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開元釋教錄   》 捲第二十(入藏錄下)      釋智升 Shi Zhisheng

  小乘入藏錄下(小乘經律論總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捲一百六十五帙賢聖集傳附此捲末此直列經名及標紙數餘如廣錄)
  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捲四十八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捲四十五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捲七十二帙。
  小乘經重單合譯。一百五十三部。三百九十四捲。三十一帙。
  長阿含經二十二捲(二帙)四百三十一紙。
  中阿含經六十捲(或五十八捲六帙九十九品)一千一百四十六紙。
  增壹阿含經五十一捲(或五十捲或四十二捲或六十捲或三十三捲)五帙八百一十一紙。
  雜阿含經五十捲(五帙凡四品)一千六十九紙。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捲(二帙)三百九紙。
  佛般泥洹經二捲(或直雲泥洹經)四十七紙。
  大般涅槃經三捲(或二捲或云涅槃)五十一紙。
  般泥洹經二捲(或直雲泥洹經亦云大般泥洹經諸藏中一捲者唯是上捲欠下捲)四十四紙。
  人本欲生經一捲一十五紙。
  屍迦羅越六嚮拜經一捲(或云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四紙。
  梵志阿□經一捲(一名阿□摩納經安公錄直雲阿拔經亦名佛開解梵志阿□經)一十四紙。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捲(一名梵網經)二十一紙。
  寂志果經一捲一十六紙。
  上八經十二捲同帙。
  起世經十捲(一帙)一百六十七紙。
  起世因本經十捲(恐二本相濫題下別雲起世因本經一帙諸藏多是前本此本稍稀)一百七十紙。
  樓炭經六捲(或云大樓炭經凡十三品或八捲或五捲)一百三紙。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捲(亦名多增道章經或直雲十報經)二十七紙。
  中本起經二捲(或云太子中本起經)四十七紙。
  上三經十捲同帙。
  七知經一捲(或云七智經)二紙。
  鹼水喻經一捲(或云鹼水譬喻經)二紙。
  一切流攝守因經一捲(或直雲流攝經或云一切流攝經亦云一切流攝守經亦云流攝守因經)五紙。
  四諦經一捲九紙。
  恆水經一捲(亦云恆河喻經)四紙。
  本相倚緻經一捲(亦云大相倚緻或作猗字)三紙。
  緣本緻經一捲三紙。
  頂生王故事經一捲(亦直雲頂生王經)六紙。
  文陀竭王經一捲四紙。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一捲(一名鐵城泥犁經)三紙。
  鐵城泥犁經一捲五紙。
  古來世時經一捲五紙。
  阿那律八念經一捲(或云八念經一名禪行斂意舊錄雲禪行撿意)四紙。
  離睡經一捲三紙。
  是法非法經一捲四紙。
  求欲經一捲十紙。
  受歲經一捲四紙。
  梵志計水淨經一捲二紙。
  苦陰經一捲五紙。
  釋摩男本經一捲(一名五陰因事經)四紙。
  苦陰因事經一捲六紙。
  樂想經一捲二紙。
  漏分佈經一捲七紙。
  阿耨風經一捲(晉言衣次)六紙。
  諸法本經一捲一紙。
  瞿曇彌記果經一捲七紙。
  瞻婆比丘經一捲(或云瞻波)四紙。
  伏淫經一捲三紙。
  魔嬈亂經一捲(一名魔王入目連蘭腹經一名弊魔試目連經)八紙。
  弊魔試目連經一捲(一名魔嬈亂經)五紙。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賴咤和羅經一捲(一名羅漢賴咤和羅經)十一紙。
  善生子經一捲七紙。
  數經一捲四紙。
  梵志頞羅延問尊重經一捲(或云頞波羅延)七紙。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捲(一紙)
  須達經一捲(亦云須達長者經)四紙。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一捲四紙。
  梵摩喻經一捲九紙。
  尊上經一捲四紙。
  鸚鵡經一捲(亦云兜調經或作兕者誤也)九紙。
  兜調經一捲四紙。
  意經一捲三紙。
  應法經一捲四紙。
  泥犁經一捲(或云中阿含泥犁經)十二紙。
  優波夷墮捨迦經一捲三紙。
  齋經一捲(一名持齋經)四紙。
  鞞摩肅經一捲四紙。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一捲四紙。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一捲(亦直雲十支經)三紙。
  邪見經一捲二紙。
  箭喻經一捲四紙。
  普法義經一捲(一名具法行經亦名普義經)九紙。
  廣義法門經一捲九紙。
  戒德香經一捲(或云戒德經)二紙。
  四人出現世間經一捲四紙。
  波斯匿王太後崩塵土坌身經一捲三紙。
  須摩提女經一捲六紙。
  婆羅門避死經一捲一紙。
  施食獲五福報經一捲(一名施色力經一名福德經二紙)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捲(亦云頻婆)五紙。
  長者子六過出傢經一捲三紙。
  鴦崛摩經一捲(或有作魔字或云指鬘經亦云指髻經六紙)
  上三十二經三十二捲同帙。
  鴦崛鬘經一捲六紙。
  力士移山經一捲(亦直雲移山經)六紙。
  四未曾有法經一捲(亦云四未曾有經或無法字)二紙。
  捨利弗摩訶目揵連遊四衢經一捲三紙。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捲(或云七佛姓字經)四紙。
  放牛經一捲(亦云牧牛經)四紙。
  緣起經一捲(亦云十二緣起經)三紙。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一捲(或云十一思惟念如來經)一紙。
  四泥犁經一捲(或云四大泥犁經)二紙。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一捲四紙。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捲(或作涅槃)七紙。
  佛母般泥洹經一捲四紙。
  國王不犁先尼十夢經一捲(或作泥)五紙。
  捨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一捲(或直雲十夢經或云捨衛國王十夢經或云波斯匿王十夢經)四紙。
  阿難同學經一捲三紙。
  五藴皆空經一捲一紙。
  七處三觀經一捲(或二捲)一十七紙。
  聖法印經一捲(亦直雲聖印經亦云慧印經)二紙。
  雜阿含經一捲二十一紙。
  五陰譬喻經一捲(或無譬字一名水沫所漂經)二紙。
  水沫所漂經一捲(一名河中大聚沫經一名聚沫譬經)二紙。
  不自守意經一捲(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或云不自守經)一紙。
  滿願子經一捲二紙。
  花積陀羅尼雜須經一捲(此經在藏見闕無處訪本)二紙。
  轉法輪經一捲(或云法輪轉經京中諸藏並是轉法輪論非是本經應須簡擇)二紙。
  三轉法輪經一捲五紙。
  八正道經一捲三紙。
  難提釋經一捲四紙。
  馬有八態譬人經一捲(一名馬有八弊惡態經亦直雲馬有八態經)一紙。
  馬有三相經一捲(亦云善馬有三相經)一紙。
  相應相可經一捲二紙。
  治禪病秘要經一捲(或云治禪病秘要法無經字或云禪要秘密治病經或二捲)
  二十八紙。
  上三十一經三十一捲同帙。
  摩鄧女經一捲(一名阿難為蠱道女惑經亦云摩鄒女)三紙。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一捲三紙。
  摩登伽經三捲(或二捲)三十四紙。
  捨頭諫經一捲(題雲捨頭諫晉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經一名虎意經)二十六紙。
  鬼問目連經一捲四紙。
  雜藏經一捲九紙。
  餓鬼報應經一捲(一名目連說地獄餓鬼因緣經)五紙。
  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一捲(或云阿難問事經亦云事佛吉兇經)五紙。
  慢法經一捲二紙。
  阿難分別經一捲(亦云阿難問事佛吉兇經或直名分別經五紙)
  五母子經一捲二紙。
  沙彌羅經一捲二紙。
  玉耶女經一捲(或云玉耶經)三紙。
  玉耶經一捲(一名長者詣佛說子婦無敬經或云玉耶女經)五紙。
  阿^8□達經一捲二紙。
  修行本起經二捲(一名宿行本起經)三十二紙。
  上十六經十九捲同帙。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捲(亦名太子本起瑞應經亦名瑞應本起經)三十一紙。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捲(或五捲)九十五紙。
  法海經一捲三紙。
  海八德經一捲三紙。
  四十二章經一捲七紙。
  奈女耆域因緣經一捲(或云柰女耆域經或直雲奈女經有雲柰女耆域國者誤也)一十七紙。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一捲(或云地獄報應經)六紙。
  竜王兄弟經一捲(一名難竜王經亦名降竜王經)二紙。
  長者音悅經一捲(或云長者音悅不蘭迦葉經亦直雲音悅經)五紙。
  上九經十三捲同帙。
  禪秘要經三捲(或云禪閟要法無經字或四捲)八十四紙。
  七女經一捲(一名七女本經)六紙。
  八師經一捲四紙。
  越難經一捲(一名越難長者經一名難經)二紙。
  所欲緻患經一捲六紙。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捲五紙。
  五苦章句經一捲(一名諸天五苦經一名五道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樂佛法經)
  十三紙。
  堅意經一捲(一名堅心正意經一名堅心經)二紙。
  淨飯王涅槃經一捲(或加般字)六紙。
  進學經一捲(或云勸進學道經)一紙。
  得道梯橙錫杖經一捲(題雲得道梯橙經錫杖品第十二亦直雲錫杖經)三紙。
  貧窮老公經一捲(一名貧老經)三紙。
  三摩竭經一捲(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名恕和檀王經)八紙。
  蓱沙王五願經一捲(一名弗沙迦王經或作瓶字)七紙。
  琉璃王經一捲(或作流離字)七紙。
  上十五經十七捲同帙。
  生經五捲(或四捲)一百九紙。
  義足經二捲四十紙。
  上二經七捲同帙。
  小乘經單譯。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捲。一十七帙。
  正法念處經七十捲(七帙)一千二百五紙。
  佛本行集經六十捲(或名皆集經六帙八百七十七紙)
  本事經七捲九十五紙。
  興起行經二捲(亦名嚴誡宿緣經一名十緣經題雲出雜藏)三十一紙。
  業報差別經一捲一十五紙。
  上三經十捲同帙。
  大安般守意經二捲(亦直雲大安般經或無大字安公雲小安般經或一捲)三十紙。
  陰持入經二捲(或云除持入誤也或一捲亦云住陰持入)三十二紙。
  處處經一捲一十五紙。
  駡意經一捲一十五紙。
  分別善惡所起經一捲一十五紙。
