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陳存仁 Chen Cunren
第三章 寶船出海聲勢浩大
鄭和在金陵(即南京)造船,其設想之周到已如前述,待到船衹建造竣工的那一天,他在獅子山下設立祭壇,祝禱上蒼保佑船隊出海一路順風,接着又到天後宮致祭。他雖信奉回教,為了安定人心,認為這樣的做了一場祭事,整隊的官兵工役,人人加強了信心,個個都歡欣異常。
明朝時代早已有爆竹的製造,所以他的船隊出海,也大放爆竹,金陵的百姓們都蜂擁而至,來觀看船隊出海的盛況,舞獅舞竜,並打着鑼鼓來參加,這是民衆自動聞風而來的。依照明代祝允明《前聞記》所載,船隊中最大的一艘船,船名"大八櫓",跟着的是一隻"二八櫓",接着的船也都命名為"清和"、"惠康"、"長寧"、"安濟"、"清遠"等。好在金陵竜江關之外即長江,江面寬闊,所以雖有大船六十多艘,中小船二百多艘,軸櫓相接,在成千成萬民衆歡呼聲中,浩浩蕩蕩地出海。
根據《明史》記載:"將、士、卒,共二萬七千八百餘人。"當時這些士卒,事先也做過各項準備工作。在金陵鐘山之下,設立漆園、桐園等從事生産,費用全由國傢供給,絶不騷擾到民間。
永樂年間,明成祖敕令鄭和出海,由費信隨船同行,歸來後費信著有《星槎勝覽》一書,他這本書文藝性較為濃厚,對瑣屑的事情,記載卻不甚詳細。
何處出洋 記載各異
鄭和在南京造船之後,當然在長江出海,不過,各書的記載略有出入,細加研究,有四種說法:一、由蘇州劉傢港出發。二、由太倉劉傢河出洋。三、由瀏河港放洋。四、由婁傢港出海。
上面四種說法,初看各書時,真是令人無所適從,我現在要統一諸說。原來明代時候"蘇州"兩字,不局限於蘇州城或吳縣一地,這個蘇州的"州"字,包括的地方很廣,相等於一個廣州。在蘇州一州之內,包括無數縣,如"太倉",即相近上海的一個魚米之鄉,産米最多,所以稱為"太倉"。
所謂劉傢港,是指"瀏河",即中日之戰時日本軍登陸後戰爭最劇烈的地方,與藴藻浜戰役齊名。因為古時地名常常在改變,所以記載有如是不同。上刊地圖,即說明鄭和出海是從劉傢港出口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