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感悟 》
第20节:智慧之道(6)
于丹 Yu Dan
但是,这种人是不是就没缺点呢?他也有弱点,"不可小知",就是你别拿小聪明的事情去试探他。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有好多事情是需要小聪明的,比如说很多商务往来,有时候跟客户沟通,需要那种伶牙俐齿的人,需要八面玲珑,甚至还要阿谀奉承几句,这些事都属于小聪明,真君子肯定给你干砸了,他就做不了。
但是怎么办呢?也有人会干这个。孔子说,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也就是说,一些小人也能有用。小人他也有长处,也就是善于言辞,能逢迎,看人脸色啊。他能够把刚才所说的一些事情做得很好,但你别认为他做好这些事就能给他大事做。真正担当大事的人不能是这样过于油滑、见风使舵的人,尽管他有小智,但不可大受。
我们看,"知人"是为了什么?知人就是为了用人。也就是说,知人以后你就能把他摆对地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废物,所谓废物不过是摆错了地方的财富。人也是一样。你能说某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一定是不称职的吗?关键是你把他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那么,如果将尺和寸应用在合适的地方,是不是刚好都能避开它们的短处而发挥它们的长处?
我们也可以看到,不一定是我们大家认为最高尚、最有智力的人最适合干任何事情,谁也不能百事皆能。
有一个实验很有意思:都用广口玻璃瓶,一个里面放五只蜜蜂,一个里面放五只苍蝇,瓶底冲着光亮方向,瓶口朝着黑暗方向,在那里放着,看它们做什么选择。
蜜蜂的生活环境显然比苍蝇要好很多,它们合作酿蜜,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好像是有逻辑的认知,它们坚持认为出口一定是在光亮处。结果呢?五只蜜蜂都撞死了,因为它们不停往瓶底上飞,飞不出去也要往那儿飞。
什么叫无头苍蝇?瓶子里的苍蝇就是。最后那五只苍蝇都活着飞出去了,因为它们不是非朝着光亮的方向飞不可。它们误打误撞,哪儿能出去就出去了。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以自己的判断来判定所有好的事情都一定得是哪个很高尚、很有智力的人才能完成。"知人",从知道自己到了解他人,都要摆对位置才行。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终究是要有用的,用在这个世界上去做什么?那取决于我们自己。对此,孔子没有一个很苛刻的、很单一的标准。
孔子说,有些人经过一生的经验修炼而成中庸之道,这种人很好,你可以跟他交往。但是,如果你的朋友里没有这样的人,"不得中行而与之",你没有找见这样的朋友怎么办呢?"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孔子说,那你就可以和"狂者"、"狷者"交朋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孝敬之道(1) | 第2节:孝敬之道(2) | 第3节:孝敬之道(3) | 第4节:孝敬之道(4) | 第5节:孝敬之道(5) | 第6节:孝敬之道(6) | 第7节:孝敬之道(7) | 第8节:孝敬之道(8) | 第9节:孝敬之道(9) | 第10节:孝敬之道(10) | 第11节:孝敬之道(11) | 第12节:孝敬之道(12) | 第13节:孝敬之道(13) | 第14节:孝敬之道(14) | 第15节:智慧之道(1) | 第16节:智慧之道(2) | 第17节:智慧之道(3) | 第18节:智慧之道(4) | 第19节:智慧之道(5) | 第20节:智慧之道(6) | 第21节:智慧之道(7) | 第22节:智慧之道(8) | 第23节:智慧之道(9) | 第24节: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