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
第2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6)
周为筠 Zhou Weijun
针对李敖的言论,叶青(任卓宣)和郑学稼纷纷参战,分别写了《谁是新文化的播种者》和《小心求证"播种者胡适"的大胆假设》。他们否定或贬低胡适,说他"未曾对思想运动吹过什么风",不是什么"播种者",而他侮蔑中国文化则"是文化买办在洋大人面前讨好的表现"。
1961年,胡适因心脏病住院。
一时"反胡派"气焰嚣张,而胡适本人在各方夹攻中已心力交瘁,垂垂老矣的他因此心脏病骤发,于11月26日最后一次又住进了台大医院。但并没有因为胡适的倒下,中西文化的论战就停止了。胡适进了医院之后,论战反而愈演愈烈,不可开交,双方都互不相让。
12月17日,胡适在病床上度过了他71岁的生日,于次年1月10日出院。胡适风烛残年却经受着残冬的暴风雨的袭击,经常难抑心头的愤懑与烦忧。虽然胡适素来号称修养好,但毕竟也具七情六欲,经常翻看杂志,满目都是关于他的论战,让他无法视而不见。
有次杨树人去拜访他,胡适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杂志,翻开来给杨看,并且拿起圆珠笔指着那篇文章说:"你看,这说的什么,这样的轻佻浮薄!再看这儿,简直瞎闹。这还算是捧我的一篇!"胡适对捧他的文章并不领情,他之前谈到李敖赞扬他的文字说:"在我的年纪看起来,总感觉不够……他喜欢借题发挥。他对科学不够了解,何必谈它。"胡适和杨树人一面说,一面用笔把他批评的地方画出来。他再翻开另一长篇,更不断地说,不住地画,心情激愤难平。最后他指着这文章骂道:"真是下流!"
1月15日,胡适看到《中央日报》上几种杂志目录几篇都是围剿自己的文章,他不理解地说:"这里糊涂人还是那么多,我30年前的老话,还是值得重说一遍的。"这样心境下的胡适晚年真是不易,可谓"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啊!
在欢会中陨落
李敖在《播种者胡适》一文中曾这样描述胡适:"别看他笑得那么好,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这句话一语中的地点破了胡适晚年的心境,而各方的攻讦与喧闹,令胡适备感孤寂。胡适性格温文尔雅,大家都把"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他在晚年还跟一个卖芝麻饼的小贩袁瓞交上朋友,并一直同小贩保持着融洽的友谊。小贩开始来信向胡适询问英美政治制度的区别,诉说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思考。胡适在1959年10月25日为小贩回信作鼓励,充分体现了大师应有的平易近人的风范。
深受民主自由理念熏沐的胡适,想起几十年前康有为的论调--"中国民智未开,不宜民主",他在回信中指出民主是"幼稚园大学","最适宜于训练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民族"。袁瓞的来信无疑让胡适感到,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并不悲观。胡适回信说很高兴"我们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卖饼的,每天背着铅皮桶在街上叫卖芝麻饼,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肯忙里偷闲,关心国家的大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前言(3) | 第4节:前言(4) | 第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 | 第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2) | 第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3) | 第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4) | 第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5) | 第1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6) | 第1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7) | 第1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8) | 第1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9) | 第14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0) | 第1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1) | 第1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2) | 第1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3) | 第1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4) | 第1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5) | 第2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6) | 第2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7) | 第2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8) | 第2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9) | 第24节: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