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洪秀全演义   》 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谏 火汉阳曾天养鏖兵      黄小配 Huang Xiaopei

  话说钱江引石达开等十余人,入见洪秀全,皆俯伏同呼万岁。洪秀全便对钱江道
  :“诸君以大义责孤,孤不敢不从。只今宜先定国号,布告中外,然后整饬制度
  才是。”钱江道:“主公以宗教起义,崇尚天父天兄。今主公既为天子,可称天
  王。国名就唤天国的便是。”众人听了,皆鼓掌称善。秀全道:“年号又将若何
  ?”钱江道:“长沙城外,已有玉玺出现,早露出太平二字,此皆大王上应天命
  所致。就依作国号,何必多疑。”洪秀全一一从之。便改为天国太平元年,颁行
  天下。时满清咸丰元年也。随后即商议改正制度。李秀成道:“满清入关时,下
  薙发之令,屠杀汉人,不计其数,实汉人之大耻也,今我国本宜返本还原,一律
  蓄发易服,以复我皇汉威仪,则华夷之界辨矣。”秀全点头称善。即令钱江改定
  制度、服色。随奉洪天王冠天冠,服黄龙袍,祭告天父天兄。各事停妥,便议封
  赏各有功的兄弟。钱江进道:“光复汉家,战功不可不封,名爵亦不可太滥;宜
  仿汉朝制度,定为侯爵三等,以辨等差。其余就依着指挥使名目,下的就是都尉
  、检点、都监等名目;文官设总丞相府,掌枢密事。余外六部,皆作丞相,各有
  专司。今大事草定,实难完备。待天下一统光复时,因时制宜,逐渐修改可也。
  ”秀全道:“孤自与众兄弟起义以来,奔走患难,皆如手足,各以兄弟相称,原
  是平等道理。若以孤一人徒居大位,使各兄弟不能共享荣名,孤不忍也。孤意欲
  择尤加封王位,以壮国家声势。事成之后,各使就上归藩,仿姬周封建之法:俾
  兄弟功臣,累世拥护王位。先生以为何如?”钱江谏道:“大王差矣!天赋虽是
  平等,各位原有高下,且所以能令众者,以号令所出耳。大王若亲贤爱士,则君
  臣如师友,何必使名位相同,而始谓之亲爱耶?上观往古,旁观各国,未闻有君
  臣同尊者。即周室称王,而诸侯封建,上者亦不过称公,纵大王不忍专权,在百
  官亦宜分次序。若是不然,恐难令众。愿大王思之。”李秀成道:“钱先生之言
  是也。方今军事方殷,必有主持军政者,而后诸将可以奉行。若各自为主,恐名
  位相当,即权势等,亦谁肯奉令而遵调遣者?初则互争权柄,继则抗违军令,皆
  所不免。如此则国家未定,而水火内兴,祸将不远。昔汉封七国,晋封八王,乱
  随相属。行诸承平之日,犹且不可,况在今日乎?大王高明,何以见不及此!”
  秀全听罢,终不释然,便问石达开意见如何?达开道:“料事深达,臣不如钱江
  ;多谋能事,臣不如秀成,何必多问?臣等非不欲居高位,享荣名,想亦时势不
  可耳。大王当自审也!”当下各人议论纷纷。
  且说杨秀清听得各人推戴洪秀全,有劝进之事,便和萧三娘商议。三娘道:
  “此乃大事,亦是公事,君侯何以不与闻?宜速趋进朝,赞成此举,当不失开国
  元勋;当人心归一之时,君若稍怀异志,不特国家难救,抑且祸患难知。不可不
  察。”秀清以为然,便趋上谒见洪秀全,并呼万岁。随说道:“臣弟秀清,适有
  微恙,是以未能与各兄弟同来。今病稍愈,特来进谒。”
  天王道:“劳贤弟多矣!”说罢,即把拟封诸兄弟王位之事,问秀清意见若
  何?秀清道:“大王自广东起义以来,即与众兄弟同赴广西。臣弟等毁家赴义,
  正是生死与共,祸福相同;且云山已死,朝贵又亡,臣弟每一念及,常为伤感。
  今大王已有今日,若不使各兄弟得享同等荣华,窃为大王不取也。”洪秀全意愈
  决。钱江又道:“诚如李秀成之言,恐诸王相争,各不用命,大事即去矣。臣何
  忍见此。”说时不觉泣下。黄文金、洪仁达便挟钱江出去。少顷,石达开、李秀
