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今註今譯   》 捲三 八佾(5)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③鄹,側留切,地名,是孔子的家乡。《說文》和《左傳》字作郰。這裏的“鄹人”,指孔子的父親鄹人紇。(鄹人紇見《襄公十年左傳》;《史記》作叔梁紇。今傢語以紇為鄹大夫,不足信。)
  [今譯]
  孔子進入太廟,對每一件有關太廟祭典的事都要嚮人請教。有人說:“誰說鄹人的兒子懂得禮!他進入太廟,每件事都要問!”孔子聽到這話,說:“這就是禮呀!”
  子曰:“射不主皮①,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今註]
  ①馬曰:“言射者不但以中皮為善,亦兼取和容也。”《儀禮·鄉射記》:“禮射不主皮。”註:“不主皮者,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不待中為雋也。”按:《儀禮》裏所記的大射、賓射、燕射、鄉射等,都是禮射,而不是習武的射。上文“必也射乎”和這裏的“射不主皮”,都指禮射講。皮,指射侯。禮射的侯,亦有不用皮的,這個皮字,乃包括皮侯和布侯講。馬鄭解主皮,稍有不同。馬以主為專主,不主皮,言不專主於中皮。鄭主儀禮,似說禮射衹問和容,能和容,即不中皮亦得為雋。
  ②馬曰:“為力,力役之事。亦有上、中、下,設三科焉,故曰不同科。”(劉疏:“為,猶效也;言效此力役之事。即孟子所云‘力役之徵’也。《說文》:科,程也。《廣雅釋言》:科,品也。”)按:國傢徵用民力,隨人的體力強弱而分類,似是很合理的事情。(劉敞《七經小傳》,不從馬融的說法,以為“為力不同科”句乃是解釋“射不主皮”句的。在意義上,劉說固很可通,但就語句結構講,則馬說較為明淨。因為照劉氏的意思,則經文似當做:
  子曰:“古者射不主皮,為力之不同科也。”(或:)
  子曰:“力不同科,故古者有射不主皮之道也。”(或:)
  子曰:“古禮射不主皮,力不同科故也。”
  若如現在的經文,以“力不同科”說“射不主皮”的緣故,則記《論語》的人的文理便稍嫌迂麯。朱子當因“為力不同科”句乃“射不主皮”句最好的解釋,所以依劉說作註,而忽略了經文文理的問題。)
  [今譯]
  孔子說:“禮射重和容,不以矢鏑及侯為主。使人民服役,須因各人的體力而分科,這是古代的道理。”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①。子曰:“賜也,爾愛其羊②,我愛其禮!”
  [今註]
  ①去,起呂切。(廣韻除去的去上聲;離去則去聲。)告,古篤切。朔是中國舊歷每月的頭一天。告朔,是天子把一年十二月的朔政(歷書)佈告於諸侯。告朔的餼羊,是每個諸侯的國傢所預備的生羊以招待天子頒歷的使臣的。在孔子的時候,天子既沒有頒歷的事情,而魯國每年所預備的餼羊亦為空設,所以子貢想要廢止這個餼羊的供給。(“告朔”的意義,異說很多。這裏是根據劉臺拱《論語駢枝》的說法的。“告”,《經典釋文》音“古篤反”《集註》同。但《論語駢枝》主張“告讀如字”,似亦合理。顔淵篇“忠告”的告同。)
  ②愛,是吝惜(捨不得)的意思。(孔子當亦知道空設餼羊的無謂,但想到國傢的政令不行,還有什麽心情計較到一隻餼羊呢!“愛禮”的話,足見孔子“愛人”的苦心!他所以愛禮,當然以為禮教能興,乃是“天下太平”的基礎。)
  [今譯]
  子貢想要把告朔的餼羊廢止了。孔子說:“賜,你捨不得那個羊,我卻捨不得那個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論語今註今譯》新版序自序《論語今註今譯》凡例
捲一 學而(1)捲一 學而(2)捲一 學而(3)捲一 學而(4)
捲一 學而(5)捲二 為政(1)捲二 為政(2)捲二 為政(3)
捲二 為政(4)捲二 為政(5)捲二 為政(6)捲三 八佾(1)
捲三 八佾(2)捲三 八佾(3)捲三 八佾(4)捲三 八佾(5)
捲三 八佾(6)捲三 八佾(7)捲四 裏仁(1)捲四 裏仁(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