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五鬍錄   》 煮酒論英雄之六氐羌姚傢父子苻堅王猛      火焰塔 Huo Yanta

  羌族的歷史和匈奴一樣古老,《後漢書》裏就有專門的一捲來講羌族史。《史記》中說當年黃帝擊敗蚩尤後,幫兇的三苗族後來被舜遷徙到了三危之地,(故址在敦煌縣東南三十裏)成為羌族的前身。後來大禹治水的時候還到那裏去巡視。(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裏,至於荒服。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當然史記中說的這些不可全信,按照上面所說,大禹至少去過越南、黑竜江、甘肅、蒙古等偏遠地帶,這在四處發大水的遠古時期或許有些荒謬。當然不管怎樣,羌族都是僅次於匈奴的對兩晉前的中國影響最大的少數民族。
  和擅長騎射、人人都是戰士的匈奴一樣,羌族也是一個崇拜勇士的尚武民族。男子從小就在冰天雪地的高原接受殘酷的訓練,以戰死沙場為榮耀,死於病床為恥辱。不過由於氐羌發源地區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無論是氐族和羌族都沒有演變成類似匈奴的完全遊牧民族,而是一種半農耕半遊牧民族。所以歷史上羌兵有他獨特的山地特色。(三國志6裏面的羌族才能募集的山地步兵就是當地特有兵種,史上確有其事)羌兵擅長於山地突襲,不擅長於平地作戰。和擅長騎兵作戰的匈奴正好反過來。所以羌族和匈奴之間雖然互為千年鄰國,發生衝突的時候似乎不太多。(國無鰥寡,種類繁熾。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殺人償死,無它禁令。其兵長在山𠔌,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産子,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
  作為上古的傳說,記載也有很多矛盾之處。羌族大酋長姚弋仲的“姚”姓來歷可是非同小可。《晉書》上說舜的小兒子後來被大禹封到了西戎,擔任羌族酋長。舜的大名叫姚重華,看來這姚弋仲祖宗還是中原人士。但史記裏又說三苗人是羌族的祖先,被舜流放走的...
  根據近代的考證,大都認為羌族的源頭應該是來自青藏高原的一支古代文明:藏緬族。這支文明嚮南演變成藏族,北為羌族,東為巴氐,西南為苗,(這樣看蚩尤和羌族有着共同的祖宗)等很大多數少數民族,包括吳越和山越人。(就是說,現在操上海-蘇州話的同志,和甘南羌族自治州的同志是一個祖先)還有一種說法是羌族和周部落都是約在公元前2000年還要前的居住在伊拉剋境內蘇美爾人的後裔(?!)
  依照《後漢書》的記載,羌族上古時期居住在西域的鄯善、車師一帶,(似乎能作為羌族起源於蘇美爾的證據)夏桀時候遷移到陝西邠州、岐山一帶。商周時期成長起來,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的西戎,屢為邊患。當然那個時候漢人連戎到底在哪裏發財也不清楚,大概地把羌、匈奴等西邊來的都統叫做“戎”,所謂“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以根據位置和他們說話的口氣有太原戎、條戎、奔戎、北戎、申戎、六濟戎等等。後來周室中落,戎也就越來越多,“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最東面的戎甚至和魯國大打出手。最後還是這些戎戎們把西周趕到洛陽去了。
  到了戰國時期,大的諸侯國軍力逐漸強盛,都不好惹了,戎們逐漸開始吃緊。秦、趙、韓、魏等國都剿滅了許多的戎。後來韓國和魏國聯手對中原一帶的戎進行了一次大掃蕩,把戎一直趕到了甘肅,殘留在秦國的最後的一部分戎也被秦惠王所滅。“自是中國無戎寇”。
