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初學記   》 捲二十 政理部      徐堅 Xu Jian

  ○赦第一
  §敘事
  《爾雅》曰:赦,捨也。郭璞註:謂放置也。按:《虞書》{生月}災肆赦。《周禮》:司刺掌三赦之法。又曰:國君過市則刑人赦。《論語》曰:有罪不敢赦,是也。《漢舊儀》雲:踐祚,改元,立皇后太子,赦天下。每赦,自殊死以下,及謀反大逆不道,諸不當得赦者,皆赦除之。命下丞相御史,復奏可,分遣丞相御史乘傳駕行郡國,解囚徒,布詔書,郡國各分遣吏傳廄車馬行屬縣,解囚徒。又荀悅《漢紀論》曰:夫赦,權時之宜,非常典也。漢興,承兵革之後,大過之代,比屋可刑,故設三章之法,申以大赦之令。蕩滌穢流,與人更始,時勢然也。後代承業,習而不革,失時宜矣。故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而不勝其禍;無赦者,小害而大利也,故久而不勝其福。赦者,奔馬之委轡也;無赦者,痤疽之礦石也。又王符《潛夫論》雲:或三辰有侯,天氣當赦,故人從之施德也。《史記》:莊生謂楚王曰:“某星犯某宿,宜以德報怨。”楚王將為赦。又《望氣經》曰:黃雲四出,註期五十日赦。又《風角書》:春甲寅風起,從申上來為大赦,期六十日應也。
  §事對
  【作解
  在宥】《周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莊子》曰: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在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宥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則理有天下哉。
  【呂蒙病
  王猛疾】韋昭《吳書》曰:呂蒙病發,孫權迎置內殿,夜不能寐。病中有瘳,為下赦令。崔鴻《前秦錄》曰:王猛疾病未瘳,苻堅大赦殊死以下。
  【雲出 風來】黃雲四出見敘事。《風角書》曰:鼕至後丁已日,有風從已上來,有大赦。
  【過市
  入關】《周禮》曰:國君過市則刑人赦。袁山鬆《後漢書》曰:賈彪遊京師,郭林宗、李元禮等為談論之首,一言一行,天下以為準的。黨錮事起,彪謂同志曰:“吾不西行,大難不解矣。”即入關,乃設方略。天子為之大赦。
  【動龠
  鳴條】王充《論衡》曰:赦令將至,係室龠動,獄中人當出,故其感應令龠動也。翼奉《風角書》曰:春甲寅日,風高去地三四丈,鳴條,從申上來,為大赦,期在六十日。
  【大恩
  小惠】《東觀漢記》曰:章帝元年,赦天下係囚。在四月丙子以前,減死罪一等勿笞,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發覺者。郭躬上封事曰:“伏惟大恩,莫不蕩宥,罪死已下,並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獨不沾澤。臣以為,赦前犯死罪而係。在赦後者,可皆勿笞。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於邊。”上善之。即下詔赦焉。常琚《花陽國志》曰:丞相諸葛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為政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言理亂之道悉矣,曾不論赦也。若劉景升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政?”
  【躬耕
  親政】王隱《晉書》曰:泰始四年正月,初立籍田。丁亥,上帥群臣躬耕千畝,大赦天下。《吳志》曰:孫亮太平二年四月,亮臨正殿,大赦天下,始親政事。
  【東狩
  南郊】司馬彪《續漢書》曰: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帝東巡狩泰山。至於岱宗,柴望秩山川群神,大赦天下。王隱《晉書》曰:惠帝元康六年正月辛酉,上南郊,大赦天下。
  【河塞
  湖開】《漢書》曰:武帝元封二年四月,臨决河,塞河堤,作瓠子歌,赦所道過徒。又《吳志》曰:孫皓天璽元年,吳郡言:臨平湖自漢末草穢擁塞,今更開通。長老相傳,此湖邊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作皇帝字。於是改年大赦。
  【銀印
  玉璽】《吳志》曰:孫皓天册元年,吳郡言掘得銀印。長一尺,廣三分,刻上有年月字。於是改年大赦。崔鴻《前趙錄》曰:劉元海遷都平陽,汾水中得玉璽,文曰:有新保之歸元海。蓋王莽時璽也,獻者因增其三字。元海以為已端,大赦天下改年。
  【升臺
  設壇】司馬彪《續漢書》曰: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光武於明堂。祀畢,升靈臺,望雲物,大赦天下。王隱《晉書》曰:鹹熙二年十二月,帝乃設壇,受命南郊,幸太極殿前,大赦天下。
  【神光
  芳氣】《漢書》曰:武帝元封六年詔曰:朕祀首出,昆田出珍物,或化黃金,祭祀後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以下。何法盛《晉中興書》曰:成帝鹹康元年詔曰:“有司條典,虔奉郊祀。燔柴既饗,芳氣清穆,其赦天下,令鹹得自新。”
  【鶴留 鸞舉】《漢書》詔曰:“朕郊見上帝,巡於北邊。上見群鶴留止,光景並見,其赦天下。”又詔曰:“嘉瑞並見,鸞鳳並舉,其赦天下。”
  【甘露降
  景星見】《漢書》曰:宣帝神雀二年二月詔曰:“乃者鳳皇集,甘露降京師,群鳥從之以萬數,其赦天下。”《蜀志》曰:後主景曜元年,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
  §賦
  【後漢崔寔《大赦賦》】惟不漢之二年四月大赦,滌惡窠穢,與海內更始,亹亹乎思升平之道也,寔就而賦焉。以為五帝異製,三王殊事,然其承天據地,興設法製,一也。陛下以苞天之大,承前聖之跡,朝乾乾於萬機,夕虔敬而厲惕,然猶痛刑之未錯,厥將大赦天下,所以創太平之跡雲雲。又曰:方將披玄雲,照景星,獲嘉禾於疆畝,收蓂莢於階庭,捫麒麟之肉角,聆鳳皇之和鳴,雖羲皇之神化,尚何斯之大寧。
  §詩
  【瀋佺期《則天門觀赦詩》】聖人宥天下,幽龠動圜狴,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籠僮上西鼓,振迅廣場雞;歌舞將金帛,汪洋被遠黎。
  【又《答寧愛州報赦詩》】書報天中赦,人從海上聞;九泉開白日,六翮起青雲。命偶恩先貸,情孤枉未分;自憐涇渭別,誰與奏明君。
  §詔
  【梁瀋約《南郊赦詔》】朕昧爽夙興,念茲理道,而明不燭還,弘之未易。仰尋先烈,思緻升平。自頃多故,戎車代有,軍政國容,事緒非一;刑禮參用,未緻和臻,嚮隅之情,永言增嘆。今郊禋載洽,幽明允從,恩崇嘉祉,被之兆庶,可大赦天下。
  ○賞賜第二
  §敘事
  《說文》曰:賞,賜有功也。賜也者,命也,(見鄭玄《禮記註》)惠也。(見何晏《論語註》)。《書》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又曰: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又曰:功多有厚賞,弗迪有顯戮。《春秋傳》曰:古之理人者,勸賞而畏刑,恤人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鼕。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此所以知其勸賞也。《禮記》曰: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鞀將之。(將謂執以致命。)諸侯賜弓矢然後徵,賜鐵鉞然後殺,賜珪瓚然後鬯。又曰:君賜車馬,乘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命,弗即乘服。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此賞賜之義。
  §事對
  【萬畝 千鐘】《史記》曰:趙烈侯好音。鄭歌者三人,賜之田萬畝。《傢語》孔子曰:自季孫之賜我千鐘也,而交益親也。
  【金鈎
  玉玦】《東觀漢記》曰:楊賜以病罷居,無何,拜太常,詔賜禦府衣一襲,自所服冠幘,綬玉壺、革帶、金錯、鈎珮。謝承《後漢書》曰:馮魴為侍中,稍遷衛尉,能取悅當時,為安帝所寵。帝幸其府,留飲十日,賜駭犀玉具綬、珮刀紫艾綬、玉玦。
  【紫綬
