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姚淦銘說“老子” Yao Ming Gan said, "I"   》 3月30日  《老子談飲食之道》  姚淦銘      姚淦銘 Yao Ganming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4日 10:14
  老子飲食的智慧同樣體現在他的《道德經》一書中,在《道德經》第十二章,老子說:為腹不為目。簡單地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貪求聲色的悅目,衹要填飽自己的肚子。但是就是在這看似簡潔明快的文字背後,卻隱含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歷史故事,老子因此纔提出他的飲食之道:為腹不為目。
  用歷史凝聚的飲食之道,在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經》中,還不止一處,身為國傢收藏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典籍,在瀏覽歷史中,老子提出他飲食之道的又一點,五味令人口爽。就在中國的歷史上,又有一個因為飲食的錯亂,而釀成了苦果的例子,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歷史轉化為智慧,智慧作用於生活,老子在歷史中總結前人,警示後人。在《道德經》第63章中,老子提出他飲食之道的“味無味”,誰能在魚蝦肉蟹,山珍海味中品出它的無味?誰又能在粗茶淡飯、苦瓜鹹菜中品出它的有味來呢?歷史上又有哪位人物真正做到了“味無味”呢?
  在無味中體味它的有味,在有味中體味它的無味,老子辯證的理論在《道德經》第67章中又更加深化,他又提出“甘其食”飲食之道,“甘其食”又包含着什麽樣人生智慧?誰又是歷史上“甘其食”的典範?敬請關註《百傢講壇》,您將在那裏找到答案。
  (全文)
  現代人對健康是越來越重視了,所以我們有一個新的理念,叫健康是金。人活在世上,最後體會出來的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所以健康是人生中間最重要的財富,也是成色最好的、最閃光的黃金。那麽,我們想一想,人要健康,除了心態以外還有一個就是飲食問題。老子活了160多歲,有的說,老子活了200多歲,他必定有他大的智慧,他的健康智慧肯定是很傑出,包括他的飲食智慧。
  今天我們先講第一點,老子的飲食之道,為腹不為目。老子這個哲學家,中國的智慧之父,對於飲食他是琢磨得透而透、深而深。他對日常的飲食琢磨得很透很細。今天我們說明飲食之道,飲食之道,這有一個問題啊,為什麽中國的這麽多的文字,要拿出兩個字來,一個是飲,一個是食,把它拼起來是飲食。表面上看很容易,其實這裏面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基因。同志們看,一個是飲,一個是食,拼起來就叫做飲食。所以中國古代人這個飲食缺一不可,是由兩個元素構成。同志們如果想了,每天早晨大傢要上班,匆匆忙忙,來不及吃了,一個手拿個面包,或者拿一個大餅,啃着就上班,按照古人的觀點來說,你不是一頓正兒八經的一餐飯。因為你缺少一個東西,飲沒有,你衹有食,不是飲。如果你一面啃着一個面包,一面喝一個礦泉水,對了,飲食。不要小看這兩個字,就是告訴你,中國古代飲食的一個結構,由兩個元素組成,這兩個元素當中,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結構,裏邊的道道太深太深了。老子就觀察這些,普通的日常的東西,上升為他的飲食之道,上升為他的高級智慧,哲學思維。那麽他的智慧從哪裏來的?一個是從他現實的生活當中來的,比如烹煎一條魚,還有一個智慧是從歷史當中來的。人沒有歷史不會深刻,人不知道古代不會深刻,所以我們也講,老子前面飲食的歷史是促成他這種智慧的升華。
