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京的日子
2004年10月的北京,已经充满了秋的意味。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师洋和妈妈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来到北京的。这是师洋第一次出远门,师妈妈实在放心不下,所以才决定陪着儿子一起来北京,以便好好地照顾他的生活。师妈妈带着4万元钱,3万8交了学费,500元给师洋做花费,身上只剩下1500元钱的师妈妈面临的是一个未知的生活。尽管妈妈每天面对师洋的都是一幅笑脸,但生活的艰难她最清楚。她深切地知道,为了师洋的未来,多艰苦的生活她都要挺住,因为在这个家乡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母子俩要相依为命,妈妈是师洋唯一的依靠。
刚刚来到北京的师妈妈马上意识到了在这里的花销之大,远非家乡那个偏远的城市所能比的,其中最昂贵的就是住房,租上一套位于三环以外的1居住房也要千元以上。很明显,他们手中剩下的钱连两个月的房子都住不上。于是,那段时间,师妈妈经常穿梭在北京的城市居民区里,希望能碰到一个便宜的房子。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租到了一间每个月200元的房子,虽然简陋得不得了,可毕竟有了他们暂时可以安顿的地方,师妈妈长出了一口气,带着师洋住了下来。
那时候,两个人每个月生活费的标准还不足100元钱。师妈妈买了一些煤、油和面粉,每天都在晚上菜市场关门前才去买最便宜的菜。日子久了,好多卖菜的人都认识了她,会送给她一些卖不完的菜,她省吃俭用,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而且,为了节约,生一次火,师妈妈就要做出两人一天吃的三顿饭。就这样,师妈妈和师洋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
很快师洋就去学校上课了,看着儿子的学习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师妈妈开始考虑去找一份工作,好赚钱维持两人的生活。于是,师妈妈开始艰难地求职。
她想去做保姆。在和一些家庭谈的时候,师妈妈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一周要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很多雇主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她就如实讲了儿子在北京读书,希望能有一天时间去照顾他的想法。可是,很多家庭听到她的情况以后,担心师妈妈工作会分心,所以做保姆的工作想法没能实现;
师妈妈想过去卖报纸,可是到发行公司一问才知道,发行人员都需要有本市户口,这个工作的想法也无法实现了;
后来,师妈妈又去应聘一个服装厂的工人,毕竟原来做过缝纫活,这种工作应该没问题。可是到了工厂一看,原来是一个郊区农村的大院子,门口拴着一条大狼狗,门看得死死的。而厂里规定每个工人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师妈妈当时就想,万一儿子有什么事需要我过去,可是我连门都出不了啊,所以便放弃了这个工作……
千折百转,无奈之中的师妈妈找到了做群众演员的机会。这是师妈妈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每天早上,她都会与其他人一样,在电影厂门口等待演出的机会。如果有演出,会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最后拿到手的工钱才只有20元钱。
群众演员之后,师妈妈还曾做过推销员、保险业务员,千种苦万般难都体验了,可是在师洋面前,师妈妈却从来没讲过这段艰难的经历,她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单纯的环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而苦难就由母亲来承受了!
2005年6月,师妈妈终于找到了一份适合她的稳定工作,就是担任北京市高等秘书学校的生活老师。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可是业余时间会相对多些,这样,她就可以有时间很好地照顾师洋了。事实上,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师妈妈赢得了很多学生的爱戴。这与她的努力有关,师妈妈一直说:“将心比心,对待别人的孩子也要和对待师洋一样!”所以,在学校里,总是能看见师妈妈与学生在一起的身影。师洋参加“2006雪碧我型我SHOW”一步步走来的时候,关注的人群里就不乏师妈妈的学生。师妈妈看电视不方便,可是对师洋在电视上的表现却知道得很清楚,这都是她的学生们在看过电视以后讲给他听的。母子情、师生情,一个给人温暖的师妈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