  成亦辞出。钱江于路与李秀成道:“某等追随患难以来,言听计从,诚不料有今
  日也。”石达开道:“国家隐患,即伏于此;不特吾等的不幸,亦汉统的不幸,
  吾等何不以去就争之。”钱江道:“大王畏惧杨秀清,乃欲以王位买结其心。若
  秀清未到,或犹可切谏及止。今秀清一力主张,是大王意决矣!争亦无益。”说
  罢,复叹道:“云山若在,断不使大王行此事也。”石、李二人均为叹息。不说
  三人回去。
  且说秀全自钱江等出后,心内原有些悔意。只秀清在前既已主张,自己又早
  已说出来,自然不得不行。便即封杨秀清为东王,追封冯陆逵为南王,萧朝贵为
  西王,韦昌辉为北王。四王封后,秀清、昌辉一齐谢恩。又封洪仁发为安王,洪
  仁达为福王,石达开为翼王,钱江封靖国王,领丞相事。以秦日昌为天官丞相,
  胡以晃为地官丞相,李开芳为春官丞相,林凤翔为夏官丞相,黄文全为秋官丞相
  ,罗大纲为冬官丞相,皆封公爵。又以李秀成、陈玉成、曾天养、李世贤、谭绍
  洸、赖汉英皆为副丞相,俱位侯爵兼指挥使。其余李昭寿、陈坤书、杨辅清、苏
  招生、吴定彩、陆顺德、洪容海、罗亚旺、范连德、万大洪、林彩新、郜云官、
  林启荣皆任元帅,兼都检使,以上各员,俱以天将名之。余外进秩有差。定议后
  ,即令制造官服,分颁各兄弟功臣。杨秀清又奏道:“大王既正位天王,继承汉
  统,兄弟皆受殊恩,只是六宫内政,主持不可无人。臣弟有一女,年已十八,甚
  有贤德。欲进侍大王,助理内政,未审大王意下如何?”洪天王听得,见秀清一
  旦如此恭顺,心甚欢喜,便准奏而行。自此杨秀清既与天王称兄称弟,又为国丈
  ,位东王,掌军机,且李开芳、林凤翔、杨辅清一门羽翼,皆任丞相,贵盛无比
  。
  那钱江听得天王封自己为靖国王,竟欲上表力辞,即往商诸李秀成。秀成道
  :“天王既定主意,各官受封,料不能更改。且先生若退居下位,恐更不能令众
  矣。”钱江觉得有理,便罢力辞之意。李秀成便示意石达开,使言于洪天王,更
  以钱江为军师兼军中大司马之职。天王一一允从。又令各王妻室,皆称王娘;丞
  相以下妻室,皆称夫人。各事停妥之后,休兵数天,然后大集众臣,共议起兵,
  为窥取湖北之计。
  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及丞相以下数十人,皆在一堂会议。只有钱江
  称病不至。洪天王心知因昨日谏止封王之事,不听其言,心中有此不遂,故此不
  到。因此洪天王心里到不自在。且当时既定了爵位,李秀成已反居下僚,亦不敢
  遽行进策。只有东王杨秀清,自忖进兵湘省以来,未有寸功,即欲领军独取汉阳
  ,为立功固权之计,便拟八路攻城之策。石达开道:“汉阳为数省通衢,四至八
  达,皆咽喉之地。看来是个重镇。今满清湖北巡抚是常大淳,乃是无谋之辈,并
  未增兵助守。臣弟愿得精兵千人,会合水师各军,亲取汉阳,双手奉献。”天王
  听罢,犹未答言,各将已纷纷进计:有言明攻的,有言暗袭的,天王以钱江未到
  ,未敢决行,终不能定议。”只对众人说道:“诸兄弟奇谋勇略,想皆可行。孤
  当亲造钱军师寓里,再决此事。”众人听了,各自退出。洪天王独留李秀成未去
  ,即一同来见钱江。路上谓秀成道:“今日议取汉阳,贤弟独不发一言者,何也
  ?孤不敢决行者,正以贤弟未尝说及耳。”秀成道:“臣弟在下,自当听诸王号
  令,何敢越俎言事?古人说得好:位卑言高,罪也!臣弟是以不敢。”天王叹道
  :“孤不听钱先生及贤弟阻止封王之谏,实误大计。今已如此,后更可虑。只是
  悔之无及矣!”秀成道:“东王之意,不得军权,怎肯干休?恐诸将未必尽肯为
  彼用命。则国事殆矣。”天王听罢,不觉为之长叹。
  正说话间,已到了钱江的寓处。早有左右传到里面,钱江只得装着病,迎接
  天王。只见天王背后,李秀成亦已随到,一齐到了堂上。钱江道:“臣弟适有微
