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思考 》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
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柏楊 Bai Yang
不尊重專傢的結果是鴨子雖死,嘴卻照硬。一個官崽,除了對一圈之長外,上不畏天,下不畏民,中不尊敬專傢,小民還有?類乎?不尊重專傢的結果是:造成錯誤的决策,而我們的敵人也巴不得我們有錯誤的决策。除了石門水庫,又想起來一件事,對日抗戰時,政府弄出來一個限價政策,發表之初,老套出籠,那老套是:你也通電擁護,我也寫文贊揚,免不了還有人研究它的學問,認為天衣無縫。當時我老人傢就聽一位經濟學者關住門嘆曰:"這種權力即知識的玩藝如果行得通,全世界經濟學者都衹有上吊矣。"
悲哉,有權的朋友大喝一聲容易,拍案而起也容易;咬定鋼牙,說別人是"的"不是""也容易。但教他去幹建設性的行動卻難。中國如果一直衹尊重二抓牌而不尊重專傢,便一直不能有啥起色。
第三公教人員.必須提高待遇
一提起提高待遇,有些人就嘆氣,其實不但有些人嘆氣,連柏楊先生都嘆氣,蓋事到今天,提高待遇,不但解决不了問題,反而使問題更為艱難。有一位朋友,一聽到待遇要提高,就臉色大變,我曰:"閣下,我看你有點存心不良,是不是要人餓死?"他曰:"非也非也,要知道未提高待遇之前,我碰到麻煩,一千元就能平安過關,提高待遇之後,恐怕非兩千元不能拉倒。"
朋友的話,屬切身之痛,千真萬真。蓋貪污這玩藝,一旦成為風氣,便産生奢侈。就是前面提到過,那位從美國回來朋友贊嘆的"生活水準高啦"現象,一旦大傢均恬不知恥,均以一千元的收入,而作八千元的開支為榮,社會風氣就開始糜爛。他已有八千元的奇異辦法矣,便是再加薪三千元,他能在乎耶?徒提高他的胃口,而使小民負擔更重,社會更往根部腐蝕。
不過,話雖這麽說,其第一因固仍然是待遇太低之故,不治社會糜爛則罷,要治的話,總不是不從這方面下手,有些人認為衹要道德高,耍耍孔孟學會,講講"經"書,就可以根除一切不良,此話乃聖人之話,我們除了表示肅然起敬外,別無他法。但如果依柏楊先生之見,提高公務人員待遇,是救國復國,建國強國,甚至是"平天下"的重要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啥都別談,談得多啦,徒費唾沫。
無論古今中外,公教人員待遇高低,和國勢強弱,成正比例。漢王朝的太守,不過類似現在行政區"專員"之官,年入就兩千石,咦,你知道兩千石值多少錢?左折右合,嚇都嚇死你。英國殖民地遍天下,在殖民地當官的傢夥,貪污的很少,非英國人比中國人天生高級,而是他們的待遇好,退休後又有保障,中國公教人員所以退休不下來,是生活作怪。洋大人退休之後,可以周遊一下世界,中國人退休之後,恐怕周遊一下臺北,都得思量思量,怎能不在當權的時候,勇猛抓之乎?賀其燊先生是位名經濟學家,有一天告柏楊先生曰,一個中國人平均下來,包括衣食住行,一個月至少需要八鬥米之數,才能維持。五口之傢,至少得有四石。如果待遇衹有一石,則衹好用別的奇妙之法,去搞三石補充。嗚呼,與其各顯神通,去自己零搞,何不由政府統籌整搞乎?統籌整搞,小民固然負擔大啦,但不由政府整搞,小民的負擔反而更大。嗚呼,國傢也好,王朝也好,政權也好,是建築在公教人員身上的,卻拚命的壓之迫之,使其非貪非爛不可,教人一輩子都弄不明白。