  眼看着戎就要絶種,一個叫羌戎的部落裏有個叫爰劍的人被秦國抓走當奴隸,後來成功逃跑。秦兵就在後面追,爰劍半路上碰到了一個少女把他藏在岩洞裏。結果還是被秦兵發現,秦兵就放火焚燒山洞。但不知道為何火總是燒不進去。秦兵以為有神明相助,紛紛逃跑。爰劍很感激這個少女,就和她結為夫婦,一齊逃到三河地區(指青海、甘肅一帶湟水、洮河、黃河三河交匯處。)糾集殘敗的族人重新竪桿子。爰劍在秦國當奴隸時學會了種田和畜牧,就交給族人如何種植和放牧,因此羌族慢慢地強盛起來。
  這本來是個十分浪漫的愛情故事,遺憾的是那個少女受了劓刑。(就是割掉鼻子,秦漢時期的一種酷刑)少女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總是把頭髮打散鋪在臉上用來遮擋。羌族人為了尊敬她,無分男女老少都將頭髮打散披在臉上並將此成為一種風俗。(所謂“披發左裧”的披發,就是這樣來的)這也是電視上看到西北少數民族那種奇怪的頭飾的來歷。
  後來秦國全力爭奪天下,無心顧及西方,羌族因此坐大,四處遷徙,最遠的甚至走到雲貴,逐漸又成為秦朝的不安定因素,即使蒙恬這樣的大將也無法根除羌患。不過也在這時北方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出了一位叫冒頓的天才君主。先後“破東鬍,走月氏,威震百蠻,臣服諸羌。”羌族被迫臣服於匈奴,但不過百年漢武帝就又“徵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很快就打通河西走廊,“列置四郡(指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通道玉門,隔絶羌鬍,使南北不得交關。”並延長秦長城到嘉峪關,切斷了匈奴和羌族的聯繫。諸羌部落衹好聯合匈奴,“合兵十餘萬,”發起打通交通綫的戰役,結果遭到慘敗。羌族被迫放棄湟中,遷徙到更荒涼的柴達木盆地居祝(羌乃去湟中,依西海、????池左右。)
  羌族失勢後發現新據點實在貧瘠,就嚮漢朝官員請求“願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處以為畜牧。”漢朝官員雖然沒同意,但也沒明確禁止,於是諸羌“遂度湟水,郡縣不能禁。”這樣羌人又得到生息。過了十來年,羌族諸部落决定聯合起來和漢朝做鬥爭。(這個不大可能是軍事上的衝突,多半不過是經濟利益上的討價還價罷了)而愚蠢的漢朝政府竟在羌族諸部落開會時發兵突襲,將羌族諸酋長“四十餘人斬之,”又“放兵擊其種,斬首千餘級。”這樣一來“於是諸羌怨怒,遂寇金城。”羌族又開始作亂。這時出了一位叫燒當的部落酋長,統一了諸羌被選為羌族大酋長。由於匈奴的逐漸衰落,羌族遂和匈奴並為漢朝最頭疼的邊患。
  王莽代漢後天下大亂,甘肅一帶為涼州軍閥隗囂所據。(就是得隴望蜀的“隴”)隗囂對羌族也非常頭疼,就以重金聘請其為雇傭兵。隗囂被劉秀所滅後,羌族酋長滇良繼續作亂,為雲臺二十八將的來歙馬援所敗。後馬援被封為隴西太守,殺得羌族諸部喘不過氣來。但馬援一升遷,繼任者又是昏官,於是諸羌再次強盛。就這樣打打停停斷斷續續數百年,一直到東漢滅亡三國歸晉,都沒有徹底平定羌亂。西漢的最大外患是匈奴,到了東漢,對西羌的戰爭就成為政府最大的軍事支出之一。僅永和十餘年(漢順帝的年號,公元136年起)的支出就達八十餘億,對羌作戰纍年死者竟然高達百萬。
  三國時魏蜀兩國都比較強大,和羌人發生了多次戰爭,並相繼得勝,名將夏侯淵、馬超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不過兩國對西羌都采取了防禦加和解的政策,爭先恐後地結好羌人,所以羌族還混的不算太差。順便說一句,三國演義上的幾個羌王大都是虛構的,比如徹裏吉,就很難說有這個人,而軻比能則是張冠李戴,此人是靠偶然機會當上了鮮卑大酋長,司馬懿掌權後被魏國刺客所殺,本支逐漸衰微。和羌族八桿子打不着。
