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中國風景黑皮書:大敗筆   》 第20節:孔子乘泰山索道      老槍 Lao Qiang

  由於歷史上交通閉塞、信息不暢、地理特殊,許多世界遺産地因此而形成。這些遺産地同時又是現今經濟不發達、開發與保護産生衝突的地區,開發與保護産生衝突。一方面,遺産需要保護,這是利用的前提,但保護必須有物力、財力、人才作保證,而目前國傢還沒有專項經費。旅遊開發的急功近利便使得社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緣優勢觀得以強化。
  而泰山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把風景區、遺産地當作旅遊經濟區開發,不僅破壞了中國名山精神文化功能的優秀傳統,更不符合現代國傢公園和世界遺産保護利用的科學要求。泰山提出要"把山頂建成熱鬧非凡的天上城市","把風景的名山,改造成經濟的名山。"在此方針指導下,這座反映農業文明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縮影的名山,被改造成山下城市上山,山頂有鬧市,山中段有小市,三條索道一條公路聯成的商業山。山周圍還有幾十處采石場,開山取石。近來又搞什麽"名人名花園",還要修破壞性極大的抽蓄能電站。衹要有利可圖,什麽項目都可上。如此開發"經濟的名山",是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最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産的最大破壞。去年,一位美國文物專傢慕名參觀此山以後,對洛杉磯時報記者說:"此山使我大吃一驚,居然還有索道纜車、垃圾和唯利是圖的商業活動"
  當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從一個側面說出了泰山的高峻。可以肯定,孔子確實是登過泰山,而且是自己走上去的。按照孔子的人生哲學,他肯定不會坐滑竿被人擡着走。正因為他一步一個腳印,付出了汗水,登高望遠,纔得到了"小天下"的體會。
  假如在現在,孔子乘泰山索道,遊哉悠哉,輕輕鬆鬆就上了泰山,他還能發出"小天下"的感慨麽?
  今天的泰山,一切都變了。
  其實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泰山還是固守着它千百年來的尊嚴和神聖。有關部門三次嚮國務院打報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結果,周總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華民族的神聖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後來,他又強調:泰山是遊覽勝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周總理有如此的遠見卓識,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豈止是修建了一條公路。如今,空中索道來來往往,大量遊客紛至沓來,自然景觀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帶上了沉重的鐐銬。
  如今泰山每年的旅遊人數在175-200萬左右,在旅遊旺季也就是"五一"、國慶等高峰時段,每天上山人數達到8萬人左右。如1999年5月2日全天的售票統計人數為5.47萬人。當天工作人員從南天門到指揮部一共60米距離,因為人太多,擠不過去,短短幾十米路程,竟要走一個半小時。山頂0.6平方公裏,實際上可以容人的地方衹有0.2平方公裏不到,充其量也就能容一兩萬人。高峰時,乘坐索道的遊人要排隊等待五六個小時。現在泰山索道的載客量是每小時300人,經擴建後,要達到每小時1000-1500人但經過這樣的改建,山頂上的遊人不是更多、風景區不是更加不堪重負了嗎?
  但也有人不以為然。他們的主要觀點是:
  在許多十分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內,如長城、黃山等都修了索道。現全國索道以每年20-30條的速度增長,從泰山第一條索道起,至今已有200多條索道。並且,所有建設項目都會給風景區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主要看是什麽程度。泰山歷朝歷代都在大興土木,滿山的石刻、廟宇等都是那些工程的傑作,也正是這些幾千年的積澱纔使泰山成為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如一草一木不能動,現在的泰山什麽樣?而且一項工程的能動與不能動應從什麽時間界定,哪年以前動是對的?哪年開始動是錯的?誰也不知道五千年、四千年、三千年以前的泰山什麽樣?按現在的觀點看,當年的滿山石刻是不是亂寫亂畫?泰山在1987年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産,是在中天門到南天門索道站建成了幾年以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因此可以認為索道並沒有影響世界遺産的成立。
  這些觀點乍一看很有道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泰山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中國"名山",是農業文明時代的産物,在"靠天吃飯"的農業時代,人與大自然的物質關係是索取、種植和飼養,很大程度上人類依賴大自然,並産生了敬畏、崇拜、祈求與親和的情感。這種關係,已經從遠古時的普遍自然崇拜,上升到選擇名山大川作為大自然的原型和代表,進行各種反映天人關係的精神文化活動。天下名山從作為普通的物質生産和經濟開發對象的自然山嶽中分離出來,被專門作為人對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動勝地,並受到保護。在中國數千年的農業文明時代,名山積澱了深厚的山水精神文化,發展了多種功能。
  隨着生産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科技開創了工業文明新時代。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相對減弱,掠奪性的開發、對大自然的破壞日趨嚴重。與此同時,大自然也以它獨特的方式對人類的"暴行"給以懲罰,報復着人類。有鑒於此,19世紀後半期,美國在西部大開發時,要求國會圈地保護,讓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能享受這美麗的大自然。經國會通過、總統簽署,1872年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國傢公園--黃石國傢公園。100多年來,國傢公園運動波及全世界,現在世界上已有200多個國傢建立了2600多個國傢公園,平均占其國土面積的2.4%。一位美國政治傢說,"如果說美國對於世界文明發展做過貢獻的話,恐怕最大的就是設立國傢公園的創見了。"1974年,國際自然及自然保護聯盟製定了如下4條國傢公園標準,成為國際共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第1節:南京的憂傷第2節:未老先衰的景區第3節:世界遺産致命傷第4節:中國景區十大憤怒
第5節:旅遊與環保第6節:美國經驗第7節:什麽都賣第8節:周莊的偽民俗
第9節:衹有小聰明第10節:那時周莊第11節:寫在周莊邊上第12節:中國的艾菲爾鐵塔
第13節:拆不去的天梯第14節:從最高到最長第15節:遺憾之旅第16節:平遙搬不動
第17節:平遙和麗江第18節:坍塌的古城墻第19節:神聖製造第20節:孔子乘泰山索道
第21節:泰山生氣了第22節:泰山石有沒有明天第23節:過把癮就死第24節:“買斷”桂林山水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