  青裘】謝承《後漢書》曰:馮魴為安帝所寵,賜紫艾綬。葛洪《西京雜記》曰:成帝好為蹴鞠,群臣以蹴鞠勞體,非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馬合作彈棋以獻,帝大說,賜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覲。
  【纍千
  巨萬】《漢書》曰:衛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青時給事建章,未知名。武帝於是召青為建章監侍中,賞賜數日間纍千金。《魏志》曰:明帝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敘用各有差,賞賜巨萬。
  【甘田
  蘇宅】《史記》:甘羅請文侯曰:“藉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文侯。侯乃言之於始皇,使於趙,趙襄王郊迎。甘羅說趙攻燕,得上𠔌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羅還報秦,乃封羅以為上卿,復以甘茂田宅賜之。《漢書》曰:蘇武初從匈奴還,詔拜典屬國,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
  【後衣
  帝服】《東觀漢記》曰:永平三年,上賜東平王蒼書曰:歲月驚邁,山陵浸遠,孤心慘愴。今以光烈皇后假紒帛中衣各一篋遺王,可時視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曹植表稱詔曰:皇帝問雍邱王:先帝昔常非於漢氏諸帝,積貯衣被,使敗於函篋之中,遺詔以所服衣被賜公王卿官僚諸將。今以十三種賜王。
  【雙璧
  千金】《史記》曰:虞卿者,遊說之士,躡屩擔簦,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曰虞卿。《漢書》曰:梁孝王招延四方豪傑。齊人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日,王賜千金,官至中尉。
  【明德
  計功】《管子》曰:明賞不費,明刑不暴;賞罰明,德之至也。《淮南子》曰:忠臣之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苟得;量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
  【玉壺 金笥】玉壺見玉玦註。張衡《綬笥銘序》曰:南陽太守鮑德,有詔所賜綬金笥,為作銘曰:懿矣茲笥,爰藏寶神,金纓組履,文章日信。
  【金刀
  珠劍】謝承《後漢書》曰:武陵五溪蠻夷作難,詔遣車騎軍馮緄南徵。緄表應奉金錯刀一具。瀋約《宋書》曰:太宗為徐州刺史,昭太後賜以火珠鹿盧劍。
  【受北國
  啓南陽】《毛詩》曰:其追其貊,奄受北國。鄭玄註:韓侯人覲宣王,使復其先祖之舊職。錫以追貊,受北方之國也。《左傳》曰:晉侯朝王,與之陽樊溫原攢茅之田,晉於是始啓南陽。
  【汝南帛
  遼東錢】《漢書》曰:宣帝詔曰:“迺者鳳皇集新蔡,其賜汝南太守帛百疋。”《東觀漢記》曰:祭彤為遼東太守三十年,衣無儲副。世祖嘉其功,賜錢百萬。
  §詩
  【唐太宗《文武聖皇帝賜房玄齡詩》】太液仙舟逈,西園隱上纔,未曉徵車度,難鳴關早開。
  【又《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昏日辨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隋許善心《奉和賜詩》】帝道屬升平,天文預觀象;茲生荷化育,博施多含養。正始振皇風,端居留眷想;夕拜參近侍,朝恩濫弘奬。溫樹貴不言,剋艱庶無爽。
  §
  【唐中宗孝和皇帝《賞張仁願製》】朕聞將帥興功,本期於邦國;帝王懸賞,用答於疇庸。持節朔方道大扌忽管右屯衛大將軍張仁願,器宇端雅,風神秀傑,謀韜玉帳,寄重金壇,故得纍司文武。厲參邊鎮,薊門作牧,既無東顧之憂;榆塞扌忽兵,方釋北乘之慮。而乃躬先士卒,負土築城,橫卻月於天街,劃長雲於地脈,宜列河山之賞,式崇帶礪之榮。進封韓國公,賜物三百段,及衣裳一副。
  【又《賜成王千裏衣物敕》】晝巡周衛,夜警岩廊,既曰爪牙,實稱心腹。左金吾衛大將軍成王千裏,聲高沛獻,德邁二南。以盤石之崇班,當執金之重寄。察姦無對,討猾若神。固以威動千廬,勤宜五校,近者衙仗之內,輒有詐偽之人。曾不斯須,遽令擒獲。能官之目,久已馳芳;稱職之名,從茲著號。可賜衣一副,兼賜物一百段。
  ○貢獻第三
  §敘事
  《廣雅》曰:貢,稅也,上也。鄭玄曰:獻,進也,緻也,屬也,奉也,皆緻物於人,尊之義也。(《周禮》:獻賢能之書於王。鄭玄註:獻,進也。又曰:獻禽以祭社。鄭玄註:獻,緻也,屬也。又曰:古者緻物於人,尊之曰獻,通行曰饋。毛詩箋雲:獻,奉也。)按:《尚書》:禹別九州,任土作貢,其物可以特進奉者曰貢,盛之於筐而進者曰篚;若不常歲貢,須賜命乃貢者曰錫貢。故兗州厥貢漆絲;青州厥貢????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鬆怪石;徐州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揚州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蕩,齒革羽毛,惟木;荊州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斡栝柏,礪砥砮丹,惟箘簵楛;豫州厥貢漆枲絺紵,梁州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雍州厥貢球琳琅玕;袞州厥篚織文;青州厥篚檿絲;徐州厥篚玄纖縞;揚州厥篚織貝;荊州厥篚玄纁璣組;豫州厥篚纖纊;揚州錫貢厥包橘柚;豫州錫貢磬錯;荊州納錫大龜,是也。《周禮》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財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遊貢,九曰物貢,是也。獻者,謂貢篚錫貢之外所進奉者也。《禮記》曰:獻車馬執綏,獻馬者執靮,獻人虜者操右袂,執琴瑟者上左手,獻幾者拂之,獻杖者執其末,此其製也。
  §事對
  【紈牛
  文馬】《周書》成王時,西夷貢獻卜盧紈牛。紈牛,牛之小者。孔晁註曰:卜盧,盧之西北戎,今盧水是也。《東觀漢記》曰:建武二十六年,南單於遣使獻駱駝二頭,文馬十疋。
  【江龜
  海貝】《尚書》曰:九江納錫大龜。孔傳云:尺二寸曰大龜,出九江水中。《尚書·大傳》曰:夏成五服,外薄四海,南海魚革珠珍大貝。鄭註:所貢物也。貝,古以為貨。
  【青帶 白環】魚豢《魏略》曰:漢陽嘉三年,疏勒國王獻西海青石帶。皇甫謐《帝王世紀》曰:西王母慕舜德,來獻白環及玦,並貢益地圖。
  【火鼠
  冰蠶】《魏志》:景初二年二月,西域獻火浣布。東方朔《神異經》曰:南荒之外有火山,晝夜火燃。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可以作布。恆居火中,時時出外,而白色。以水逐而沃之,乃死。取緝其毛,織以為布。王子年《拾遺記》曰:冰蠶長十寸,有鱗角,以雪霜覆之,然後為繭。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唐堯世,海人獻之,以為黼黻。
  【蔗一節
  梨三箱】鄧德明《南康記》曰:雩都縣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彩色,餘縣所出無。一節數十碎,郡以獻禦。魏武帝嘗為兗州牧,上書曰:山陽郡美梨,謹獻甘梨三箱
  【丹砂
  玄玉】《周書》曰:成王時,四夷來貢。卜盧人西南之蠻,丹砂所出。《尚書·大傳》曰:夏成五服,外薄四海,主諸靈龜陰𠔌玄玉。鄭玄註:所貢物。
  【白鷳 丹鵠】葛洪《西京雜記》曰:閩越王獻高祖白鷳各一雙,高祖大悅,厚報使者。王子年《拾遺記》曰:塗修國獻青鳥丹鵠。各一雄一雌。
  【然芳苡
  置蒡苔】郭子橫《洞冥記》曰:元鼎元年,起招仙門於閣上,然芳苡燈。此草形如麻,奔盧國來獻。王子年《拾遺記》曰:晉惠帝時,祖梨國貢蒡苔,色如金縈。叢如雞卵,投水中,蒡延波瀾之上如火。宮人有幸者,以金苔賜之,置漆盤中,照燭滿室,名曰夜月。
  【桴苡
  荃蘖】《周書》:成王時,康人獻桴苡者,其實食之宜子。孔晁註曰:康從亦西戎之別,食芳苡即有身。郭子橫《洞冥記》曰:光和元年,波祇國亦名波弋國,獻神精香草:一名荃蘖,亦名春蕪。一根而百條,其枝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所謂春蕪布。亦曰香荃,堅密如冰紈也。握之一片,滿宮皆香。婦人帶之,彌芬馥也。
  【香橘