  出傢緣經一捲(一名出傢因緣經)二紙。
  阿鋡正行經一捲(一名正意經)四紙。
  十八泥犁經一捲(或云十八地獄經)六紙。
  法受塵經一捲一紙。
  禪行法想經一捲一紙。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捲(一名長者夭惱三處經亦云三處惱經)三紙。
  揵陀國王經一捲(或無國字)二紙。
  須摩提長者經一捲(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衆生)八紙。
  阿難四事經一捲四紙。
  未生怨經一捲四紙。
  四願經一捲三紙。
  黑氏梵志經一捲三紙。
  猘狗經一捲(佑雲與樂狗同)二紙。
  分別經一捲五紙。
  八關齋經一捲二紙。
  阿鳩留經一捲四紙。
  孝子經一捲(亦云孝子報恩經)二紙。
  上二十二經二十四捲同帙。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捲(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亦云五百弟子自說本末經亦云五百弟子本起經)二十一紙。
  大迦葉本經一捲(或無大字)五紙。
  四自侵經一捲五紙。
  羅雲忍辱經一捲(或直雲忍辱經)三紙。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捲二紙。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捲三紙。
  時非時經一捲(亦直雲時經)二紙。
  自愛經一捲(或云自愛不自愛經)五紙。
  中心經一捲(亦云中心正行經或云大忠心經亦云小中心經)五紙。
  正見經一捲(一名生死變識經)八紙。
  大魚事經一捲二紙。
  呵難七夢經一捲(亦直雲七夢經)二紙。
  阿雕阿那含經一捲(一名荷雕或作苛字)二紙。
  燈指因緣經一捲九紙。
  婦人遇辜經一捲(一名婦遇對經)二紙。
  四天王經一捲三紙。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一捲四紙。
  十二品生死經一捲一紙。
  罪福報應經一捲(一名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亦云輪轉五道經亦云五道輪經)
  四紙。
  五無返復經一捲(一名五反覆大義經或作附字)二紙。
  佛大僧大經一捲(二兒名)七紙。
  邪衹經一捲二紙。
  末羅王經一捲二紙。
  摩達國王經一捲(或無國王字)二紙。
  旃陀越國王經一捲(或無國王字)二紙。
  五恐怖世經一捲(或云五恐怖經)二紙。
  弟子死復生經一捲(或云死亡更生經)六紙。
  懈怠耕者經一捲(或云懈怠耕兒經)二紙。
  辯意長者子經一捲(或云長者辯意經或加所問字)九紙。
  無垢優婆夷問經一捲三紙。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賢者五福經一捲一紙。
  天請問經一捲二紙。
  僧護經一捲(或云僧護因緣經亦云因緣僧護經)二十紙。
  護淨經一捲二紙。
  木□子經一捲(或作患亦作^6□)二紙。
  無上處經一捲一紙。
  盧志長者因緣經一捲十紙。
  五王經一捲五紙。
  出傢功德經一捲(非是賢愚中抄出者)五紙。
  栴檀樹經一捲三紙。
  頞多和多耆經一捲二紙。
  普達王經一捲四紙。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捲(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比丘經)三紙。
  鬼子母經一捲四紙。
  梵摩難國王經一捲二紙。
  父母恩難報經一捲(亦名勤報)二紙。
  孫多耶緻經一捲(或云梵志孫多耶緻經)三紙。
  新歲經一捲六紙。
  群牛譬經一捲二紙。
  九橫經一捲二紙。
  禪行三十七經一捲(或云禪行三十七品經)三紙。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捲一紙。
  比丘聽施經一捲(一名聽施比丘經)三紙。
  身觀經一捲二紙。
  無常經一捲(一名三啓經)三紙。
  八無暇有暇經一捲七紙。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捲三紙。
  譬喻經一捲二紙。
  略教誡經一捲二紙。
  療痔病經一捲(亦名療痔瘻經)二紙。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捲四十五帙。
  摩訶僧衹律四十捲(或云三十捲四帙)九百九十七紙。
  十誦律六十一捲(六帙)一千四百三十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捲(五帙)八百七十五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捲(二帙)三百五十九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四十捲(四帙)六百四十四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捲(前五捲尼陀那後五捲目得迦或八捲一帙)一百二十五紙。
  五分律三十捲(亦云彌沙塞律或三十四捲三帙五百九十七紙)
  四分律六十捲(或四十五捲或七十捲或四十捲或云四十四捲六帙)一千三百一十五紙。
  僧衹比丘戒本一捲(亦云摩訶僧衹戒本)二十紙。
  僧衹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比丘尼波羅提木叉僧衹戒本)三十五紙。
  十誦比丘戒本一捲(亦云十誦波羅提木叉戒本二十六紙)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二十六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捲二十八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捲二十八紙。
  五分比丘戒本一捲(亦云彌沙塞戒本)二十二紙。
  上七經七捲同帙。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彌沙塞尼戒本)二十九紙。
  四分比丘戒本一捲(沙門懷素依律集題雲四分戒本二十四紙)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捲(沙門懷素依律集題雲四分尼戒本三十紙)
  四分僧戒本一捲(或無僧字或云曇無德戒本姚秦佛陀耶捨譯)二十三紙。
  解脫戒本一捲(出迦葉毗部)二十二紙。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一捲(亦云沙彌威儀戒本)二十一紙。
  沙彌威儀一捲(或云沙彌威儀經)九紙。
  沙彌尼離戒文一捲四紙。
  沙彌尼戒經一捲(或無經字)五紙。
  捨利弗問經一捲十一紙。
  上十經十捲同帙。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捲(一帙)一百四十六紙。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捲(出十誦律或云大沙門羯磨法)二十二紙。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捲(出十誦律或云毗尼要羯磨法或二捲僧佑錄雲一捲)
  二十四紙。
  優波離問佛經一捲(或云優波離律)二十三紙。
  五分羯磨一捲(題雲彌沙塞羯磨本)三十一紙。
  一分雜羯磨四捲(題雲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戒場為首)三十四紙。
  曇無德羯磨一捲(題雲羯磨一捲出曇無德律以結大戒為首)三十七紙。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捲(佑雲曇無德羯磨或云雜羯磨)一十五紙。
  上七經七捲同帙。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捲(序題雲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十七紙。
  四分僧羯磨三捲(題雲羯磨捲上出四分律)八十紙。
  四分尼羯磨三捲(題雲尼羯摩捲上出四分律)七十紙。
  上三經七捲同帙。
  大愛道比丘尼經二捲(或云大愛道受戒經或直雲大愛道經)三十一紙。
  迦葉禁戒經一捲(一名摩訶比丘經亦名真為沙門經)三紙。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捲(出目連問毗尼經亦云罪報或云目連問經)二紙戒銷災經一捲(或云戒銷伏災經)四紙。
  優婆塞五戒相經一捲(一名優婆塞五戒略論十四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五捲(或三捲)七十一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一捲六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捲(尼陀那頌在先目得迦頌在後)八紙。
  五百問事經一捲三十三紙。
  上九經十四捲同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捲(或十四捲二帙)二百七十七紙。
  毗尼摩得勒伽十捲(初捲雲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一帙)一百八十八紙。
  鼻奈耶律十捲(一名戒因緣經或名戒果因緣經亦名鼻奈耶經一帙一百五十五紙)
  善見律毗婆沙十八捲(或云毗婆沙律亦直雲善見律三百五十八紙)
  佛阿毗曇經二捲(亦云佛阿毗曇論)四十五紙。
  上二經二十捲二帙。
  毗尼母經八捲(亦云毗尼母論)一百五十六紙。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二捲(亦云大僧威儀經或四捲)四十二紙。
  上二經十捲同帙。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九捲一百八十七紙。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捲(亦直雲明了論)二十四紙。
  上二經十捲同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捲七十二帙。
  阿毗曇八揵度論三十捲(三帙或無論字或云迦栴延阿毗曇或云阿毗曇經八揵度或二十捲)四百六十二紙。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捲(二帙迦多衍尼子造)三百五十八紙。
  阿毗達磨法藴足論十二捲(一帙大目揵連造)一百八十九紙。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捲(二帙捨利弗造)二百七十八紙。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捲二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捲三十九紙。
  上二論一十九捲二帙。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捲二百五十五紙。