  為了專心對付蜀國,魏國加封西羌大酋長姚柯回為鎮西將軍、綏戎校尉、西羌都督。姚柯回的兒子姚弋仲從小就有過人的梟雄氣質,“少英毅,不營産業,唯以收恤為務,衆皆畏而親之。”永嘉之亂時候嚮東遷移,“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
  應該說少年姚弋仲應是比較有野心的。劉曜擊敗陳安的叛亂後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加封姚弋仲為平西將軍,平襄公,並給了他一塊封地。不過石虎滅前趙後,大概是脾氣相投的原因,姚弋仲和石虎很合得來。建議石虎說:“明公握兵十萬,功高一時,正是行權立策之日。隴上多豪,秦風猛勁,道隆後服,道洿先叛,宜徙隴上豪強,虛其心腹,以實畿甸。”石虎認為他說的很對,加封姚弋仲為安西將軍、六夷左都督。石虎奪權後將姚弋仲和他的部族遷徙到河北清河,(今衡水附近)姚弋仲性格耿直剛正,即使在宮殿上也和石虎你我相稱。石虎也知道這個倔老頭雖然脾氣硬,但絶對不會造反,對他是又敬又怕,大概是唯一能讓石虎畏懼也是絶對信任的人。石虎殺石宣後,高力兵造反,石虎憂而生玻年已七十的姚弋仲聽說後就騎馬來看他。石虎因病不想見人,聽說姚弋仲來了,為了表示敬意,就叫人把自己沒吃的飯送給他吃。姚弋仲大怒,砸了盤子說“召我擊賊,豈來覓食邪1說完就自己走進門。對石虎數落一頓:(原文就是數落)“兒死來愁邪?乃至於疾!汝病久,老羌請效死前鋒,使一舉而了。”石虎見姚弋仲來的厲害,衹好上殿加封姚弋仲為侍中兼徵西大將軍。並將自己的鎧甲和戰馬賞賜給他。姚弋仲對石虎說:“汝看老羌堪破賊以不?”“於是貫鉀跨馬於庭中,策馬南馳,不辭而出”。石虎且怒且笑,但不和他計較。後來姚弋仲果然大破高力兵。“以功加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進封西平郡公。”
  但姚弋仲無法輓救後趙的內亂,很快石虎病死,後趙垮臺,姚弋仲率部在洛陽一帶觀望事態發展。冉閔稱帝後姚弋仲派姚襄救助襄國的石祗,姚襄擊敗冉閔後,“弋仲怒襄之不擒閔也,杖之一百。”
  不久姚弋仲就去世了。死前總算看透了亂世的本質,不再有逐鹿中原之心。對姚襄說:“吾本以晉室大亂,石氏待吾厚,故欲討其賊臣以報其德。今石氏已滅,中原無主,自古以來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歸晉,當竭盡臣節,無為不義之事。”終年七十三歲。
  姚弋仲死後,兒子姚襄繼位,帶着族人投奔了東晉,被封為平北將軍兼併州刺史。
  和羌族血緣關係最近的是氐族,兩個民族大都混居一處,以至經常氐羌並稱。但在實際地緣上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氐族大概生活區域偏東南,四川北部占多,而羌族則偏西北,甘肅、青海交界處多。
  有一種說法是氐族是巴族和羌族的混合種。認為氐族的前身是巴族的一支,秦漢時期居住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劉邦被封漢王前,四川全境還是極其荒涼落後的,幾乎相當於外國。(至少比同時期的朝鮮落後的多,看看三峽巴人懸棺,都是秦漢時期的東西,竟然沒有文字記載)秦統一天下後,認為巴人驃悍難治,就設了一個黔中郡來治理巴族聚居地。並象徵性地收取賦稅。(年繳四十)而巴人從前從沒繳過稅,對此非常反感,巴語把賦稅叫做賨,所以巴人也稱呼為賨人。後來劉邦還招募了巴兵參加楚漢戰爭,因其作戰有功,免除當地賦稅,並把這個地方更名為巴郡。到了三國時期,巴人參與張魯叛亂,被曹操所平定,一部分遷徙到陝西臨渭(今寶雞),更名為巴氐。與一部分羌族交流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心得,就演變為後來的氐族,又稱為“東羌”。
