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北大日记   》 第20节:学生会情结(1)      Zhu Guxiong

  第二辑:燕园深处的动人旋律
  学生会情结
  作者简介:王华,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96级日语系本科生。1997至1999年担任北大学生会女生部常务副部长、部长,《北大女生》百年特刊策划总监;1998年5月,作为北大学生会代表团唯一女成员,赴澳门访问。
  1997年8月16日
  我有一个发现:每每当我回首,想反思一下刚刚走过的一段日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回荡着席慕蓉的那句诗"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这个学期是我上北大以来最有意义的一个学期。我觉得经过半年的调整,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方式。在四中度过的高中生活让我接受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心理历练的过程,但是我错过了太多的机会。现在我要开始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生活!这里恰恰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到处都是机会,就看你会不会把握了。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加入学生会。
  "招新"的场面是我从未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在三角地摆上一长溜儿桌子,五花八门的海报让人目眩神迷,真可谓一道别样的风景。
  还好,因为是系里推荐人选,在经过简单的"面试"之后,我也可以去面试别人了--我被任命为女生部的常务副部长。正式开始工作是在被任命后的几个小时以后。那时候,我们部里只有两个人--部长和我。首要任务就是制作13张招新海报。无奈,"光杆司令"只好动用"地方优势",请我们系里的几个宣传骨干帮忙。午饭吃完的时候,终于找齐了足够的人手,等到"大功告成",竟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
  在通讯设施和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实现一个计划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原始而淳朴的。记得与花王公司联合派送卫生用品的那个晚上,全体部员一齐出动,把赠品从校会(校学生会)一箱一箱地搬到各女生楼,再由楼长一层一层、一屋一屋地亲手送给同学。她们惊喜的表情和那一句简单而真诚的"谢谢"是我们"成就感"最生动的表现。
  7月的校园弥漫着毕业生的离愁和昌平园同伴们的归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男生宿舍楼外悬挂的红色条幅"北大,我爱你",还有从那些大敞着的窗口发出的摇滚音乐。而远在昌平的好朋友打电话说"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赶快回去!"我们到底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终于,几经周折,我们用卖T恤衫赚来的200多块钱买了几大桶红玫瑰花,送给92、93级的毕业生和昌平"新生"。天知道,那钱赚得有多么不容易!后来无意中与从昌平回来的朋友谈及此事,她大叫"我可高兴了,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她那甜蜜的笑脸恰与我的希望相印相契于我的心底。
  其实,很多事情在你劳苦工作的时候,是无法预料到以后你会收获到什么的。比如,资助北大特困女生的"姐妹基金"在创立之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而它的重大意义是在我读了被资助者感人至深的答谢信之后才意识到的。
  真的,这段日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加入学生会以前,有人告诉我"那儿是个黑暗的地方"。可是这几个月的亲身经历说明不是这样的。我甚至觉得我产生了一种"学生会情结"。我觉得学生会是一个让有思想、有热情、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为广大同学服务、干实事的地方。来到学生会工作,不仅是为了充实生活,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同甘共苦,拥有一些真正的朋友;在这里,我们感悟团结协作的力量和快乐;在这里,我们学会毫无保留地付出;在这里,我们懂得了人生历程中的又一个层面,并为我们的未来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所以,我把学生会的工作当做是一份要细心经营、全心投入的"事业",一份与大家共同奋斗、共同体味的事业。苦乐也好,成败也罢,有我们一同分享!