  文瓜】楊孚《異物志》曰:橘為樹,白華而赤實,皮既馨香,裏又有美味。交趾有橘官長一人,秩三百石,主歲貢禦橘。王逸《荔枝賦》曰:大哉聖皇,處乎中州,東野貢落疏之文瓜,南浦上黃甘之華橘。
  【古黃馬
  茲白牛】《周書》曰:成王時,犬戎獻文馬。文馬赤鬛縞身,目若金,名曰古黃之乘。孔晁註曰:犬戎,西戎之遠者。又成王時,大夏獻茲白牛。茲白牛,野獸也,牛形而象齒。孔晁註曰:大夏,西北戎也。
  【合枝李 同心梨】葛洪《西京雜記》曰: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異果,有合枝李。又段龜竜《涼州記》曰:呂光時,敦煌太守宋歆獻同心梨。
  【吉光裘 昆吾劍】東方朔《十洲記》曰:天漢三年,西國王使使獻吉光裘。《列子》曰:周穆王徵西戎,獻昆吾之劍、赤刀,切玉如切泥。
  【紫玉壺
  青金鏡】《交州雜記》曰:太康四年,林邑王範能獻紫水精唾壺一口。《山海經》曰:堂夜之山多水玉。郭璞註:水玉即水精也。郭子橫《洞冥記》曰:望蟾閣上有青金鏡,廣四尺。元光中,波祇國獻此青鏡,照見魑魅,百鬼不敢隱形。
  §詔
  【梁瀋約《酬荊雍義士獻物者詔》】昔義舉之初,人懷自竭,輸賦罄産,同緻厥誠,言稔一概,思有所酬。其雄、荊、郢三洲有獻物助軍國者,外可詳加蠲報。
  【中宗孝和皇帝《斷進獻奇巧製》】朕凝懷紫宙,滌想丹闕,考千古澆淳,稽百王之治亂。蒿宮芧柱,實興國之清猷;玉席珠衣,乃危邦之弊化。朕自承天纂運,佩日披圖;希齊鶩飲之年,原躡鶉居之代。漢文提舄,少小留心,晉武焚裘,生平措意,頃為皇符肇建。寶宙初登,眷彼王公,多為進奉,莫不竜歌令節,蛟食芳辰。椒花獻頌之時,菊蕊浮觴之日,或雕金鏤玉,采六合之珍奇;或剪翠裁紅,飾三春之草樹。上行延納,下務經求。鄽開紛紜,公私逼迫;升平欲濟,蠹害非輕。言念於茲,深無所謂;即宜懲革,勿至因循。
  ○薦舉第四
  §敘事
  《大戴禮記》曰: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不貢士,一則黜爵,再則黜地,三則黜爵地畢矣。(爵地俱削盡也。)《白虎通》曰:諸侯所以貢士於天子者,進賢勸善者也:天子聘求之者,貪義也。治國之道,得賢則治,失賢則亂。故月令季春之月,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有貢者復有聘者。以為諸侯貢士,庸者貢其身,盛德者貢其名。及其幽隱,諸侯所遺失,天子之所昭,故聘之也。《周官》:小司徒之職,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與其衆寡,以禮賓之,厥明,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於王。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內史貳之,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此謂使人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漢書》: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郡國縣官有好文學,二千石謹察可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謂能通年藝以上,補文學掌故,其高第,可以為郎中。太掌籍奏,即有秀材異等,輒以名聞。昭帝時,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又歲謂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三十人為太子捨人,丙科二十人補文學掌故。先是,又命列侯,中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令州察吏人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絶國者。命郡國舉孝悌有行義聞於鄉裏者,令三輔太常舉賢良。郡國舉高第,自此而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此薦舉之製。
  §事對
  【登庸
  亮采】《尚書》曰:帝曰:“疇咨若時登庸。”《孔安國傳》曰:疇,誰,庸,用也。誰能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也。又曰: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薦白屋
  揚紫庭】《韓子》曰:趙武薦四十六人於其君。及武之死也,四十六人皆就賓位,其無私德者若此。又曰:趙武以薦白屋之士管庫者六十傢。劉琨《薦任尤文》曰:伏見別駕從事任尤,識量簡大,執心貞固。使琨得對揚紫庭,必能撫翼霜露,增崇臺曜,任蒙亮采,以弘急賢之義。
  【方正
  孝廉】《漢書》:武帝詔曰:“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之士。”又武帝詔曰:“今詔書昭先帝聖緒,令二千石舉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風易俗也。”
  【賫函
  投板】陳壽益《部耆舊傳》曰:嚴羽,字子翼,仕郡功曹,刺史闢為從事。郡舉孝廉,曰:“大士貢名,下士貢身。賫函貢身,非高土也。辭孝廉,取吏部,除無錫長。”周斐《汝南先賢傳》曰:黃穆,字子敬,安成人也,為郡主簿。忠上率下,朝遷肅清。太守荊寓舉穆孝廉,乃薦讓殷仲纔,寓不聽。遂懷板人見寓,曰:“若仲纔者,六選之首也。而穆先之,適足以興謗議。”便投板於內,出則臥病。寓知不可移,遂從之。
  【利賓 充賦】《周易》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漢書·晁錯策》曰:下臣充賦。
  【翹車 賁帛】《逸詩》曰:翹翹車乘,招我以弓。《屍子》曰:堯有建善之旌。《漢書》曰:以安車蒲輪徵枚乘。《易》曰:束帛戔戔,賁於丘園。
  【弓旌 蒲帛】並見上註。
  【舉直諫
  進奇謀】《漢書》曰:武帝詔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又曰:魏無知既進陳平,漢王以為亞將。絳侯說之雲:盜嫂受金。漢王疑,以讓無知。對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於勝敗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今楚漢相拒,臣薦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耳。盜嫂受金,安足疑也?”
  【貢天朝
  薦宰相】虞預《晉書》曰:何楨,字元幹,為弘農郡守。有揚囂生為縣吏,楨一見便待經不臣之禮,遂貢之天朝。《趙穆別傳》曰:汲郡修武趙君,年三十七,四薦宰相不就,元康三年,太守羊伊以為四科之貢,宜盡國美;遂扶與激喻,以光歲貢。
  【式百寮
  化九服】范晔《後漢書》曰:尚書陳忠上疏薦劉愷曰:“伏見前司徒劉愷,頻厲二司,舉動得禮;以疾致仕,進退有度,百寮景式,海內歸懷。又,何法盛《晉中興書》曰:桓溫上疏薦譙秀曰:“竊聞巴西譙秀,植彩貞固,抱德肥遁;若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頽風,軌訓囂俗,幽遐仰流,九服知化。”
  【丹墀珥筆
  紫宮論道】杜預《舉賢良方正表》曰:按蘇贊布行於草野,著德於閭閻;放心直意,若得珥筆丹墀;推訪格言,必有諤諤匪躬之節。陸雲《薦張瞻文》曰:若得言論,端委太學;錯總藝文,垂纓玉陛。論道紫宮,誠帝宮之瑰寶,清廟之偉器。
  【增暉日月
  垂光虹霓】司馬彪《續漢書》曰:陳蕃、鬍廣上疏薦徐孺子等曰:“伏見處士豫章徐孺子,彭城薑肱,德行純備,著於人聽。若使擢登三事,協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輝日月矣。”孔融《薦禰衡表》曰:伏見處士禰衡,淑質貞亮,英才卓犖。若得竜躍天衢,鳳奮雲漢,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
  §詩
  【梁劉溉等《儀賢堂監策秀纔連句詩》】雄州試異等,揚庭乃專對;顧學類括羽,奇文若錦繢。(劉溉)滋蘭成秀畹,照車光赤琲;攝官惡簪帶,疲痾謝名輩。(戶舜)乙奏飲餘列,甲科光往載;深奇無絶縱,孫董有遺概。(伏挺)春風涵宛轉,遲光乍明昧;列秀繼中筵,群才盛皇代。(王瑩)如綸疾影響,裁蒲啓朦昧;雕竜既已彰,青紫行當佩。(王顒)褒然既玉響,高餐亦蘭粹;廣川良易追,淄水非難配。貢士光相門,搜賢盡幽塞;善說理無窮,藉書心靡誨。來彥名東西,翼亮更出內;康哉信在今,伊餘事耕耒。
