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今注今译   》 卷三 八佾(5)      Wang Yunwu    Mao Zishui

  ③鄹,侧留切,地名,是孔子的家乡。《说文》和《左传》字作郰。这里的“鄹人”,指孔子的父亲鄹人纥。(鄹人纥见《襄公十年左传》;《史记》作叔梁纥。今家语以纥为鄹大夫,不足信。)
  [今译]
  孔子进入太庙,对每一件有关太庙祭典的事都要向人请教。有人说:“谁说鄹人的儿子懂得礼!他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就是礼呀!”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今注]
  ①马曰:“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仪礼·乡射记》:“礼射不主皮。”注:“不主皮者,贵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不待中为隽也。”按:《仪礼》里所记的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都是礼射,而不是习武的射。上文“必也射乎”和这里的“射不主皮”,都指礼射讲。皮,指射侯。礼射的侯,亦有不用皮的,这个皮字,乃包括皮侯和布侯讲。马郑解主皮,稍有不同。马以主为专主,不主皮,言不专主于中皮。郑主仪礼,似说礼射只问和容,能和容,即不中皮亦得为隽。
  ②马曰:“为力,力役之事。亦有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刘疏:“为,犹效也;言效此力役之事。即孟子所云‘力役之征’也。《说文》:科,程也。《广雅释言》:科,品也。”)按:国家征用民力,随人的体力强弱而分类,似是很合理的事情。(刘敞《七经小传》,不从马融的说法,以为“为力不同科”句乃是解释“射不主皮”句的。在意义上,刘说固很可通,但就语句结构讲,则马说较为明净。因为照刘氏的意思,则经文似当做:
  子曰:“古者射不主皮,为力之不同科也。”(或:)
  子曰:“力不同科,故古者有射不主皮之道也。”(或:)
  子曰:“古礼射不主皮,力不同科故也。”
  若如现在的经文,以“力不同科”说“射不主皮”的缘故,则记《论语》的人的文理便稍嫌迂曲。朱子当因“为力不同科”句乃“射不主皮”句最好的解释,所以依刘说作注,而忽略了经文文理的问题。)
  [今译]
  孔子说:“礼射重和容,不以矢镝及侯为主。使人民服役,须因各人的体力而分科,这是古代的道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①。子曰:“赐也,尔爱其羊②,我爱其礼!”
  [今注]
  ①去,起吕切。(广韵除去的去上声;离去则去声。)告,古笃切。朔是中国旧历每月的头一天。告朔,是天子把一年十二月的朔政(历书)布告于诸侯。告朔的饩羊,是每个诸侯的国家所预备的生羊以招待天子颁历的使臣的。在孔子的时候,天子既没有颁历的事情,而鲁国每年所预备的饩羊亦为空设,所以子贡想要废止这个饩羊的供给。(“告朔”的意义,异说很多。这里是根据刘台拱《论语骈枝》的说法的。“告”,《经典释文》音“古笃反”《集注》同。但《论语骈枝》主张“告读如字”,似亦合理。颜渊篇“忠告”的告同。)
  ②爱,是吝惜(舍不得)的意思。(孔子当亦知道空设饩羊的无谓,但想到国家的政令不行,还有什么心情计较到一只饩羊呢!“爱礼”的话,足见孔子“爱人”的苦心!他所以爱礼,当然以为礼教能兴,乃是“天下太平”的基础。)
  [今译]
  子贡想要把告朔的饩羊废止了。孔子说:“赐,你舍不得那个羊,我却舍不得那个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Source】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自序《论语今注今译》凡例
卷一 学而(1)卷一 学而(2)卷一 学而(3)卷一 学而(4)
卷一 学而(5)卷二 为政(1)卷二 为政(2)卷二 为政(3)
卷二 为政(4)卷二 为政(5)卷二 为政(6)卷三 八佾(1)
卷三 八佾(2)卷三 八佾(3)卷三 八佾(4)卷三 八佾(5)
卷三 八佾(6)卷三 八佾(7)卷四 里仁(1)卷四 里仁(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