  衆事分阿毗曇論十二捲(或無論字)二百八紙。
  上二論三十捲三帙。
  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捲(或加八揵度字或八十四捲六帙)一千二百六十九紙。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捲(或云阿毗達摩發智大毗婆沙二十帙)三千一百六十九紙。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二十二捲(或無釋字)四百七十一紙。
  阿毗達磨俱捨論本頌一捲(或三捲)二十三紙。
  上二論二十三捲三帙(上帙七捲中下各八捲)
  阿毗達磨俱捨論三十捲(三帙)四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捲(八帙)一千三百九十四紙。
  阿毗達磨顯宗論四十捲(四帙)六百一十四紙。
  阿毗曇心論四捲(或無論字)六十九紙。
  法勝阿毗曇心論經六捲(或無經字或無法勝字或七捲或云法勝阿毗曇論或加別譯字)一百五紙。
  上二論十捲同帙。
  雜阿毗曇心論十一捲(或無論字或云雜阿毗曇經亦云雜阿毗曇毗婆沙或十四捲)二百七十九紙。
  阿毗曇甘露味論二捲(或云甘露味阿毗曇或無論字)四十六紙。
  隨相論一捲(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三十四紙。
  上三論十四捲二帙。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捲(或十二捲或十四捲亦云婆須蜜經)二百六十二紙。
  三法度論二捲(或無論字或云經或一捲或三捲)四十九紙。
  入阿毗達磨論二捲二十八紙。
  上三論十四捲二帙。
  成實論二十捲(凡二百二品或二十四捲或二十七捲或十四捲或十六捲二帙)
  三百九十八紙。
  立世阿毗曇論十捲(一帙或無論字亦名天地記或十五捲題雲立世毗曇藏)一百六十四紙。
  解脫道論十二捲(或十三捲一帙)一百九十七紙。
  捨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捲(或無論字或二十捲或三十捲)六百四紙。
  五事毗婆沙論二捲(亦云阿毗達磨五事論)二十四紙。
  上二論二十四捲三帙。
  鞞婆沙論十四捲(亦云鞞婆沙阿毗曇論亦云廣說或十五捲或十九捲或無論字)三百三十四紙。
  三彌底部論三捲(或無部字或四捲)三十六紙。
  上二論十七捲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分別功德論四捲(或云分別功德經或三捲或五捲)七十一紙。
  四諦論四捲七十五紙。
  闢支佛因緣論二捲二十紙。
  十八部論一捲八紙。
  部執異論一捲(亦名部異執論)九紙。
  異部宗輪論一捲八紙。
  上六論十三捲同帙。
  賢聖集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捲五十七帙(六十八部出四十部一百七十三捲三百六十八捲梵本翻此方撰)
  佛所行贊經傳五捲(或云經無傳字或云傳無經字亦云佛本行經)九十紙。
  佛本行經七捲(一名佛本行贊傳)一百一十三紙。
  上二集十二捲同帙。
  撰集百緣經十捲(一帙)一百五十紙。
  出曜經二十捲(亦云出曜論或十九捲)四百八十四紙。
  賢愚經十三捲(或十五捲或十六捲或十七捲亦云賢愚因緣經二百八十三紙)
  上二集三十三捲四帙(上三帙各八捲第四帙九捲)
  道地經一捲(或云大道地經是修行經抄元外國略本)十八紙。
  修行道地經六捲(初捲題雲榆遮伽復彌經或直雲修行經或七捲)一百三十五紙。
  僧伽羅剎所集經三捲(或五捲)八十五紙。
  上三集十捲同帙。
  百喻經四捲(或五捲或十捲未詳亦云百句譬喻經)四十六紙。
  菩薩本緣經三捲(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捲或四捲)五十四紙。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捲八十一紙。
  上三集十捲同帙。
  付法藏因緣傳六捲(或無因緣字亦云付法藏經或二捲或四捲)八十二紙。
  坐禪三昧經三捲(一名菩薩禪法經或直雲禪經或云阿蘭若習禪法經或二捲)
  五十紙。
  佛醫經一捲(亦云佛醫王經)五紙。
  惟日雜難經一捲一十五紙。
  佛般泥洹摩訶迦葉赴佛經一捲(亦云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
  菩薩呵色欲法一捲(亦云經)一紙。
  四品學法一捲(或有經字)二紙。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一捲六紙。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捲(題雲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章)五紙。
  佛治身經一捲(或云治意經)一紙。
  治意經一捲(或云治身經)一紙。
  上十一集十八捲同帙。
  雜寶藏經八捲(或十三捲)一百五十三紙。
  那先比丘經二捲(或云那先經或三捲)三十一紙。
  上二集十捲同帙。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捲二十三紙。
  達摩多羅禪經二捲(一名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淨觀經)五十一紙。
  禪法要解二捲(一名禪要經)三十四紙。
  禪要呵欲經一捲(題雲禪要經呵欲品)四紙。
  內身觀章句經一捲(或無句字)二紙。
  法觀經一捲六紙。
  思惟略要法一捲(或云思惟要略法經或直雲思惟經)十紙。
  十二遊經一捲六紙。
  舊雜譬喻經二捲(亦云雜譬喻集)三十七紙。
  雜譬喻經一捲九紙。
  上十集十三捲同帙。
  雜譬喻經二捲(一名菩薩度人經)二十五紙。
  雜譬喻經一捲二十八紙。
  阿育王譬喻經一捲(題雲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古經呼佛以為天尊即佛說也)
  七紙。
  阿育王經十捲一百一十一紙。
  上四集十四捲同帙。
  阿育王傳七捲(或加大字或五捲亦云大阿育王經)一百紙。
  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一捲(序題雲阿育王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或云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無經字)二十六紙。
  四阿含暮抄解二捲(亦云四阿含暮抄經)三十六紙。
  上三集十捲同帙。
  法句經二捲(亦云法句集)三十四紙。
  法句譬喻經四捲(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句喻經或五捲或六捲)九十五紙。
  迦葉結經一捲八紙。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一捲(亦云撰三藏及雜藏經)八紙。
  三慧經一捲十二紙。
  阿毗曇五法行經一捲(亦云阿毗曇苦慧經亦云阿毗曇五法經)十一紙。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捲(亦云斷十二因緣經亦云阿含口解經)八紙。
  小道地經一捲四紙。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捲(或加偈字)二紙。
  六菩薩名一捲(房入藏錄雲六菩薩名亦當誦持)一紙。
  一百五十贊佛頌一捲六紙。
  贊觀世音菩薩頌一捲四紙。
  上十二集十六捲同帙。
  無明羅剎集一捲(亦云無明羅剎經或二捲)二十三紙。
  馬鳴菩薩傳一捲三紙。
  竜樹菩薩傳一捲三紙。
  提婆菩薩傳一捲四紙。
  波藪盤豆法師傳一捲(此曰天親)十紙。
  竜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捲九紙。
  勸發諸王要偈一捲六紙。
  竜樹菩薩勸誡王頌一捲六紙。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一捲(亦云賓頭盧為王說法經)八紙。
  請賓頭盧法一捲(或云請賓頭盧法經)二紙。
  分別業報略一捲(或云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略或云分別業報略集)八紙。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捲(或直雲迦丁比丘經)九紙。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捲七紙。
  金七十論三捲(亦名僧佉論或二捲)五十三紙。
  勝宗十句義論一捲十一紙。
  上十五集十七捲同帙(已上梵本翻譯已下此方撰集)
  釋迦譜十捲(別有五捲本與此廣略異)二百三十八紙。
  釋迦氏略譜一捲(或無略字)四十三紙。
  釋迦方志二捲八十四紙。
  上三集十三捲二帙(上帙七下帙六)
  經律異相五十捲(五帙)八百二十七紙。
  陀羅尼雜集十捲(一帙)一百八十八紙。
  諸經要集二十捲五百八十二紙。
  上一集二十捲分為三帙(上下各七中帙六)
  出三藏記集十五捲三百十四紙。
  衆經目錄七捲六十三紙。
  上二集二十二捲二帙(上帙十捲下帙十三)
  開皇三寶錄十五捲(內題雲歷代三寶紀)三百八紙。
  衆經目錄五捲八十四紙。
  上二集二十捲二帙。
  大唐內典錄十捲(一帙)二百二十紙。
  續大唐內典錄一捲二十五紙。
  古今譯經圖紀四捲六十紙。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捲十六紙。
  大周刊定衆經目錄十五捲二百九十七紙。
  上四集二十一捲二帙(上帙十一下帙十捲)
  開元釋教錄二十捲(三帙)五百四十五紙。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捲七百六十八紙。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二捲四十九紙。
  上二集二十七捲四帙(第一帙六捲下三帙各七捲)
  大唐西域記十二捲二百三十四紙。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捲(或三捲)九十九紙。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捲三十紙。
  上三集十七捲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東夏三寶感通錄三捲(亦云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九十七紙。
  集沙門不拜俗議六捲九十七紙。
  上二集九捲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捲(一帙)一百七十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捲三十五紙。
  法顯傳一捲(亦云歷遊天竺傳)二十九紙。
  高僧傳十四捲(內一捲是目錄)二百九十紙。
  上三集十七捲二帙(上帙九下帙八)
  續高僧傳三十捲七百三十紙。
  上一集三十捲分為四帙(第一第二各八第三第四各七)
  辯正論八捲(一帙)一百七十一紙。
  破邪論二捲(或一捲)四十五紙。
