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王汝梅解讀《金瓶梅》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王汝梅 Wang Rumei

  潘金蓮李瓶兒是《金瓶梅》得名的三女性中的兩位,也是作者用墨最多的兩位女性,即張竹坡之所謂“正寫”。她們在名分上有着“大抵皆同”(張竹坡語)的經歷。李瓶兒曾是梁中書的妾,做過花子虛的妻,與蔣竹山也有過兩個月名不符實的夫妻生活;潘金蓮雖未當過誰人的妾,但在王招宣、張大戶傢做使女時,有過與主子通姦的歷史,後來被迫嫁給賣炊餅的武植,也還有着正室的名分。特別相同的是,潘李成為西門慶妾的過程:私通(都與西門慶)——殺夫(潘毒死武植、李氣死花子虛)—— 插麯(潘的插麯是薛嫂兒說娶孟玉樓,李瓶兒的插麯是陳洪遭貶,陳敬濟回來避難)—— 一頂轎子擡過西門府。“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相同的外在經歷,並不能導致相同的外在行為。在西門府的前花園中,潘李二人的表演截然相反,在她們的行為中體現的完全是相背的人格係統。有人說:潘金蓮、李瓶兒是《金瓶梅》中兩個悲劇人物(孟超《〈金瓶梅〉人論》),也許他看到的僅是二人命運上的共通之處。但著有《〈金瓶梅〉的藝術》的孫述宇先生卻認為,潘金蓮典型地犯了佛傢“貪嗔癡”三毒中的“嗔惡”之毒,李瓶兒則是陷入三毒中的“癡愛”一毒(對“癡”,孫先生有別解),顯明地指出了二者的不同。但本文的意圖並不在於對二人的相同的外在經歷和不相同的外在行為的辨別上,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檢討出被作者隱去(或者說捨去)的潛藏在人物外在行為後面的人格心理因素,找出造成兩種人格係統的心理動機及其形成原由。促成我對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探討的契機有兩個。一個是孫述宇先生的一句話:“潘金蓮寫得非常生動有力——也許是全書中最生動有力的一個,然而我們有時也會嫌她稍欠真實感。”用我們正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去衡量,潘金蓮對性的追求,對秋菊的虐待該都屬“稍欠真實感”(註意,不是不真實)之列,屬超常(不正常)行為,這些與宋蕙蓮的行為顯然不同,所以我覺得孫述宇先生接下去的解釋是不妥當的。
  於是我便想:在潘金蓮這異常行為背後是否有一些異常的心理因素?那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又是怎樣形成的?另外一個契機則是對有爭議的李瓶兒的思考。一些研究者認為,進入西門府前後有兩個李瓶兒,雖名相同,其實不一樣,甚至認為作者不懂人物塑造。但當我仔細讀完李瓶兒的文字以後,我得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李瓶兒衹有一個,而且作者不但懂得人物塑造,且最瞭解李瓶兒的心事。我在李瓶兒進入西門府前後的變化中找到了心理依據,其外在行為的前後相背不是作者為了行文的方便隨意改動的,作者如此寫是有他的心理依據的。關於人格,一般把它等同於個性或性格。但在心理學上,人格則引起激烈的爭論,定義更是衆說不一(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曾綜述過五十個定義)。
  現代心理學基本傾嚮於這樣一種意見,即人格是個體與社會環境相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身心組織(《人格心理學》)。因此,對人格的形成能夠産生影響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生理的,一是社會的,而生理的影響也包含了社會的內容。這樣,“新弗洛伊德派”代表荷妮(霍尼Horney)便反對弗氏的“性”人格,認為“環境因素”是最主要的。人格是穩定的,但在強烈的外在刺激(“強烈”是針對個體身心組織的承受能力來說的,“外在刺激”包括對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刺激)影響下,個體人格會偏離原有軌跡,嚴重者會造成精神病,輕度的則會産生焦慮,引發“神經癥”(又譯“心理癥”neurosls)。“心理癥”患者與正常人在外表上沒有明顯區別,衹因其受“心理障礙”的影響,有些異常行為而已,其人格並未發生解體。通過對潘金蓮那“稍欠真實感”的異常行為的考察和李瓶兒前後矛盾人格的分析,我得出這樣的結論:潘金蓮是個典型的心理癥患者,而李瓶兒則受着“道德性焦慮”(moral anxiety)的折磨,所以潘金蓮偏執,李瓶兒鬱悒。潘金蓮的嫉妒,“喪廉寡恥,若雲本自天生,則良心為不可必,而性善為不可據也”(張竹坡評語)。在潘金蓮健康的身心組織正常活動時,她的人格不會發生突變,是穩定的連續的,雖然也有些不檢點的行為(倚門賣俏),但那也屬正常的生理需求,並未在心理上産生危機。即使嫁給武大,也沒有造成強烈的刺激(潘金蓮的心理承受力),雖然沒人時愛唱個《山坡羊》(“想當初,姻緣錯配,奴把你當男兒漢看……”)表達自己對其婚姻的痛恨,但充其量衹能算是一點兒閑愁,“奈何隨他怎樣,到底奴心不美”,還沒有達到影響其正常人格的程度。但有兩次事件對她影響最大,一件是武鬆對她的拒絶,一件是西門慶娶孟玉樓對她的拋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金瓶梅》讀法新編(1)《金瓶梅》讀法新編(2)
《金瓶梅》讀法新編(3)《金瓶梅》讀法新編(4)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2)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4)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1)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3)《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1)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2)《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3)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1)《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2)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3)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2)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3)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1)《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