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裸女   》 第20節:第五章 眼睛(2)      戴斯蒙德·莫裏斯 Desmond Morris

  在瞳孔的周圍是強健的、有顔色的虹膜,這個縮小的圓盤狀結構負責調節瞳孔的大小。這項工作是由不隨意肌肉控製的,因此我們不能夠蓄意、或者說是有意控製瞳孔的尺寸。虹膜能夠根據我們看到視覺影像時的情緒,準確地對瞳孔做出放大或者縮小的動作,它是最可信賴的,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瞳孔不會說謊。
  人們之間虹膜顔色的差異非常之大,但這並不是說色素會有很多種變化。藍眼睛的人們其實並不具備藍色的眼睛色素,他們衹是擁有的色素別其他人少一些,結果就留下了顔色偏藍的外在印象。如果你的瞳孔周圍是一圈深褐色的虹膜,那就意味着在你的虹膜的最外面一層,擁有大量的黑色素;如果這一層的黑色素較少,色素更多地分佈在虹膜的深層,那麽你的眼睛可能是灰色的,也可能隨着色素數量的減少,依次嚮淺褐色、緑色、灰白色、藍色轉變。紫色的眼睛則是因為虹膜中黑色素的量很少,以致於無法掩蓋血液的顔色。
  所以說,人類眼睛的各種明亮的顔色從本質上看都是某種光學假象,它們所反映的正是黑色素在某種程度上的缺失。從陽光強烈的赤道,到日光照射較少的極地,隨着緯度的提升,散布在各地的人類其體內的黑色素也在由多變少,越是接近極地,人類的身體就會變得越“蒼白”,虹膜裏的黑色素也是依照同樣的規律在發生變化。如果我們把白種人的嬰兒與深色人種的嬰兒做比較,就會深切地認識到這種變化:剛出生的白種人的嬰兒幾乎全都是藍色眼睛的,而深色皮膚人種的嬰兒,他們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但此後,隨着年齡慢慢變大,在大多數白人子女的虹膜當中,黑色素明顯增加,使得他們的眼睛顔色越來越深,衹有相當少的一部分人沒能體現這一規律,繼續保留着“嬰兒般”的藍色眼睛。
  覆蓋着瞳孔和虹膜的,是一層通明的“窗戶”——角膜,在角膜的周圍,是我們習慣於稱做“白眼球”的區域,它的專有名稱叫做鞏膜。鞏膜是人類的眼睛當中沒有光學作用的部分,同時也是人類的眼睛最獨特的一個特徵。我們一部分白眼球是旁觀者能夠看到的,這很不尋常,大多數動物都擁有着像“按鈕”一般的、圓圓的眼睛,低等的靈長類動物的眼睛也是如此這般的,但對於大多數種類的猴子情況就不同了,它們的眼睛在左、右兩邊都有了“眼角”,因而看起來較為細長,不過從形狀上看,猴子們的眼睛還是更接近圓形,而不是橢圓,相比之下猿類就又前進了一大步,它們的眼睛是橢圓形的,與人類的眼睛外形接近。猿類的白眼球依然是不可見的,它們兩側眼角暴露出的虹膜部分呈現出深深的褐色,人類眼睛的相同部分則是白色的,這成為一個非常易於辨認的顯著特徵,科學家相信這種小小的進化是為了讓人類在最初的“社交”生活中,更明確地標註出自己視綫的改變,讓別人在即使相隔較遠的地方也能看得到。
  在眼睛的可見部分周圍,是能夠分泌油脂的、邊緣閃亮的眼瞼,眼瞼的外沿上分佈着彎彎的睫毛。油脂是由一排排非常細小的腺體分泌出來的,它們就隱藏在睫毛的根部後面,是用肉眼能夠看到的非常細微的小孔。伴隨着平時的眨眼動作,這些油脂能夠對角膜起到潤滑和清潔的作用,這個過程同時還得到了淚腺的協助,後者位於眼瞼上層的下面,能夠分泌出淚水,幫助完成對角膜的潤滑和清洗。淚水是經由兩個很小的排淚管流出來的,它們也是肉眼能夠觀察到的小孔,分佈在眼瞼的邊緣,比分泌油脂的腺體要稍大一些。排淚管是位於眼瞼靠近鼻子的一側,一個在上眼瞼、另一個在下眼瞼。當兩個排淚管連接起來,就成為一個完整的通道,可以把“用過的”眼淚導入鼻腔,並把它們運出去。一旦眼睛受到外部刺激,或者是我們的情緒出現波動,讓淚腺短時間內産生了太多的淚水,不能夠被排淚管及時排出,此時我們就衹好淚珠滾滾,過剩的淚水將沿着顴骨流下來。這是人類的眼睛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第二個獨特之處:我們是陸生生物當中唯一會經常因為情緒問題而哭泣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星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進化(1)第2節:第一章 進化(2)第3節:第二章 頭髮(1)第4節:第二章 頭髮(2)
第5節:第二章 頭髮(3)第6節:第二章 頭髮(4)第7節:第二章 頭髮(5)第8節:第二章 頭髮(6)
第9節:第三章 眉毛(1)第10節:第三章 眉毛(2)第11節:第三章 眉毛(3)第12節:第三章 眉毛(4)
第13節:第三章 眉毛(5)第14節:第三章 眉毛(6)第15節:第四章 耳朵(1)第16節:第四章 耳朵(2)
第17節:第四章 耳朵(3)第18節:第四章 耳朵(4)第19節:第五章 眼睛(1)第20節:第五章 眼睛(2)
第21節:第五章 眼睛(3)第22節:第六章 鼻子(1)第23節:第六章 鼻子(2)第24節:第六章 鼻子(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