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抱住一把热情的腰:更衣记   》 第20节:温润如玉      庄秋水 Zhuang Qiushui

  这种明知做不到还要忽悠人的做法,正是我们老辈儿的惯用手段。这16个字,真真无一字应了时景的。现在可是一夜都嫌情长的年代,没野心没欲望不想出人头地活该受穷受气,你谦让别人上,下一步就该被人踩在脚下。
  然而,然而,温润而泽,仍然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尤其是当它如此不应景的时候。古人以玉格来比拟人的品格,《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所以他们制作了很多玉饰挂在身上,"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古代中原少玉,主要出产在西域,所以《穆天子传》里记述周穆王西巡,不仅在天池和西王母言谈甚欢,还带回了宝玉良马。
  把很多不同形状的饰件串在一起来佩戴,这叫"杂佩"。"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诗经•女曰鸡鸣》)。圆形的璧、环、玦,是使用最多的玉饰。这种超华丽的景象在魏晋之后,就只能在女人的身上看到了。系在衣带上的玉佩,在斑斓的服饰衬映下光彩夺目,走动起来,叮咚作响,极尽耳目之娱。所以老杜甫会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样空灵的诗句来刻画王昭君的孤寂,所以小杜牧能够描摹出"水如环佩月如襟"这样怅惘的月夜。
  可惜,现在的人很少佩戴玉饰了,城里的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或者炫耀本土风情的美女作家,才会戴玉镯子之类的饰物。我曾见过某位功成名就的美女作家,一身暗花旗袍,下拖着一双软锻红绣鞋,手里握着一把折扇,腕上两只翡翠镯子,倒似严肃的狱警,冷冰冰地圈着两只瘦弱的"犯人"。
  吓死人!还真以为是如花回来寻十二少了。
  撑起一把油纸伞
  有些爱情故事,如果缺少了一些关键道具,整篇故事立刻减色不少。比如在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中,如果没有油纸伞,这个故事氤氲着的那种幽深绵长的况味立刻从五星降到了四星,看似只少了一星,却引发了质的变化。
  1000多年前的南宋行在杭州,恰好也是清明时节,那个修炼了千年的白蛇,用报恩作为幌子,追求着红尘中的男欢女爱。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在断桥边,白素贞终于等来了许仙。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他有春天般的芬芳,撑着一把油纸伞,他们一起走进春天的长堤。
  两个旷男怨妇一见面便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一把雨伞借来借去,成就了一桩人妖之间的倾城之恋。那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曾有一些儿破"。做伞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值了。
  在今天的清河坊,还有一家药铺,叫做"保和堂",那是传说中许仙做学徒的地方。这也是杭州这个地方的特色,真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真真假假,不会有人真的要去辨伪,也不会有人想到要去维护故事的本来面目。
  去年我在万松岭看到重建的万松书院里真的开辟了一个梁祝书房,禁不住微微笑了。不过,人家说了要"使虚无的故事有了真实可感的场景"。这个王阳明、袁枚读过书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读书,英台芳心暗许的地方呢。而建于1498年的万松书院,办学历时400多年,是明清时期杭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一座原本要寻觅杭州教育一脉的书院,却被妆点为"爱情书院",而且在书院左边的石林区内,无端地多出了一批与"梁祝"故事相关的场景,如:清水塘、独木桥、村舍、草桥亭等。
  使虚无的故事有了真实可感的场景,使真实的场景变成虚无的过去。
  而戴望舒那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也是撑着一把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到了颓废的篱墙,走进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幅画面若有人拍得出,足可以充任时尚杂志味道最足的时装大片。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看电影《艺伎回忆录》,对艺伎们跳得扇舞很是喜欢。扇子作为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可谓也发挥到了极致。从前看中国古代的仕女画,那些流连花间、闺房的美女们把半张俏脸藏在扇下,鼻子以上是一种优雅雍容,藏起来的是娇俏和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看庄秋水"更衣"第2节:一抹微云第3节:保卫屁股第4节:夫长妇随
第5节:为什么这么黑?第6节:从来不解醉红裙第7节:一件大红斗篷第8节:妾有绣腰襦
第9节:一袄心情第10节:具有国际感的披帛第11节:对抗性游戏第12节:裙带关系
第13节:围裙的前世今生第14节:人家的姑娘有花戴第15节:云鬓花颜金步摇第16节:心有千千髻
第17节:假作真时真亦假第18节:结发为夫妻第19节:女为悦己容第20节:温润如玉
第21节: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第22节:有暗香盈袖第23节:名叫"合欢"的秋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