  我們看看夏代的王是怎麽吃的,夏王朝的最後一個亡國之君叫夏桀。大傢知道,這個夏桀很荒蕪,他不僅好美色,而且好飲食。當時,他有一個寵愛的妃子叫妹喜,這個妃子他非常喜歡,整日整夜地陪着她和她一起喝酒,她的話句句都聽。那麽這個喝酒就非常古怪,你看肉是山,肉堆成山,肉幹,幹的幹肉挂起來就是一片樹林。這個酒是怎麽回事呢?整天喝酒,這個酒不是一杯一杯,也不是一瓶一瓶,也不是一甕一甕,幹脆就在地上挖了一個酒池,大傢喝,然後吃,大傢吃,你看在肉山上,在肉幹的林裏,在酒池上,大傢這麽飲酒,你看看,怎麽飲法?他不是一杯一杯吃的,叫牛飲,像條牛一樣的飲。人就趴在那裏咕咚咕咚地喝,這個牛飲多厲害,一喝要喝多少,不得了。當時記載叫做“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不得了啊不得了,他還搞比賽,一打鼓,大傢,這批臣子,這批宮女們都衝到那個酒池邊上去了。然後大傢趴在那裏牛飲,像牛一樣飲,你看看還做比賽,比賽了以後,有的人喝醉酒,喝醉酒,撲通撲通都淹死在酒池裏了,還有的人喝醉了酒,跌跌撞撞回去了,跑到水邊上,淹死在水中間。腐敗,腐敗。歷史很奇怪,所以歷史學家往往說歷史有驚人的相似處。到了商代,末代的君王又出來了,叫紂王,商紂王不僅是飲食腐敗,同樣是愛好美色。商紂王寵愛的妃子,大傢知道叫妲己,也是為妲己之言聽,妲己怎麽說,我怎麽做。妲己那樣說我那樣做,很奇怪也是肉的山,幹肉的林,也是挖了酒器。哎呀,你看看,而且更荒誕,叫男女裸體,在裏面跑來跑去跑,整夜暢飲,尋歡作樂,你看這個國傢不要滅亡嗎?老子對這些歷史是非常刻骨銘心。老子在書裏就這樣說了,他說,如果哪一個朝代,朝廷上很骯髒,田地很荒蕪,糧倉是空虛的,但是卻有那麽一幫人,穿着華麗的衣服,帶着鋒利的寶劍,美食吃不夠,他說,如果這樣的話那麽就危險了,這批人就叫盜誇。什麽叫盜誇?就是強盜頭子。深刻。老子在書中又說了,老百姓為什麽饑餓?老百姓為什麽沒有飯吃?是因為上面徵收的稅太多了。這樣老子就把飲食的兩面深刻地揭示出來,一方面花天酒地,不是一般的花天酒地,挖了酒池這樣,一邊是老百姓沒有飯吃。所以老子對飲食之道是琢磨得透又透。正因為經過現實的觀察,還經過歷史的考察,所以老子提出一個理念,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一個標題,為腹不為目。他提出這個理念,聖人為腹不為目,什麽叫為腹不為目呢?就是說腹是表示一個人的基本的生存條件和物質條件,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大傢聽聽看。大傢在大城市裏面都有一個經驗,什麽經驗?交20塊錢,交30塊錢,你可以進一個自助餐廳,然後那裏面吃的東西那麽多,東西隨便你吃,老闆很聰明啊,聰明在什麽地方?我不會虧本,聰明在什麽地方?每個人的肚子是有限的,24小時你吃不下的。飯你就吃個兩斤夠了,最多吃兩斤,五斤吃不下的,牛肉吃兩斤,三斤吃不下,再大的口量,腹有限。但是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麽一個商場,叫自助商場,什麽叫自助商場?你比如說出三千元,三萬元,進我這個商場,衹要你眼睛看中哪樣東西你就拿,那還得了啊,我一進去看到高檔汽車我拿回去,眼睛看到什麽東西就拿回去,眼睛看到什麽,眼睛多厲害,眼睛說得不好聽,是貪欲的。