  §詔
  【梁任昉《求薦士詔》】夫進賢茂賞,蔽善明罰,前王盛則,鹹必由之。朕纂統鴻業,寅畏大寶;思求俊異,協贊雍熙。厲聽九功,物色輿皂,而白駒盈𠔌,萇楚未刈,是以臨朝永嘆。日昃伊伫,便可博詢卿士,各舉所知。將量纔授能,擢以不次,庶同則哲之明,副朕急腎之意。
  【隋江總《舉士詔》】堯施諫鼓,禹拜昌言,求之異等,久著前册。舉以滯淹,復聞昔典,斯乃治道之深規,帝王之切務。朕以寡昧,恭承鴻緒,未明虛已,日旰增懷。百撥多紊,四聰弗達。思聞賽諤,采其默語;三公已下,各薦所知。傍詢管庫,爰及輿皂;一介有能,片言可用。朕親聽覽,伫茲啓沃。
  §
  【瀋約《舉鬍元秀表》】竊惟經邦禦遠,雖待大賢;摧鋒犯鏑,亦資小用。伏見錢塘新成主鬍元秀,早歲駈馳,意幹強果,矛盾之用,氣凌百夫。若置之六師之間,處之一旅之上,必能前奮獷敵,卻沮強鬍。臣實弱懦,不窺武節,昧妄輕言,伏懷悚懼。
  ○奉使第五
  §敘事
  魏武《選舉令》曰:夫遣人使於四方,古人所慎擇也。故仲尼曰:“使乎使乎,言其難也。”按:《周官》: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聽其辭。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凡其使也,必以旌節。《毛詩》曰: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四牡,勞使臣之來也。又《風俗通》雲: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采異代方言,還奏之,永藏秘室。《漢舊儀》:奉璽書使者乘馳傳。其驛駒也。三騎行日夜千裏為程。又《說苑》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製以辭,此奉使之事也。其稱謂有行李。(《左傳》曰:行李之往來。杜預註:行李,行人也。)行人。(《論語》曰:行人子羽修飾之。註曰:行人,掌使之官。)凡國之將命遣使,往曰奉命,來曰復命,一曰報命。(亦曰歸報。)
  §事對
  【天節 皇華】韓楊《天文要集》曰:天節星主奉使,小而明,即使忠正。皇華見敘事。
  【執圭 持斧】《禮記》曰: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漢書》曰:武帝末,郡國賊盜群起。拜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綉持斧,捕盜賊。
  【埋輪
  攪轡】司馬彪《續漢書》曰:漢安帝元年,遣八使巡行風俗。張綱埋其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奏大將軍梁冀。河南尹尹不疑十五事,書奏禦,京師震悚。又曰:冀州饑荒,乃以範滂為清詔使。按察之,滂登車攪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焉。
  【獻節
  張旌】《左傳》曰:秦伯使西乞術來聘,且言將伐晉。襄仲辭焉,答曰:“寡君得徼福於周公、魯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弊器,而使下臣緻諸執事,以為瑞節。要結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是以敢致之。”《蜀志》曰:陳震,字孝起,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賀孫權踐祚。震入吳界,移關侯曰:“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申盟載好,日新其事。震以不纔,得充下使。”即日張旌語衆,各自約誓:國有典製,懼或有違;幸必斯誨,示其所宜。
  【謁關 移侯】《儀禮》曰:使者及境,張旃誓,乃謁關人。鄭玄註曰:謁,告也。《蜀志》曰:陳震奉使入吳,賀孫權踐祚,入吳界移關侯雲雲。
  【展幣
  襲圭】《儀禮》曰:使者及館,展幣於賈人之館如初。又曰:賓入門左,公再拜,賓避不答拜。又,賈人東面坐,啓櫝,取圭垂繅,賓襲執圭。鄭玄註云:執圭,盛禮也;又畫飾,為相致敬也。
  【河源 海上】《史記》曰: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采來雲雲。又,天子巡邊至朔方,使郭吉告單於。單於怒,遷吉北海上。
  【赤帷 白蓋】司馬彪《續漢書》曰:大使車五乘,駕駟,赤帷,持節者重道五百,弰弩十二人。又曰:小使車,蘭輿、赤轂、白蓋,從騶騎四十人。
  【奉壁
  拭圭】《史記》曰:趙惠文王時,秦昭王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易和氏璧,藺相如奉璧入秦。又《儀禮》曰:賓朝服立東西面,賈人北面坐拭圭。鄭玄註:賓,使者;拭,清之也。
  【遺鴻
  獻鵠】《魯連子》曰:展無所為魯君使,遺齊襄君鴻。至澠而浴鴻,鴻失,其裝在。禦者曰:“鴻之毛物,可使若一,能買鴻耳。”無所曰:“吾非不能買鴻也。是上隱君,下易幣,無所不敢。”劉嚮《說苑》曰:魏文侯使捨人無擇獻鵠於齊侯,無擇行道失之。後獻空籠,曰:“非無錢以買鵠,惡輕易其幣。”
  【受命 從宜】《儀禮》曰:使者載旃,帥以受命於朝。《禮記》曰:使從宜,禮從俗。
  【受圭 還玉】《儀禮》曰:使者受圭垂繅以命。又曰:君使卿皮弁還玉於館。賓受圭,退負右旁南立。
  【星飛鬥
  風入律】《漢書》曰:飛星大如缶,出西南,入鬥下。占曰:漢使匈奴。明年,匈奴單於雕陶莫臯死。遣中郎將楊興使匈奴。《十洲記》曰:天漢三年,西國王使使來獻。使者曰:“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幹呂,連月不散。中國將有好道之君。我國故搜奇藴而貢神香,乘毛車以濟弱水。”於今十三年矣。
  §賦
  【隋江總《辭行李賦》】維大梁三十有六載,神功懋乎開闢。垂恩儲祉,壓子代之盤盂;盛德形容,陋周年之弇石。月窟嚮風,日域仰澤;要荒款塞,諸戎重譯。輶軒巡履,聲芳亥步;旌節經過,事高禹跡。舉皇華之盡美,馳珏玉之多事;或江夏之無雙,匹洛陽之才子。訪羽儀於廊廟,旌秀異於杞梓;引強學之三端,賞雕文於四始。顧傯侗於罕志,奉朝章於信次;天鳳舉而張旃,濟竜沙而通盡。敏異季札之聽歌,譽乘屬國之銜使;懷蘇子之抵掌,憶千秋之畫地。願自勵而飲水,揆無庸而案轡,嗟負恩之無力,每若實於藂棘。倏辭東平之樂善,再踐承明而遊息;豈異千裏之奔踶,寧辭一錢之不直。諒無期於鴻漸,念有似於蟬翼;荷德澤之霈然,鑒丹愚之匪飾。慚藉譽於瑟柱,免長徭於蓊極;聊暇日以須臾,每長吟以鬱紆。異金石之能固,若草木之分區;進學慚於枝葉,綿力謝於康衢。構伯休之蓬戶,狎仲憲之桑樞;徒悅水而非智,庶因𠔌以為愚。恥矯名於周客,寧濫響於齊竽;奉棲遲以偃仰,原太素之不污。
  §詩
  【北齊裴讓之《公館燕州南使徐陵詩》】嵩山表京邑,鐘嶺對江津;方域殊風壤,分野各星辰。出境君圖事,尋盟我恤鄰;有纔稱竹箭,無用忝絲綸。列樂歌鐘響,張旃玉帛陳;皇華榮受命,垂譽本無因。韓宣將聘楚,申胥欲去秦;方期飲河朔,翻屬臥漳濱。禮酒盈三獻,賓筵盛八珍;歲稔鳴銅雀,兵戢坐金人。雲來朝起蓋,日落晚催輪;異國猶兄弟,相知無舊新。
  【周庚信《將命至鄴詩》】大國修聘禮,親鄰自此敦;張旃事原隰,負扆報成言。西過犯風露,北指度轘轅。交歡值公子,展禮覿王孫;何以譽嘉樹,徒欣賦采蘩。四牢盈折俎,三獻滿罍樽,人臣無境外,何日欣此言。風俗既殊阻,山河不復論;無因旅南館,空欲祭西門。眷然唯此別,夙期幸共存。
  【隋虞茂《在南接北使詩》】會玉二崤至,瑞節三秦歸;林蟬疏欲盡,江雁斷還飛。墻垣崇客館,旌蓋入王畿;共此敦封植,方當篤紵衣。
  §書
  【梁劉孝儀《北使還與永豐侯書》】足踐寒地,身犯朔風;暮宿客亭,晨炊謁捨。飄搖辛苦,迄屆氈鄉;雜種覃化,頗慕中國。而毳幕難淹,酪漿易獻,王程有限,時及玉關。射鹿鬍奴,乃共歸國,刻竜漢節,還持入塞。馬銜苜蓿,嘶立故墟,人獲葡萄,歸種舊裏。少子出迎,善鄰相勞,倦握蟹螯,亟覆蝦碗。未改朱顔,略多自醉,用此終日,亦以自娛。
  ○假第六
  §敘事
  急,告,寧,皆休假名也。《釋名》曰: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李斐《漢書》曰:告,請也,言請休謁也;寧,安也,告曰寧也。漢律:使二千石有予告,有賜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者也。賜告者,病滿三月當免。天子優賜其告,使得印綬將官屬歸傢理疾。至成帝時,郡二千石賜告不得歸傢。自馮野王始也,休假亦曰休沐。漢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為限。千裏內者疾病申延二十日,及道路解故九十五日。此其事也,書記所稱曰歸休,亦曰休急、休瀚、取急、請急。又有長假、並假。