  氐族是比羌族還要落後的民族。在苻洪被推舉為氐族盟主前,氐族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實際上苻洪的祖先“世為西戎酋長”,就是說苻傢不是從重慶人,而是西方的外來戶)大都散居在山裏的小盆地中生活,之間互不幹擾,無上下級關係,而且經常遷徙。(但這個民族並不靠馬來遷徙)同時吸收了漢族和羌族的先進文化,但保留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和語言。(婦人嫁時著裧露,其緣飾之製有似羌,裧露有似中國袍,皆編發。多知中國語,由與中國錯居故也。其自還種落間,則自氐語。其嫁娶有似於羌)劉曜在長安稱帝後,四處徵募能人,苻洪因為“好施,多權略,驍武善騎射”被族人推為盟主並被封侯,但他自己還不明白怎麽回事時劉曜就並敗被殺,族人們又建議苻洪嚮新來的石虎投降。石虎也不知道苻洪究竟是幹什麽的,聽說是盟主,還是劉曜的侯,一高興就加封苻洪“拜冠軍將軍,委以西方之事。”苻洪也象姚弋仲一樣給石虎出了個主意“宜徙關中豪傑及羌戎內實京師。”石虎更加高興,奪權後果真把不少當地人徙的全國到處都是,連提出這個意見的苻洪和姚弋仲一樣也順便被徙到河南枋頭去搞軍墾。由於苻洪軍墾有功,被“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賜爵關內侯者二千餘人,”苻洪也成為事實上的氐族領袖。至此,氐族也象羌族一樣被稀裏糊塗地捲入一場歷時百年的大混戰,經歷了從無名到輝煌,從鼎盛到滅亡的一段不平凡歷史。
  石虎雖然殘暴,但對英雄豪傑還是非常敬重的。所以姚弋仲、苻洪等人都和他私交甚好。當年以誰都不買帳而聞名的冉閔曾進言石虎說“苻洪雄果,其諸子並非常纔,宜密除之。”,石虎“待之愈厚”。而他的兒子們就沒這麽厲害的戰略眼光。後來“及石遵即位,閔又以為言,”石遵頭腦一發熱,就免去了苻洪的職務。“洪怨之,乃遣使降晉。為徵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有衆十餘萬。的但不久被後趙降將麻秋刺殺。(就是那個和慕容惲謝艾打仗屢戰屢敗的傢夥)兒子苻健繼位。
  在後趙滅亡的時候,姚弋仲和苻洪都先後投降了東晉。如果東晉稍微有點戰略眼光的話就算不重用他們也絶不能放跑他們,但東晉就是這樣的愚蠢。先是放跑了苻健到關中,又逼反了姚襄到洛陽。後來的近百年中氐族前秦和羌族後秦帶給東晉的苦頭之多,看過《五鬍錄》的同志們應該都有所瞭解吧。
  苻健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也知道後趙和東晉都不是什麽好鳥,自己的封地枋頭正處於兩方的邊界,將來一旦南北打仗,哪一方都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就孤註一擲地帶着族人突然遷徙到關中,然後以既成事實來告訴東晉朝廷,自己為東晉立了大功,朝廷是不是意思意思,賞個面子把關中送給自己得了。東晉自然十分惱怒。不久苻健就自稱秦王。接踵而來的就是東晉鎮西將軍謝尚和梁州刺史司馬勳從東南兩路而來的追兵。均被苻健所敗。苻健得以在關中站穩腳跟,不久就公然宣佈稱帝。
  苻健稱帝的消息終於激怒了東晉。接下來的一幕就是搞笑的東晉殷浩北伐,先鋒官就是在苻洪前投降東晉的姚襄。
  姚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學博通,雅善談論,英濟之稱著於南夏”。部將認為他“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由此姚襄得名“小孫策”。當他嚮東晉豫州刺史謝尚投降的時候,謝尚對他十分敬重,“命去仗衛,幅巾以待之,一面交款,便若平生。”而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少年英雄卻使得東晉大權臣殷浩認為搶了他的風頭,“殷浩憚其威名,頻遣刺客殺襄,”其見識比謝尚差遠了。結果“刺客皆推誠告實,襄待之若舊。”殷浩又派親信魏憬“率五千餘人襲襄,襄乃斬憬而並其衆,浩愈惡之。”姚襄派部將權翼質問殷浩,殷浩顧左右而言他,等權翼走後“浩遣謝萬討襄,襄逆擊破之。浩甚怒。”但儘管殷浩和姚襄關係如此惡劣殷浩還是派他當自己的先鋒官,不知何意。結果在殷浩發動大軍北伐時姚襄“要擊浩於山桑,大敗之,斬獲萬計,收其資仗。”然後姚襄“遣使建鄴,罪狀殷浩,並自陳謝。”