所以老子非常深刻,打了這麽一個比方,叫為腹不為目,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但是如果不打這個比方的話,大傢比較難懂。這樣以來大傢就懂了,眼睛是什麽呢?無限的欲望,肚子衹有這麽一點容量,所以老子非常深刻,聖人的飲食之道是吃飽肚子,還有基本上不寒冷,有衣穿。行了。所以王弼他就註釋,為腹是以物養己,深刻,什麽叫為腹?就是把外部的事物來滋養自己的生命,為目是什麽?是以物役己,把外面的事物來奴役自己。那就不對了,那就人變成物化了,人物化了,什麽叫人物化了?你喜歡金錢被金錢物化了,你喜歡美色被美色物化了,你喜歡喝酒被酒物化了,這叫為目不叫為腹。所以老子非常深刻,首先一個飲食之道是什麽呢?就是人要為腹,不要為目,吃飯是這樣,飲食是這樣。
  下面我們就要進入第二點。
  第二點,老子的飲食之道叫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剛纔講了,聖人應該為腹不為目,也就是不要有貪欲,飲食也是這樣,不要貪欲,接下來他跟講了又一個深刻道理,就是五味令人口爽,什麽叫做五味?五味就是酸味、苦、辛,鹹,還有甘的味道,這叫五味,這個五味表示什麽呢?不僅表示這五種東西,還表示調味出來的美味的食品。所以五味又指美食。什麽叫口爽呢?口爽的爽就是差錯,所以我們有一個成語叫毫釐不爽,毫釐不爽的“爽”就是差錯的意思,就是一分一絲都不錯,五味口爽就是美食吃得太多了,嘴巴,口感,口角發生錯亂了,你辨不出美食的味道來了。老子這個智慧即來自於現實生活,又來自歷史。下面我們就來舉個現實生活當中的例子。
  我們舉一個南方人,再舉一個北京人,南方人我們舉上海人。一個上海人,如果天天去吃山珍海味,參加宴會,吃到最後,他都辨不出來了。這些山珍海味怎麽沒有味道了?相反上海人回去以後,幾毛錢的鹹菜,非常有味道,這叫五味令人口爽,發生錯位。再舉一個北京人,天天有飯局,天天去吃山珍海味,一傢一傢吃過來,吃到最後也五味令人口爽,吃不出味道來了。還是發現普通的炸醬面有味道,這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嗎?所以老子的智慧很深刻,從哪裏來?就從人民大衆生活的土壤當中滋生出來,升騰出來,升華出來,再從歷史來看,我們就來看看老子那個春秋時代的飲食的情況。
  在春秋時候有五霸,中間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霸主叫齊桓公,這個人雄纔大略,是個大政治傢,他的得力助手就是管仲,管仲幫助他成立霸業。這個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傢,而是一個極大的美食傢。你看看,這個人什麽美食都吃過了,吃到後來,五味口爽了,覺得今天的美食怎麽沒味道,昨天的美食也沒有味道,明天再吃還是沒味道。於是他就想了,他就對別人說,他說,都沒味道,那個人就說,那你想吃什麽?他說我想吃人肉,他想吃人肉,他想我不僅要吃人肉,我還要吃嬰兒的肉,他不僅要吃嬰兒的肉,而且要吃蒸嬰兒的肉,不是水煮的,不是什麽紅燒的,不是的,要蒸的,原汁原味的。你看看,美食發展到這種地步,已經毒害了一個人的美好的心靈。這可怕。他說,“惟蒸嬰兒之未嘗”,吃到現在,衹有蒸嬰兒這道美食沒有吃過。他說了,說了就有人拍馬屁。哦,知道了,你想吃蒸嬰兒,有辦法。他的一個廚師叫易牙,易牙這個人,烹飪水平極其高,手段非常高明,哦,你要吃蒸嬰兒,行,他回到傢裏,就把自己的嬰兒殺掉了,殺了以後,他真的把自己的孩子蒸了送上去,送上去一吃,齊桓公一吃,美啊。其實並不一定美,是因為他從來沒吃過,不,他覺得非常美,很高興。你看看,美食如果把握得不好,不僅是毒害了人心,出了人命,而且種下了極大的災禍,災禍來了。