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
傅佩榮 Fu Peirong
這樣的描述讓人過目難忘,“不知其幾千裏也”根本是誇張到鬍言亂語的程度。莊子的目的是要迷惑我們的想象力,逼我們擺脫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使我們無法意識清醒地詢問:真有這樣的鯤與鵬嗎?它們又在何處?魚真的可以變成鳥嗎?
大概是猜到讀者的反映了,莊子隨即引述《齊諧》(古代記載怪異事件的書)。這本書上說:“當大鵬要往南海遷徙時,水面激起三千裏波濤,它拍翅盤旋而上,飛到九萬裏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颳起的大風而離開的。”這裏描述了大鳥飛行的時機、方法與情景,好像真有目擊者一般。莊子喜歡夾敘夾議,忍不住在此補充幾句:“野馬似的空中遊氣,四處飛揚的塵埃,都是活動的生物被大風吹拂所造成的。天色蒼蒼,那是天空真正的顔色嗎?還是因為遙遠得看不出盡頭的結果?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是像這樣的情況吧!”
我們在地面上仰望天空,其色深藍,顯示一種永恆幽靜的趣味。誰不嚮往“天上宮闕”?莊子卻能逆嚮運思,憑藉大鵬的眼角餘光,從高空往下看,發現衹要從遠距離外觀賞,地面上的一切也是同樣的美妙。美國航天員從月球回眸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時,不禁脫口贊曰:“地球真美!”那麽,我們這些地球人是否也可以換個角度、調整心態,珍惜我們生活周遭所見的事物呢?
莊子稍加評論之後,接着引述第三個版本。
商湯詢問棘,得到這樣的說法:“在北方草木不生的更北方,有一片廣漠無涯的大海,是個天然大池。那裏出現一條魚,魚身寬達幾千裏,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那裏出現一隻鳥,名字叫鵬,它的背像泰山那麽高,雙翅有如天邊的雲朵。它拍翅盤旋上升,直到九萬裏的高空,凌越雲氣,背靠青天,然後飛嚮南方,準備前往南海。”這裏的描寫比較詳細,但是並未提及魚化為鳥。不過,在同一個地方怎能同時存在兩個巨大無比的東西呢?並且,鳥一出現就不再談魚,可見這依然是魚化為鳥的同一個故事。棘的話還有一小段後續結語,錄之於下:
“水澤邊的麻雀譏笑大鵬說:‘他要飛到哪裏去呢?我一跳躍就飛起來,不到幾丈高就落下,在蓬蒿草叢中翺翔,這也是飛行的絶技啊!它還要飛到哪裏去呢?’”
麻雀代表一般百姓,他們不明白人生的道理。莊子的意思是:魚需要水,限製較大;鳥需要空氣,拘束少多了;鳥若飛到高空,就可以不費力氣而自由飛翔。把這個寓言說實了,就是:人若經由適當的修煉,可以啓動內在的能量,逐步減少外物的幹擾,有如“鯤化為鵬”。當然,這裏所強調的“大”字是個關鍵,意思是要敞開心胸,容納萬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 | 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 | 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 | 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 | 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 | 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 | 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 | 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 | 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 | 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 | 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 | 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 | 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 | 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 | 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 | 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 | 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