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聲音與憤怒   》 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張鐵志 Zhang Tiezhi

  這些前輩抗議歌手固然精神可佩,但他們的吉他並沒有掀起,或伴隨一整個時代青年的反抗文化。直到六○年代。
  六○年代的前半期是民權運動的時代。雖然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就已經解放"黑奴",但是黑人仍然受到各種歧視和不平等的待遇。他們在餐廳中、公交車上及許多公共場合,必須和白人分開坐,他們不能進白人為主的高中或大學。直到五○年代中期,一個個勇敢的黑人中年婦女、青年、學生開始衝撞這些藩籬。1963年8月,民權組織在華盛頓舉辦百萬人大遊行,馬丁·路德·金博士激昂地說着,"我有一個夢";第二年夏天,更多北方年輕人到方從事民權工作,但有三個人被種族主義者謀殺,史稱"自由之夏"。
  1965年之後,由於美國進一步介入越,反戰運動更加擴大,美軍在越屠殺平民的照片震撼全美。另一方面,在舊金山,嬉皮士在頭上戴起花,沉迷在LSD的奇幻世界,聽起迷幻搖滾。他們或許在乎的不是具體的政治或社會改革主張,但是他們對主流資本主義體製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挑戰,本身就構成一種激進的反抗姿態。6而當他們喊出"做愛不作戰"(MakeLove,NotWar)時,這群"花之子"(FlowerChildren)已經和那個時代最直接的反抗運動緊緊結合起來。
  這些激越的場景,都少不了那些伴着吉他聲響的詩歌。
  1962年,迪倫以BlowingintheWind寫出了年輕人面臨巨大社會變動的重重睏惑,用MasterofWar激烈批判軍火復合體,除他之外,他的前輩PeteSeeger、比他更激進的PhilOchsv7、以及號稱民歌之後的瓊·貝茲,都用最簡單的武器--吉他--來揭露這個社會的虛偽、歌唱平等的夢想。在不同的場合,他們高唱民權運動的經典歌麯《我們一定會勝利》(WeShallOvercome)。
  1968年,倫敦的一場反戰衝突,刺激了滾石樂團的米剋·賈格爾(MickJagger)寫下StreetFightingMan(《街頭鬥士》),他們政治性最強的歌麯。雖然這首被視為激進的歌麯在芝加哥民主黨大會期間被電臺禁播,但是搖滾樂的力量並沒有安靜下來。當時幾乎沒人知道的朋剋樂隊MC5用KickOuttheJams、用他們宛如機關槍的吉他噪音,在芝加哥掀起巨大暴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1)第2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2)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第4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4)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第6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6)
第7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7)第8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第9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第11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4)第12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1)
第13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2)第14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3)
第15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4)第16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5)
第17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6)第18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第19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第21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4)第22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5)
第23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