管仲多聰明的政治傢,他一看不對頭,這個事情做得不對啊,後來管仲老了,臨死了,臨死了他要交代,他要跟齊桓公交代幾句重要的話,我把這個國傢和你兩個人,治得好好的,死了以後不要出問題啊,他最後就講了非常重要的話。他說齊桓公齊桓公,你得當心,我死了以後,你有四個小人千萬不能用,千萬不能用啊。齊桓公說哪四個小人?他說中間有一個人就叫易牙。齊桓公說怎麽回事,他說你想想,人作為父母的,哪一個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竟然把自己的孩子殺了蒸了給你吃,討你好,你想想看,他會真的愛您嗎?齊桓公一想有道理啊,人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孩子殺了來蒸給我吃,他會真的愛我嗎?他說,你放心我記了。管仲一死,齊桓公頭腦很清楚,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人物,行,我記住他的話,按照你的既定方針辦,就把這四個人包括易牙四個人罷了他們的官了,不做了,你們不做官。這不是蠻好嗎,你看看,美食美食,飲食飲食,有時是非常麻煩的,時間一長,這個美食傢熬不住了,為什麽?易牙是他手下做飲食做得最好的人,易牙給他貶走了,不要他來了,手下沒有一個人手藝比他高,所以他的菜、飯一吃沒有味道,一吃沒有味道,他就想這個人了,哎呀,少了個易牙不行啊,忘了,忘了,徹底忘了,忘了管仲的話。於是又把他叫回來了,沒有你我不行,我這個飲食沒有味道,然後把他叫來。以後不得瞭瞭,四個人勾結起來,四個人都回來了,勾結起來造反。造反了以後,不得瞭瞭,把這個齊桓公,關在一個小房子裏,不讓他出來,國傢一片亂糟糟,這是一個美食傢,是一個大政治傢,是個春秋五霸的霸主。現在被關在小房子裏面,要吃飯,沒有吃,渴了要喝水,沒有人給他送來。日子好難過,我在想,他在這個時候一定會反思人生的問題,一定會反思人生和飲食之道的問題。那個時候吃遍美食,蒸嬰兒,今天要口飯都沒有,要口水都沒有。後來,有一個衷心耿耿的宮女,從一個小洞裏爬進來,這個宮女是忠心耿耿的,爬進來以後好不容易給他弄的飯,弄來水給他喝,他當然很感動。然後告訴他,她說壞了,你啓用的四個人已經把你的國傢都分掉了,道路十天不通了,她說我是拼着命好不容易鑽了個空子進來給你送飯。但是對不起了,這是你的最後一頓飯了,下面我沒辦法再來了。這個時候聽到這兒,心如刀絞,他就怎麽樣?後來他就拿了一個頭巾把自己蒙起來,自殺了。其實,也就是餓死了,歷史,歷史,歷史,歷史,歷史就是最大的諷刺。你是這麽一個美食傢,最後就叫你餓死了,這多有意義啊。死了以後,大傢不知道啊,死了以後過了好多好多天,發覺不對啊,這個房子裏面爬出這麽多小蟲啊?蛆蟲啊,不對,怎麽爬出這麽多,開房子進去一看,齊桓公死在那裏,一代君王,一代大美食傢,就是為了美食最後死的這麽慘。同志們想想看,老子是周守藏者史也,他是非常熟悉歷史的,這種歷史,他怎麽會不知道?這種歷史他怎麽會不感觸?所以他對聖人提出來這樣一個剛纔的觀點,叫為腹不為目,所以他提出這樣的觀點,叫五味令人口爽,不僅是口爽,把你的心靈都腐爛了。
  所以你看,美好的飲食,審美的東西一旦變了味,那就是糟糕了,所以老子的五味令人口爽是如此智慧,生活、歷史、歷史、生活,出來了。
  第三點是老子飲食之道味無味,味無味。老子說了,他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是一種相當高級的人生智慧。幹無為的事,做無事的事,體味無味的東西,飲食要做到味無味,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幾個層次,第一,味無味,什麽叫味無味?味無味深刻啊。就是說,你要從沒有味道的東西當中,飲食當中體味出它的有味來,體味出它的美味來,這就叫味無味。