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與文明 》
3.煮海熬波(3)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考察的重點是這一區域內常見的一種陶質盔形器,特別關註這類器皿的分佈、埋藏、年代、器形、紋樣及在遺址中所占的比率等。同時對各地博物館收藏的一批盔形器,也進行了形態學的觀察和實測。
此前的2001年,山東大學考古係在壽光縣大荒北央遺址進行試掘,有一些重要發現。
北央距萊州灣15公裏,是魯北沿海地帶集中出土盔形器的一處遺址,地表採集盔形器殘片占陶片總量的95%以上。北央遺址文化層厚約1米。第二、三兩層包含物以盔形器為大宗,比例超過90%。發現的遺跡有灰坑和灰溝。灰坑圓形,圓底,直徑50釐米左右,深40~50釐米。坑壁用紅褐色黏土塗抹,加工規整,發掘者推測它們有可能是保存淡水或鹵水的設施。在文化層中發現大面積分佈的白色沉澱物硬面,表面平滑,推測是人工形成的遺跡,有可能是與製????産業有關的遺留。
出土的大量盔形器,其質地分兩類:一類紅褐色,質地差,估計是用當地的土壤在當地燒製的。另一類灰色或黑灰色,質地好,應是在外地燒製好以後的輸入品。這些盔形器內壁底部有白色沉澱物,發掘者已採集樣品,希望通過檢測以證實此類器物是否為專門的製????器具。
山東萊州灣地區古代盔形器的分佈,基本環繞萊州灣,西起無棣縣,東止於膠萊河,南界大致蔓延到泰沂山係以北、膠濟鐵路沿綫。據各遺址點出土盔形器的比例,將這一區域進細化為兩小區:
一是高密度區。以萊州灣為圓心,沿海岸綫15~30公裏構成一面嚮海灣的弧形區域,這一範圍內凡商周遺址均出盔形器,而且所占比例很高,最高占陶器總量90%以上。
二是低密度區。在高密度區外圍,商周時期遺址也常發現盔形器,但數量不大,呈零星分佈。
對這種盔形器的年代還有不同認識,考古學家一般將它們推定為商周時期,也有人將年代下限延伸至春秋戰國或更晚。
對這種盔形器的功能,學者們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說是汲水器,有的說是陶臼,也有人說是煮????的用具。根據它分佈在沿海地帶的這一特點,這後一種說法更引人註意。
科研人員采用XRD和XRF分析測試方法,研究了壽光大荒北央等遺址出土的盔形器及附着土壤。樣品的Na元素和Cl元素XRF分析結果表明,盔形器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樣品,顯示盔形器與早期海????生産有關。盔形器表面附着土樣用去離子水過濾後,濾液結晶體的XRD分析結果,進一步表明盔形器是商周時期渤海灣地區海????生産的器物。大荒北央遺址盔形器的內壁沉澱物與長江三峽中壩遺址出土的花邊陶釜的內壁沉澱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相,進一步表明其與海????生産有關。
其實這種盔形器,外形與史前烹飪使用的陶釜較為接近。可以想見,最初的????民一定是用自己平日烹飪的陶釜開始煮????的,後來纔製成了專用的煎????器具。
上一頁
[返回目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2.穿井取鹵(1) | 2.穿井取鹵(2) | 2.穿井取鹵(3) | 2.穿井取鹵(4) | 2.穿井取鹵(5) | 2.穿井取鹵(6) | 2.穿井取鹵(7) | 2.穿井取鹵(8) | 2.穿井取鹵(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4.陽光産品(1) | 4.陽光産品(2) | 4.陽光産品(3) | 5.造????者:????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