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李悅 Li Yue

  在孔子“哲學的突破”之前,“士”(中國的知識分子)被固定在封建關係之中從事着職業。在孔子的“哲學的突破”之後,“士”已經有了“道”的依托,有了高遠的精神憑藉,有了自身的人文追求,可以批評政治社會,敢於與王侯將相分庭抗禮。
  孔子的“突破”是偉大的,“突破”纔是儒傢的基本性格。正因為孔子喊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心聲,儒傢才能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
  《論語·泰伯》上說: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可見“突破”的“士”的特性已不在其客觀的社會職業,而在其以“道”自任的精神。
  當知識分子不再是一個從屬社會的經濟附屬物時,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才能把整個文化秩序作為關懷的對象,才能堅定地堅持思想上的信念。
  “突破”後的“士”纔是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
  正是“突破”前的“士”被於丹教授當成論述的對象,於丹教授因此也因錯合拍,與她前幾章的心得合拍,與她這本書的主題合拍。或者說於丹教授的論點需要“突破”前的“士”的概念的支撐。於丹教授的理想之道原本沒有多麽高遠的要求,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理想之道是什麽?就是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
  多麽容易滿足的於丹教授啊!
  於丹教授在這一章的結尾處,非常煽情地對大衆讀者說:
  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讓我們走進《論語》,也做孔子席前一個安靜的學生,跨越這千古的滄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顔,想一想他讓我們去到自然中的鼓勵,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裏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於像那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後工業文明的社會裏,《論語》傳遞出的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在這短短的一段話中,於丹教授三次提到“心”,又是“心靈的儀式”,又是“面對自己的內心”,又是“內心的關照”。於丹教授樂此不疲地對“心”情有獨鐘,津津樂道地呼喚着心靈的休養。可見她所追求的“理想之道”原來就是“心靈休養”之道。
  我們終於看到了於丹教授的這本書的最後一章,這一章是於丹教授讀《論語》的第七個心得:“人生之道”。
  這一章的題目會讓許多人産生興趣。人生之道!是的,誰能沒有人生之道呢?誰都願意有人指點人生之道啊!
  於丹教授在這一章中先引用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來說明人生的短促。隨後於丹教授引用了《論語·為政》中的一段話: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矩。
  於丹當然還要像前六章那樣,將對這一段的理解嚮“心”上靠去。
  談到“三十而立”,怎樣纔算立起來了呢?於丹教授寫道: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纔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從內在的心靈獨立這個意義上來講,真正好的學習,是把一切學習用於自我,讓學到的東西為我所用。這是中國文化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
  於丹教授還寫道:
  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並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已經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並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內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大概是“立”的一種見證。
  我們毫不奇怪於丹教授還是藉“三十而立”來說她的“心”,用“內在的心靈標準”來衡量生命是否“立”了起來。
  三十歲以後呢?
  於丹告訴我們:
  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學着用減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