同志們看,我們吃的是素菜,咬的是菜根,但是我們要能從粗茶淡飯菜根當中品味出美來,品味出人生的安定,飲食的安靜,提煉健康的理念,提煉出人生的恬淡的這種幸福,那多好。我並不是吃肉,我沒有山珍海味,沒有上高級餐館,我就是吃我的粗茶淡飯,我就吃我的菜根,我照樣能吃出我的一種心態來,我的幸福感來,我的愉快感來,我的安全感來,這是多大的智慧。第二個,什麽叫味無味?我一定要吃菜根啊,我一定要吃粗茶淡飯,我條件好,我經濟收入高。老子又深刻,深刻在什麽地方?當你吃到有味道的東西,吃到美味的東西,你吃了以後要像無味一樣。譬如說,你條件是好,你級別高,幹部做得大,但是你吃有味的東西你要註意,你要味出它的無味來。什麽叫無味?就是你不要老追求它,迷戀它,然後不斷貪欲,今天換,明天換,今天美了明天還要美,後天更美,再後天還要美,不行。你吃到美食要適可而止,你還要體味不是美食的有味,然後達到一種飲食結構的平衡。如果吃得比較粗糙的食物,粗茶淡飯,老子還教你,你也不要不滿足。你不要老羨慕人傢高檔的東西,這也叫味,所以是何等深刻,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咬得菜根香,百事做得。所以窮人傢的孩子你看看,他不是高幹子弟?窮人傢的孩子吃的是菜根,照樣香,叫咬得菜根香,百事做得。什麽叫百事?就是各種事我都可以做,深刻,智慧。
  那麽我們要看看,老子他本人的情況,當然書上記載的比較少,我們可以推理,老子是國傢圖書館的館長,同志們想想看,必定有許多高級宴會參加。這個推理可以推出來的,他既然是國傢圖書館的館長,他當然吃過很多美味的食物,他當然吃過很多高級的宴會。但是他就有這個心態,味無味,什麽叫味無味?我是吃過好多高檔的東西,但是我並不以為我吃過這些東西,就高人一等、貴人一等、富人一等,不,無味。我還是吃我的那個粗茶淡飯,註意,所以他能夠活到160多歲或者說200多歲。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聖人孔子,孔子這個飲食之道也是這樣。孔子這個人,他吃飯可挑剔了。孔子這個人怎麽吃飯挑剔?我們大傢熟悉他兩句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什麽意思?我吃的飯,米要精了又精,精了又精,要精米,上等精米,我吃的肉要怎麽樣呢?要切得要細,還要細還要細,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還有好多講究。你看看,不到吃飯的時候我不吃,一上來一看這個菜燒得烹飪不適當,我不吃。吃飯的時候沒有肉醬調味我不吃,一上來一看,這碗肉怎麽割得不方正呢?我不吃,再一看,這個肉哪裏來的?街上肉店上買來的熟肉,我不吃。這個酒哪裏來的?街上酒店裏的,我不吃。哎呀,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大傢就說了,我們以為孔子都是聖人,經你這麽一說怎麽是個疙疙瘩瘩的人啊?不是,大智慧。什麽大智慧?珍惜生命,保護生命,你想想看,熟肉店裏的肉他能吃嗎?可能有細菌肝炎啊,那個酒偽劣酒,工業酒精啊,舉個例子,怎麽吃啊?那麽你看看,他為什麽這個米要舂得又細,肉要切得又細,為什麽?因為他是一個美學家,審美的,他講究美食,他會品味美食。另外,為什麽這個肉割得不正他不吃,因為他是講“禮”的,你這個肉切得歪歪扭扭,不成體統,不合“禮”,所以我不吃。都有一些理念在此。這樣一來,你看看我們印象當中孔子很註意衛生,很審美、很講究禮,但是還要註意到,孔子有非常可愛的一點。孔子是怎麽可愛呢?他說過,他說“飯素食,麯肱而枕之”,他說這是我的一大樂趣。什麽意思?你別看我剛纔跟你說的,這個也不吃,那個也不吃,什麽也不吃,但是我能夠吃素菜,吃粗食,就能夠喝水,就好像他的學生一樣,一點飯,一點水我照樣吃得很開心,多偉大的人格,能上能下,能精能粗,能美能醜,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味無味,吃到好的東西不露聲色,吃到不好的東西照樣很審美。