  姚襄的反叛導致殷浩的下臺和桓溫的執政。不久桓溫發兵把盤踞在許昌洛陽一帶的姚襄趕走。姚襄無所歸依,準備帶着族人回歸隴西老傢,嚮前秦藉道,被前秦派兵擊敗殺死,年僅二十七歲,弟弟姚萇率領殘部投降。
  桓溫趕走姚襄後很快就嚮盤踞關中的苻健發動了進攻。桓溫打仗確實厲害,前秦連續慘敗,苻健的太子在作戰中被亂箭射死,丞相苻雄因操勞過度而瘁死,衹因桓溫有私心而使前秦逃過一劫。再加上苻健割麥計生效,纔使桓溫撤退。不久苻健也生病而死。苻生繼位。
  苻生是繼桀紂之後第一個可以與其並列的暴君。(當然看了《南北朝》之後才能認識到苻生的文明儒雅之處)此人“力舉千鈞,雄勇好殺,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絶一時。”但性格極其殘忍變態,“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生剝牛羊驢馬,活焰雞豚鵝鴨,三五十為群,放之殿中。或剝死囚面皮,令其歌舞,引群臣觀之,以為嬉樂。至於截脛、刳胎、拉脅、鋸頸者動有千數。”被堂弟苻堅所殺。
  苻堅是苻雄的兒子,七歲的時候和小孩們在以擅長品評人物著稱的後趙大臣徐統府邸前喧鬧,徐統打開門對小孩們大聲吆喝道:“此官之禦街,小兒敢戲於此,不畏司隸縛邪?”其他小孩都嚇跑了,衹有苻堅昂頭說:“司隸縛罪人,不縛小兒戲也。”徐統大為驚訝,對手下說:“此兒有霸王之相,非爾所及也。”後來兩人又狹路相逢,徐統把苻堅喊到私傢車裏悄悄地對他說:“苻郎骨相不恆,後當大貴,但僕不見,如何1苻堅一本正經地回答:“誠如公言,不敢忘德。”然後苻堅就要求傢裏面給他找老師。苻洪也大為驚訝:“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1於是“欣而許之。”
  這樣看來小時候的苻堅就見識不凡。長大後苻堅就以“性至孝,博學多才藝,有經濟大志”而聞名,當然也有“要結英豪,以圖緯世之宜”的野心。大臣呂婆樓、強汪、梁平老等“並有王佐之才”的大臣都成為他的好朋友。後來尚書呂婆樓嚮苻堅推薦他的鄰居王猛說:“僕刀鐶上人耳,不足以辦大事。僕裏捨有王猛者,其人謀略不世出,殿下宜請而咨之。”苻堅就叫呂婆樓請王猛來見一面。結果“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不過和年近半百的劉備碰到二十幾歲的諸葛亮時的情形不同,這時的苻堅還不到二十歲的王子,而王猛已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因為邋遢而在鄰居大媽那裏獲得了惡劣的口碑,在那些浮華的酸秀纔中名聲也不好。(王猛出身貧賤,靠賣簸箕為生。其人“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但平時為人不拘小結,也不大和別人交往。“是以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而王猛也“悠然自得,不以屑懷。”從前在鄴城賣簸箕的時候,大傢都看不起他,還是那個徐統“見而奇之,召為功曹。”王猛就“遁而不應,遂隱於華陰山。”)很難想象一個沒什麽成就的窩囊男人會得到貴為王子的苻堅的青睞。或許等王猛當上丞相衣錦還鄉的時候也留下了許多象“前踞後恭”之類的典故,不過後來為時間所埋沒。
  當然和諸葛亮一樣王猛剛一加盟苻堅智囊團時也沒出什麽力。看苻堅剛登基時的百官名錄“苻法為丞相、苻侯為太尉,苻柳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弟融為陽平公,雙為河南公,子丕為長樂公,暉為平原公,熙為廣平公,睿為巨鹿公。李威為左僕射,梁平老為右僕射,強汪為領軍將軍,呂婆樓為司隸校尉,王猛、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為給事黃門侍郎。”王猛排名最末,但很快王猛就在人才濟濟的前秦官員中脫穎而出。
