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演绎 話說唐僧   》 杖策孤徵(3)      馮寶善 Feng Baoshan

  石槃陀離去,玄奘又成了孑然一身。他形影獨自,孤身一人,跋涉在茫茫無際的戈壁大漠之中,有幾許凄惶蒼涼,也有幾分慷慨悲壯。沒有人帶路,衹能跟尋有白骨和馬糞的地方走去。這是先行者用生命作代價留下的珍貴的蹤跡,現在正成為玄奘西行路上唯一可以辨認方向的路標。
  一個人行走在荒無人煙、漫無邊際的大漠之中,與自然條件的惡劣相比,孤獨寂寞成了更可怕的敵人。天有時是那樣的藍,藍得如大海一樣深沉,讓人摸不着邊際;又是如此的寥廓寥廓得讓人更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微不足道。四周一片死寂,靜得可以聽見自己的心髒在跳動。忽然間,玄奘看見,遠處有浩蕩的軍隊正在開來。仔細辨去,卻閃閃爍爍,時行時歇。數不盡的裘褐駝馬、獵獵旌旗,不斷迷離恍惚地變幻着。遠觀赫然,將到近處,反倒稀微模糊了。玄奘這是遇到了戈壁大漠中的海市蜃景。他當然不知道這是一種自然奇觀,先以為遭遇了大隊的強盜,看着逐漸消逝,又以為遇見了妖魔鬼怪。他喊着“別怕,別怕”,一顆心早提到了嗓子眼上。他衹能自我安慰,自我壯膽,而緊張的心似乎也真的又重歸平靜了。
  曾在網上看到一篇署名茵公所寫的《穿越戈壁》的文章,是作者乘車穿越戈壁的感受,雖然遠不能與玄奘的孤身一人、徒步跋涉相比,但其情景卻是十分真切的。現抄錄部分,以見一斑:
  原以為戈壁的概念就是好聽的駝鈴和金色的沙巒,誰知道所謂的戈壁就是又板又硬又粗礪的、泛着????鹼的不毛之地。“戈壁”,是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沙石地”,是粗沙和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廣阔無垠的、黑藍色的戈壁灘無窮無盡地伸嚮遠方,與藍得幹淨、藍得深邃、藍得可愛的天空連接在一起。當你置身於這恢宏壯闊的天地之間,目光會放得很遠很遠。而沙漠,是指地面完全為沙所覆蓋、缺乏流水、氣候乾燥、植物稀少的地區。一見沙漠,雖感蒼涼,卻很深邃。連綿平滑溫柔得如同女人胴體的沙丘,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捲。這景象使我意亂神迷,目不暇接。在這裏,不為缺乏美的發現而憂愁,衹為景象記錄不完而遺憾。
  戈壁,戈壁,戈壁。唯一的地貌,單調的色彩。視野裏早已荒蕪得衹剩下黑、灰、白色。幾輛擦窗而過的貨車,一條通天的大路,兩邊的戈壁在眼邊流動,拉出土黃色的直綫。四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追着連綿不絶的祁連山跑,怎麽跑也沒個盡頭。層層疊疊黛青色的山脈與公路平行着嚮前延伸,純淨的藍色天空中白雲真的像棉花團一般飄浮着。所見祁連山不高,但確確實實山上的白雪清晰可見,很有特色,時隱時現地陪伴在我們的身邊。那綿延無邊的祁連山脊,一律沒有植被,似臥牛身上皺折的皮,仿佛石崖裸露的骨。
  山讓人着急便也罷了,偏偏除了祁連山就是廣阔的荒漠和茫茫的戈壁腹地。遠遠往戈壁灘望去,渺無人煙,一眼就可以望得到天邊,用肉眼看它的寬度,也許是丈量不出具體面積的。據一些資料記載,它少則近百裏,多則上千裏,所以,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它,衹能用一望無際來形容。荒涼貧瘠幹涸的土地上散落着沒有生命的石頭和沙礫。它們在風的指揮下恣意地飛旋着,像是在排練一場無序的交響;又像是一片奔騰不息的河水,顯示出一種野性的騷動,使荒涼的大漠還不至於那麽死寂如鐵。偶有幾棵沙棗樹和白楊,也是幹幹瘦瘦的,剛綻開的樹葉就接近枯黃。
  曠野上很難見到草,間或有幾株矮小的黃緑色植物,不是緊貼在地面,就是躲藏於埝坑裏,頂着驕陽頑強地生存着,完全是一副自慚形穢的樣子。那是一種叫做駱駝刺的植物,幾株駱駝刺在陽光下蜷伏着,雖然顯得弱小、孤零,成不了什麽“氣候”,但它們卻是這戈壁灘上鮮見的風景,點綴着沒有生命跡象的原野。駱駝刺生命力之強是難以想像的。據地質學家探測,戈壁灘下面由數十甚至幾百米的沙石礫構成,由於長年的幹旱,基本上是不長什麽植物的,所以,零零落落點綴着的幾株駱駝刺,更為戈壁灘增添了幾分蕭瑟。儘管它們衹是一晃而過,沒有給我留下過多的印象,但那蓬緑色卻長久地停留於我的眼中。我的心被它們蔥蘢了,夢被它們蔥蘢了。路上的車輛也很少,沒有看見小鳥,也沒有野兔之類。間或看見一兩個村鎮,也被匆匆拋到車後。駱駝刺和大風,實在讓人感覺空寂、視覺疲纍。乾燥、悶熱、顛簸和塵土,艱苦極了。荒無人煙,偏僻冷漠的塵煙再一次俘虜了我的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王立群作序(1)王立群作序(2)楔子(1)楔子(2)
楔子(3)楔子(4)華閥裔孫(1)華閥裔孫(2)
華閥裔孫(3)淨土寺出傢(1)淨土寺出傢(2)遊學大江南北(1)
遊學大江南北(2)求法緣起(1)求法緣起(2)求法緣起(3)
求法緣起(4)杖策孤徵(1)杖策孤徵(2)杖策孤徵(3)
杖策孤徵(4)杖策孤徵(5)杖策孤徵(6)穿越西域各國(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