  下面我們要講第四點,老子說過一個著名的話,他說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什麽意思?儘管你這個地方很落後很小,但是你要認為你吃的東西是最美好的。儘管你穿的衣服很薄,但是你要認為你自己穿的衣服是最美的。儘管你居住的地方很簡陋,但是你要認為你居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儘管你的風俗不大先進,但是你要認為你那裏的風俗是最優等的。那麽我們就抓住他一句話,叫甘其食,什麽叫甘其食?就是認為我吃的東西是最美好的。為什麽這麽講?今天大傢要吃肉很方便了,古時候要吃肉不方便,所以做官的人叫什麽呢?叫肉食者,今天我們叫當官的叫當官者,古代我們就叫肉食者,吃肉的人吃肉的人就是當官的人,當官的人就是吃肉的人。就是說一般的老百姓是吃不到肉的,平時是吃不到肉的,很少吃。那麽老子就提出這樣一個理念,儘管老百姓吃的東西很糟糕,但是你要有這樣一個信念,你要這樣審美的說,我吃的東西就是甘,甘就是美好。這可是了不起的信念。你看,他利用這句話提醒別人,別看你吃得是那麽好,但是你要學會說不,就是你做官的人,生活條件非常好的人,你要學會對自己的飲食說不。什麽意思?你不要留戀,你不要貪戀,你應該面對自己說不,你應該體會到粗茶淡飯的那種香味,那份安寧,那份對健康的留戀。中國的皇帝這麽多,你看看,很可憐啊,我們的學者根據現有的資料,什麽資料?就是皇帝有生年的,有卒年的,就有生死卒年,不是好統計他們的壽命嗎?凡是皇帝有生卒年月的,找到209個人,中國的皇帝,就是有生年死年的,209個人把他的平均壽命統計一下,請問大傢多少?太可憐了,如果知道這個數字大傢都不願意做皇帝了。39歲。你們看看,皇帝的壽命39歲。你們看看,為什麽?吃得太好了。後宮的美色太多了,你看看。那麽皇帝當中誰是冠軍呢?誰是冠軍呢?乾隆。乾隆皇帝是冠軍,實歲,實足歲數是88,虛歲89,不得了啊,他執政60年啊,不得了啊,他經過4個朝代,不得了啊,他七代同堂啊,七代同堂啊。為什麽人傢平均壽命衹有39歲,他能夠做一個皇帝當中的長壽冠軍?這不是偶然的。乾隆這個人就跟老子的飲食之道是相同的,你看,他不大吃葷菜,以素為主,味無味。五味令人口爽,為腹,為腹不為目。你看看,他完全可以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他不,控製自己,以素為主。他可以喝天下最美的美酒,不,不不不,我恐之。他可以抽天下最美的香煙,當然那個時候不叫香煙,就是煙,他不抽,你看看,他多厲害啊。他吃,不吃太多的肉。他吃,不吃得太飽。他不抽煙,他不貪戀酒,再加上他的鍛煉,再加上他其他一些非常註意的因素。你看,他夏天都不吃冰涼的水的。我們夏天刨冰,冷飲,他夏天都不大吃,非常註意,所以他成為中國的皇帝的冠軍,難道容易嗎?不容易,這中間就和老子的飲食之道相溝通,謝謝大傢!
  (來源:cctv-10《百傢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老子其人3月30日  《老子談飲食之道》  姚淦銘
3月31日  《老子談心理健康》  姚淦銘4月1日  《老子談成功之道》  姚淦銘
7月5日 《老子智慧與女性美》 姚淦銘7月6日 《老子智慧與現代愛情婚姻》 姚淦銘
7月7日 《老子智慧與家庭和諧》 姚淦銘7月8日 《老子智慧與現代式離婚》 姚淦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