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杜甫   返回  唐詩鑒賞辭典哀江頭      劉學鍇 Liu Xuekai

杜甫 哀江头
杜甫 哀江头
杜甫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麯江麯。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緑?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顔色。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嚮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鬍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舊地重來,觸景傷懷,詩人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麯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絶,《哀江頭》就是當時心情的真實記錄。
  全詩分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寫長安淪陷後的麯江景象。麯江原是長安有名的遊覽勝地,經過開元年間疏鑿修建,亭臺樓閣參差,奇花異卉爭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真是說不盡的煙柳繁華、富貴風流。但這已經成為歷史了,往日的繁華象夢一樣過去了。現在呢,“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麯江麯”。一個泣咽聲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麯江的角落裏,這就是麯江今日的“遊人”!第一句有幾層意思:行人少,一層;行人哭,二層;哭又不敢大放悲聲,衹能吞聲而哭,三層。第二句既交代時間、地點,又寫出詩人情態:在春日遊覽勝地不敢公然行走,卻要“潛行”,而且是在冷僻無人的角落裏潛行,這是何等的不幸!重複用一個“麯”字,給人一種紆麯難伸、愁腸百結的感覺。兩句詩,寫出了麯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寫出了詩人憂思惶恐、壓抑沉痛的心理,含藴無窮,不愧是文章聖手!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緑?”寫詩人麯江所見。“千門”,極言宮殿之多,說明昔日的繁華。而着一“鎖”字,便把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蕭條冷落並擺在一起,巧妙地構成了今昔對比,看似信手拈來,卻極見匠心。“細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裊裊的柳絲,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為誰緑”三字陡然一轉,以樂景反襯哀慟,一是說江山換了主人,二是說沒有遊人,無限傷心,無限凄涼,大有使人肝腸寸斷的筆力。
  “憶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墜雙飛翼”是第二部分,回憶安史之亂以前春到麯江的繁華景象。這裏用“憶昔”二字一轉,引出了一節極繁華熱鬧的文字。“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顔色”,先總寫一筆。南苑即麯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宮築復道夾城,直抵麯江芙蓉苑。玄宗和後妃公主經常通過夾城去麯江遊賞。“苑中萬物生顔色”一句,寫出御驾遊苑的豪華奢侈,明珠寶器映照得花木生輝。
  然後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遊苑的情景。“同輦隨君”,事出《漢書·外戚傳》。漢成帝遊於後宮,曾想與班婕妤同輦載。班婕妤拒絶說:“觀古圖畫,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漢成帝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來了;被班婕妤拒絶了的事,楊貴妃正幹得自鳴得意。這就清楚地說明,唐玄宗不是“賢君”,而是“末主”。筆墨之外,有深意存焉。下面又通過寫“才人”來寫楊貴妃。“才人”是宮中的女官,她們戎裝侍衛,身騎以黃金為嚼口籠頭的白馬,射獵禽獸。侍從豪華如此,那“昭陽殿裏第一人”的妃子、那擁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該是何等景象啊!才人們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雙飛的鳥。可惜,這精湛的技藝不是去用來維護天下的太平和國傢的統一,卻僅僅是為了博得楊貴妃的粲然“一笑”。這些帝王後妃們哪裏想得到,這種放縱的生活,卻正是他們親手種下的禍亂根苗!
  “明眸皓齒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寫詩人在麯江頭産生的感慨。分為兩層。第一層(“明眸皓齒今何在”至“去住彼此無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劇。“明眸皓齒”照應“一笑正墜雙飛翼”的“笑”字,把楊貴妃“笑”時的情態補足,生動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應第一部分“細柳新蒲為誰緑”一句,把“為誰”二字說得更具體,感情極為沉痛。“血污遊魂”點出了楊貴妃遭變橫死。長安失陷,身為遊魂亦“歸不得”,他們自作自受,結局何等凄慘!楊貴妃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卻經由劍閣深入山路崎嶇的蜀道,死生異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裏仰射比翼鳥,今日馬嵬坡前生死兩離分,詩人運用這鮮明而又巧妙的對照,指出了他們佚樂無度與大禍臨頭的因果關係,寫得驚心動魄。第二層(“人生有情淚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總括全篇,寫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前兩句是說,人是有感情的,觸景傷懷,淚灑胸襟;大自然是無情的,它不隨人世的變化而變化,花自開謝水自流,永無盡期。這是以無情反襯有情,而更見情深。最後兩句,用行為動作描寫來體現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緒的迷惘煩亂。“黃昏鬍騎塵滿城”一句,把高壓恐怖的氣氛推嚮頂點,使開頭的“吞聲哭”、“潛行”有了着落。黃昏來臨,為防備人民的反抗,叛軍紛紛出動,以致塵土飛揚,籠罩了整個長安城。本來就憂憤交迫的詩人,這時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長安城南的住處,卻反而走嚮了城北。心煩意亂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詩人內心的巨大哀慟。
  在這首詩裏,詩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復雜的。當他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時候,也流露出對蒙難君王的傷悼之情。這是李唐盛世的輓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現的,是對國破傢亡的深哀巨慟。
  “哀”字是這首詩的核心。開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聲哭”,就創造出了強烈的藝術氛圍,後面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後,不辨南北更是極度哀傷的表現。“哀”字籠罩全篇,沉鬱頓挫,意境深邈。
  詩的結構,從時間上說,是從眼前翻到回憶,又從回憶回到現實。從感情上說,首先寫哀,觸類傷情,無事不哀;哀極而樂,回憶李、楊極度佚樂的腐朽生活;又樂極生悲,把亡國的哀慟推嚮高潮。這不僅寫出“樂”與“哀”的因果關係,也造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以樂襯哀,今昔對照,更好地突出詩人難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結構上的波折跌宕,紆麯有緻。文筆則發斂抑揚,極開闔變化之妙,“其詞氣如百金戰馬,註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見魏慶之《詩人玉屑》捲十四)。
  (張燕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望嶽畫鷹房兵曹鬍馬畫鷹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兵車行飲中八仙歌
春日憶李白前出塞九首(其六)麗人行貧交行
醉時歌後出塞五首(其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月夜
悲陳陶對雪春望哀江頭
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二)北徵羌村三首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