  甄正論三捲三十六紙。
  十門辯惑論二捲(或三捲)二十七紙。
  弘明集十四捲二百八十九紙。
  上四集二十一捲二帙(上帙十一下帙十捲)
  廣弘明集三十捲七百七十紙。
  上一集三十捲分為四帙(第一帙十第二帙七第三帙七第四帙六)
  集諸經禮懺儀二捲五十紙。
  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四捲八十七紙。
  比丘尼傳四捲四十二紙。
  別說罪要行法一捲(或無別字)四紙。
  受用三水要法一捲(或云要行法)四紙。
  護命放生軌儀一捲(或云儀法)二紙。
  上六集十三捲同帙。
  都計小乘經律論及賢聖傳見入藏者總四百三十八部合二千三百三捲二百二十二帙。
  開元釋教錄捲第二十(入藏錄捲下)
  密跡金剛力士經七捲(或五捲)
  菩薩夢經二捲(改名淨居天子會)
  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捲。
  十法經一捲(加名大乘十法會)
  大菩薩藏經二十捲。
  佛為難陀說出傢入胎經二捲(改名入胎藏會)
  文殊師利授記經三捲。
  菩薩見實三昧經十六捲(或十四捲)
  菩薩藏經三捲(改名富樓那會)
  護國菩薩經二捲。
  鬱伽長者所問經一捲。
  迦葉經二捲(改名摩訶迦葉會)
  善臂菩薩所問經二捲。
  無畏德女經一捲。
  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辯經一捲。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問經四捲。
  大乘方便經三捲。
  移識經二捲(改名賢護長者會)
  彌勒菩薩所問經一捲(改名彌勒問八法會)
  大寶積經一捲(改名普明菩薩會)
  寶梁經二捲。
  寶髻菩薩所問經二捲。
  右密跡力士經下二十二部合八十捲並編入大寶積經藏中故無別本。
  金光明經四捲(一十八品)
  金光明經七捲(或六捲二十二品)
  右二部一十一捲與藏中八捲者文句不異其八捲本品數備足故留入藏此二皆闕故不存之(其八捲本有二十四品)
  新道行經七捲(或十捲撿諸藏本皆與小品文同而題目異故不別寫其道行正本尋之未獲)
  大方等大集經八捲(即是合大集經第六帙今存別本初兩捲是明度五十挍計經下六捲是無盡意)
  阿耨達竜王經二捲(與藏中弘道廣顯三昧經文句全同)
  合道神足經三捲(與藏中道神足無極變化經文句全同三捲或二捲)
  哀泣經二捲(或二捲與藏中方等般泥洹文句全同)
  寶田慧印三昧經一捲(與藏中慧印三昧經文句全同)
  鹿子經一捲(與藏中鹿母經文旬全同)
  小無量壽經一捲(與藏中阿彌陀經文句全同)
  胎藏經一捲(與藏中無垢賢女經文句全同。)
  聞城十二因緣經一捲(與藏中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文句全同)
  大安般經一捲(與藏中大安般守意經上捲文句全同)
  申日經一捲(與藏中月光童子經文句全同)
  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一捲(與藏中罪福報應經文句全同)
  旃陀越經一捲(與藏中旃檀越國王經文句全同)
  真偽沙門經一捲(與藏中迦葉禁戒經文句全同)
  轉法輪經一捲(撿諸藏本並是轉法輪論其轉法輪經與此全同)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一捲(與藏中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文句全同)
  阿蘭若習禪法經二捲(與藏中坐禪三昧經文句全同)
  禪秘要經五捲(撿諸藏本文極交錯非是本經不堪流佈其經正本尋之未獲)
  右新道行等一十九部共四十二捲。或是一經兩名。或可時無正本故存一經重者不錄。
  無畏德女經一捲。
  第一義法勝經一捲。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捲。
  發菩提心經一捲(亦云論)
  法句經二捲(亦云集)
  攝大乘釋論十二捲(或十五捲)
  右六部一十八捲周錄入藏重載兩本今但存一。
  虛空藏所問經八捲(或五捲是大集經虛空藏品全一品)
  虛空藏菩薩問持經得幾福經一捲(即抄前虛空藏品)
  一切施王所行檀波羅蜜經一捲(抄六度集中施度中出)
  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捲(是舊花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全一品)
  隨願往生經一捲(是灌頂經第十一捲)
  舊藥師經一捲(佛遊維耶離者是灌頂經第十二捲)
  密跡金剛力士經二捲(出五捲密跡經第四第五捲)
  增一阿含經一捲(出增一阿含經第二十一捲)
  行七行現報經一捲(出增一阿含經第三十四捲)
  十二因緣經一捲(出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捲)
  戒相應法經一捲(出雜阿含經第三十捲)
  比丘問佛多優婆塞命終經一捲(亦出雜阿含經第三十捲)
  獨富長者經一捲(出雜阿含經第四十六捲)
  有衆生三世作惡經一捲(出出曜經第八捲)
  出傢功德經一捲(佛在迦蘭陀竹園者抄賢愚經出傢功德品)
  從虛空藏下一十五部二十四捲。既從大經流出即是別生。準衆經錄別生之經不須抄寫。故入藏錄除之不載。
  摩竭魚因緣經一捲。
  尊者鄔陀夷引導諸人禮佛僧經一捲。
  還本國度父王經一捲。
  水生太子經一捲。
  施物法非法經一捲。
  教誡羅怙羅經一捲。
  五趣生死輪轉經一捲。
  善來苾芻因緣經一捲。
  七有事無事福業經一捲(摩羯魚因緣下九經並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中)
  火生長者受報經二捲。
  尊者善和好聲經一捲。
  五種水羅經一捲。
  勝鬘夫人本緣經一捲。
  勝光王信佛經一捲。
  誅釋種受報經二捲。
  大世主苾芻尼入涅槃經一捲。
  敬法捨身經一捲。
  度二邪見童子得果經一捲。
  清淨威儀經一捲(或云法淨)
  大目連受報經一捲。
  初誕生現大瑞應經一捲。
  度迦多演那經一捲。
  淨瑿羅鉢竜王業報因緣經一捲。
  安樂夫人因緣經一捲。
  增養因緣經三捲。
  妙光因緣經一捲。
  淨大藥善巧方便經二捲。
  降伏外道現大神通經一捲。
  淨度瘦瞿答彌經一捲。
  佛從天下贍部洲經一捲。
  淨法與尼在傢得果經一捲。
  訶利底母因緣經一捲。
  弟子事師經一捲。
  樹生婆羅門憍慢經一捲。
  佛為長者說放逸經一捲。
  七種不退轉經一捲。
  四種黑白法印經一捲。
  地動因緣經一捲。
  佛般涅槃行雨大臣告王經一捲。
  佛將入涅槃度善賢經二捲。
  八大國王分捨利經一捲(火生長者下三十二經並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
  從摩竭魚因緣經下四十一部四十七捲。並是說一切有部律中緣起。三藏義淨鈔出流行。既類別生亦不編載。
  幻師阿夷鄒咒經一捲。
  寶性論四捲。
  寶積經論四捲。
  幻師下三部九捲。並是周錄入藏見經今尋本未獲。所以錄中不載其新譯經。
  未得本者不能繁記。
  淨度三昧經三捲。
  法社經二捲。
  毗羅三昧經二捲。
  决定罪福經一捲。
  益意經二捲。
  救護身命濟人病苦厄經一捲。
  最妙勝定經一捲。
  觀世音三昧經一捲。
  清淨法行經一捲。
  高王觀世音經一捲(或云折刀經)
  淨度經下十部一十五捲。並是古舊錄中偽疑之經。周錄雖編入正文理並涉人謀。故此錄中除之不載。
  已上都有一百一十八部二百四十七捲。多是諸錄見入藏經。今以皆是繁重或有尋求未獲。故並不為定見之數。恐不知委且略述之。若欲委知根由。並如刪繁錄中廣述。
  開元釋教錄捲第二十入藏錄下。
  大唐不空三藏新譯衆經論及念誦儀軌法等目錄總一百三捲為八帙。經目一捲。三紙。入第八帙。
  虛空藏經八捲一百一十五紙。
  仁王般若經二捲三十四紙。
  上二經十捲同帙。
  大乘密嚴經三捲五十四紙。
  大寶陀羅尼經三捲四十五紙。
  大孔雀明王經三捲五十紙。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一捲十紙。
  上四經十捲同帙。
  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一捲(二十三紙)
  菩提場一字頂輪王經五捲八十一紙。
  一字奇特佛頂經三捲六十八紙。
  大雲請雨經二捲二十五紙。
  上四經十一捲同帙。
  七俱知佛母經一捲十九紙。
  阿唎多陀羅尼經一捲二十一紙。
  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一捲四紙。
  毗沙門天王經一捲五紙。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捲二紙。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一捲十三紙。
  大聖文殊佛剎經三捲五十二紙。
  金剛頂大教王經三捲三十七紙。
  上八經十二捲同帙。
  大隨求陀羅尼經二捲三十紙。
  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經三捲二十四紙。
  八大菩薩曼茶羅經一捲。三紙。
  金剛壽命念誦經一捲。三紙。
  觀自在菩薩說陀羅尼經一捲(五紙)
  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一捲。八紙。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一捲。三紙。
  一切如來全身寶篋經一捲。五紙。
  慈氏菩薩稻喻經一捲。八紙。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一捲。二紙。
  淨眼陀羅尼經一捲。二紙。
  雨寶陀羅尼經一捲。四紙。
  蘘麌梨童女經一捲。二紙。
  吉祥天女經一捲一紙。
  大吉祥天女一百八名無垢經一捲(九紙)
  金剛頂恐怖最勝心明王經一捲。二十一紙。
  上十六經十九捲同帙。
  甘露軍茶利念誦儀軌一捲十九紙。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捲二十六紙。
  新譯仁王般若念誦軌儀一捲二十紙。
  無量壽如來觀行儀軌一捲十二紙。
  阿□如來念誦儀一捲十紙。
  金剛頂五秘密修行念誦儀一捲十二紙。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一捲二十七紙。
  金剛王菩薩念誦儀一捲十二紙。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儀一捲十二紙。
  一字頂輪王念誦儀一捲十四紙。
  上十經十捲同帙。
  如意輪念誦儀一捲八紙。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一捲八紙。
  金剛頂經瑜伽五字念誦儀一捲十二紙。
  佛頂尊勝念誦儀一捲八紙。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儀一捲十紙。
  金剛頂勝初瑜伽略出念誦儀一捲十紙。
  觀自在真言觀行儀一捲五紙。
  底哩三昧耶不動使者念誦儀一捲十四紙。
  瑜伽蓮華部念誦儀一捲七紙。
  略述金剛頂瑜伽修證法門儀一捲十三紙。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一捲四紙。
