯婦,怎敢奉侍上臺。”但見兩行清淚,生既去之波;一轉秋波,奪騷人之魄。督府益心屬之,乃以酒強翠翹飲,翠翹低頭受之。體雖未親,但嫩蕊嬌音,已沁入督府肺肝矣。諸參佐俱起為壽。督府攜翠翹手受飲,殊失官度。夜深,席大亂,翠翹知道禍必及己,辭之不得脫身,直至五更乃散。
  次日天明,督府以問門官,門官悉陳其顛末。督府暗悔道:“昨夜之事,豈是我大臣所為。若收此婦,又礙官箴;欲縱此婦,又失我信,不如殺之,以滅其跡。”又轉思道:“三次招撫,誰人不知?因平彼寇,士民皆識,功高而見殺,何以服天下萬世之人心?留之不可,殺之不忍,如之何則可?”點頭道:“得之矣。將彼賞了一軍人,既滅其跡,又不殺其身,人豈議我乎?”出堂召翠翹道:“爾有滅寇之功,滅爾之死。今將汝配一永順軍長,可隨他終身。”翠翹泣道:“翠翹命薄,失配徐海。以國傢事大,誘而殺之。不赦則請死,得賜不殺,願求老爺開恩放雪衣,令翠翹黃冠歸故裏,以遂歸順之初意。若配軍長,非妾願也。”督府道:“念爾之功,恕爾不殺,以配軍長,何負於汝?須知勝如賊人婦。”乃召所調永順酋長,問其無妻者,以翹賜之,即令回軍永順。翠翹不得已,含涕從之,登舟長發。
  諸軍為酋長作宴慶賀。舟泊錢塘江,但見此江:
  巴東之峽,夏後疏鑿。絶岸萬丈,壁立赮駁。虎牙嵥竪以屹崒,荊門闕竦崦磐礴。圓淵九回以懸騰,溢流雷響而電激。駭流暴灑,驚波飛薄。迅澓增澆,涌湍疊躍。砅巖鼓作,漰湱澩灂。□□□□,潰濩泧漷。潏湟淴泱,□□□瀹。漩澴□□,澴灅濆瀑。□淢□□,竜鱗結絡。碧沙潰□而往來,巨石硉矹以前卻。潛演之所淚淈,奔波之所磢錯。厓隒為之泐嵃,碕嶺為之喦崿。幽澗積阻,□硌菪確。若乃曾潭之府,靈湖之淵。澄澹汪洸,瀇滉閑泫。泓汯洞□,涒□淵□。混瀚灝渙,流映揚□。溟漭渺沔,汗汗沺沺。察之無象,尋之無比。氣滃浡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類胚渾之未凝,象太極之構天。長波浹渫,峻湍崔嵬。盤渦𠔌轉,凌濤山頽。陽砐硪以岸起,洪□涴演而云迴。□淪流□,乍浥乍堆。□如地裂,豁若天開。觸麯崖以□饒,駭崩浪而相礧。鼓□窟以漰渤,乃溢涌而駕隈。
  衆軍吃了喜酒,大傢各回床去睡了。那酋長道:“娘子睡了吧,還再吃杯酒?”翠翹道:“且坐一坐。”那酋長見他歡無半點,愁有千端,也不敢相強。翠翹决意自盡。恐人救起不雅,故遲遲捱至三更。忽見冰山一座,自海門涌將上來,轟雷怒震,可聞數百裏。翠翹問酋長道:“此是何聲?”酋長道:“這叫潮信。”翠翹因潮信二字,頓悟道:“如此,這是錢塘江了。”那酋長連連答應道:“正是,此就是錢塘江。”翠翹點頭道:“我王翠翹該在這裏結束了。劉淡仙十五年之約,其在此矣。”乃問酋長道:“軍中可有筆硯?”酋長道:“有,娘子要寫字麽?”就取筆硯遞與翠翹。翠翹題雲。詩曰:
  十五年前有約,今朝方到錢塘。
  百世光陰火爍,一生身事黃梁。
  潮信催人去也,等閑了卻斷腸。
  題畢,大呼道:“明山遇我甚厚,我以國事誤殺之。殺一酋而屬一酋,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我今不惜一死,以謝明山也。”飛身躍入江中。酋長急救之不得,衆兵俱驚起。時潮頭正長,立腳不住,怎能打撈救人?渾至天明,衹得拿了那辭世詩來見督府。督府頓足稱冤,深自愧恨,然事亦無及矣。分咐地方打撈屍首,收葬不題。
