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财会研究:财务会计研究前沿 》
第20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0)
王华 Wang Hua
石本仁 Dan Benren
3?相互持股
相互持股是指联属企业间互相持股的一种情况(见图1?3)。在图1?3a中,母公司拥有子公司60%的股份,而子公司又拥有母公司10%的股份,由于这10%的股份被联属企业所持有,因而只有90%的股份流通在外。在图1?3b中,P公司的两个子公司相互持股。相互持股的联属结构导致了比前两种联属结构更复杂的合并会计处理。
图1?3相互持股图
1?4?2间接控股的合并处理
间接控股的合并会计并未带来新的会计问题,只是在确定各个联属企业的净利润(投资收益)和权益(少数股权)时增加了烦琐的程度而已。下面分两个方面进行举例说明。
1?父—子—孙联属结构的合并处理
例1?13:设珠江公司在2004年1月1日按账面值购买S公司80%的股权,S公司在2005年1月1日按账面值购买T公司70%的股权,S公司购买T公司股权后,三家公司资产负债表如表1?9所示。
表1?9珠江公司、S公司和T公司2005年1月2日的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珠江公司S公司T公司流动资产80 00039 00038 000珠江公司对S公司投资40 000珠江公司对T公司投资21 000其他长期资产100 00040 00022 000合计220 000100 00060 000负债120 00050 00030 000股本20 00010 0005 000资本公积60 00030 00015 000未分配利润①20 00010 00010 000合计220 000100 00060 000①为了简化实例,资产负债表中项目不完全按现行制度进行列示,如未分配利润中就包括盈余公积等。
另外,2005年度三家公司不含投资收益的净利润和股利额如表1?10所示。
表1?10三家公司不含投资收益的净利润和股利额(单位:元)
珠江公司S公司T公司净利润20 00010 0008 000股利12 0006 0004 000
首先,按权益法核算珠江公司和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005年,S公司按权益法对T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登记如下:
借:现金2 800
贷:S公司对T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 800(4 000×70%)
借:S公司对T公司长期股权投资5 600
贷:投资收益5 600(8 000×70%)
2005年,珠江公司按权益法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登记如下:
借:现金4 800
贷:珠江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4 800(6 000×80%)
?12 480元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求得,即12 480=10 000×80%+8 000×70%×80%。借:珠江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12 480
贷:投资收益12 480?(15 600×80%)
在按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基础上,编制2005年珠江联属集团合并抵消分录(其中a~c为抵消S公司对T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分录,d~f为珠江公司抵消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分录)。
a?借:投资收益5 600
少数股东权益——T公司1 200(4 000×30%)
贷:股利4 000
S公司对T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 800
b?借:未分配利润——T公司10 000
股本——T公司5 000
资本公积——T公司15 000
贷:S公司对T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1 000
少数股东权益——T公司9 000(30 000×30%)
c?借:少数股东收益——T公司2 400(8 000×30%)
贷:少数股东权益——T公司2 400
d?借:投资收益12 480
少数股东权益——S公司1 200(6 000×20%)
贷:股利6 000
珠江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7 680
e?借:未分配利润——S公司10 000
股本——S公司10 000
资本公积——S公司30 000
贷:珠江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40 000
少数股东权益——S公司10 000(50 000×20%)
f?借:少数股东收益——S公司3 120(20%×10 000+8 000×70%×20%?)
贷:少数股东权益——S公司3 120
?8 000×70%×20%为S公司少数股东应分享T公司的权益。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如表1?11所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第1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 | 第2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 | 第3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3) | 第4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4) | 第5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5) | 第6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6) | 第7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7) | 第8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8) | 第9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9) | 第10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0) | 第11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1) | 第12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2) | 第13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3) | 第14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4) | 第15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5) | 第16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6) | 第17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7) | 第18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8) | 第19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19) | 第20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0) | 第21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1) | 第22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2) | 第23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3) | 第24节:财务会计研究前沿(2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