  大孔雀明王壇儀一捲五紙。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儀一捲六紙。
  大樂金剛理趣一捲七紙。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一捲十紙。
  文殊師利菩薩問字母一捲七紙。
  上十六經十六捲同帙。
  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一捲三紙。
  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捲二紙。
  最上乘教受戒懺悔文一捲二紙。
  金剛頂道場禮懺文一捲四紙。
  蘘麌梨成就法一捲一紙。
  訶利帝母真言法一捲三紙。
  瑜伽指歸一捲十紙。
  普賢菩薩行願贊一捲五紙。
  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捲五紙。
  大樂金剛理趣釋一捲三十二紙。
  陀羅尼門目一捲五紙。
  新譯論目錄。
  王法政理論一捲九紙。
  大乘起信論二捲二十七紙。
  大乘緣生論一捲十紙。
  上三十經三十一捲二帙。
  興元元年八月一日於正覺寺新寫入藏便作此目錄。
  已上並目一百四捲用紙總一千二百一十紙。
  開元釋教錄捲第二十開元釋教目錄捲第二十(入藏錄下)
  唐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撰小乘入藏錄下(小乘經律總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捲一百六十五帙賢聖集傳附此捲末此直列經名及標紙數餘如廣錄)
  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八捲四十八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捲四十五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捲七十二帙。
  小乘經重單合譯一百五十三部三百九十四捲三十一帙。
  長阿含經二十二捲(二帙四百三十一紙)姚秦佛陀耶捨共竺佛念譯。
  中阿含經六十捲(或五十八捲六帙一千一百四十六紙)
  增一阿含經五十一捲(或五十捲或四十二捲或六十捲或三十三捲五帙八百二十紙)
  右二經東晉僧伽提婆譯。
  雜阿含經五十捲(五帙一千六十九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別譯雜阿捨經二十捲(二帙三百九紙)失譯今附秦錄。
  佛般泥洹經二捲(或直雲泥洹經計四十七紙)西晉白法祖譯。
  大般涅槃經三捲(或二捲五十一紙)東晉釋法顯譯。
  般泥洹經二捲(或直雲泥洹經亦云大般泥洹經諸藏中一捲者唯是上捲欠下捲四十五紙)失譯附東晉錄。
  人本欲生經一捲(一十五紙)
  屍迦羅越六嚮拜經一捲(或云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四紙)
  右二經漢世高譯。
  梵志阿□經一捲(一名阿□摩納經安錄直雲阿□經名佛開解梵志阿□經一十四紙)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捲(一名梵網經二十一紙)
  右二經吳支謙譯。
  寂志果經一捲(一十六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上八經十二捲同帙。
  起世經十捲(一帙一百六十七紙)隋闍那崛多等譯。
  起世因本經十捲(恐二本相濫題下別雲起世因本經一帙諸藏多是前本此本稍稀一百七十紙)隋達磨笈多譯。
  樓炭經六捲(或八捲或五捲一百三紙)西晉譯法立共法炬譯。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捲(一名多增道章經或直雲十報經廿七紙)漢世高譯。
  中本起經二捲(或云太子中本起經四十七紙)漢曇果共康孟詳譯。
  上三經十捲同帙。
  七知經一捲(或云七智經二紙)吳支謙譯。
  鹼水喻經一捲(或云鹼水譬喻經二紙)失譯今附西晉錄。
  一切流攝守因經一捲(或直雲流攝經或云一切流攝經亦云一切流攝守經亦云流攝守因經亦云一切流攝守經五紙)
  四諦經一捲(九紙)
  右二經漢世高譯。
  恆水經一捲(亦云恆河喻經四紙)西晉釋法炬譯。
  本相倚緻經一捲(亦云大相倚緻或作倚字二紙)漢世高譯。
  緣本緻經一捲(三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頂生王故事經一捲(亦直雲頂生王經六紙)西晉釋法炬譯。
  文陀竭王經一捲(四紙)北涼曇無讖譯。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一捲(一名鐵城泥犁經四紙)宋釋慧簡譯。
  鐵城泥犁經一捲(五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古來世時經一捲(五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阿那律八念經一捲(或直雲八念經一名禪行斂意經舊錄雲禪行檢意四紙)漢支曜譯。
  離睡經一捲(三紙)西晉竺法護譯。
  是法非法經一捲(四紙)漢世高譯。
  求欲經一捲(十紙)西晉釋法炬譯。
  受歲經一捲(四紙)西晉竺法護譯。
  梵志計水淨經一捲(二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苦陰經一捲(五紙)失譯在後漢錄。
  釋摩男本經一捲(或五陰因事經四紙)吳支謙譯。
  苦陰因事經一捲(六紙)西晉釋法炬譯。
  樂想經一捲(二紙)西晉竺法護譯。
  漏分佈經十捲(七紙)漢世高譯。
  阿耨□經一捲(此言依次)東晉竺曇無蘭譯。
  諸法本經一捲(一紙)吳支謙譯。
  瞿曇彌記果經一捲(七紙)宋釋慧^8□譯。
  瞻婆比丘經一捲(或云瞻波四紙)
  伏媱經一捲(三紙)
  右二經西晉釋法炬譯。
  魔嬈亂經一捲(一云魔王入目連蘭腹經一名弊魔試目連經八紙)失譯在漢錄。
  弊魔試目連經一捲(一名魔嬈亂經五紙)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賴咤和羅經一捲(一名羅漢賴咤利羅經十一紙)
  右二經吳支謙譯。
  善生子經一捲(四紙)西晉支法度譯。
  數經一捲(四紙)西晉釋法炬譯。
  梵志頞羅延問種尊經一捲(或云頞羅延七紙)東晉曇無蘭譯。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捲(一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須達經一捲(亦云須達長者經四紙)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一捲(四紙)失譯今附宋錄。
  梵摩喻經一捲(九紙)吳支謙譯。
  尊上經一捲(四紙)西晉竺法護譯。
  鸚鵡經一捲(亦云兜調經或作兇字者誤也九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兜調經一捲(四紙)失譯附西晉錄。
  意經一捲(三紙)
  應法經一捲(四紙)
  右二經西晉竺法護譯。
  泥犁經一捲(或云中阿含泥犁經十二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優婆夷墮捨迦經一捲失譯今附宋錄。
  齋經一捲(一名持齋經四紙)吳支謙譯。
  鞞摩肅經一捲(四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一捲(四紙)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一捲(一直雲十支經三紙)
  右二經漢世高譯。
  邪見經一捲(三紙)失譯今附宋錄。
  箭喻經一捲(四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普法義經一捲(一名具法行經亦名普義經九紙)漢世高譯。
  廣義法門經一捲(九紙)陳真諦譯。
  戒德香經一捲(或云戒德經二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四人出現世間經一捲(四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波斯匿王大後崩塵土坌身經一捲(三紙)西晉釋法炬譯。
  須摩提女經一捲(十六紙)吳支謙譯。
  婆羅門避死經一捲(一紙)漢世高譯。
  食施獲五福報經一捲(一名施色力經一名福德經二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捲(亦云頻婆五紙)西晉釋法炬譯。
  長者子六過出傢經一捲(三紙)宋釋慧簡譯。
  鴦崛摩經一捲(或有作魔字或云指鬘經或作指髻經六紙)西晉竺法護譯。
  上三十二經三十二捲同帙。
  鴦崛髻經一捲(六紙)西晉釋法炬譯。
  力士移山經一捲(亦直雲移山經六紙)
  四未曾有法經一捲(亦云四未曾有經或無法字二紙)
  右二經西晉竺法護譯。
  捨利弗摩訶目犍連遊四衢經一捲漢康孟詳譯。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捲(或云七佛姓字經四紙)曹魏失譯。
  放牛經一捲(亦云牧牛經四紙)姚秦羅什譯。
  緣起經一捲(亦云十二緣起經三紙)唐玄奘譯。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一捲(或云十一思惟念如來經一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四泥犁經一捲(或云四大泥犁經二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一捲(四紙)漢世高譯。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捲(或作涅槃七紙)西晉白法祖譯。
  佛母般泥洹經一捲(四紙)宋釋慧簡譯。
  國王不犁先尼十夢經一捲(或作泥五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捨衛王夢見十事經一捲(或直雲十夢經或云捨衛國王十夢經或云波斯匿王十夢經四紙)失譯今附西晉錄。
  阿難同學經一捲(三紙)漢世高譯。
  五藴皆空經一捲(一紙)唐義淨譯。
  七處三觀經一捲(或二捲十七紙)漢世高譯。
  聖法印經一捲(亦直雲聖印經亦云慧印經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二紙)西晉竺法護譯。
  雜阿含經一捲(二十一紙)失譯在魏吳錄。
  五陰譬喻經一捲(或無譬字一名水沫所漂經二紙)漢世高譯。
  水沫所漂經一捲(一名河中大聚沫經一名聚沫譬經二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不自守意經一捲(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或云不自守經一紙)吳支謙譯。
  滿願子經一捲(二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轉法輪經一捲(或云法輪轉經京中諸藏並是轉法輪論非是本經應須簡擇二紙)漢世高譯。
  三轉法輪經一捲(五紙)唐義淨譯。
  八正道經一捲(二紙)漢世高譯。
  難提釋經一捲(四紙)西晉法炬譯。
  馬有三相經一捲(亦云普馬有三相經一紙)漢支曜譯。