依目前購買力,我想,國民學堂教習月薪至少應有六千元,中學堂教習月薪至少應有八千元,大學堂教習月薪至少應有二萬元。三作牌月薪至少應有五千元,警察局長月薪至少應有一萬元。法官、檢察官月薪至少應有一萬二千元,記者老爺月薪至少應有七千元,而稿費也至少千字兩百元纔夠(現在是三十元,使人毛骨悚然),至於柏楊先生,年邁力衰,每月工錢九百六十元,弄得衣不蔽體,窮氣衝天,每到月終,老妻還要去揀煤核;至少也得有二千元,才能免於餓死。否則,薪給製爛得久啦,等到把根爛掉,供給製就得慘叫一聲,來個倒栽;想獨坐高樓,看黃河翻船,不可得也。
(柏老按:一九八○年底,我老人傢月餉高漲到一萬七千元,不過仍是高級西餐店三十個"美國牛排"的價錢。買較好一點皮鞋的話,衹能買兩雙。)
第四盡可能少開會
嗚呼,開會是民主政治最主要的方式,衹有專製政治纔不開會,皇帝想怎麽搞就怎麽搞,柏楊先生反對開會,豈不是反對民主乎哉?這頂帽子奇重,實在不敢當不敢當。問題是我們開會是真開會就好啦,目前流行的開會,似乎有二型焉,一曰精神訓話型,看起來大傢各端嘴臉,排排而坐,實際上是老闆大人或一圈之長在那裏訓話,訓話也者,包括"駡"在內,駡了一頓之後,衆頭亂點,表示俯首貼耳,然後指示機宜,一哄而散。一是危險分擔型,開會的目的不是真正民主,而是"以示民主",以便有責大傢負,萬一東窗案發,就可理直氣壯曰:"這不是我一個人决定的,這是開會决定的呀。"會議紀錄就是擋箭牌,結果是有了功勞,誰都有一份。有了責任,誰都沒一份。
記不得在哪一本書上,看見一篇小說,說的是開會國,天兵天將把該國團團圍住,該國唯一的抗敵之策,就是開會。開了無數次會之後,天兵天將忍耐不住,就行攻城,該國人士,精神可嘉,退守郊外柳林,繼續抵抗;天兵天將悲天憫人,有好生之德,不忍趕盡殺絶,乃再行團團圍住,希望他們投降,可是投降這玩藝,豈是有氣節之士所肯幹的。圍困之初,還聽見樹林裏開會之聲,嘰嘰喳喳。圍困到七七四十九天,嘰嘰喳喳的聲音沒有啦,派孫悟空先生前往一看,咦,全死啦,全渴死啦,屍體左也一堆,右也一堆,身旁還有會議紀錄,曰"臨渴掘井委員會",曰"臨陣磨槍委員會",據說當場就把孫悟空先生氣得翻觔鬥。
開會是解决問題的工具,現在反而弄成了這種樣子。於是,二抓牌大小官崽,整天就有開不完的二型會,別看他閣下其蠢若牛,一旦開起會來,就如魚得水,口若懸河,這也有意見,那也有主意,結果時間全浪費掉,表面上每天急急如喪傢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一個個"為國傢,秉忠心,報皇恩",可是等到真正有公事找他時,他卻不見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醬缸 | 第2節:靈性衰微 | 第3節:醬缸特産 | 第4節:化淫棍為聖明 | | 第5節:尿入骨髓 | 第6節:說不準學 | 第7節:榮華富貴 | 第8節:英雄人物 | | 第9節:千古奇冤 | 第10節:愚惡 | 第11節:難得鬍塗 | 第12節:鬼神歡聲雷動 | | 第13節:做官與麻人 | 第14節:走老闆路綫 | 第15節:賞飯學 | 第16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 | 第17節:人生以做官為目的 | 第18節:聖人的定義 | 第19節:建議三項 | 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 | 第21節:努力讀書 | 第22節:黨進先生 | 第23節:三代以下 | 第24節:非人也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