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三國誌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 序
  夫史,非獨紀歷代之事,蓋欲昭往昔之盛衰,鑒君臣之譱惡,載政事之得失,觀人才之吉兇,知邦傢之休戚,以至寒暑災祥,褒貶予奪,無一而不筆之者,有義存焉。
  吾夫子因獲麟而作《春秋》。《春秋》,魯史也。孔子修之,至一字予者,褒之;否者,貶之。然一字之中,以見當時君臣父子之道,垂鑒後世,俾識某之譱,某之惡,欲其勸懲警惕,不致有前車之覆。此孔子立萬萬世,至公至正之大法,合天理,正彝倫,而亂臣賊子懼。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亦不得已也。孟子見梁恵王,言仁義而不言利;告時君必稱堯、舜、禹、湯;答時臣必及伊、傅、週、召。至朱子《綱目》,亦由是也,豈徒紀歷代之事而已乎?然史之文,理微義奧,不如此,烏可以昭後世?語雲:“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此則史傢秉筆之法,其子衆人觀之,亦嘗病焉。故往往捨而不之顧者,由其不通乎衆人,而歷代之事愈久愈失其傳。前代嘗以野史作為評花,令瞽者演說,其間言辭鄙謬,又失之於野,士君子多厭之。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子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誌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詩所謂裏巷歌謠之義也。書成,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齣處臧否,一開捲,千百載之事,豁然於心胸矣。其間辦未免一二過與不及,俯而就之,欲觀者有所進益焉。
  予謂誦其詩,讀其書,不識其人,可乎?讀書例曰:苦讀到古人忠處,便思自己忠與不忠?孝處,便思自己孝與不孝。至於譱惡可否,皆當如此,方是有益。若衹讀過,而不身體力行,又未為讀書也。
  予嘗讀《三國誌》求其所以,殆由陳蕃、竇武立朝末久,而不得行其誌,卒為姦宄謀之,權柄日竊,漸浸熾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姦人乘之。當時國傢紀綱法度壞亂極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進識見不遠,緻董卓乘釁而入,權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滅亡,理所當然。曹瞞雖有遠圖,而誌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為身謀,雖得之,必失之,萬古姦賊,僅能逃其不殺而已,固不足論。孫權父子虎視江東,固有取天下之誌,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瞞可議。惟昭煭,漢容之胄,結義桃園,三顧草廬,君臣契合,輔成大業,亦理所當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關、張之義,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遺芳遺臭,在人賢與不賢。君子小人,義與利之間而已。觀演義之君子,宜緻思焉。
  弘治甲寅仲春幾望庸愚子拝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前言三國誌宗僚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寇立功安喜張飛鞭督郵何進謀殺十常侍
董卓議立陳留王呂布刺殺丁建陽廢漢君董卓弄權曹孟德謀殺董卓
曹撡起兵伐董卓虎牢關三戰呂布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袁紹孫堅奪玉璽
趙子竜磐河大戰孫堅跨江戰劉表司徒王允說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
王允授計誅董卓李傕郭汜寇長安李傕郭汜殺樊稠曹撡興兵報父仇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