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少有人走的路II:与心灵对话 》
第20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
M·斯科特·派克 M. Scott Peck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胆怯的、否认死亡的文化中。一位心理医生同事曾告诉我,在她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高中学生死于白血病,另一个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后,所有三、四年级的学生请求校长开一门选修课,一门关于生与死的课程。一位牧师甚至主动提出筹办这门课,并找到免费来上课的老师,所以这将不会花费校方多少财力和人力。
但是按照学校规定,设置新的课程要得到校董事会批准。结果,这项请求以九比一的表决结果被否决了,理由是这一请求是病态的。随后,约有三、四十个人写信给报纸,抗议校董事会的决定。报纸编辑就这一话题写了一篇社论。各方的呼吁和压力迫使学校董事会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结果投票时,再一次以九比一的表决结果否决了这门课程。
如我的同事所讲,每个给报纸写信的人,那个发表社论的编辑,那个在董事会里投赞同票的人,所有这些人要么是正在接受治疗,要么是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我认为,这不是巧合。如我所说,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非但不比一般人胆小,有时反而更勇敢。
生命可以预期
在这样一种否认死亡的文化里,死亡被看作是一个"意外"。如同那些没有任何先兆和原因的意外事故,突然间击倒了我们,我们对此没有任何掌控能力。这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我们如此害怕死亡,害怕近距离去面对它,以致我们无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样鼓起勇气来。
把死亡看作是没有任何先兆和原因的意外,这种文化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将选择何时、何地或如何地死。这么说似乎令你震惊,但这是事实。我们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将会做出这些选择。我不是在说自杀、车祸或其他什么事件;也不是在说把自己喝死为止的酒鬼,或整日吞云吐雾的肺癌患者。我谈的是诸如心脏病和癌症等生理疾病而且有充分的有科学根据支持我的论点。
大约三十年前,当开胸心脏手术第一次进入临床实践时,它比现在可是危险多了。那么哪些病人最适合做这种手术呢?最终做出决定的,不是心脏外科医生,不是心脏病学家,而是心理医生。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医生在术前访问了一组病人,并根据他们的回答,把他们按风险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组。在低风险组里,他们发现这些人在谈到自己的心脏手术时会说:"你知道,安排在星期五了,对此我真的怕的不行了。但是在过去的八年里,我不能够做任何事,我不能去打高尔夫球,我呼吸一直困难,我的医生告诉我,如果我熬过了手术和术后阶段,六周以后我就将像好人一样了,从周五开始后六个星期也能够打高尔夫球了。嗨,那是九月一号,我已经安排好我的高尔夫球时间了,我将在早上八点到那儿,草地上还依然会有露水呢。我已经想好了怎么打每一杆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1) | 第3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2) | 第4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3) | 第5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4) | 第6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5) | 第7节: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6) | 第8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1) | 第9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2) | 第10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3) | 第11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4) | 第12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5) | 第13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6) | 第14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7) | 第15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8) | 第16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9) | 第17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10) | 第18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1) | 第19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2) | 第20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 | 第21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 第22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 | 第23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6) | 第24节: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7)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