  1997年10月2日
  在学生会呆久了,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人太可爱了!而学生会里的女孩似乎更是燕园中独特的一群。她们是普通的,有着平凡的生活和梦想;她们又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她们更加用心地体会着生活,更加脚踏实地地实现着她们的梦想。我为这些可爱的伙伴感到骄傲。她们都是"优秀"的北大女生。在我看来,"优秀"是一种"不需张扬的个性"。我打心眼儿里欣赏有个性的人。
  在学生会,一提起"生活热线"、"IC卡怎么了"、"希望工程募捐",还有教学楼、宿舍区里写着"第24届学生会"字样的几十面大镜子,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卢峰。
  初见卢峰的人会觉得她其貌不扬,很普通。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卢峰可是个"神人"。高三复习迎考时,正值家乡原始股发行。她向朋友借来钱,学着分析股市,应时抛出,竟赚了两万多。
  然而,"成功"对于卢峰来说,并非富甲一方,也非声名显赫,而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她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刻意追求而舍弃很多东西。如果一个人可以顺其自然达到目标的话,说明他具有很大的潜能,对事物的控制力比较强。达则能够纵横天下穷则能够独善其身。"无为",随性。
  也许,进入学生会以前,卢峰一直都沉浸在这样一个"自我"的单纯世界里吧。经过这段日子,我觉得她也有些变化。她在学习如何处理团体性的事务,学习体会人与人相处过程中的微妙情感。虽然她很不自信,但是我认为她在人际交往中也有着很独到的方法。
  记得有一次聊天,她告诉我:曾经在大山、海边和草原生活过的她,对于山和海有着特殊的理解。山属于好胜心强但是心理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山给人目标,不断攀登。但当真正登顶的时候,除觉其美丽,已无山可攀,于是痛苦。成熟的人会偏好大海。因为海深不可测,充满神秘色彩,广悍而宽容。对人的要求也更高。这种情况下若能达到目标,自然不凡。
  源于本性,卢峰十分青睐《云中漫步》里那片美丽的葡萄园,安静恬谧,与世无争,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爱,感受到美和存在的意义。"喝着麦片,嚼着饼干,然后打着游戏机……"这才是她的理想国。
  有时我会这样想,卢峰正是通过她简单质朴的方式显露出她性格和思想中的光芒,也才因此而更显妩媚动人。
  1997年11月10日
  策划筹备了近3个月的女生文化节终于开幕了。剪影艺术展、"关于你我"征文大赛、《北大女生》复刊号的公开发行和百年特刊的编辑制作、经典女性题材电影大放送、"女性论坛"--知名女学者女教授以及社会成功女性之谈心行动、"霞--北大女性·百年回眸"大型历史回顾展、FUN服饰设计和搭配大赛、闭幕晚会……
  我自己都惊讶最后怎么会决定搞这么多的活动。不过,毕竟以这个规模空前的文化节作为纪念北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的第一炮,还是够分量的。而现在我也相信,这件事情会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甚至是永远的烙印。
  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我匆匆忙忙吃过晚饭,赶着去校会值班。那时候还差几分钟到7点,天色已黑。我蹬着车,飞快地骑行在宿舍楼旁通往校会的小道上。在接近眼前的隔离墩时,突然,有个同学迎面走来,剐了我的车把一下,我一头栽向隔离墩。后来的事情我有点模糊。
  不知道为什么那位剐到我的同学没有留下,而是一位路过的男生一把抱起我,放到他的自行车后座上,推我去的校医院。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脑子里想的好像并不是"这下子我可被破相了",也许是因为下巴上早已经有一道疤痕。我心里最着急的是:我值班要迟到了,而且文化节正忙得不可开交,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处理呢。所以,我在进手术室让医生缝针之前,嘱咐那位男生,请他一定要帮我到校会跟他们说一声,我可能会晚一点再过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星空下的校园(1)第2节:星空下的校园(2)第3节:星空下的校园(3)
第4节:星空下的校园(4)第5节:星空下的校园(5)第6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1)
第7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第8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3)第9节:校园网上的我(1)
第10节:校园网上的我(2)第11节:校园网上的我(3)第12节:校园网上的我(4)
第13节:校园网上的我(5)第14节:燕歌行(1)第15节:燕歌行(2)
第16节:燕歌行(3)第17节:燕歌行(4)第18节:燕歌行(5)
第19节:燕歌行(6)第20节:学生会情结(1)第21节:学生会情结(2)
第22节:学生会情结(3)第23节:因为年轻(1)第24节:因为年轻(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