  恙,未能造谒,今又劳天王屈驾到此,何以克当?”天王听罢,把眼看看钱江,
  见他没有什么病状,心上更不安乐。即说道:“正闻先生身体不快,特来探视。
  ”钱江答道:“但觉胸中结郁,有些气滞,余外别无他病。不劳天王费心。”天
  王道:“方才会议窥取汉阳,有议明攻的,有议暗袭的,孤不能决。因此来就决
  于先生。”钱江沉吟少顷,即答道:“两策皆是,但求得其人耳。若用明攻,非
  大兵不可。巡抚常大淳虽属无谋,然江忠源已到湖北按察使本任,他知汉阳重要
  ,汉阳一失,武昌亦危,现拟以大兵亲自守之;向荣亦自广西奔到,必会合江忠
  源死守此地。我若以大兵攻之,必费时日,而彼得徐为备矣。不如先发制人,趁
  他未至,以精兵数千人,先行夺之,实为上策。”天王道:“此任非谋勇足备者
  ,不足以当之,孤欲以李秀成当此重任,先生以为然否?”钱江道:“秀成才自
  可用,只愁一区区丞相,终不能令众,如之奈何?”天王听了,默然不语,徐徐
  说道:“石达开如何?”钱江道:“可矣!就以李秀成副之。并令水军由鹦鹉洲
  沿江而进。限三日内,须下汉阳,迟则满军救兵一至,反费手脚矣。”天王点头
  称善。此时才把昨日违谏封王之事,道歉一番而罢。
  天王回府后,即令石达开、李秀成领三千人渡江,攻取汉阳;并领李世贤、
  陈玉成、曾天养、赖汉英等将士,立即起行。达开一面传令陈坤书,预备水师接
  应,不在话下。
  且说江忠源,自从在广西经过数载,原有些本领;还亏广西巡抚周天爵看上
  他,把他奏保,蒙恩破格录用,因此得调湖北按察使,兼署藩司、领襄办湖北军
  务的差使。那忠源到任后,料知湖北并无战将,可巧清廷又因向荣久经战阵,便
  令一并驰赴湖北,并授他钦差大臣。故此向荣乃星夜望湖北进发。惟江忠源听得
  洪天王在岳州改元正位,不久必争汉阳;正要调兵动守,只怕眼前赶调不及,即
  传令副将朱翰,领兵五千先行;与汉阳知府董振铎并力守御,虚张声势,以为疑
  兵。自己却随后进发。原来那朱翰只是一勇之夫,毫无计策。才到了汉阳,即与
  董振铎商议:董知府领兵守城,朱翰自领本部,在城外扎营,分布犄角之势,专
  候天国兵到来交战。早有细作报到石达开那里。达开已知汉阳战守未备,急令人
  衔枚,马勒口,倍道而行。到时,只见汉阳城内旌旗大整;城外另又屯兵,约三
  五千人。李秀成进道:“城内怔尘不起,必无大兵:彼肃整旌旗,另屯城外,不
  过虚者实之耳。今先调水军,水道先行攻城,城内必然慌乱;吾因以实力攻其城
  外屯营,二者若败其一,则人心益惧,而汉阳下矣。”石达开以为然。即令陈坤
  书以大船四艘,小船十艘先进;随后大队水军皆随江上下,以攻西南两门。果然
  董振铎恐城中有失,不暇与朱翰联络,移兵往守南门沿岸,兼顾西门。李秀成见
  城内兵有移动,即调兵进攻朱翰。这时正是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将至夜分,恰见
  阴云布合,达开恐天降雨,不欲乘雨用兵。秀成道:“北风甚急,风随云卷,必
  无大雨。最好得骁勇者,乘着黑夜,直抵城濠,用药焚之,彼军必然惶乱。朱翰
  一鼓可破矣!”说犹未了,则只见曾天养攘臂道:“小弟愿往。”秀成道:“兄
  弟既自要去,须领百人各携火药一包,到濠边掷下,纵起火来,吾自有计捉朱翰
  也。”曾天养得令,即点飞捷的百人,准备停当。入夜寒风凛烈,百人结束而行
  ,不动声息,拥至城濠,把火药放下,放起火来。霹雳的一声,火势骤发,城垣
  已卸下一幅。是夜火乘风势,直掩城内,延烧民房。一来因隆冬时候,各物遇火
  即着,又因风势太猛,不多时,只见一派通红,贯彻内外。董振铎只道城内有了
  奸细,暗作洪军的内应,一时手足无措。那朱翰又只道天国水师攻进了城,因此
  无心恋战,正待逃奔。忽然鼓声大振,石达开已领诸将,带兵掩至,正如疾雷不
  及掩耳。朱翰即命部将,分头抵御。只可怜官兵五千人,一闻号令,不战自退。