  §事對
  【賜告
  分休】賜告見敘事。《王威別傳》曰:威少為郡吏。刺史劉表題門上,有能陳便宜益於時,不限廝役賤長以聞。威因陳事,得署州吏,大蠟分休。
  【荷擔
  杖策】謝承《後漢書》曰:許荊,字子張。少喪父,養母孝順。傢貧為吏,無有船車。休假,常單步荷擔上下,清節稱於鄉裏。又曰:範丹,字史雲,陳留人也。為郡功曹。每休假上下,常單步策杖,同類以車牛與之,不取。
  【祝問疾
  吳拜老】謝承《後漢書》曰:祝皓,字子春。志節抗烈,篤於仁義。為吏歸休,先周旋鄉裏,吊死問疾畢,乃還傢。又曰:吳馮,字子高,為州郡吏。休假,先存恤行喪孝子,次瞻病畢,拜覲鄉裏耆老先進,然後到傢,名昭遠近。
  【離兵
  解職】王隱《晉書》曰:王尼,字季孫。洛中貴盛名士王澄,鬍母輔之,李坦等皆與尼交。時尼為兵,在大將軍幕。澄等持羊酒詣軍門,吏疏名內請入見大將軍。澄等既入,語吏過王尼,炙羊飲酒訖而在,竟不見將軍。將軍聞之,因與尼長假,遂得離兵。《晉起居註》曰:孝武太康元年詔:大臣疾病,假滿三月,解職。
  【遊集
  定省】劉義慶《世說》曰:車武子為侍中,與東亭諸人期共遊集。車早急出,過詣王子敬,車求去。王問何以總總,車答曰:“與東亭諸人期共行。”王曰:“卿何乃作此不急行。”車遂不敢去,盡急而還。《宋書》曰:王敬弘子惔之,為秘書郎。惔之會請假還傢,來定省,敬弘剋日,見之,至輒不果。假日將盡,惔之乞求奉辭。敬弘呼前,至閣,復不見。
  【造渚
  還都】張隱《文士傳》曰:顧榮兼侍中,安慰河北,以前後功封嘉興伯。榮觀中國日弊,乃並求急還南。既造江渚,欣然自得。鄧粲《晉記》曰:郭璞為王敦參軍,知敦作亂,受假還都,露布以討溫嶠為名。及至建康南坑,殺參軍郭璞。初,桓彝常令璞筮卦;卦成,彝問其故,璞曰:卦與吾同。
  §詩
  【齊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薄遊第從告,思閑願罷歸;還邛歌賦似,休汝車騎非。灞池不可別,伊川難重違;汀葭稍靡靡,江菼復依依。田鶴遠相叫,沙鴇忽爭飛;雲端楚山見,林表吳岫微。試與徵徒望,鄉淚盡沾衣;賴此盈樽酌,含景望芳菲。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微;志狹輕軒冕,恩甚戀庭闈。歲華仍有酒,初服偃郊扉。
  【梁瀋約《休沐寄懷詩》】雖雲萬重嶺,所玩終一丘;階墀幸自足,安事還遨遊。臨池清溽署,開幌望高秋;園禽與時變。蘭根應節抽。憑軒搴木末,垂堂對水周;紫籜開緑條,白鳥映青疇。艾葉彌南浦,荷花繞北樓;送日隱曾閣,引月入輕幬。爨熟寒蔬剪,賓來春蟻浮;來往既雲倦,光景為誰留。
  【隋江總《休沐山庭詩》】洗沐惟五日,棲遲對一邱;古槎橫近澗,巴石聳前洲。岸緑開河柳,池紅照海榴;野花寧辨晦,山蟲詎識秋。人生復能幾,夜燭非長遊。
  §文
  【梁瀋約《奏彈孔稚珪違製啓假事》】臣聞:禁憲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觸綱斯及,蓋所以崇威闡法,下肅上尊。謹按廷尉會稽品中正臣稚珪,厲奉朝班,頻登要近,九棘之任,理無休謁,冒製幹聞,實虧恆典。恩許雖降,所製不關;違犯之條,猶合約黜。且稚珪俯自內轄,作士下闈,通製明文,日陳幾案,自逾規矩,莫斯為甚。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稚珪所居官,除中正官名,輒下禁止。
  【又《奏彈奉朝請王希聃違假》】謹按,奉朝請臣王希聃,幸齒朝班,私敬蓋闕,休請有期。曾無遄及,違弛之愆,允膺裁糾,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所居官,輒下禁止。
  ○醫第七
  §敘事
  《說文》曰:巫彭初作醫。《帝王世紀》曰:黃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周官》曰:疾醫掌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鼕時有嗽上氣疾。(痟,酸削也;首疾,頭病。)以五穀五藥養其病,(養猶治也。)以五色、五氣、五聲視其死生。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五藏之功,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又曰: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凡療瘍,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物理論》曰:夫醫者,非仁愛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醫,必選名姓之後。其德能仁恕博愛,其智能宣暢麯解,能知天地神祇之次,能明性命吉兇之數,處虛實之分,定逆順之節。原疾疹之輕重,而量藥劑之多少,貫微達幽,不失細小,如此乃謂良醫。且道傢則尚冷,以草木用冷生;醫傢則尚溫,以血脈以暖通。徒知其大趣,不達其細理,不知剛柔有輕重,節氣有多少,進退盈縮有節卻也。名醫達脈者,求之寸口,三侯之間則得之矣。度節氣而侯溫冷,參脈理而合輕重,量藥石皆相應,此可謂名醫。醫有名而不良者,有無名而良者。人主之用醫,必參知而隱括之。
  §事對
  【六技
  四傢】范晔《後漢書》曰:郭玉者,廣漢人。初有老父釣於涪水,因號涪翁。著針經脈法。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玉少師事高,學方診六微之技,為太醫丞。劉歆《七略》曰:論方技為四傢:有醫經傢,有方傢,有房中傢,有神仙傢。
  【九折 十全】《楚辭》曰:九折臂而成醫。《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歲終則稽其醫事。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四為下。
  【切脈 攻理】《史記》曰:扁鵲謂虢太子中庶子曰:“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袁準《正論》曰:良醫療病,攻於腠理。
  【高手 鴻術】司馬彪《續漢書》曰:東平王蒼到國病,詔遣太醫丞將高手醫視病。郭璞《巫鹹山賦序》曰:蓋巫鹹者以鴻術為帝堯之醫。
  【含血 舐痔】《韓子》曰:醫蓋吮人之瘍,含人之血,非有肌骨之親也,利之所加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舐痔者得車五乘。
  【出蛇
  走獺】《華陀別傳》曰:河內太守劉勳女苦左膝裏瘡癢,迎陀使視。陀以繩係一犬於馬後,走馬牽犬。犬睏不能行。因取斷腸以嚮瘡口。須臾有若蛇者從瘡中出,長三尺。又劉敬叔《異苑》曰:廣陵下廟,宋元嘉中,縣人張氏女日暮宿祠門下。夜有物假作其婿來,女魅惑成病。海陵王纂能療邪鬼,始下一針,有一獺從女被內走出。
  【四難
  三折】范晔《後漢書》曰:郭玉療貴人時或不愈。帝問其故,對曰:“有四難焉:自用不任臣,一難;將身不謹,二難;骨節不強,三難;好逸惡勞,四難。”《孔叢子》曰:梁邱據遇虺毒,三旬不瘳,齊列大夫並獻攻療之方。據弟子曰:“梁邱已療矣,而驟獻方,欲梁邱復有虺害乎?”孔子曰:“三折臂然後為醫。梁邱慮有與之同病者問方,故衆人言方耳。”
  【湔腸滌髒
  解顱理腦】《史記》曰: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國。中庶子曰:“暴蹙而死。”扁鵲曰:“尚可活也。”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乎?”臣聞上古有俞跗,療病不以湯液,乃割皮解肌,湔洗腸胃,漱滌五髒。”又《抱樸子》曰:淳於解顱而理腦。
  【穿胸納餅
  颳骨去毒】《抱樸子》曰:文摯愆筋,以療危睏;仲景穿胸,以納赤餅。此但醫傢,猶能若是。《蜀志》曰:關羽為流矢貫臂,每陰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當破臂颳骨去毒,乃可除之也。”
  §詩
  【宋鮑昭《過銅山掘黃精詩》】玉肪閟中經,水芝韜內籍;寶餌緩童年,命藥駐衰厲。矧蓄終古情,重掩煙霧跡;羊角棲斷雲,榼口流隘石。銅溪畫森沉,乳寶夜涓滴;既類風門磴,復像天井璧。蹀蹀寒葉離,淙淙秋水積;鬆色隨野深,月露依草白。空守江海思,豈貴梁鄭客;仁愛古無怨,順道今何惜。
  【梁吳均《採藥大布山詩》】我本此山北,緣澗采山麻;九莖日澗照,三葉長生花。可以蠲憂疾,聊持駐景斜。景斜不可駐,年來果如故;安得昆侖山,偃蹇三珠樹。三珠樹始荄,絳葉凌朱臺;玉壺白鳳胏,金鼎青竜胎。韓衆及王子,何代無仙纔;安期倘欲顧,相見在蓬萊。
