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看寶島風土人情:岩鬆看臺灣 》
第20節:侯孝賢
白岩鬆 Bai Yansong
重拾臺灣電影的最好時光
有許多故事片斷都是"最好的時光",在整個臺灣的歷史進程中,這樣的片段會有許多,我現在想用這種片斷去把整個臺灣歷史重新記錄下來,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候孝賢
白岩鬆:《最好的時光》這個片子出來了,雖然還沒有公映,但是很多大陸的影迷已經比較熟了,因為大傢會關註整個嘎納電影節的情況,都知道侯導帶着這樣一個片子去參加這樣一個電影節,覺得侯導應該會獲奬,但是最後沒有獲奬,你有沒有去想為什麽?
侯孝賢:其實我參加影展許多次,非常多。從20年前,每次去你都會感覺它有一個規則,這個規則就是找的評審是誰,這個人會决定什麽樣的片子會得奬。像嘎納電影節的結構是這樣,基本上每年要找一個評審團主席,這個主席可以决定4到5位的評審,其他(評委)是大會提供的,當然(評委)一定是基數,比如說11位。電影節每年找評審團主席的時候都會調整它的方向。嘎納電影節本身會有一個標準,或者說(要知道)方向到底是什麽。第一就是觀衆絶對普遍能夠接受;第二就是要有它的藝術性。這兩者都要兼顧纔行。我的片子從什麽時候開始(入選嘎納)呢?從"戲夢"(指《戲夢人生》---編者註)開始?當然"戲夢"有得嘎納評審團奬,但是從《戲夢人生》以後,我一直是走的是實驗性的道路,所謂實驗性,就是一直在跟自己挑戰,不想拍同樣的風格,所以一直以來就好像永遠不太可能得奬,因為我的電影跟觀衆是有一段距離的。
白岩鬆:現在到了您這個年紀的時候,您有了名聲、影響力,您還覺得堅持是最重要的嗎?還是您自己腦海中希望有一個更大的變化,不同於過去的侯孝賢?
侯孝賢:對創作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基本上就是挑戰自我。到底你的底綫在哪兒?你的能力、你對事物的看法、對整個人的世界的這種理解,種種這些都是一點一點纍積來的,所以(改變)基本上很難,非常難。所以到這個年齡想回到過去拍年輕,不可能!而且你也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是什麽樣子。你雖然知道,但是你的眼光是我們年齡的眼光,跟年輕人本身拍完全不一樣,這就像以前年輕的我們拍年輕的時候,我們自己拍的片子是很清楚的。怎麽講呢?你照自己的秩序,在自己的這條路上走了那麽久,在這樣的年紀還應該照自己的想法往前走。往前走的意思就是可能從形式上或內容上不一定從哪個方向上去實驗,要給自己找一個挑戰或者限製。
藝術、商業、主流的協和
白岩鬆:我看到您身上其實就面臨這樣一種選擇,比如說您剛纔說了,嘎納影展會建立屬於嘎納自己的一個標準,一方面是藝術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最大的市場反饋和觀衆的廣泛接受,可是您說您更偏重於藝術和實驗性,我註意到在金馬奬的頒奬過程中您多次在和媒體談,希望很多導演關註市場,做商業的,主流的東西,為什麽這種看似矛盾的話在您身上會同時出現呢?
侯孝賢:沒有,這本來就是這樣,並不矛盾。一個正常現象就是一個地區,主流電影一定要蓬勃,你纔有餘力去支持所謂的藝術片,因為藝術電影就像生産綫上的産品,是要多數人都能夠接受的,但是這個産品需要改良,需要研發,需要再實驗。藝術電影基本上都是研發性的,因為它的成本不高,這樣實驗性就會比較強。當實驗産品生産出來,感覺新的方式非常不錯,它就會跑到主流裏面,一個正常的電影工業應該是這樣的。
在臺灣,新電影的興起是因為有一段時間,當時基本上所有的(臺灣)電影票房都很慘,這時候新電影(80年代初興起於臺灣的一個電影流派,侯孝賢是其代表人物---編者註)起來了。新電影基本上是藝術電影,首次反省臺灣社會,可以說等於許多觀衆的成長過程跟生活經歷的濃縮。所以新電影基本上並不是主流,有人誤會那是主流,其實是錯的,他們沒有理清這其中的區別。主流市場一定要健全,你纔會有餘力,藝術電影纔會起來。不然的話,光有那些電影,觀衆是不會接受的,一般的觀衆沒有辦法接受。
現在嘎納影展的評審成員年齡越來越低,我的意思就是有一個時間階段是不可逃避的,你會感覺到新的一代起來了,新的電影的形式跟氛圍已經開始形成了。年齡大了以後,你對事情的看法通常跟年輕人不一樣了,我年輕的時候20幾天可以拍一部片子,像《風櫃來的人》21天就拍完了。現在拍三個月,我總感覺還不足,為什麽?就是因為能量跟焦點開始分散,任何細節我都開始會註意到,以前比較直覺地註意到的細節占大部分,現在註意細節成了主要的工作。你會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細節裏面,不管是美術還是別的東西,都要通過自己,而以前焦點在哪裏非常清楚,很容易就抓到了。
臺灣電影的盛景已不再
白岩鬆:相信您一定瞭解大陸其實有的時候也會爭論獲奬重不重要。將影片送去參加國外電影節的評奬重不重要?《最好的時光》您其實是在沒有公映時,就急着要把它先製作完,送去參加評奬,這樣做的答案是什麽?而一些影片是出來(公映)以後送去評奬的,您這樣做很重要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第1節:連戰(圖) | 第2節:對大陸百姓感謝(圖) | 第3節:和鬍總書記推誠相見 | 第4節:積極推動落實"大陸行"共識 | 第5節:卸任後做黨的義工 | 第6節:黨主席之爭輸贏都要有風範 |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 | 第8節:宋楚瑜 | 第9節:大陸之行"不容易" | 第10節:兩岸交往臺灣首先要過心理關 | 第11節:學說大陸方言 | 第12節:臺灣意識不是"臺獨" | 第13節:連宋大陸行 | 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 | 第15節:最想看故宮爬黃山(圖) | 第16節:柏楊 | 第17節:幸福需要自己找 | 第18節:尋找久違的柏楊 | 第19節:你的心酸,我的心碎 | 第20節:侯孝賢 | 第21節:臺灣電影業製作業嚴重失血 |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 | 第23節:拍電影已經成為我的人生 | 第24節:最好時光是難重拾的記憶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