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與《明報》   》 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張圭陽 Zhang Guiyang

  雷煒坡寫新聞特寫時沒有署名,寫其他專欄則有。用過的筆名有:柳聞鶯、柳文鵬、倚紅樓主、倚翠齋主、徐實(雷母親姓徐)。雷煒坡的叔父為一間電影公司經理,與娛樂界很熟,所以雷煒坡藉助這個關係,也認識一些娛樂圈人,故此"伶星專欄"時有獨傢消息,雷煒坡以柳聞鶯筆名寫"伶星專欄"外,還以同一筆名每天寫兩段影評,都得到讀者好評。
  當時《明報》資本有限,雖然能夠出高薪請來雷煒坡,卻沒有太多經費繼續去挖角,請不起大記者,衹好全部請新人。當時的記者有:韓中旋(前《成報》總編輯)、金沙(即作傢張君默)、王若𠔌(移民加拿大,為《京華日報》總編輯)、竜國雲(即名作傢陳非,後為《明報》副總編輯,已逝)。
  當時《明報》以發掘新聞為主,人無我有,走偏鋒,小報形式,大報取材。當時香港社會上最受歡迎的是社會新聞,尤以《晶報》、《商報》的社會新聞做得最好。《明報》在寫稿上,努力把序稿寫好,走偏鋒,註重特寫。
  《明報》在港聞采訪上,常常得《晶報》支持,《明報》的記者是步行團,沒有采訪車,有時坐《晶報》的車去采訪。《大公報》的朋友也很支持《明報》,經常嚮《明報》提供新聞。金庸辦《明報》之前仍在《香港商報》寫《射雕英雄傳》,之後在《明報》寫《神雕俠侶》,都用一個"雕"字,目的也是爭取《香港商報》的讀者轉過來看《明報》。
  為香港居民服務
  為了爭取香港居民讀者--如其他中文報紙,《明報》采用了多種方法,解答讀者生活上的問題。1960年3月推出的"包教曉信箱",答復讀者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1960年5月20日,《明報》創刊一周年,出紙兩張,其中有兩版為"香港人備忘錄"特輯,編者強調:"香港作居民,難免會頭暈,有此備忘錄,遇事不求人。"(1960年5月20日《明報》)
  特輯共有三十個題目,如:
  *被老闆炒魷魚,有資格可以出雙糧,如要打官司可請教勞工處;
  *如何領取回港證,詳細辦法逐一講,帶埋細佬哥離港,小心渠唔返得來;
  *此係九九九,求急可隨手,講玩唔應該,而且無地走;
  *考警察九項條件不可不知;
  * ……
  1961年2月27日,《明報》刊出人口調查實用表格,"教你怎樣填寫人口調查表格"。3月1日還徇衆要求,再次刊登表格。
  這些表格和特輯,讀者對象非常明確,是為了爭取由內地到香港定居的新移民。1961年5月,《明報》進一步強化報紙實用的價值,刊出"小學會考試卷範本",附上答案,供學生們參考。
  為了增加銷量,《明報》不定期推出"有奬填字遊戲",這種遊戲,一直持續到1960年年中為止。第一期填字遊戲在1959年6月23日見刊。"有奬填字遊戲"的奬品,會是伊人牌高級優質恤衫一件,或是高級餅幹一罐,或是名貴絲襪一對,為了鼓勵參加者買《明報》,填字遊戲會分兩日舉行,參加者一定要填好連續兩天的表格,才能符合參賽資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1)第2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第3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3)第4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第5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5)第6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1)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第8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3)
第9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4)第10節:第三章 野 馬(1)
第11節:第三章 野 馬(2)第12節:第三章 野 馬(3)
第13節:第三章 野 馬(4)第14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1)
第15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2)第16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3)
第17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4)第18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5)
第19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6)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第21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1)第22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2)
第23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3)第24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