  【梁江淹《采石上菖蒲詩》】瑤琴久蕪沒,金鏡廢不看;不見空閨裏,縱橫秋思端。緩步遵行波,揚栧泛春瀾;竇赤煙流綺,水淥桂含丹。憑酒意未悅,半景方自嘆;每為憂見及,杜若詎能寬。冀采石上草,得以駐衰顔,赤鯉倘可乘,雲霧不復還。
  §贊
  【宋王微《茯苓贊》】皓苓下居,披紛上薈;中狀雞鳧,具容龜蔡。神侔少司,保延幼艾;終志不移,柔紅可佩。
  【又《禹餘糧贊》】疏波瀝浸,徒謂範常;沉靈秘用,神哉無方。阡疇不惠,稼穡非芳;明德禹功,信在餘糧。
  【又《桃飴贊》】阿鹿續氣,鬍膠屬弦;未若桃飴,越地通天。液首化玉,酡貌定仙;人知蝎日,鬍不蔭年。
  【又《黃連贊》】黃連苦味,左右相因;斷涼滌暑,闡命輕身。縉雲昔禦,飛蹕上旻,不行而至,吾聞其人。
  §文
  【梁簡文帝《勸醫文》】天地之中,唯人最靈。人之所重,莫過於命。雖修短有分,年壽繇天,然而寒暑反常,嗜欲乖節。故沉寒應首,緻弊不同,伐斧爛腸,摧年匪一。拯斯之要,實在良方;亦有騷人,起詠彭殤。秦國之稱和緩,季梁之遇盧氏,虢子之值越人,爰至久視飛仙。長生妙道,猶變六一於金液,改三七於銀丸。畜玉字之精,研紫書之奧。桃膠何是,北斗靡錄其形;金漿非遠,明珠還恥其價。能使業門之下,鼓響獨傳;雍祀之傍,簫聲猶在。周禮疾醫,掌萬民之疾病者;分而理之,歲中則各書其所以。入於醫師,知其愈與不愈,以為後法之戒也。理疾者衆,必孟浪酬蹇;誤人者多,愛人者鮮。是則日處百方,月為千軸,未常不輕其藥性,任其死生;淳華之功,於何而得,及其愛染親屬,情切友朋,患起膏肓,痾興俞跗,雖欲盡其理切,思無所出。何以故然,本不素習,卒難改變,故也。鬍麻鹿藿,纔救頭痛之痾;麥麯芎藭,暫止河魚之腹。思不出位,事局轅下。欲求反正者於玄都,揚已名於緑籍,其可得乎?
  ○卜第八
  §敘事
  《元命苞》曰:古司怪主卜。《世本》曰:巫鹹作筮。《禮記》曰:龜為卜,蓍為筮。《白虎通》曰:幹草槁骨衆多,獨以蓍龜何?龜之言久也,蓍之言耆也。《尚書·洪範·五行傳》曰:此禽獸草木之壽久而能知吉兇也。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地龜曰繹屬,東龜曰果屬,西龜曰靈屬,南龜曰獵屬,北龜曰若屬。卜師掌開龜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義兆,四曰弓兆。(開,開出其書占之也,經兆一百二十體。言四兆者,為分四部,若《易》之三篇。)凡卜視高揚火,以事作龜緻其墨。筮人掌三易,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鹹,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山。(巫皆讀為筮,字之誤也。更為遷都邑也。)又《禮記》曰: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人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决嫌疑,定猶豫也。故《周易》曰: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也。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神以知來,智以藏往。洪範《五行傳》曰:若煩數溷瀆,或不精嚴,神不告也;或觀卦察兆,占不得也;或龜不神,蓍不靈。此其所以過差,聖人不得專用也。龜筮共違於人,神靈不佑也。
  §事對
  【握粟
  操金】《毛詩》曰: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𠔌。鄭玄註:可哀哉我窮盡寡財之民,仍有獄訟之事;持粟行卜,求其勝負,從何能得善?《戰國策》曰: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悅。鄒忌以告公孫閈。閈使人操十金而卜於市曰:“我田忌人也。吾三戰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捕卜者而驗其辭於王前。田忌遂走。
  【三兆 六龜】《周禮》:太卜掌三兆之法。六龜見敘事。
  【供燋 揚火】《周禮》:菙氏掌供燋契以待卜事。杜子春註曰:燋讀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揚火見敘事。
  【神諗 象告】陳琳《大荒賦》曰:假龜筮以貞吉,問神諗以休祥。《易》曰:八卦以象告。韓康伯註曰:以象告人吉兇。
  【大橫
  小數】《史記》曰:高後崩,丞相陳平等使人迎代王。計未定,卜之龜。兆雲: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後以光。《抱樸子》曰:卜者小數,飾福者謂知來之妙。
  【龜厭
  筮瀆】《毛詩》曰:我龜既厭,不我告猷。鄭玄註:卜筮數而瀆龜,龜靈厭之,不復告其所圖之吉兇也。言雖得兆,繇不中也。《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示告。
  【穆卜 枚占】《尚書》曰:武王有疾不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歸藏曰:“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也。”
  【孔愀
  顔笑】《傢語》曰:孔子嘗自蓍,而卦得賁,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曰:“賁是吉卦,夫子色有不平,何也?”孔子曰:“山下有火。賁,非正色也。”《衝波傳》曰:孔子使子貢往外而未來,謂弟子占之。遇鼎,皆言無下足不來。顔子掩口而笑曰:“無足者,乘舟而來,賜至矣,清朝也。”子貢果朝至。
  【代陳
  獲晉】《左傳》曰:陳厲公生敬仲,周內史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其代陳有國乎?”又曰: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涉河,晉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果如其言。
  【法天地 敬鬼神】《史記》曰:卜法天地,象四時。《禮記》曰:卜筮者,先聖王所以使人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
  【齊小大 差尊卑】《易》曰:齊小大者存乎卦。韓康伯註曰:卦有小大也,齊猶言辨也。《周禮圖》曰:大夫已上,事卜且筮;士則但筮,尊卑之差。
  【筮短龜長
  陽奇陰耦】《左傳》曰: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筮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易》曰: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而陰卦耦。
  ○刑罰第九
  §敘事
  《春秋·元命苞》曰:刑者,侀也。《說文》曰:刀守井也,飲之人入井陷於川,刀守之,割其情也。罔言為詈,刀守詈為罰,罰之為言內也,陷於害也。(井飲人,則人樂之不已,則自陷於川,故加刀謂之刑,欲人畏懼以全命也。詈以刀守之,則不動矣。今作罰用寸。寸,丈尺也,言納以繩墨之事。)古之用刑者,畫象而不犯,蓋上刑赭衣不純。中刑雜履,下刑墨幪,以居州裏而人恥之。(見《尚書·大傳》。)故《白虎通》曰:五帝畫象者,其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赭其衣,犯髕者以墨幪其髕處而畫之,犯宮者履扉,犯大辟者布衣無領。《尚書》雲:五刑有服,此之謂矣。(一云,以畫跪當黥,草纓當劓,以履扉當刖,以艾<韋卑>當宮;凡斬人之支體,鑿其形膚曰刑。畫衣冠,異章服,曰戮之義也。見《慎子》)。後世嚴刑而人不禁,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薄刑用鞭樸。(見《國語》。故)《尚書·呂刑》雲: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五刑者,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又《周官》:大司寇之職,以五刑糾萬民。(一曰野刑,上功糾力;二曰軍刑,上命糾守;三曰鄉刑,上德糾孝;四曰官刑,上能糾職;五曰國刑,上願糾暴。鄭註:糾謂察異也。)至秦用商鞅,又設連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加肉刑。大辟者有鑿顛抽脅鑊烹之法。(見《漢書》)。蓋德多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刑多德少者,五霸也;純用刑而亡者,秦也。(見桓範《世要論》)。
