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再回過頭來講“知恥”。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要在心中建立起一個標準,一條底綫,也就是有羞恥心。它是一個人言行的底綫,有羞恥心,他就會自律,自覺不做不道德的和會招致恥辱的事;在他做了錯事的時候就會於心不安,努力去改正。有恥才能有所不為,才能自覺走上正道,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無所不為,不可救藥。所以知恥歷來為中華文化所重視,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孔子講治國,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提出治國要通過道德教化使百姓“有恥且格”,有羞恥之心,自覺走上正道;講個人修養要求“行己有恥”。孟子則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恥矣。”強調“有恥”是維持社會安定的支柱和做人的基點,“無恥”是最大的恥辱。
為了說明“知恥”的重要,我可以舉一個小例子。現在社會很頭疼的事情——作弊的風氣,為什麽會愈演愈烈?為什麽很難遏製?我覺得問題就在人們不以作弊為恥,找種種理由為它辯護。很多年前學校作弊的問題就比較嚴重了,當時我在清華,那時候學校想了很多辦法,要遏製這個作弊問題,采取很多措施,另外規定了很嚴厲的懲罰辦法,作弊被抓住之後,捲子零分,全校通報——這是很嚴重的懲罰。有一個學生作弊被抓住了,依照規定就全校通報,公佈出去了。這個學生是清華子弟,他的父親在清華工作,公佈出去之後,父親一看通報,覺得太丟人了,這樣的事怎麽出現在我兒子身上,有幾天都怕去辦公室,覺得沒有臉見同事。這是一種羞恥感,覺得這個事情是非常可恥的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是發生在自己兒子的身上,也覺得很可恥。再看這個兒子——當事人,他反而沒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為什麽呢?因為作弊不是他一個人,班上很多人,但是他被抓住了,他就把一切攬在自己身上,他說就是我一個人,沒有同夥,沒有其他人合作。班上同學就說他是好樣的,夠哥們兒,夠義氣。他們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那麽想一想,這樣的狀況,給他一個通報,給他零分,能起到作用嗎?起不到。他頂多稍稍收斂一些,衹要有機會他還會作弊,會做得更嚴密一些,讓你不要發現他。這個是什麽,就是“免而無恥”。衹有像他爸爸一樣,真正覺得可恥,沒有臉見人,擡不起頭來,他下次就絶對不幹了。這個就是“行己有恥”“有恥且格”。要真正從內心裏覺得這樣的事不應該做,才能自覺有所不為,這也是我們現在那麽強調要建立榮辱觀的道理所在。這是第三點。
再一點,就談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子曰:“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顔淵》)
“禮”是一種社會規範,也就是一種規矩。“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要求我們的一言一行,看什麽,聽什麽,說什麽,做什麽,都要合於道德禮儀規矩的要求。我們講道德,常常有人說,道德是虛的,是道德還是不道德,沒有辦法檢驗和把握,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在孔子那裏就解决了,就是通過“禮”。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說“仁”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符合禮的要求的,就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衹要一切都依禮去做,就是仁了。這就把道德的要求落實到了“禮”的規範上來,“禮”也就成為檢驗道德的實際的標準。所以,凡事都要想一想這樣做合適不合適,不合適的就不做。有一位校長給學生提了一個要求,叫做“動靜合宜”,這四個字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要求,就是一舉一動都要合乎規矩。
禮是反映社會關係,維係社會安定的,因而它也隨社會的變遷而變化——古代的禮很多不適用了,要淘汰,要廢除;有的則還可以繼續適用,要繼承,發展;同時又需要有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新的禮、新的規矩。具體的禮是變化的,可以廢除、拋棄,而禮是不可缺少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沒有禮就沒有秩序,沒有和諧。
關於禮的一個現實的例子就是旅遊文明。我們社會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高聲喧嘩、不守秩序、搶先加塞兒等陋習,影響到社會和諧、民族聲譽。過去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現在卻常常被外國人批評,說中國人不文明。那麽,究竟怎樣纔是文明,怎樣落實?最近中央文明辦和國傢旅遊局發佈了《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它們不具有法律的性質,但裏面提出很多具體的要求,這些要求反映了現代文明的要求。你按照這個去做,做得很好,說明你這個人有一定的文明素質,如果你這個做不到,說明你這個人在精神文明方面還不夠現代人的標準。可以說,這就是現代生活的一些禮。這個是很重要的,不是說我思想好就行,不拘形式,也不行。文質彬彬,然而君子。文是表現在行為和外表上的,質是內在的道德品質,必須是這兩個方面非常好地協調配合,這樣纔是君子。
有人想製定法規,用高額罰款的辦法治理隨地吐痰和不守交通規則等問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可能收效於一時,但衹能治標不能治本,結果會是治不勝治,“刑繁而邪不勝”(荀子語)。還有一些問題,如天安門廣場節日的垃圾問題,則根本無法以法規處理。這類問題的處理,主要不是靠法,而是要靠禮。
要守禮,就要有所節制,“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與外界接觸,情就發而表現為行動,這是自然的。但人生活在群體中,所以對情的表達也須有所節制。2006年世界杯,給人印象最深的黃健翔的那次“瘋狂”的解說和齊達內的最後一頂是很好的說明,他們的行為可以理解,是真實情感的流露,問題在於缺乏節制。
總之,要從每一件小事情做起,見義勇為;心中要有他人,行忠恕之道;要行己有恥,知榮辱,有所不為;行為要節制守規矩,動靜合宜。這樣去做,就可以通過切身實踐把傳統的儒傢學說及其核心價值體現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然後再推廣和普及到整個社會。
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