  馬有八態譬人經一捲(一名馬有八弊惡態經亦直雲馬有八態經一紙)漢支曜譯。
  相應相可經一捲(二紙)西晉釋法炬譯。
  治禪病秘要經一捲(或云治禪病秘要治無經字或云禪要秘密治病經或二捲二十八紙)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上三十一經三十一捲同帙。
  摩鄧女經一捲(一名阿難為蠱道女惑經亦云摩鄒女三紙)漢世高譯。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一捲(三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摩登伽經三捲(或二捲三十四紙)吳竺律炎共支謙譯。
  捨頭諫經一捲(題雲捨頭諫此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經一名虎意經二十六紙)西晉竺法護譯。
  鬼問目連經一捲(四紙)漢世高譯。
  雜藏經一捲(九紙)東晉釋法顯譯。
  餓鬼報應經一捲(一名目連說地獄餓鬼因緣經五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一捲(或云阿難問事經亦云事佛吉兇經五紙)漢世高譯。
  慢法經一捲(二紙)西晉釋法炬譯。
  阿難分別經一捲(亦云阿難問事佛吉兇經或直雲分別經五紙)乞伏秦釋聖堅譯。
  五母子經一捲(二紙)吳支謙譯。
  沙彌羅經一捲(二紙)西晉失譯。
  玉耶女經一捲(或云玉耶經三紙)失譯今附西晉錄。
  玉耶經一捲(一名長者詣佛說子婦無敬經或云玉耶女經五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阿^8□達經一捲(二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修行本起經二捲(一名宿行本起經三十二紙)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上十六經十九捲同帙。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捲(亦云大力本起瑞應經亦直雲瑞應本起經三十一紙)吳支謙譯。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捲(九十五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法海經一捲(三紙)西晉釋法炬譯。
  海八德經一捲(三紙)姚秦羅什譯。
  四十二章經一捲(七紙)漢迦葉摩騰共竺法蘭譯。
  奈女耆域因緣經一捲(或云奈女耆域經或直雲奈女經或云奈女耆域國者誤也一十七紙)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一捲(或云地獄報應經六紙)
  右二經漢世高譯。
  竜王兄弟經一捲(一名難竜王經亦名降竜王經二紙)
  長者音悅經一捲(或云長者音悅不闌迦葉經亦直雲音悅經五紙)
  右二經吳支謙譯。
  上九經十三捲同帙。
  禪秘要經三捲(或云禪秘要法無經字或四捲八十四紙)姚秦羅什譯。
  七女經一捲(一名七女本經六紙)
  八師經一捲(四紙)
  右二經吳支謙譯。
  越難經一捲(二捲)西晉居士聶承遠譯。
  所欲緻患經一捲(六紙)西晉竺法護譯。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捲(五紙)西晉釋法炬譯。
  五苦章句經一捲(一名諸天五苦經一名五道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一十三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堅意經一捲(一名竪心正意經一名堅心經二紙)漢世高譯。
  淨飯王涅槃經一捲(或加般字七紙)
  進學經一捲(或云勸進學道經一紙)
  右二經宋京聲譯。
  得道梯橙錫杖經一捲(題雲得道梯橙經錫杖品第十二亦直雲錫杖經三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貧窮老公經一捲(一名貧老經三紙)宋釋慧簡譯。
  三摩竭經一捲(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名恕和檀王經八紙)吳竺律炎譯。
  蓱沙王五願經一捲(一名弗沙迦王經或作瓶字七紙)吳支謙譯。
  琉璃王經一捲(或作瓶字或作流離七紙)
  上上十五經十七捲同帙。
  生經五捲(或四捲一百九紙)
  右二經西晉竺法護譯。
  義足經二捲(四十紙)吳支謙譯。
  上二經七捲同帙。
  小乘經單譯八十七部二百二十四捲一十七帙。
  正法念處經七十捲(七帙一千二百五紙)元魏般若流支譯。
  佛本行集經六十捲(或名皆集經六帙八百八十七紙)隋闍那崛多等譯。
  本事經七捲(九十五紙)唐玄奘譯。
  興起行經二捲(亦名嚴誡宿緣經三十一紙)漢康孟詳譯。
  業報差別經一捲(一十五紙)隋瞿曇法智譯。
  上三經十捲同帙。
  大安般守意經二捲(亦直雲大安般經或無大字安公雲小安般經或一捲三十紙)
  陰持入經二捲(或云除持入誤也或一捲亦云住陰持入三十二紙)
  處處經一捲(一十五紙)
  駡意經一捲(一十五紙)
  分別善惡所起經一捲(一十五紙)
  出傢緣經一捲(一名出傢因緣經二紙)
  阿鋡正行經一捲(一名正意四紙)
  十八泥犁經一捲(或云十八地獄經六紙)
  法受塵經一捲(一紙)
  禪行法想經一捲(一紙)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捲(一名長者夭惱三處經亦云三處惱經三紙)
  犍陀國王經一捲(或無國字二紙)
  右十二經漢世高譯。
  須摩提長者經一捲(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衆生八紙)
  阿難四事經一捲(四紙)
  未生怨經一捲(四紙)
  四願經一捲(三紙)
  黑氏梵志經一捲(三紙)
  猘狗經一捲(佑雲與^8□狗同二紙)
  右六經吳支謙譯。
  分別經一捲(五紙)西晉竺法護譯。
  八關齋經一捲(二紙)宋京聲譯。
  阿鳩留經一捲(四紙)失譯今附漢錄。
  孝子經一捲(亦云孝子報恩經二紙)失譯今附西晉錄。
  上二十二經二十四捲同帙。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捲(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亦云五百弟子自說本末經亦云五百弟子本起經二十一紙)
  大迦葉本經一捲(或無大字五紙)
  四自侵經一捲(五紙)
  右三經西晉竺法護譯。
  羅雲忍辱經一捲(或直雲忍辱經三紙)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捲(二紙)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捲(三紙)
  右三經西晉釋法炬譯。
  時非時經一捲(亦直雲時經二紙)外國法師若羅嚴譯(莫知帝代)
  自愛經一捲(或云自愛不自愛經五紙)
  中心經一捲(亦云中心正行經或大忠心經亦云小忠心經五紙)
  見正經一捲(一名生死變識經八紙)
  大魚事經一捲(二紙)
  阿難七夢經一捲(亦云七夢經二紙)
  呵雕阿那含經一捲(一名荷雕或作苛字二紙)
  右六經東晉竺曇無蘭譯。
  燈指因緣經一捲(九紙)姚秦羅什譯。
  婦人遇辜經一捲(一名婦遇對經二紙)乞伏秦釋聖堅譯。
  四天王經一捲(三紙)宋涼州釋智嚴共寶雲譯。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一捲(四紙)
  十二品生死經一捲(一紙)
  罪福報應經一捲(一名轉輪五道罪福報應經亦云轉五道經亦云五道輪經四紙)右三經宋求那跋陀羅譯。
  五無返復經一捲(一名五反覆大義經或作附字二紙)
  佛大僧大經一捲(二兒名七紙)
  耶衹經一捲(二紙)
  末羅王經一捲(二紙)
  摩達國王經一捲(或無國字二紙)
  旃陀越國王經一捲(或無國王字二紙)
  五恐怖世經一捲(或云五恐怖經二紙)
  弟子死復生經一捲(或云死亡更生經六紙)
  右八經宋京聲譯。
  懈怠耕者經一捲(或云懈怠耕兒經二紙)宋釋慧簡譯。
  辯意長者子經一捲(或云長者辯意經或加所問字九紙)元魏釋法場譯。
  無垢優婆夷問經一捲(三紙)元魏般若流支譯。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賢者五福經一捲(一紙)西晉白法祖譯。
  天請問經一捲(二紙)唐玄奘譯。
  僧護經一捲(或云僧護因緣經亦云因緣僧護經二十紙)
  護淨經一捲(二紙)
  木□子經(或作患字亦作^6□二紙)
  無上處經一捲(一紙)
  盧志長者因緣經一捲(十紙)
  五王經一捲(五紙)
  右六經失譯今附東晉錄。
  出傢功德經一捲(非是賢愚中抄出者五紙)失譯今附秦錄。
  栴檀樹經一捲(三紙)安公古典經附漢錄。
  頞多和多耆經一捲(二紙)
  普達王經一捲(四紙)
  佛滅度後棺殮葬送經一捲(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比丘經三紙)
  鬼子母經一捲(四紙)
  梵摩難國王經一捲(二紙)
  右五經安公失譯經今附西晉錄。
  父母恩難報經一捲(亦云勤報二紙)漢世高譯。
  孫多耶緻經一捲(或云梵志孫多邪緻經三紙)吳支謙譯。
  新歲經一捲(六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群牛譬經一捲(二紙)西晉釋法炬譯。
  九橫經一捲(二紙)
  禪行三十七經一捲(或云禪行三十七品經三紙)
  右二經漢世高譯。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捲(一紙)西晉釋法炬譯。
  比丘聽施經一捲(一名聽施比丘經三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身觀經一捲(二紙)西晉竺法護譯。
  無常經一捲(亦名三啓經三紙)
  八無暇有暇經一捲(七紙)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捲(三紙)
  譬喻經一捲(二紙)
  略教誡經一捲(二紙)
  療痔病經一捲(亦名療痔瘻經二紙)
  右六經唐義淨譯。
  上三十經三十捲同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捲四十五帙。
  摩訶僧衹律四十捲(或云三十捲四帙九百九十七紙)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十誦律六十一捲(六帙一千四百三十紙)姚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捲(五帙八百七十五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捲(二帙三百五十九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四十捲(四帙六百一十一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捲(前五捲尼那後五捲目得迦或八捲一帙一百二十五紙)
  右四經唐義淨譯。
  五分律三十捲(亦云彌沙塞律或云四捲三帙五百九十七紙)宋佛陀什共竺道生譯。
  四分律六十捲(或四十五捲或七十捲或云四十捲或云四十四捲六帙一千三百一十五紙)姚秦佛陀耶捨共竺佛念譯。