  §事對
  【明罰 緻刑】《易》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又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緻刑。
  【五辭 三讓】《尚書》曰:兩造備具,師聽五辭。《周禮·秋官》曰:凡民有邪惡者,三讓而罰。
  【折獄 要囚】折獄見緻刑註。《尚書》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孔安國註云:要囚,謂其要辭以折獄也。
  【天罰 國刑】《尚書》曰:今予惟恭行天罰。《周禮》曰:五刑,五曰國刑。
  【甲兵
  鞭策】《國語》曰:臧文仲言僖公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薄刑用鞭樸,以威民也。”《白虎通》曰:五刑,五帝之鞭策也。
  【六典 三章】《周禮》曰:大司徒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刑邦國。《漢書》曰: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約法 省刑】約法見三章註。《續漢書》曰:建武二年詔曰: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省刑罰也。
  【棄灰
  救火】《韓子》曰:殷之法,棄灰於街者刑。子貢以重問之仲尼,仲尼曰:“棄灰於街必燔人,人必怒,怒則鬥,鬥則三族相殺,然則雖刑之可也。”又曰:魯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嚮。恐燒國,哀公自將衆趣救火者,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仲尼而下令曰:“不救火者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火遂救矣。
  【刑書 政典】《尚書》曰:哀敬折獄,明啓刑書。又曰:《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孔安國雲:政典,夏後氏為政之典。
  【燁電
  積陰】《詩含·神霧》曰:燁燁震電,不寧不令;此應刑政之太暴,故震電驚人,使天下不安。《漢書》:董仲舒雲:“陽為德,陰為刑。陽常居大夏,而生育養長為事;陰居大鼕,而積於虛空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者也。”
  【赤衣
  丹筆】《漢名臣奏事》曰:《唐林》雲:秦設重刑而群盜盈山,赤衣半道。謝承《後漢書》曰:盛吉為廷尉,每至鼕節,罪囚當斷,妻夜執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决罪。
  【明察
  平反】《漢書》曰:於定國為廷尉,明察寬恕。黃霸等以為公平明察,雋不疑為京兆尹。每行得囚徒,其母輒問不疑有所平反,活幾何人?不疑雲多所平反,其母乃喜也。
  【晝斷
  秋讞】《漢書》曰: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治書。《漢書》:於定國為廷尉,季秋後請讞時,上常幸宣室,齋居而决事,刑獄號平反也。
  【樹槐
  叢棘】《春秋·元命苞》曰:樹棘槐,聽訟於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實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歸實。槐之言歸也,情見歸實。《周易》曰:習坎上六雲:係用微繮,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兇。王弼註曰:險峭之極,不可升也;嚴法峻整,難可犯也。宜其囚執,置於思過之地。
  §詩
  【虞世南《賦得慎罰詩》】帝圖光往册,上德表鴻名;道冠二儀始,風高三代英。樂和知化洽,訟息表刑清;罰輕猶在念,勿喜尚留情。明慎全無枉,哀矜在好生;五疵過亦察,二闢理彌精。幪巾示廉恥,嘉石務詳平;每削繁苛性,常深惻隱誠。政寬思濟猛,疑罪必從輕;於張懲不濫,陳郭憲無傾。刑措諒斯在,歡然仰頌聲。
  §詔
  【梁瀋約《使四方士民陳刑政詔》】徑寸之寶,或隱泥沙;以人廢言,君子斯惑。朕聽朝晏罷,思闡政術,雖百闢卿士,有懷必聞。而蓄響邊遐,未臻魏闕;或屈以貧陋,或間以山川,頓足延首,無因奏達,豈所謂沉浮靡陋,遠邇兼得者哉。四方士民,若有欲陳刑政,偷儗幽遠,不能自通者,各在條布所懷於刺史二千石。有可申采,大小以聞。
  【又《立左降詔》】刑乖政失,其源已久。罰罪之奏,日聞於早朝;弊獄之書,亟勞於晏寢。免黜相係,補代紛紜,一離愆囚,乃永歲月,非所以棄瑕錄用,隨分盡纔者也。是故減秩居官,前代通則,貶職左遷,往朝斷軌。自今內外群司有事者,可開左降之科。
  【又《降死罪詔》】朕樹洪業,光宅區宇,而本枝之慶,未廣椒掖。滕衛之地,猶缺蕃屏,言念弓韣,不能忘懷。策二子始有盤石之資,於焉彌固,慶雖自已,恩加覃及;凡死罪可降一等,五歲刑降二等,三歲刑以下,並悉原放。
  ○囚第十
  §敘事
  《風俗通》曰:囚,道也,言辭窮情得,以罪誅道也;禮,罪人置諸圜土。故囚字為口守人,此其象也。《尚書》曰:囚奴正士。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不蔽要囚。《詩》曰:在泮獻囚。《周官》:掌囚掌守盜賊凡囚者。鄭玄註云:囚,拘也,此其事也。
  §事對
  【龠動
  杓虛】王充《論衡》曰:赦令將至,則係室龠動,獄中人當出,故盛其應,令龠動也。《漢書》曰:有勾圓十五星,杓曰賤人之牢。牢中星實則囚多,虛則開出。《詩含神霧》雲:杓為天獄。
  【搶地
  仰天】《漢書·司馬遷與任安書》曰:當此時也,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史記》:趙高案問李斯。拘執束縛,居圇圄,仰上天而嘆息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
  【夏挺
  鼕决】《禮記》曰:仲夏,門閭無閉,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鄭玄註:挺,寬也。謝承《後漢書》曰:會稽盛吉為廷尉時,每至鼕節,罪囚當斷,妻夜執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嚮,垂泣而决其罪。
  【就格
  促械】華嶠《後漢書》曰:範滂以黨事下黃門北寺。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等爭受楚毒。魚豢《魏略》曰:賈逵為丞相主薄,魏王欲徵吳,逵諫。王怒,付獄吏,不即著械。逵曰:“促著我械,王且疑我在近職。求緩於卿,將遣人來察。”著械適訖,果遣人視之。
  【關三木
  入五刑】《漢書》曰:《司馬遷書》曰: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尚書》曰:兩造具備,師聽五辭。孔安國註曰:兩謂囚證;造,至也。兩至具備,則衆獄官共聽其入五刑之罪。
  【係徽纆
  拘圇圄】《易》曰:習坎上六:係用徽纆,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兇。王弼註曰:險峭之極,不可升也;嚴法峻整,難可犯也。宜其囚執,置於思過之地。《淮南子》曰:拘圇圄者,以日為修;當市死者,以日為短。
  【解史慈
  出房廣】《吳志》曰:太史慈常為山越所執,孫策躬自解縛,捉其手曰:“寧釋神湯時耶,若卿下時,得我雲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與卿共之。”虞預《會稽典錄》曰:鐘離意為棠邑令,縣民房廣為父報仇係獄,其母病死。廣聞之,號泣獄中,意為凄愴。出廣見之曰:“不還之罪,令自受之。”廣臨殯畢,即自還獄也。
  【至鼕 休臘】至鼕見鼕决註。陳留《耆舊傳》曰:虞延除淄陽令,每至歲時伏臘,輒休遣囚各歸傢。囚並感其恩,應期而還。
  【石室
  金墉】《吳越春秋》曰:吳王拘越王勾踐與大夫范蠡於石室。吳王疾,越王謂太宰嚭曰:“囚臣請一見問疾。”太宰入言,吳王乃見越王也。《晉雜事》曰:齊王冏舉義兵,囚趙王倫父子五人於金墉城。