  且說覺緣自臨淄別了翠翹,回來雲遊越地,訪着了三合道姑,學他修煉之法。因記得翠翹托他問終身之事,遂乘間問道:“王翠翹與弟子有情,弟子深憐之,不知以何因緣,墮此惡趣。”三合子道:“大凡人生世間,福必德修,苦因情受。翠翹有纔有色,衹為情多,遂成苦境。是以金屋之地不敢久留,斷腸之天往往促駕。故翠翹煙花債苦受兩番,青衣罪深經一案,刀兵內伴虎狼之魔君,波浪中作魚竜之寢食,方能消此劫數也。”覺緣聽了大驚道:“若如此說,則王夫人終身已矣哉?”三合子道:“爾且勿慌,幸喜他初為情迷,雅持貞念,並不犯淫。後遭苦難,純是孝心,了無他願。今又不念狎昵小恩,而重朝廷大義,〔尚〕能勸逆歸順,免東南百萬生靈之〔荼〕毒,則功德大而宿孽可消,新緣得結矣。爾既與彼有情,可俟其錢塘消劫時,棹一葦作寶筏,渡之續其前盟,亦福田中一種也。”覺緣聞言方大喜,道:“弟子謹受教矣,但不知嚮何處續此情緣?”三合道姑道:“你不必尋他,他自來尋你。”
  自此之後,覺緣遂在錢塘岸上造了一個雲水庵兒住下。又買了一隻小小魚船,又將素絲結成一張細網,又雇了兩個有力量識水性的漁人,自督他日夜駕了在錢塘江上往來伺候。也是劫數當消,姻緣該續,這夜翠翹跳入江中,恰恰跳在覺緣絲網之內。兩個漁人是有心救人的,一見有人跳入網中,即忙忙拽起,那漁船早隨着波浪流去數裏。覺緣因解開絲網,扶出翠翹,替他換了水濕的衣服。翠翹臥在艙中,尚昏迷不醒。昏迷中,恍然看見嚮日的劉淡仙遠遠的看着他,不言語,翠翹認得,因叫道:“劉傢姐姐,你前日說斷腸教主招我入會,今日腸已斷盡矣,何不快快引我去,卻遠遠立着為何?”劉淡仙嘆息道:“妾在此候姐姐久矣。不知姐姐因賣身保全父母,孝德動天;勸順救拔生靈,忠心貫日。且從前苦已歷盡,矧今日劫又消完,目此福祿生身,情緣如意。斷腸會昨已除名,斷腸今當奉壁。徒使妾空盼數年,不敢相近,為之奈何。”因將舊題的十首斷腸詩遞與翠翹。翠翹接着,因說道:“妾不幸被督府配與軍人,故投身入江以謝明山,有甚福祿,有甚情緣?”
  正說未完,忽耳畔有人低低喚:“濯泉,快些蘇醒。”忽睜眼一看,見覺緣坐在旁邊,明燭呼喚。因定一定神道:“妾已投江死矣,為何又與道兄相會?莫非是冥途做夢?”覺緣見翠翹醒轉,滿心歡喜,因說道:“濯泉妹,休要猜疑,你投江是我救了。”翠翹聽得分明,方坐起身來道:“我投江衹是一時烈性,師兄如何得知,卻在此救我?”覺緣道:“衹因妹子前在營中,托我問三合道姑終身。他說你前劫已消,後緣將續,故着我在此停舟救你。不知今日果應其言,料你後日必享情緣之福矣。”翠翹聽了,方喜道:“這等說起來,師兄竟是我重生父母了。但衹是這一葉小舟如何能藏身,恐督府探知,又起禍端。”覺緣道:“妹子勿憂,我已預造一云水庵在江岸上,為賢妹藏身地矣。賢妹可安心住下,以待情緣來續。”翠翹道:“得苟全性命,為孤雲野鶴足矣,安敢復望情緣。”覺緣道:“三合道姑前言既已如響,後言豈有不驗!”因分咐兩個漁人乘夜將小舟搖至庵前悄悄將翠翹扶了入庵隱藏,不使一人知道。正是:
  心似開籠雀,身如再發花。
  未知果有情緣來續否,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無情有情陌路吊淡仙 有緣無緣劈空遇金重
第二回 王翠翹坐癡想夢題斷腸詩 金千裏盼東墻遙定同心約第三回 兩意堅藍橋有路 通宵樂白璧無瑕
第四回 孝念深而身可捨不忍宗淪 姻緣斷而情難忘猶思妹續第五回 甘心受百忙裏猛棄生死 捨不得一傢人哭斷肝腸
第六回 孝女捨身行孝猶費周旋 金夫消屈得金全不費力第七回 含羞告父母用情之終 忍恥賦狂且失身之始
第八回 王孝女甘心白刃 馬秀媽計賺紅顔第九回 惜多才認作賊子 坑薄命偕俠圖財
第十回 破落戶反面無情 老娼根煙花教訓第十一回 哭皇天平康寄恨 醉風流金屋謀嬌
第十二回 衛華陽智伏馬娼 束生員喜聯王美第十三回 別心苦何忍分離 醋意深全不說破
第十四回 宦鷹犬移花接木 王美人百折千磨第十五回 活地獄忍氣吞聲 假慈悲寫經了願
第十六回 觀音閣冒險相視 文殊庵陶情題詠第十七回盂蘭會突遇魔頭遭墮落 煙花寨重施風月遇英雄
第十八回 王夫人劍誅無義漢 徐明山金贈有恩人第十九回 假招安明山殞命 真斷腸翠翹消劫
第二十回 金千裏苦哀哀招生魂 王翠翹喜孜孜完宿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