  當時權翼剛看見王猛時就大驚說:“非常人也1(權翼的經歷也頗為奇特。先是姚襄的謀士,追隨姚萇投降苻堅,和苻堅關係很好,參與了許多重大决策,如發動推翻苻生的政變、算計慕容垂、淝水之戰、長安圍城戰等,苻堅敗死後因和姚興有舊交帶着前秦官員又投降後秦,得善終)王猛當了沒幾天的中書侍郎就到外地擔任始平縣令(今陝西戶縣),當時始平“多枋頭西歸之人,豪右縱橫,劫盜充斥,”沒人敢管。王猛剛一到任,就“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鞭殺一吏,”這下也象前面說的那個山簡一樣捅了馬蜂窩。於是“百姓上書訟之,有司劾奏,檻車徵下廷尉詔獄。”苻堅一看這個一見便若平生的奇人怎麽剛上任就大開殺戒啊?於是親自審問之。王猛就回答說:“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任臣以劇邑,始殺一姦,餘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
  兩晉時期時期,無論南北對出身門第的重視都比中國歷代任何時候都要厲害百倍。尤其是王猛管轄的地方,都是和苻洪一道打天下出身的政治老人,東晉大權臣庾氏兄弟都不敢追究手下的縣令犯法,出身貧賤的王猛竟然敢大殺貴族豪強,這不是公然在太歲頭上動土麽?而苻堅卻就欣賞這種脾氣的人,“於是赦之。遷尚書左丞、鹹陽內史、京兆尹。”
  王猛當了長安市長後,挑選打仗勇猛“為萬人敵,性鯁直不撓”的將軍鄧羌為自己的助手,大力整頓京城治安。著名的太子黨強德是苻堅的舅舅,領軍將軍強汪的弟弟,“昏酒豪橫,為百姓之患。”於是王猛“捕而殺之,陳屍於市。數旬之間,貴戚強豪誅死者二十有餘人。”讓百姓和貴戚都明白了法製的威嚴。“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這種轉變讓苻堅也極為驚嘆:“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為尊也1馬上提升王猛“除吏部尚書、太子詹事。”
  由於苻堅和王猛之間親寵愈密,氐族貴族無不嫉妒。大臣樊世,歷代為氐族豪強,“有大勳於苻氏,”“常衆辱猛。”苻堅就“斬之於西廄。”結果“諸氐紛紜,競陳猛短,”都被苻堅所痛斥回去。“於是群臣見猛皆屏息。”而王猛則一路加官進爵,“時猛年三十六,歲中五遷,權傾內外。”直至尚書令。
  得到了苻堅的絶對信任,王猛就放手發起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政治改革。他派遣調查組上山下鄉,到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調查人口分佈和官員的政績,製定了嚴明的法律制度和社會保障體係。對年高孤獨的老人集中收養,不稱職的官吏一律免職,鼓勵百姓農耕養蠶,並發明了一種類似內參的文件,命令各地區將當地發生的社會新聞、大小事件等定期上報,為中央分析瞭解政策實施效果作參考。(遣使巡察四方及戎夷種落,州郡有高年孤寡,不能自存,長史刑罰失中、為百姓所苦,清修疾惡、勸課農桑、有便於俗,篤學至孝、義烈力田者,皆令具條以聞。)這樣不出幾年,前秦的實力就逐漸壯大起來。(猛宰政公平,流放屍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纔而不任,庶績鹹熙,百揆時敘。於是兵強國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國力的增強還在其次,王猛立下的頭等功勞是對人才的發掘。