  僧衹比丘戒本一捲(亦云摩訶僧衹戒本二十紙)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僧衹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比丘尼波羅提木叉僧衹戒本三十五紙)東晉法顯共覺賢譯。
  十誦比丘戒本一捲(亦云十誦波羅提木叉戒本二十六紙)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又戒本二十六紙)
  右二經姚秦羅什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捲(二十八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捲(三十四紙)
  右二經唐義淨譯。
  五分比丘戒本一捲(亦云彌沙塞戒本一十八紙)宋佛陀什等譯。
  上七經七捲同帙。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捲(亦云彌沙塞尼戒本二十九紙)床罽賓三藏佛陀什等譯。
  四分比丘戒本一捲(沙門懷素依律集題雲四分戒本二十四紙)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捲(沙門懷素依律集題雲四分尼戒本三十紙)
  右二經唐沙門懷素集出。
  四分僧戒本一捲(或無僧字或云曇無德戒本三十三紙)姚秦佛陀耶捨譯。
  解脫戒本一捲(出迦葉毗部三十二紙)元魏般若流支譯。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一捲(亦云沙彌威儀戒本二十一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沙彌威儀一捲(或云沙彌威儀經九紙)宋求那跋摩譯。
  沙彌尼雜戒文一捲(四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沙彌尼戒經一捲(或無經字五紙)失譯在漢錄。
  捨利弗問經一捲(十一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上十經十捲同帙。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捲(一帙一百四十六紙)唐義淨譯。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捲(出十誦律或云大沙門羯磨法二十四紙)失譯今附宋錄。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捲(出十誦律或云略要羯磨法或二捲僧佑錄雲二十四紙)宋沙門僧璩集出。
  優波離問佛經一捲(或云優波離律三十三紙)失譯在後漢錄。
  五分羯磨一捲(題雲彌沙塞羯磨本三十一紙)唐沙門愛同集出。
  四分雜羯磨一捲(題雲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戒場為首二十四紙)曹魏康僧鎧譯。
  曇無德羯磨一捲(題雲羯磨一捲出曇無德律以結大界為首三十七紙)曹魏沙門曇諦譯。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捲(佑雲曇無德羯磨或云雜羯磨一十五紙)宋求那跋摩譯。
  上七經七捲同帙。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捲(序題雲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十七紙)
  唐釋道宣集。
  四分僧羯磨三捲(題雲羯磨捲上出四分律八十紙)
  四分尼羯磨三捲(題雲尼羯磨捲上出四分律七十紙)
  右二經唐釋懷素集出。
  上三經七捲同帙。
  大愛道比丘尼經二捲(亦云大愛道受戒經或直雲大愛道經三十一紙)失譯今附北涼錄。
  迦葉禁戒經一捲(一名摩訶比丘經亦云真偽沙門經三紙)宋京聲譯。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捲(出目連問毗尼經亦云罪報或云目連問經二紙)漢世高譯。
  戒銷災經一捲(或云戒伏銷災經四紙)吳支謙譯。
  優婆塞五戒相經一捲(一名優婆塞五戒略論一十四紙)宋求那跋摩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五捲(或二捲七十一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一捲(六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捲(尼陀那頌在先目得迦頌在後八紙)
  右三經唐義淨譯。
  五百問事經一捲(三十三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上九經十四捲同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捲(或十四捲二帙二百七十七紙)唐義淨譯。
  毗尼摩得勒伽十捲(初捲雲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一帙一百八十八紙)宋僧伽跋摩譯。
  鼻奈耶律十捲(一名誡因緣經亦名戒果因緣經亦云鼻奈耶經一帙一百五十五紙)姚秦竺佛念譯。
  善見律毗婆沙十八捲(或云毗婆沙律亦直雲善見律三百五十八紙)蕭齊僧伽跋陀羅譯。
  佛阿毗曇經二捲(亦云佛阿毗曇論四十五紙)陳真諦譯。
  上二經二十捲二帙。
  毗尼母經八捲(亦云毗尼母論一百五十六紙)失譯今附秦錄。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二捲(亦云大僧威儀經或四捲四十二紙)漢世高譯。
  上二經十捲同帙。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九捲(一百八十七紙)失譯今附秦錄。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捲(亦云明了論二十四紙)陳真諦譯。
  上二經十捲同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捲七十二帙。
  阿毗曇八犍度論三十捲(或無論字或云迦旃延阿毗曇或云阿毗曇經八犍度或二十捲三帙四百六十二紙)符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捲(二帙迦多衍尼子造三百五十八紙)
  阿毗達磨法藴足論十二捲(一帙大目犍連造一百八十九紙)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捲(二帙捨利弗造一百七十八紙)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捲(二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捲(三十九紙)
  上二論一十九捲二帙。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一十八捲(三百五十五紙)
  右六論唐玄奘譯。
  衆事分阿毗曇論十二捲(或無論字二百八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上二論三十捲三帙。
  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捲(六帙或加八犍度字或八十四捲或一百九捲一千二百九十三紙)北涼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譯。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捲(或云阿毗達磨發智大毗婆沙三千六十九紙)唐玄奘譯。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二十二捲(或無釋字四百七十一紙)陳真諦譯。
  阿毗達磨俱捨論本頌一捲(或三捲二十三紙)
  上二論二十三捲三帙(上帙七捲中下各八捲)
  阿毗達磨俱捨論三十捲(三帙四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捲(八帙一千三百九十四紙)
  阿毗達磨顯宗論四十捲(四帙六百一十四紙)
  右四論唐玄奘譯。
  阿毗曇心論四捲(或無論字六十九紙)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法勝阿毗曇心論經六捲(或無經字或無法勝字或七捲或云法勝阿毗曇論或加別譯字一百五紙)高齊那連提耶捨共法智譯。
  上二論十捲同帙。
  雜阿毗曇心論十一捲(或無論字亦云雜阿毗曇經亦云雜阿毗曇婆沙或十四捲二百七十九紙)宋僧伽跋摩等譯。
  阿毗曇甘露味論二捲(或云甘露味阿毗曇或無論字四十六紙)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隨相論一捲(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三十四紙)陳真諦譯。
  上三論十四捲二帙。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捲(或十二捲或十四捲亦云婆須蜜經三百六十二紙)
  符秦僧伽跋澄等譯。
  三法度論二捲(或無論字或云論或云經或三捲或云十捲四十九紙)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入阿毗達磨論二捲(二十八紙)唐玄奘譯。
  上三論十四捲二帙。
  成實論二十捲(凡二百二品或二十七捲或十四捲或十六捲二帙三百九十八紙)姚秦羅什譯。
  立世阿毗曇論十捲(一帙或無論字題雲立世毗曇藏或云十五捲亦名天地記經一百六十四紙)陳真諦譯。
  解脫道論十二捲(或十三捲一百九十七紙)梁僧伽婆羅譯。
  捨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捲(或無論字或二十捲或三十捲六百四紙)姚秦曇摩耶捨共曇摩崛多譯。
  五事毗婆沙論二捲(亦云阿毗達磨五事論二十四紙)唐玄奘譯。
  上二論二十四捲三帙。
  鞞婆沙論十四捲(亦云鞞婆沙阿毗曇論下云廣說或十五捲十九捲或無論字三百三十五紙)符秦僧伽跋澄譯。
  三彌底部論三捲(或無部字或云四捲三十六紙)失譯今附秦錄。
  上二論十捲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分別功德論四捲(或云分別功德經或三捲或五捲七十一紙)失譯在漢錄。
  四諦論四捲(七十五紙)陳真諦譯。
  闢支佛因緣論二捲(二十紙)
  十八部論一捲(八紙)
  右二論失譯今附秦錄。
  部執異論一捲(亦名部異執論九紙)陳真諦譯。
  異部宗輪論一捲(八紙)唐玄奘譯。
  上六論十三捲同帙。
  賢聖集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捲五十七帙(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捲梵本翻出四十部三百六十八捲此方所撰集)
  佛所行贊經傳五捲(或云經無傳字或云傳無經字亦云佛本行經九十紙)北涼曇無讖譯。
  佛本行經七捲(一名佛本行贊傳一百一十三紙)宋釋寶雲譯。
  上二集十二捲同帙。
  撰集百緣經十捲(一帙一百五十紙)吳支謙譯。
  出曜經二十捲(亦云出曜論或十九捲四百八十四紙)姚秦竺佛念譯。
