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解析秦可卿   》 第20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6)      霍國玲 Huo Guoling

  第三,"吳妹"可理解為"吳"地之人。"吳"即今蘇州一帶。有的版本"吳妹",寫作"吾妹",意即:我的妹妹。筆者認為"吳妹"更符 合曹雪芹的本意。
  上述三點,從不同角度將該女子與歷史人物竺香玉相勾挂。
  如:從長相上看,既與寶釵和黛玉相勾挂,又與秦可卿相綰係。秦可卿"生的形容裊娜,性格風流",對仙子可卿的描述同樣以"裊娜風流" 稱贊,完全相同。
  又如,從名字上看,與"可卿"相勾挂。使人聯想到這是同一人物。
  再如,從籍貫上看,與黛玉和香菱相勾挂。寶釵、黛玉、可卿、香菱都屬於正副十二釵人,而正副十二釵均是竺香玉的分身。以使讀者明了: 這位可卿仙子亦是竺香玉的一個分身。
  第七節可卿仙子與寶玉的"成姻"及其隱喻 《紅樓夢》第五回接着上面的內容寫道:那寶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囑之言,未免有兒女之事,難以盡述。至次日,便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寶玉與可卿仙子的"難解難分",在太虛幻境的"成姻",隱喻着曹雪芹與竺香玉的"難解難分"及在北京香山廣慧庵的"成姻"。
  他們"成姻"後,結果怎樣呢?書中接着寫道:二人因攜手出去遊玩,忽至一個所在,但見荊榛滿地,狼虎成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並無橋梁可通。在"荊榛滿地"處戚序本有夾批曰:略露心跡。寶玉和可卿二人雖"柔情繾綣,軟語溫存",但周圍環境卻荊榛滿地、虎狼成群,使他們不禁十分恐懼。
  在"狼虎成群"處戚序本有夾批曰:兇極!試問觀者:此係何處?果然,他們見到的不是滿山花果,而是"狼虎成群"。批書人於此處啓發讀者道:"此係何處?"--這便是寶玉和可卿背後隱寫的歷史人物 曹雪芹和竺香玉當時所處的險惡社會環境。
  寶玉和可卿看到"迎面一道黑溪阻路",接下去便是"並無橋梁可通"。此處戚序本有夾批曰:若有橋梁可通,則世路人情猶不算艱難。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謂善於讀矣。這條批語值得深思:這個繁體的"橋"字,原始抄本少兩筆(第五筆和第八筆)。筆者在《馬氏公主的名字及生卒年月日》一文中論證道:曹 雪芹的母親馬氏公主,名字為單字"橋"。正如同由於黛玉的母親名叫賈敏,因而黛玉每每見到"敏"字時,都讀作"密";寫"敏"字時, 則少一二筆一樣,曹雪芹也將"橋"字少寫兩筆。
  李紈身上隱寫着曹雪芹的母親,第四回在談及她時,寫道:"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綉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在上面批語中則特 意寫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使讀者在"橋"字與李紈的原型曹雪芹的母親之間産生聯想,這裏的"橋梁"隱喻人,即曹雪芹的母親 "橋"。設若有她,"則世路人情猶不算艱難",也就是"人在人情在"之意。然而她已去世多年,使得曹雪芹陷入無路可走的境地。
  書中接着寫到,警幻告訴寶玉和可卿:(此"迷津")"深有萬丈,遙亙千裏,中無舟楫可通,……"在此處,戚序本有夾批曰:可思。批書人讓讀者在此處進行思索,即想一想這幾句話比喻着什麽?--表明他們面臨的是這個有萬丈之深,千裏之遙的"水獄",實際是指當時 乾隆統治下的大清帝國(水隱清)。沒有任何"舟楫",隱喻的是沒有任何人可能救助他們。果然:話猶未了,衹聽迷津內水響如雷,竟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下去。"夜叉、海鬼將寶玉拖下去",意指:曹傢遭到第二次抄沒,曹傢徹底跌入萬丈深淵,沒有再次翻身的可能。
  曹雪芹以上述正文和脂批,嚮我們隱喻了如下的史實: 寶玉在太虛幻境中,與兼具釵黛之美的可卿仙子成婚,隱喻着曹雪芹與竺香玉在廣慧庵中的一段情緣。正由於廟中這段情緣,使曹、竺共遭滅 頂之災:一個懸梁自盡,一個被宮中革除不用,並被掃地出門,猶如共墜迷津。曹、竺遭此劫難時,雪芹之母"橋"公主已逝。如若她仍在世 ,賜府不致被沒收,她每月尚有二十兩例銀,又有封地每年可取租,乾隆看在"橋"姑母的分上,對曹傢總該留點情面,雪芹不會淪落到"舉 傢食粥酒常賒"的地步。
  第八節"秦氏引夢"和"秦氏出夢"的隱喻 在本章第二節一開始,曾引用了一段秦氏引寶玉入夢的文字。在"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隨了秦氏,至一所在"處,戚序本和甲戌本有 側批曰: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惟批書人知之。作者將一生的經歷濃縮於此夢中。《紅樓夢》第五回是全書的概括與濃縮,亦是對全書背後所隱之史的概括與濃縮。曹雪芹自幼與竺紅玉相隨 、相依、相戀。紅玉十五歲時,改名曹香玉,頂替湘雲原型李大姑娘參選纔女,後入宮做公主、郡主的伴讀。十七歲被雍正納為皇貴妃,第二 年生子後册封為皇后,十分得寵,曹傢因此二度中興,成為都中首富。雍正十三年曹竺合作以毒丹殺死雍正帝,原想由三歲的弘曕繼皇帝位, 曹雪芹參加輔政,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皇權卻被乾隆篡奪。殺雍之事雖未暴露,但乾隆元年,竺香玉被排擠出宮在六郎莊真武廟帶發修 行。此後,曹雪芹開始在竺香玉配合下撰寫《紅樓夢》,在書中隱記了他們之間的閨友閨情。乾隆十一年,香玉來到香山廣慧庵。雪芹為了更 多地接觸竺香玉,也為了更好地與她一起修訂《紅樓夢》,便經常居住在香山正白旗旗營中祖父留下的老屋。乾隆十四年末、十五年初時,此 事被曹雪芹的嫡妻得知,便勸說香玉為雪芹生下一子,以便她將來也好有個依靠。香玉與雪芹共墜愛河。香玉生子後受到李氏要挾,被逼懸梁 自盡,曹傢被掃地出門,至此一敗塗地。此時,曹雪芹回首往事,真是如夢如幻,感到"人生如夢"。他的這場人生大夢,正由於秦可卿的原 型(亦是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引起,又由於秦可卿的原型竺香玉的自盡而結束。因此,批書人才批出"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 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惟批書人知之"這樣的批語。目的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作者的"立意",為此,我們按照批書人的指引,作 了如上的揭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紅樓一春夢
第1節: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謎"(1)第2節: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謎"(2)
第3節: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謎"(3)第4節: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謎"(4)
第5節:第二章研究與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1)第6節:第二章研究與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2)
第7節:第二章研究與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3)第8節:第二章研究與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4)
第9節: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隱喻(1)第10節: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隱喻(2)
第11節: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隱寫着竺香玉皇后(1)第12節: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隱寫着竺香玉皇后(2)
第13節: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隱寫着竺香玉皇后(3)第14節: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隱寫着竺香玉皇后(4)
第15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1)第16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2)
第17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3)第18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4)
第19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5)第20節:第五章秦可卿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的隱喻(6)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