  朱翰立杀数人,那里杀得住。时石军已直压阵前,李秀成亲自擂鼓催进。朱翰大
  怒,急自率兵接战。夜里又不辨石军多少。朱翰即令本军,放枪轰击时,李秀成
  正在擂鼓催进。黑夜看不真,忽被一颗弹子飞来,从左臂飞过,臂上已着微伤。
  秀成恐鼓声一歇,军士胆阻,只得忍痛,擂鼓愈猛。前后左右各营,只道中营得
  胜,一齐拥进:左有李世贤,右有陈玉成,如排山倒海一般。朱翰身中数弹子,
  犹自死力支持,不提防石军四围冲至,已围得铁桶相似,各闯入朱翰营中,拔出
  短刀,如斩瓜切菜,杀得人人胆落,个个心惊:有逃命的,有投降的,不计其数
  。朱翰料不能挽回,杀条血路逃走。抖起精神,马头到处,敌军纷纷退避。正要
  杀出重围,只见后面鼓声又起,一将赶来,大呼道:“满奴逃往那里去?李秀成
  在此!”朱翰听得李秀成,更自心慌,只顾前走,不敢回马交战。不料当头又一
  军拦住去路,却是石达开。朱翰知不能脱,急得拔剑自刎而亡。石、李两人乘势
  杀了一阵。自朱翰死后,清军无主,各自投降,秀成一一安抚。忽报汉阳大火,
  秀成忙率马步前往瞧视。
  原来曾大养自城濠纵火之后,城垣整整陷了数丈,天养乘势攻入,进了汉阳
  。便分头纵火,烧得一个汉阳像火城一般。比及石达开兵到时,己是烈焰腾空,
  漫天彻地。知府董振铎,已死于乱军之中。曾天养杀至南门,先接陈坤书等登岸
  ;后又复纵火,正烧得得意,又越过北门来,意欲一并焚烧。恰遇李秀成大喝道
  :“城池已下,与居民何辜?兄弟休再纵火。”曾天养听得,看看是李秀成,方
  才住手。秀成急令军士,分头扑灭,直至两日后方才息火。及至江忠源带兵到时
  ,见汉阳已失,随即收兵回武昌去。
  石达开立即出示安民,分恤被灾人民,又责无养自后不得如此。天养道:“
  我们到时,他却不献开城门,怜他则甚?不如纵火烧尽,到觉干净。”李秀成听
  说得可笑,只得以大义解释:宜有爱民之心。曾天养始无话说。管教:一炬飞扬
  ,汉阳郡直成瓦砾;万军齐下,武昌城又起干戈。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花县城豪杰诞生 小山头英雄聚首
第二回 会深山群英结大义 游督幕智士释豪商第三回 发伊犁钱东平充军 入广西洪秀全传道
第四回 闹教堂巧遇胡以晃 论嘉禾计赚杨秀清第五回 杨秀清初进团练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 罗大纲皈依拜上帝 韦昌辉乘醉杀婆娘第七回 韦昌辉义释洪秀全 冯云山联合保良会
第八回 冯云山夜走贵县 洪秀全起义金田第九回 劫知县智穷石达开 渡斜谷计斩乌兰泰
第十回 洪仁发误走张嘉祥 钱东平重会胡元炜第十一回 萧朝贵计劫梧州关 冯云山尽节全州道
第十二回 洪秀全议弃桂林郡 钱东平智败向提台第十三回 张国梁背义加官 赛尚阿单骑逃命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骑下柳郡 石达开传檄震湖南第十五回 胡林翼冷笑掷兵书 曾国藩遵旨兴团练
第十六回 洪宣娇痛哭萧朝贵 钱东平大破曾国藩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赠军饷 郭嵩焘献策创水师
第十八回 左宗棠应聘入抚衙 洪天王改元续汉统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谏 火汉阳曾天养鏖兵
第二十回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开科修制度 汤总兵绝命赋诗词
第二十二回 向荣怒斥陆建瀛 钱江计斩蒋文庆第二十三回 勇鲍超独救江忠源 智钱江夜赚吴观察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