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饮食文化 》 糧食戰爭 》
第20節:糧食戰爭(20)
拉吉-帕特爾 Raj - Patel
但是,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確能夠預測這種恐慌。微觀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註意到了世界不可能在一天的時間裏重新開始。要把資源重新分配,就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發出市場信號。所以,當價格浮動時,我們可以把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時、短期和長期。在“即時”期間,當價格信號突然變化時,吃驚的生産者除了繼續生産別無選擇。在短期時間內,生産者改變生産的商品種類,而在長期時間內,供需逐漸達到平衡。
在墨西哥,當玉米價格下跌時,許多農民收到的信號是他們必須依靠自己。政府在推諉責任,農民最好找到其他養傢糊口的辦法。農民們面對着下跌的玉米價格時選擇的做法是種植更多玉米,以此增加收入,以應對他們自己無法自給的那些商品的漲價。雖然,自由市場的假設是農民可以轉而種植其他作物,但事實是,基本上沒有農民具備轉産所必需的財力。缺乏資金、技術和銷售網絡,所分配的土地土壤質量差,沒有灌溉設施,而玉米又非常適合現有條件,在此情況下,農民沒有別的什麽選擇。所以,在北美自由協定實施之後,那些可以提高種植量的農民衹有選擇提高玉米種植量。
但是,有些農民陷入了絶望。在印度,農民自殺率在上升。在1990年,印度男性自殺率為3.9/100 000,女性自殺率為0.6/100 000。到了2001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提高到6.1/100 000和1.2/100 000。這是印度全體人口的自殺率。研究發現,農民自殺率要高於這個數字,而與自殺有關的死亡人數的報道幾乎一定是低於實際數量的,這是把那些天主教國傢對自殺的恥辱感考慮在內所做出的斷言。我們不應該把自殺作為我們所感到的社會壓力的唯一出路,不僅因為它生硬而不快地記錄了貧睏和絶望,而且它也削弱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減少身體所受的嚴酷折磨就要減少那些仍然為生存而奮鬥的人們的日常辛勞。農業省份自殺率的飆升(2001年墨西哥東部的坎佩切灣和塔巴斯剋的自殺率分別是9.68/100 000和8.47/100 000),是我們去理解這一問題深層原因的開始,而不是其他的什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糧食戰爭(1) | 第2節:糧食戰爭(2) | 第3節:糧食戰爭(3) | 第4節:糧食戰爭(4) | | 第5節:糧食戰爭(5) | 第6節:糧食戰爭(6) | 第7節:糧食戰爭(7) | 第8節:糧食戰爭(8) | | 第9節:糧食戰爭(9) | 第10節:糧食戰爭(10) | 第11節:糧食戰爭(11) | 第12節:糧食戰爭(12) | | 第13節:糧食戰爭(13) | 第14節:糧食戰爭(14) | 第15節:糧食戰爭(15) | 第16節:糧食戰爭(16) | | 第17節:糧食戰爭(17) | 第18節:糧食戰爭(18) | 第19節:糧食戰爭(19) | 第20節:糧食戰爭(20) | | 第21節:糧食戰爭(21) | 第22節:糧食戰爭(22) | 第23節:糧食戰爭(23) | 第24節:糧食戰爭(24)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