  賢愚經十三捲(或云十五捲或十六捲或十七捲亦云賢愚因緣經二百八十三紙)元魏沙門惠覺等譯。
  上二集三十三捲四帙(上三帙各八捲第四帙九捲)
  道地經一捲(或云大道地經是修行經抄元外國略十一本八紙)漢世高譯。
  修行道地經六捲(初捲題雲揄遮伽復彌經此曰修行道地或直雲修行經或七捲一百三十五紙)西晉竺法護譯。
  僧伽羅剎所集經三捲(或云僧伽羅剎集或五捲八十五紙)符秦僧伽跋澄等譯。
  上三集十捲同帙。
  百喻經四捲(或五捲或云十捲未詳亦云百句譬喻經四十六紙)蕭齊求那毗地譯。
  菩薩本緣經三捲(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捲或四捲五十四紙)吳支謙譯。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捲(八十一紙)唐釋智嚴譯。
  上三集十捲同帙。
  付法藏因緣傳六捲(或無因緣字亦云付法藏經或四捲或三捲八十二紙)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坐禪三昧經三捲(一名菩薩禪法經或直雲禪經或云阿蘭若習禪法經或二捲五十紙)姚秦羅什譯。
  佛醫經一捲(亦云佛醫王經五紙)吳竺律炎共支越譯。
  惟日雜難經一捲(一十五紙)吳支謙譯。
  佛般泥洹摩訶迦葉赴佛經一捲(亦云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東晉竺曇無蘭譯。
  菩薩呵色欲法一捲(一紙)姚秦羅什譯。
  四品學法經一捲(或無經字二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一捲(六紙)失譯今附秦錄。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捲(題雲佛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一百二十章亦直雲迦旃延偈五紙)
  佛治身經一捲(或云治身經一紙)
  治意經一捲(或云佛治意經一紙)
  右三集失譯今附西晉錄。
  上十一集十八捲同帙。
  雜寶藏經八捲(或云十三捲百五十二紙)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那先比丘經二捲(或云那先經或三捲三十一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上二集十捲同帙。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捲(三十一紙)宋曇摩蜜多譯。
  達摩多羅禪經二捲(一名庾伽遮羅浮述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淨觀經亦名修行方便禪經佑雲禪經修行方便五十一紙)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禪法要解二捲(一名禪要經三十四紙)姚秦羅什譯。
  禪要呵欲經一捲(題雲禪要經呵欲品四紙)
  內身觀章句經一捲(或云無句字二紙)
  右二集漢失譯。
  法觀經一捲(六紙)西晉竺法護譯。
  思惟略要法一捲(或云思惟要略法經或直雲思惟經十紙)姚秦羅什譯。
  十二遊經一捲(六紙)東晉迦留陀伽譯。
  舊雜譬喻經二捲(亦云雜譬喻集經三十七紙)吳康僧會譯。
  雜譬喻經一捲(九紙)漢支婁迦讖譯。
  上十集十三捲同帙。
  雜譬喻經二捲(一名菩薩度人經二十五紙)失譯在漢錄。
  雜譬喻經一捲(二十八紙)姚秦羅什譯。
  阿育王譬喻經一捲(題雲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古經呼佛為天尊即佛說也七紙)失譯附東晉錄。
  阿育王經十捲(一百一十一紙)梁三藏僧伽婆羅譯。
  上四集十四捲同帙。
  阿育王傳七捲(或加大字或五捲亦云大阿育王經一百紙)西晉安法欽譯。
  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一捲(序題雲阿育王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亦云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無經字二十六紙)符秦曇摩難提譯。
  四阿含暮抄解二捲(亦云四阿含暮抄經四十六紙)符秦鳩摩羅佛提等譯。
  上三集十捲同帙。
  法句經二捲(亦云法句集法三十四紙)吳沙門維衹難等譯。
  法句譬喻經四捲(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句喻經或五捲或六捲九十五紙)西晉釋法立共法炬譯。
  迦葉結經一捲(八紙)漢世高譯。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一捲(亦云撰三藏經及雜藏經八紙)失譯今附東晉錄。
  三慧經一捲(安公涼土異經十二紙)今附北涼錄。
  阿毗曇五法行經一捲(亦云阿毗曇苦慧經亦云阿毗曇五法經十一紙)漢世高譯。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捲(亦名斷十二因緣經亦云阿含口解經八紙)漢安玄共嚴佛調譯。
  小道地經一捲(四紙)漢支曜譯。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捲(或加偈字二紙)東晉佛跋陀羅譯。
  六菩薩名一捲(房入藏雲菩薩名亦當誦持一紙)漢失譯。
  一百五十贊佛頌一捲(六紙)唐義淨譯。
  贊觀世音菩薩頌一捲(四紙)唐釋慧智譯。
  上十二集十六捲同帙。
  無明羅剎集一捲(亦云無明羅剎經或二捲二十三紙)失譯今附秦。
  馬鳴菩薩傳一捲(二紙)
  竜樹菩薩傳一捲(三紙)
  提婆菩薩傳一捲(四紙)
  右三集姚秦羅什譯。
  婆藪盤豆法師傳一捲(此曰天親十紙)陳真諦譯。
  竜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捲(九紙)宋求那跋摩譯。
  勸發諸王要偈一捲(六紙)宋僧伽跋摩譯。
  竜樹菩薩勸誡王頌一捲(六紙)唐義淨譯。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一捲(亦云賓頭盧為王說法經八紙)宋求那跋陀羅譯。
  請賓頭盧法一捲(或云請賓頭盧法經二紙)宋沙門慧簡譯。
  分別業報略一捲(或云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經或云分業報略集八紙)宋僧伽跋摩譯。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捲(或直雲迦丁比丘經九紙)失譯今附宋錄。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捲(七紙)唐玄奘譯。
  金七十論三捲(亦名僧佉論或二捲五十二紙)陳真諦譯。
  勝宗十句義論一捲(十一紙)唐玄奘譯。
  上十五集十七捲同帙(已上梵本翻譯已下此方撰集)
  釋迦譜十捲(別有五捲本與此廣略異二百三十八紙)蕭齊釋僧佑撰。
  釋迦氏略譜一捲(或無略字四十三紙)
  釋迦方志二捲(八十四紙)
  右二集唐釋道宣撰。
  上三集十三捲二帙(上帙七捲下帙六捲)
  經律異相五十捲(五帙八百二十七紙)梁沙門寶唱等撰。
  陀羅尼雜集十捲(一帙一百一十八紙)未詳撰者。
  諸經要集二十捲(五百八十二紙)唐沙門玄惲撰。
  上一集二十捲分為三帙(上下各七捲中帙六捲)
  出三藏記集十五捲(三百一十四紙)梁沙門釋僧佑撰。
  衆經目錄七捲(六十三紙)隋沙門法經等撰。
  上二集二十二捲二帙(上帙十捲下帙十二捲)
  開皇三寶錄十五捲(內題雲歷代三寶紀三百八紙)隋學士費長房撰。
  衆經目錄五捲(隋仁壽二年敕翻經沙門及學士等撰八十四紙)
  上二集二十捲二帙。
  大唐內典錄十捲(一帙三百二十紙)唐釋道宣撰。
  續大唐內典錄一捲(二十二紙)唐釋智升撰。
  古今譯經圖紀四捲(六十紙)唐釋靖邁撰。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捲(十六紙)唐釋智升撰。
  大周刊定衆經目錄十五捲(三百九十七紙)唐沙門釋明佺等撰。
  上四集二十一捲二帙(上帙十一捲下帙十捲)
  開元釋教錄二十捲(二帙五百四十五紙)唐釋智升撰。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捲(或三十捲七百六十八紙)唐釋玄應撰。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捲(四十九紙)唐釋慧苑撰。
  上二集二十七捲四帙(第一帙六捲下三帙各七捲)
  大唐西域記十二捲(二百三十四紙)唐玄奘譯。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捲(或三捲九十九紙)唐釋道宣撰。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捲(二十三紙)唐釋智升撰。
  上三集十七捲二帙(上帙八捲下帙九捲)
  東夏三寶感通錄三捲(亦云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九十七紙)唐釋道宣撰。
  集沙門不拜俗儀六捲(九十七紙)唐沙門釋彥琮撰。
  上二集九捲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捲(一帙一百七十紙)唐釋慧立等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捲(三十五紙)唐義淨撰。
  法顯傳一捲(亦云歷遊天竺記傳二十九紙)法顯撰。
  高僧傳十四捲(一捲是目錄三百一十一紙)梁釋慧皎撰。
  上三集十七捲二帙(上帙九捲下帙八捲)
  續高僧傳三十捲(八百三十紙)唐京兆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上一集三十捲分為四帙(第一第二各八捲第三第四各七捲)
  辯正論八捲(一帙一百七十八紙)
  破邪論二捲(或一捲四十五紙)
  右二集唐釋法琳撰。
  甄正論三捲(三十六紙)唐釋玄嶷撰。
  十門辯惑論二捲(或三捲二十七紙)唐沙門釋復禮撰。
  弘明集十四捲(二百八十九紙)梁釋僧佑撰。
  上五集二十一捲三帙(紙數論可知也)
  廣弘明集三十捲(七百七十紙)唐釋道宣撰。
  上一集三十捲分為四帙(第一帙十捲第二帙七捲第三帙七捲第四帙六捲)
  集諸經禮懺儀二捲(五十七紙)唐釋智升撰。
  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四捲(八十七紙)唐釋義淨撰。
  比丘尼傳四捲(四十二紙)梁沙門寶唱撰。
  別說罪要行法一捲(或無別字計四紙)
  受用三水要法一捲(或云要行法四紙)
  護命放生軌儀一捲(或云軌儀法二紙)
  右三集唐釋義淨譯。
  上六集十三捲同帙。
  都計小乘經律論。及賢聖傳。見入藏者。總四百三十八部。合二千三百三捲。二百二十二帙。
  開元釋教目錄捲第二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捲第一捲第二捲第三捲第四捲第五
捲第六捲第七捲第八捲第九捲第十
捲第十一(別錄之一)捲第十二(別錄之二)捲第十三(別錄之三)捲第十四(別錄之四)捲第十五(別錄之五)
捲第十六(別錄之六)捲第十七(別錄之七)捲第十八(別錄之八)捲第十九(入藏錄上)捲第二十(入藏錄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