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康震 Kang Zhen

  第四,蘇軾精通史傳,應該懂得侍奉皇上要遵守君臣之禮,誹謗聖上就是死罪。但他卻為了發泄自己內心的私憤,公然詆毀聖上的名譽。蘇軾怨恨陛下不重用他,所以對陛下所施行的一切政策都徹底地詆毀,真可謂明知故犯,該殺(語載《續資治通鑒長編》299)!
  連續四大罪狀,連續四個該殺,這個導火索一點着,火苗就"呼呼"地直接燒到皇帝頭上,蘇軾不死也難啊!現在,神宗手裏攥着好幾張措辭激烈的起訴書,他必須也可以作出决定了,他下達聖旨,將蘇軾的案子交付御史臺調查處理。御史臺自漢代以來又被稱為"烏臺",所以蘇軾的這個案子被稱為"烏臺詩案"。
  李定等人立即佈置派遣太常博士皇甫僎前去緝捕蘇軾。皇甫僎帶着兒子與兩名軍士,一行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往湖州。情況萬分危急,可蘇軾還蒙在鼓裏!
  千裏緝捕 鋃鐺入獄
  最先得知這個壞消息的是駙馬王詵,他的夫人是神宗的姐姐。王詵與蘇軾交情深厚,他火速通知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任職的蘇轍。蘇轍聽到這個消息,簡直驚呆了,立刻派人飛馬奔赴湖州,希望趕在皇甫僎之前通知蘇軾,好讓兄長有個思想準備。蘇轍派出的飛馬哪裏趕得上皇甫僎這個官差的駿馬?多虧皇甫僎到潤州(今江蘇鎮江)時,兒子忽然生病,結果耽誤了半天,蘇轍的信差終於搶先一步趕到,給蘇軾報告了這個爆炸性消息(事載宋·孔平仲《孔氏談苑》)。
  七月二十八日,皇甫僎一行抵達湖州。此時蘇軾正在休假,由他的副手、湖州通判祖無頗代知州事。皇甫僎身穿官袍官靴,手持笏板,氣勢洶洶徑直闖入州衙。兩位御史臺軍士身著白衣,頭紮青巾,怒目圓睜,臉色猙獰,分列在皇甫僎兩側。衙門上下人心惶惶,一片混亂。
  蘇軾哪見過這陣勢!他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罪,非常害怕,不敢出去,在衙門後與祖無頗商量對策。祖無頗安慰他說:"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總還是要出去應對吧!"蘇軾問:"我現在已經是罪人了,恐怕不能再穿朝服了吧?"祖無頗頭腦還算冷靜,他對蘇軾說:"你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麽罪名,還不是罪人,當然應當穿朝服出迎。"
  蘇軾的情緒這纔稍稍穩定,他穿上官服,手持笏板,出去見皇甫僎,祖無頗等官員也都身穿官服排在他身後。但見那兩位御史臺軍士的腰間鼓鼓囊囊,好像藏有匕首。皇甫僎臉色鐵青,一言不發,氣氛更加恐怖。最終還是蘇軾先開口,他說:"我知道自己多次激怒朝廷,今日使者前來,肯定是賜死,死倒不怕,衹求能與傢人訣別。"皇甫僎這纔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倒還沒有那麽嚴重!"
  祖無頗這時上前問:"您一定帶來皇上的詔命了吧?"皇甫僎厲聲問他:"你是何人?"祖無頗回答:"代理知州。"皇甫僎於是拿出詔命,衆人打開一看,不過是將蘇軾革職帶進京的普通公文,這纔暗暗鬆了一口氣。皇甫僎催促立即上路,兩名士兵立刻上前將蘇軾五花大綁,片刻之間,蘇軾這位湖州知州如雞犬一般被拉出城外,拖上官船(事載《孔氏談苑》)。
  蘇軾的妻兒老小急忙追趕出來,哭天搶地緊隨在後。蘇軾心裏既慌亂又難過,但他依然不失文人本色,在這個當口兒,忽然想起一個故事來:當年宋真宗招攬賢才,有人推薦詩人楊樸。宋真宗立即召見,讓楊樸作詩。楊樸說不會,真宗問:"你臨走的時候有人作詩送行嗎?"楊樸說:"沒有,衹有我老婆寫了一首絶句,說:'且休落魄貪杯酒,更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宋真宗聽了哈哈大笑,就把楊樸放回傢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