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随军大臣大多数枉死在混战中,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50万的大军,最后杀出重围的不到10万人。郭敬虽然逃出了疆场,但因为作恶太多,最后在清算王振余党的活动中被处斩。土木堡一夜之间成了乱坟岗,几十万冤灵在荒地中游荡。英宗的一时冲动,让土木堡怨气冲天。亲者痛仇者快,瓦剌军的战刀畅快地吮吸着明军鲜血。
英宗看着自己任性铸成的大错,回天乏力。在屡次突围不成功的情况下,干脆放弃,等着被俘。他下马弃剑,呆呆地坐在地上,旁边只有十几个忠心耿耿的禁卫军和太监喜宁陪同。前来收拾战场的瓦剌军看到英宗,尽管不认识,但能从一袭黄金甲上辨别出此人不同寻常。机敏的瓦剌军立即派人押解英宗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刊王。
明英宗看着眼前人,赶忙询问是也先、伯颜帖木儿、赛刊王还是大同王。赛刊王看此人气度不凡,连忙命人飞驰见也先,告诉他这抓到一个人,疑是大明天子。对于瓦剌军来说,怎么都不会想到偌大一个大明朝,竟会有这样一个俘虏皇帝。也先接到报告,立即派出曾出使大明的使臣去辨认。很快,使臣就确定了这位身披黄金甲俘虏的身份。瓦剌军以少胜多,已经够欢欣鼓舞了,现在还抓到了大明天子,更是欣喜若狂。
对于也先来说,这次举兵可能并不是想与明朝拼个你死我活,毕竟明朝地大物博,人才济济,要打恐怕败多胜少。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明朝50万大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如今大明天子在手,激起了也先复辟元朝的渴望,如果以天子相要挟,复辟之事指日可待。于是,也先将英宗软禁了起来,命人好生伺候。然后派人到怀来城,通告英宗被俘的消息,并索要帛金。怀来守卫获得消息,立即快马加鞭传到北京。此时,留守在京城的大臣得知明军大败,英宗被俘,不由大惊。
钱皇后为了赎回丈夫,将宫中宝物尽数变卖,派人送到也先营,却遭到拒绝。也先不可能错过这个索城要地的好机会,钱是需要,城池更需要。他拥英宗到宣抚,企图用皇帝的名义让守军打开城门。但是宣抚巡抚罗亨信却以天黑色暗,无法辨别皇帝真假为由拒绝开城门。也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向大同守城宣称,只要金银够多,就可以放天子回朝。大同守城的都督郭登依然不肯开城门。明英宗面对守城的执著不仅着急,更透出失望,对自己的失望。一直陪在英宗身边的禁卫军校尉袁彬见守城不肯开门,担心也先失去耐心,因恨杀人,便以头撞门,恸哭不止。城内的广宁伯刘安、都督佥事郭登等人见状,纷纷出城,献上大量金银以保皇帝安全。但大同城门始终紧闭。也先此时涌上心间的第一感觉是,明朝似乎想甩掉这个落难皇帝。于是调转马头,回到瓦剌部的大本营,从长计议。
明英宗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俘的皇帝,但是手握50万大军御驾亲征,却被几万人打垮的却绝无仅有。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惩罚英宗的任性,用这种阶下囚的屈辱让他警醒。
紫禁城易主,打响北京保卫战
英宗被俘,朝中群龙无首,当务之急是需要找一个人来统筹大局。这次出征,皇帝带走了朝中三分之二的官员,带走了大明朝的中坚力量。救皇帝是必然,而政务同样不能荒废。当初英宗留下了王朱祁钰镇守京都,于是,朝中所有目光都落在了朱祁钰的身上。鉴于这种情况,孙太后不得不昭告天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政务不可久旷,王暂代皇帝之任,朝臣要向王授命。当然,孙太后强调,这只是代任,真正的皇嗣是英宗年仅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不久,太后又拟一道懿旨,立王为辅佐。显然,这是尽量将皇位保留在英宗脉系上。
朱祁钰没有英宗那么幸运,出生就顶着太子的光环,然而这位王爷并没有野心夺得皇位。在他看来,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是福。遗憾的是,他试图远离尘嚣,却偏偏发生了土木之变。无奈,只能迎着众人的希望,暂时登上大明朝最耀眼的地方。朱祁钰十分清楚,自己只是稳定民心的政治摆设,所有的事务要由留守官员来处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