  【內宮 永巷】孔衍《春秋後語》曰:秦穆公將兄三人囚於內宮。《漢書》曰:呂後為皇太後。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流星入昴
  澍雨還宮】韓楊《天文要集》曰:流星入昴,貴人有係囚者。《東觀漢記》曰:和帝永元六年七月,京師旱。幸洛陽錄囚徒,舉冤獄,未還宮而澍雨。
  【竹囚
  梧象】《晏子春秋》曰:景公樹竹,令吏守之。有斬竹者,公以車逐之,得而拘之。晏子曰:“君人者寬惠慈衆。”公令出斬竹之囚。王充《論衡》曰:李子長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為之象囚形,鑿地為床,臥木囚其中。罪正者不動,冤者木自動出。
  §詩
  【隋虞綽《於婺州被囚詩》】窮達雖有命,逋亡誠負纍,背恩已偷生,臨危未能死。待罪既不測,法禁復無已;厚顔羞朋友,囚心愧妻子。聖日始東扶,徂年迫西氾;方違盛明代,永嚮幽泉裏。況當此春節,物侯驚田裏;桃蹊日影亂,柳逕秋風起。動植皆順性,嗟餘獨淪恥;投筆不重陳,此情寄知已。
  §
  【唐中宗《孝和皇帝慮囚製》】禮防君子,自昔通規;律禁小人,由來共貫。朕情存革務,志在懲愆,欲申作解之恩,慮開徼幸之路,非所以納人軌物,垂裕後昆。既屬陽和之辰,宜敦耕稼之業。三農啓侯,方陳敬愛之規;百姓為心,爰軫泣辜之念;將申慮降,再釋狴牢,庶無滯禁之冤,仍示小懲之誡。其都城之內,見禁囚徒,朕特親慮。仍令所司具為條例聞奏。
  ○獄第十一
  §敘事
  《釋名》曰:獄,硧也,言實硧人情偽也。又謂之牢,言所在堅牢也。又謂之圓土,言築土之表墻,其形圓也。又謂之圇圄,(圇,領也;圄,禦也。)言領錄囚徒禁禦也。按《急就章》,咎繇造獄,後代因之。《風俗通》雲:夏曰憂臺,殷曰羑裏,周曰圇圄,是也。《博物志》雲:夏曰念室,殷曰動止,周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牢者,亦獄別名。《傢語》曰:孔子為大司寇,有父子訟者,同狴縶之。又《詩》曰:宜犴宜獄。《韓詩外傳》雲:鄉亭之係曰犴,朝廷曰獄,則其事也。
  §事對
  【圇圄 狴牢】圇圄見敘事。《漢書》曰:有罪當械者皆頌係。應劭註曰:頌者,容也,言見寬容。但處曹吏捨,不入狴牢。
  【屬杓
  象鬥】《漢書》曰:勾圓十五星,杓曰賤人之牢,牢星實則囚多,虛則開出。《春秋·元命苞》曰:為獄圓者,象鬥運合。宋均註曰:作獄圓者,象鬥運也。
  【東市
  北寺】衛宏《漢書儀》曰:東市獄屬京兆尹。司馬彪《續漢書》曰:範滂,字孟博,坐係黃門北寺。北寺獄吏謂曰:“凡坐係皆祭臯陶。”滂曰:“臯陶賢者,古之真臣。知滂無罪,特理之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衆人由此止也。
  【掖廷
  郡邸】《史記》曰:武帝遣責鈎弋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去送掖廷獄。”衛宏《漢書舊儀》曰:郡邸獄,理天下郡國上計,屬大鴻臚也。
  【見螻
  夢蟻】劉義慶《幽明錄》曰:晉盧陵太守龐企,字子及。上祖坐事係獄,而非其罪。見螻蛄行其左右,相謂曰:“使爾有神,能活我死,不當生乎?”因投飯與螻蛄。食盡去,有頃復來,形體稍大。意異之,復與食,數日間其大如豚。及意報當行刑,螻蛄掘壁根為大孔破,得從此孔出亡。後遇赦得活。東無疑《齊諧》曰:吳當陽縣董昭之乘船過錢塘江。江中見一蟻,著一短蘆,惶遽垂死。使以繩係蘆著船。船至岸,蟻得出。中夜夢一人烏衣來謝雲:“僕是蟻中王。君有急難,當見先語。”厲十餘年,時江左所劫盜橫,錄昭之為劫主,係余姚獄。昭之自惟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獄囚言:“但取兩三蟻著掌中祝之。”昭之如其言,暮果夢昔烏衣人,雲可急去,入余杭山;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於是便黨蟻攻商械已盡,因得出獄。過江投余杭山,遇赦遂得免。
  【春省
  秋繕】《禮記》曰:孟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止獄訟。又曰: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製,繕囹圄,具桎梏。鄭玄註曰:囹圄所以禁守係者,則今之獄矣。
  【上書 註史】范晔《後漢書》曰:尚書朗張宏,獄吏上書自頌。崔鴻《後趙錄》曰:石季竜幽中書令徐光於襄國詔獄。光在獄中註解經史十餘萬言。
  【不留 勿擾】《周易》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刑罰而不留獄。史曰:蕭何卒,召曹參。參去,囑其後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
  【星牢 天獄】《天文要集》曰:貫索明,貴人出。《詩含·神霧》曰:杓為天獄,主天殺也。
  【圓扉
  平砥】《周禮》曰:若無節則惟圓土內之。鄭玄註曰:圓土,獄城也。江淹《上建平王書》曰:犯庸圓門,含憤獄戶。又王融《麯水詩序》曰:鞠茂草於圓扉。衛展《陳諺言表》曰:諺言:廷尉獄,平如砥;有錢生,無錢死。此諺之起,死生之出於此法獄也。
  【中都官
  未央廄】司馬彪《續漢書》曰:武帝置中都官獄,二十六獄頭先皆省,惟廷尉及洛陽有詔獄。衛宏《漢舊儀》曰:未央廄獄,主理大廄三署郎,屬太僕光祿勳。
  【侵絳侯
  辱安國】《史記》曰:周勃免相就國。歲餘,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傢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因告勃反,捕理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絳侯既出,曰:“吾將百萬軍,安知獄吏之貴也。”《漢書》曰:韓安國坐法抵罪,而獄吏田甲辱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曰:“然則溺之。”
  【黃霸受經
  杜篤為誄】《漢書》曰:夏侯勝為議不許宣帝尊武帝廟下獄,及丞相長史黃霸坐不舉劾,俱下獄。霸欲從勝受經,勝辭以死罪。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授之,係更再鼕,講不息。范晔《後漢書》曰:杜篤,字季雅,客居美陽。令遊從,數請托不諧,頗相恨。令怒,收篤送京,會大司馬吳漢薨。光武詔曰:諸儒誄之,篤於獄中為誄,辭最高。帝美之,賜帛免之也。
  【仰天 望氣】《史記》曰:趙高案李斯,拘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悲夫!不道之君,何為計哉?”《漢書》曰: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
  【澤上有風 山下有火】《周易》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儀獄緩死。又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詩
  【隋魯本《與鬍師耽同係鬍州出被刑獄中詩》】叔夜弦初絶,韓安灰未然;相悲不相見,幽縶與幽泉。
  【駱賓王《獄中書情通簡知己詩》】昔歲逢揚意,觀光貴楚材;穴疑丹鳳起,場似白駒來。一命淪驕餌,三緘慎禍胎;不言勞倚伏,忽此際邅回。驄馬刑章峻,蒼鷹獄吏猜;絶縑非易辨,疑璧果難裁。揆畫慚周防,端憂滯夏臺;生涯一滅裂,岐路幾徘徊。入阱方搖尾,迷津遽易回。圓扉長寂寂,疏網尚恢恢;青陸春芳動,黃沙旅思催。覆盆徒望日,蟄戶未驚雷;霜歇蘭猶敗,風多木屢摧。地幽蠶室掩,門靜雀羅開;自憫秦冤痛,誰憐楚奏哀。漢陽窮鳥客,梁甫臥竜纔;有氣還衝鬥,無時會鑿坯。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瀋佺期《幽係詩》】吾憐曾傢子,昔有投杼疑;吾憐姬文公,非無鴟鴞詩。臣子竭忠孝,君王惑讒欺;萋斐離骨肉,含惋興此辭。
  【又詩】昔日公冶長,無罪遭縲紲;聖人降兄子,古來嘆獨絶。我無毫發瑕,苦心懷冰雪;今代多秀纔,誰能繼明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上捲二 天部下捲三 歲時部上捲四 歲時部下
捲五 地理上捲六 地部中捲七 地部下捲八 州郡部
捲九 帝王部捲十 中宮部捲十一 職官部上捲十二 職官部下
捲十三 禮部上捲十四 禮部下捲十五 樂部上捲十六 樂部下
捲十七 人部上捲十八 人部中捲十九 人部下捲二十 政理部
捲二十一 文部捲二十二 武部捲二十三 道釋部捲二十四 居處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