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炜坡写新闻特写时没有署名,写其他专栏则有。用过的笔名有:柳闻莺、柳文鹏、倚红楼主、倚翠斋主、徐实(雷母亲姓徐)。雷炜坡的叔父为一间电影公司经理,与娱乐界很熟,所以雷炜坡借助这个关系,也认识一些娱乐圈人,故此"伶星专栏"时有独家消息,雷炜坡以柳闻莺笔名写"伶星专栏"外,还以同一笔名每天写两段影评,都得到读者好评。
当时《明报》资本有限,虽然能够出高薪请来雷炜坡,却没有太多经费继续去挖角,请不起大记者,只好全部请新人。当时的记者有:韩中旋(前《成报》总编辑)、金沙(即作家张君默)、王若谷(移民加拿大,为《京华日报》总编辑)、龙国云(即名作家陈非,后为《明报》副总编辑,已逝)。
当时《明报》以发掘新闻为主,人无我有,走偏锋,小报形式,大报取材。当时香港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是社会新闻,尤以《晶报》、《商报》的社会新闻做得最好。《明报》在写稿上,努力把序稿写好,走偏锋,注重特写。
《明报》在港闻采访上,常常得《晶报》支持,《明报》的记者是步行团,没有采访车,有时坐《晶报》的车去采访。《大公报》的朋友也很支持《明报》,经常向《明报》提供新闻。金庸办《明报》之前仍在《香港商报》写《射雕英雄传》,之后在《明报》写《神雕侠侣》,都用一个"雕"字,目的也是争取《香港商报》的读者转过来看《明报》。
为香港居民服务
为了争取香港居民读者--如其他中文报纸,《明报》采用了多种方法,解答读者生活上的问题。1960年3月推出的"包教晓信箱",答复读者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1960年5月20日,《明报》创刊一周年,出纸两张,其中有两版为"香港人备忘录"特辑,编者强调:"香港作居民,难免会头晕,有此备忘录,遇事不求人。"(1960年5月20日《明报》)
特辑共有三十个题目,如:
*被老板炒鱿鱼,有资格可以出双粮,如要打官司可请教劳工处;
*如何领取回港证,详细办法逐一讲,带埋细佬哥离港,小心渠唔返得来;
*此系九九九,求急可随手,讲玩唔应该,而且无地走;
*考警察九项条件不可不知;
* ……
1961年2月27日,《明报》刊出人口调查实用表格,"教你怎样填写人口调查表格"。3月1日还徇众要求,再次刊登表格。
这些表格和特辑,读者对象非常明确,是为了争取由内地到香港定居的新移民。1961年5月,《明报》进一步强化报纸实用的价值,刊出"小学会考试卷范本",附上答案,供学生们参考。
为了增加销量,《明报》不定期推出"有奖填字游戏",这种游戏,一直持续到1960年年中为止。第一期填字游戏在1959年6月23日见刊。"有奖填字游戏"的奖品,会是伊人牌高级优质恤衫一件,或是高级饼干一罐,或是名贵丝袜一对,为了鼓励参加者买《明报》,填字游戏会分两日举行,参加者一定要填好连续两天的表格,才能符合参赛资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