(淝水之戰後的中國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領頭的大都是前秦官員)十六國的大部分勢力的將領都是宗族出身,(如慕容傢族,將領80%姓慕容)前秦建國初期也是這樣,苻健占領關中時大部分官員姓苻,而經過王猛的改革後,沒有才能的氐族舊派勢力紛紛倒臺,少壯派官員出自社會各個階層。到前秦滅燕時,苻堅手下的大小將領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堪稱兩晉十六國之最。王猛權翼鄧羌張蚝毛當石越呂光竇衝梁成慕容垂姚萇苻融苻洛苻丕等都是文武雙全的棟梁大將,和赤壁之戰前的曹魏相比似乎還略勝一籌。尤其占優的是衆將各個年輕有為,都不是老頭子,將來混的時候還長。到後面可以欣賞到他們更出色的戰績。
  王猛帶給前秦的政治改革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擁護,除了氐族舊派勢力。可以想象在連苻洪都說自己一傢是“戎狄異類,世知飲酒”的舊勢力眼裏會如何看待這個變化,為此苻氏貴族發起了數十次大小叛亂。最大的一次發生在公元367年,苻氏五公爵聯合叛變,為王猛鄧羌張蚝所討平,戰敗的五公爵之一的苻廋嚮前燕求援,被愚蠢的慕容評嚴詞拒絶。經過多次叛亂後,苻堅大伯苻健的後人幾乎全部淪為平民。(當然不排除苻堅有意促使他們叛亂)
  前燕給了前秦這個面子可不小,後來桓溫討伐前燕,苻堅也派軍支援前秦。但沒幫什麽忙,桓溫就被慕容垂所擺平了。(關於慕容垂下一章再細說)慕容垂因立功而遭到慕容評的嫉恨,被迫投靠苻堅。這樣一來曾不可一世的前燕也逐漸人才凋零,不久為前秦所滅。這時王猛病死,但前秦統一的大勢已不可逆轉。
  前秦挾滅燕之威,衹用了幾年就順利地消滅了前涼、代、平定了苻洛的叛亂,占領了西域地區廣大領土,和東晉展開了反復的拉鋸戰並屢次取得勝利,占領了四川和荊州北部。最遠的一次甚至打到了離建康衹有一百裏的地方纔被東晉的秘密武器北府兵所擊退。一連串的勝利使苻堅確信消滅東晉統一中國的曙光就在眼前。
  最盛時的前秦“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苞襄陽,北盡沙漠,”為此苻堅自己也很得意,嚮苻融吹噓說:“二漢力不能製匈奴,猶出師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雖勞師遠役,可傳檄而定,化被昆山,垂芳千載,不亦美哉1接下來的就是關於是否大舉進攻東晉的激烈辯論。
  十六國時期精彩的辯論不少,但能和三國演義裏諸葛亮舌戰群儒相比的衹有這一次。苻堅的確可稱“力排衆議”,拍板確定了發兵計劃,就是戰爭以慘敗而收常否則這場辯論必定會收錄到現在的語文書裏當範文。關於這場戰爭的經過這裏不想多加評論,畢竟以前說的很詳細了。但從苻堅發下投鞭斷流的豪言壯志到被姚萇所迫而自殺,僅過了兩年時間。回顧整個中國歷史,前秦和東晉的實力差別都數得上南北力量差距最大的時候之一了。(十幾年前卻是東晉把前秦打得昏頭轉嚮)龐然大物前秦突然的崛起和瞬間的消失,留給後人的思考都是深刻的。狼可以擊敗大象,儘管大象的體積比狼大許多倍,因為大象和狼相比自身存在着更多隱藏的危機。當它踏出統一中國的腳步時,卻沒有註意到已經走進滅亡的泥潭。
  同樣是存在着許多的隱患,西晉為什麽能統一全國而前秦不能?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所謂的“華夏正統”,也不全在於實力的對比,(“唯實力論”者可為之戒)更不在所謂的“民心嚮背”,回顧整個十六國時期,前秦都是最清廉、最有活力、最得民心的國傢之一,長安圍城戰時全城百姓都甘願和他共存亡。而東晉根本上就是垃圾,無論官僚和百姓都徹底腐朽,死不回頭。相比之下,各方面都遠不如前秦的北魏在後來卻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前秦發動戰爭的思想一開始就有問題。