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金正昆奥运说礼仪:国际礼仪金说   》 第20节:第3讲 入乡随俗(2)      Jin Zhengkun

  入乡随俗的意思是说,在国际交往当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为国际交往有时会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按照我们外交专业的说法,有的叫做多边活动。什么叫多边活动?就是参与交往的是很多国家,很多地区。还有的情况属于双边活动,双边活动就是交往对象是两个国家或者两个地区。一般来讲在多边活动中,如果有十个国家、八个国家,都讲入乡随俗可就会乱套了。入谁的乡随谁的俗?如果是双边活动的话,入乡随俗就比较容易实现了。简言之,从量化的角度来讲,遵守惯例更多地讲的是国际交往中的多边活动,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共同采用的交际规则,像国际会议、国际体育比赛以及到第三国举行的多边活动。如果双边活动的话,恐怕入乡随俗更容易实现。入乡随俗,专业的讲法,就是对特定的交往对象的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一种尊重。它是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表现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礼仪的原则性要求,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我们喜欢一个小朋友,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形体动作,拧拧小脸蛋,拽拽小胳膊,摸摸小鼻子,摸摸脑袋。我小的时候长得比现在帅,经常被人家摸。但是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些信仰佛教的国家,因为宗教和民俗的问题,人的头顶是不能摸的。比如在泰国人看来,如果你摸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的头,被视为非常的晦气。
  如果不懂得这一条,到泰国去了,跟泰国人打交道,摸人家孩子头,在你来讲可能是好意,但是你没有讲求"互动"的原则。我们在讲求同存异的时候就讲过,不互动有时候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要注意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随俗,入门而问讳。关于这个问题,有些具体的操作细节要注意。比如,入乡而随俗,是随谁的俗。如果我到你们国家去,实际上是我要随你们的俗,而不是要求你们随我的俗。我上一讲曾讲,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有人有点自以为是、嚣张放肆的感觉,就是你要随我,我是大国,我是强国,你要求我。交往逻辑可不是这样的,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的。
  两年前,我赴美国某地讲学。一天晚上,我参加当地一位美方学者的家宴。席间,我两次向男主人举杯祝酒致谢时,他都满脸笑容地高高举杯与我对视。我注意到他手里的酒杯每次都举得高过我手里的酒杯。后来我才了解到,在多数西方国家里,与人"干杯"时,将酒杯举得高于对方的杯子方为得体。此种做法,与我们国人的普遍做法正好相反。
  所以,当我们身在异国他乡,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习俗,不遵随对方的习俗,就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入乡"才有"随俗"的问题,当然从理论上来讲,这个俗要有非常具体的内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1)第3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2)
第4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3)第5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4)第6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5)
第7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6)第8节:第2讲 遵守惯例(1)第9节:第2讲 遵守惯例(2)
第10节:第2讲 遵守惯例(3)第11节:第2讲 遵守惯例(4)第12节:第2讲 遵守惯例(5)
第13节:第2讲 遵守惯例(6)第14节:第2讲 遵守惯例(7)第15节:第2讲 遵守惯例(8)
第16节:第2讲 遵守惯例(9)第17节:第2讲 遵守惯例(10)第18节:第2讲 遵守惯例(11)
第19节:第3讲 入乡随俗(1)第20节:第3讲 入乡随俗(2)第21节:第3讲 入乡随俗(3)
第22节:第3讲 入乡随俗(4)第23节:第3讲 入乡随俗(5)第24节:第3讲 入乡随俗(6)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