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北大日記   》 第20節:學生會情結(1)      朱傢雄 Zhu Guxiong

  第二輯:燕園深處的動人旋律
  學生會情結
  作者簡介:王華,女,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96級日語係本科生。1997至1999年擔任北大學生會女生部常務副部長、部長,《北大女生》百年特刊策劃總監;1998年5月,作為北大學生會代表團唯一女成員,赴澳門訪問。
  1997年8月16日
  我有一個發現:每每當我回首,想反思一下剛剛走過的一段日子的時候,我的心裏總會回蕩着席慕蓉的那句詩"走的最快的總是最美的時光"。
  這個學期是我上北大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個學期。我覺得經過半年的調整,我已經完全適應了大學的生活方式。在四中度過的高中生活讓我接受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心理歷練的過程,但是我錯過了太多的機會。現在我要開始真正屬於我自己的生活!這裏恰恰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到處都是機會,就看你會不會把握了。我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加入學生會。
  "招新"的場面是我從未見過的。各種各樣的學生組織和社團在三角地擺上一長溜兒桌子,五花八門的海報讓人目眩神迷,真可謂一道別樣的風景。
  還好,因為是係裏推薦人選,在經過簡單的"面試"之後,我也可以去面試別人了--我被任命為女生部的常務副部長。正式開始工作是在被任命後的幾個小時以後。那時候,我們部裏衹有兩個人--部長和我。首要任務就是製作13張招新海報。無奈,"光桿司令"衹好動用"地方優勢",請我們係裏的幾個宣傳骨幹幫忙。午飯吃完的時候,終於找齊了足夠的人手,等到"大功告成",竟已經是晚上9點鐘了……
  在通訊設施和運作機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實現一個計劃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原始而淳樸的。記得與花王公司聯合派送衛生用品的那個晚上,全體部員一齊出動,把贈品從校會(校學生會)一箱一箱地搬到各女生樓,再由樓長一層一層、一屋一屋地親手送給同學。她們驚喜的表情和那一句簡單而真誠的"謝謝"是我們"成就感"最生動的表現。
  7月的校園彌漫着畢業生的離愁和昌平園同伴們的歸思。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男生宿舍樓外懸挂的紅色條幅"北大,我愛你",還有從那些大敞着的窗口發出的搖滾音樂。而遠在昌平的好朋友打電話說"我再也受不瞭瞭,我要趕快回去!"我們到底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麽呢終於,幾經周折,我們用賣T恤衫賺來的200多塊錢買了幾大桶紅玫瑰花,送給92、93級的畢業生和昌平"新生"。天知道,那錢賺得有多麽不容易!後來無意中與從昌平回來的朋友談及此事,她大叫"我可高興了,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她那甜蜜的笑臉恰與我的希望相印相契於我的心底。
  其實,很多事情在你勞苦工作的時候,是無法預料到以後你會收穫到什麽的。比如,資助北大特睏女生的"姐妹基金"在創立之初,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復雜,而它的重大意義是在我讀了被資助者感人至深的答謝信之後纔意識到的。
  真的,這段日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我加入學生會以前,有人告訴我"那兒是個黑暗的地方"。可是這幾個月的親身經歷說明不是這樣的。我甚至覺得我産生了一種"學生會情結"。我覺得學生會是一個讓有思想、有熱情、有責任感的年輕人為廣大同學服務、幹實事的地方。來到學生會工作,不僅是為了充實生活,鍛煉能力,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在這裏,我們同甘共苦,擁有一些真正的朋友;在這裏,我們感悟團结協作的力量和快樂;在這裏,我們學會毫無保留地付出;在這裏,我們懂得了人生歷程中的又一個層面,並為我們的未來積纍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把學生會的工作當做是一份要細心經營、全心投入的"事業",一份與大傢共同奮鬥、共同體味的事業。苦樂也好,成敗也罷,有我們一同分享!