苻堅所想的不過就是“化被昆山,垂芳千載”,而在一片反對聲中,唯一支持他的慕容垂和姚萇都是標準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是十六國時候最狡猾的兩根老油條。我們註意到苻堅這個人的思想也有些偏執,無論做什麽都全力以赴,不留後路。(比如他支持王猛就全力支持,打擊貴族就狠狠打擊,對待手下是徹底的仁至義盡,要發慈悲就慈悲到底,决定南徵就不聽反對意見等)這樣一來一打敗仗部下也就全體叛變,衹有他當年狠狠打擊的苻氏宗族還肯出手援助他。而苻堅所絶對信任的部下,並沒幾個絶對信任他。(淝水之戰後張蚝呂光慕容垂姚萇等都先後獨立,苻堅所搜羅的人才沒有一個為他能夠“盡忠”不降)這不能不說是一代偉人的巨大悲劇。
  前秦立國的基礎就已經被苻堅建立在泥沙之上了。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實權人物手頭大都有一支惟其馬首是瞻的骨幹力量,而苻堅似乎缺少這個東西。他樹起了王猛來毀滅掉了賴以起傢的舊的絶對忠誠的骨幹力量:氐族豪強,而沒有培養出一個新的絶對忠誠的骨幹力量來取代它。他有打破舊世界的能力,卻沒有維護新世界的能力。我們發現當苻堅淝水戰敗之後,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道該投靠誰。後來當被圍於長安時龐大的帝國竟然沒有幾支部隊肯出手援救對他們確實不錯的君主,(這個帝國可是擁有一百餘萬貨真價實的軍隊)衹有那些平時感激苻堅恩義的平民甘願為其效死。正應了那句老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盡是讀書人”。
  很快苻堅就被他絶對信任的慕容垂所叛,為他絶對信任的慕容昧所敗,為他絶對信任的姚萇所殺。當苻堅死的時候,姚萇手下羌族“後秦將士皆為之哀慟。”偉人的魅力並不因為民族間的矛盾和國傢間的仇恨所淡化,中國歷史中即使是衆叛親離還能讓全體敵人為之流淚的,苻堅是君主裏面唯一的一個。
  苻堅死後姚萇和繼承前秦名位的苻堅遠房宗族苻登又打了七年的惡戰。這場狐狸與刺蝟間的精彩戰爭最終以姚萇病死、苻登戰死而結束,姚萇的兒子姚興接任後秦君主,417年滅亡於劉裕的北伐。
  姚萇和苻登打仗後還留下幾個名詞,一個是把主將的營地稱為大營,據說是從姚萇時候開始叫起。(《晉書*姚萇傳》時諸營既多,故號萇軍為大營,大營之號自此始也。)不知是否準確。好象《三國志》裏面就有了這個說法。(但三國志裏面衹有一處,也許是我這個版本的謬誤吧)
  氐族在中國早已滅絶,湖北西部的土傢族可能還有相對多些的氐族血統。一少部分羌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仍然頑強地生存下來,分佈在今四川西部到青海東南部一帶,但和轉戰中原的姚秦似乎並非一支。從他們的民族服飾上今人或多或少還能感受到當年那不平凡的歷史吧。
  寫了這麽多發現個問題,“唯一”和“惟一”在使用時有什麽區別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序章-暴風雨前的海洋
第一章八王之亂第二章匈奴的復興
第三章從奴隸到皇帝第四章四分天下
第五章大哉前秦第六章單於折箭
第七章英雄折腰第八章涼州風雲
第九章劉裕北伐第十章佛狸祠下
後記二讀五鬍錄 前言
煮酒論英雄之一東晉一司馬一傢子煮酒論英雄之二匈奴劉淵石勒
煮酒論英雄之三鮮卑一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煮酒論英雄之四東晉二遺臭流芳本一身的桓溫
煮酒論英雄之五涼州前期推翻紙上談兵定理的謝艾煮酒論英雄之六氐羌姚傢父子苻堅王猛
煮酒論英雄之七鮮卑二十六國的縮影慕容垂煮酒論英雄之八涼州後期戰神赫連勃勃
煮酒論英雄之九東晉三氣吞萬裏的劉裕煮酒論英雄之十鮮卑三人人喊打的諸葛亮崔浩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