  1997年10月2日
  在學生會呆久了,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裏的人太可愛了!而學生會裏的女孩似乎更是燕園中獨特的一群。她們是普通的,有着平凡的生活和夢想;她們又是與衆不同的,因為她們更加用心地體會着生活,更加腳踏實地地實現着她們的夢想。我為這些可愛的夥伴感到驕傲。她們都是"優秀"的北大女生。在我看來,"優秀"是一種"不需張揚的個性"。我打心眼兒裏欣賞有個性的人。
  在學生會,一提起"生活熱綫"、"IC卡怎麽了"、"希望工程募捐",還有教學樓、宿舍區裏寫着"第24屆學生會"字樣的幾十面大鏡子,大傢自然就會想到盧峰。
  初見盧峰的人會覺得她其貌不揚,很普通。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盧峰可是個"神人"。高三復習迎考時,正值家乡原始股發行。她嚮朋友藉來錢,學着分析股市,應時拋出,竟賺了兩萬多。
  然而,"成功"對於盧峰來說,並非富甲一方,也非聲名顯赫,而是一種內心的滿足。她認為沒有必要為了刻意追求而捨棄很多東西。如果一個人可以順其自然達到目標的話,說明他具有很大的潛能,對事物的控製力比較強。達則能夠縱橫天下窮則能夠獨善其身。"無為",隨性。
  也許,進入學生會以前,盧峰一直都沉浸在這樣一個"自我"的單純世界裏吧。經過這段日子,我覺得她也有些變化。她在學習如何處理團體性的事務,學習體會人與人相處過程中的微妙情感。雖然她很不自信,但是我認為她在人際交往中也有着很獨到的方法。
  記得有一次聊天,她告訴我:曾經在大山、海邊和草原生活過的她,對於山和海有着特殊的理解。山屬於好勝心強但是心理尚不成熟的年輕人。山給人目標,不斷攀登。但當真正登頂的時候,除覺其美麗,已無山可攀,於是痛苦。成熟的人會偏好大海。因為海深不可測,充滿神秘色彩,廣悍而寬容。對人的要求也更高。這種情況下若能達到目標,自然不凡。
  源於本性,盧峰十分青睞《雲中漫步》裏那片美麗的葡萄園,安靜恬謐,與世無爭,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愛,感受到美和存在的意義。"喝着麥片,嚼着餅幹,然後打着遊戲機……"這纔是她的理想國。
  有時我會這樣想,盧峰正是通過她簡單質樸的方式顯露出她性格和思想中的光芒,也纔因此而更顯嫵媚動人。
  1997年11月10日
  策劃籌備了近3個月的女生文化節終於開幕了。剪影藝術展、"關於你我"徵文大賽、《北大女生》復刊號的公開發行和百年特刊的編輯製作、經典女性題材電影大放送、"女性論壇"--知名女學者女教授以及社會成功女性之談心行動、"霞--北大女性·百年回眸"大型歷史回顧展、FUN服飾設計和搭配大賽、閉幕晚會……
  我自己都驚訝最後怎麽會决定搞這麽多的活動。不過,畢竟以這個規模空前的文化節作為紀念北大百年校慶係列活動的第一炮,還是夠分量的。而現在我也相信,這件事情會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甚至是永遠的烙印。
  前幾天的一個傍晚,我匆匆忙忙吃過晚飯,趕着去校會值班。那時候還差幾分鐘到7點,天色已黑。我蹬着車,飛快地騎行在宿舍樓旁通往校會的小道上。在接近眼前的隔離墩時,突然,有個同學迎面走來,剮了我的車把一下,我一頭栽嚮隔離墩。後來的事情我有點模糊。
  不知道為什麽那位剮到我的同學沒有留下,而是一位路過的男生一把抱起我,放到他的自行車後座上,推我去的校醫院。不知道為什麽,我當時腦子裏想的好像並不是"這下子我可被破相了",也許是因為下巴上早已經有一道疤痕。我心裏最着急的是:我值班要遲到了,而且文化節正忙得不可開交,還有好多事情等着我處理呢。所以,我在進手術室讓醫生縫針之前,囑咐那位男生,請他一定要幫我到校會跟他們說一聲,我可能會晚一點再過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星空下的校園(1)第2節:星空下的校園(2)第3節:星空下的校園(3)
第4節:星空下的校園(4)第5節:星空下的校園(5)第6節: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1)
第7節: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2)第8節: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3)第9節:校園網上的我(1)
第10節:校園網上的我(2)第11節:校園網上的我(3)第12節:校園網上的我(4)
第13節:校園網上的我(5)第14節:燕歌行(1)第15節:燕歌行(2)
第16節:燕歌行(3)第17節:燕歌行(4)第18節:燕歌行(5)
第19節:燕歌行(6)第20節:學生會情結(1)第21節:學生會情結(2)
第22節:學生會情結(3)第23節:因為年輕(1)第24節:因為年輕(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