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古今詩話 》
古今詩話(二)
李頎 Li Qi
五一、使契丹詩
刁約使契丹詩曰:“押燕移①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②密賜十貔狸。”皆紀實也。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賀跋支,如執衣防③閣。匹裂,小木罌④以色綾⑤木為之,如黃漆。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𠔌粱,嗜肉⑥〕,狄人為珍膳,〔味如豚肉而脆⑦〕。(《總龜》前十八、《類說》本)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二十五。
----------------
①《類說》“移”作“棱”,當誤。
②《類說》“裂”作“製”,下同。
③《類說》“衣防”二字作“房”。
④“罌”原作“瞿”,據《筆談》改。
⑤《類說》“綾”作“綬”。
⑥《類說》無“穴居”二語。
⑦《類說》無此語。《夢溪筆談》“豚肉”作“豘子”。
五二、夜宴詩
施肩吾《夜宴詩》:“麯闌如畫買不眠,①玉爐夜起瀋香煙,青蛾一行十二仙,欲笑不成桃花然。碧窗弄嬌梳洗晚,戶外不知銀漢②轉,被郎嗅罰琉璃③盞,酒入四肢紅玉軟。”(《類說》本)
----------------
①《唐紀》四十一作“蘭缸如晝曉不眠”。
②《唐紀》“銀漢”作“雲澤”。
③《唐紀》“琉璃”作“屠蘇”。
五三、四夷妙賦三酌酸文
錢熙,太宗時進《四夷來王賦》,擢館職。嘗撰《三酌①酸文》。文略曰:“渭川②凝碧,早拋釣月之流;商③嶺排青,不遂④眠雲之客。”⑤又“年年落第,春風從⑥泣於遷鶯;處處羈遊,夜雨空悲⑦於斷雁”。及卒,李慶孫哭之曰:“四夷妙賦無人誦⑧,三酌酸文舉世傳。”(《類說》本)
案:此則出《玉壺清話》捲七,亦見《娛書堂詩話》及何喬遠《閩書》。又《總龜》前四十三引此衹言《詩話》,不言《古今詩話》。
----------------
①《玉壺清話》“酌”作“釣”,下同。
②《閩書》“川”作“水”。
③《閩書》“商”作“高”。
④《玉壺清話》、《閩書》“遂”作“逐”。
⑤《玉壺清話》“客”作“侶”。
⑥《玉壺清話》、《閩書》“從”作“徒”。
⑦《玉壺清話》“悲”作“傷”。
⑧《娛書堂詩話》“誦”作“繼”。
五四、渥窪馬賦
喬彝試《渥窪馬賦》曰:“四夷曳練,翻翰海之驚波;一噴生風,下湖山之碎葉。”(《類說》本)
五五、伐兩京道中槐
貞元中,度支欲取兩京道中槐樹為薪,更栽小桃。渭南尉張造牒曰:“召伯所憇,尚勿翦除;先帝舊遊,豈宜斬伐1乃止。(《類說》本)
五六、有客謂張三影
〔張子野郎中善歌詞,嘗作《天仙子》雲:“雲破月來花弄影”,士大夫皆稱之。子野初謁歐公,迎之坐,語曰:“好‘雲破月來花弄影’,恨相見之晚也”〕。①有客謂張子野曰:“人皆謂公為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②三影?”〔客不曉。公曰:〕③“‘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捲④花影’,‘柳徑無人墜風絮無影’。此予平生〔所〕⑤得意⑥也。”(《類說》本、《叢話》前三十七分分二節)
案:《總龜》前四十有此則,不註出處,但此節後為《古今詩話》,且與《類說》、《叢話》所引同,知亦《詩話》中語,《總龜》偶遺之耳。
----------------
①以上數語據《總龜》補。《叢話》亦有此,但與下文分為二節。
②《總龜》、《叢話》“我”均作“之為”。
③此五字據《叢話》補,《總龜》亦有之,《總龜》“曉”作“諭”。
④《總龜》、《叢話》“壓捲”作“押捲”。
⑤《叢話》有“所”字。
⑥《總龜》“意”下有“句”字。
五七、草詞
林逋詠草詞雲:①“金𠔌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②(《類說》本)
----------------
①《總龜》作“林和靖工於詩文,善為詞,嘗作《點絳唇》雲”。
②《總龜》此句後有“乃草詞爾謂終篇無草詞”二語。
五八、太宗詩
陝府唐昭宗有詞雲:“安得有英堆,迎歸大內中。”逍遙樓有太宗詩云:“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①氣象不侔矣。(《類說》本)
案:《詩史》亦載此事。
----------------
①《詩史》“來”作“歸”。
五九、增三班奉職俸
唐①製:三班奉職,月俸七百〔驛券,羊〕②肉半斤。祥符中,有人題於驛捨③曰:“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洎甚使,④半斤羊肉幾時肥?”朝廷〔聞之,謂如此(何以)⑤責廉〕,⑥遂議增俸。(《總龜》前三十八、《類說》本)
案:此則見彭乘《墨客揮犀》捲一。
----------------
①《類說》、《墨客揮犀》“唐”作“舊”。
②《類說》無“驛券羊”三字,《墨客揮犀》無“羊”字。
③《類說》“於驛捨”三字作“壁”。
④《類說》、《墨客揮犀》“洎甚使”作“何日富”。
⑤《墨客揮犀》有此二字。
⑥《類說》無“聞之謂如此何以責廉”數字。
六○、李至桃花犬歌
淳化中,合州貢桃花犬,甚小而性急,常馴擾於禦榻之側。每坐朝,犬必〔掉尾〕①先吠,人乃肅然。太宗不豫,此犬不食。及上仙,號呼涕泗瘦瘠。〔章聖初即位,左右引令前導,鳴吠徘徊,意若不忍〕。②章聖令諭以奉陵,即搖尾飲食如故,詔造大鐵籠施素裀,置鹵簿中,行路見者流涕。李至作《桃花犬歌》以寄史官錢若水,末句云:“白麟赤鳳③且勿喜,④願君書此懲浮俗。”(《總龜》前一、《宋紀》三)
案:《宋史》二百六十六《錢若水傳》:“太宗畜犬甚馴,……李至嘗詠其事,欲若水書之以戒浮俗,若水不從。”
----------------
①《宋紀》二無“掉尾”二字。
②《宋紀》無“章聖初”至此數語。
③《宋紀》作“白魚赤雁”。
④《宋紀》“喜”作“書”。
六一、蔣貽恭蠶詩
蔣貽恭《蠶詩》雲:“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着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身①上綉衣裳。”②(《總龜》前一、《樂趣》八、王校《王五代》五、《鄭五代》四)
案:此則當出何光遠《鑒誡錄》。
----------------
①《全唐詩》二十八、《全五代詩》五十七“身”作“衣”。
②《全五代詩》“衣裳”作“鴛鴦”。
六二、鄭云叟詩
華山鄭云叟有《傷時》一絶雲:“帆力劈開滄海浪,馬蹄踏盡①亂山青。浮名浮利濃如②酒,醉得人心死不醒。③”又《贈霍山秦道士》④雲:“老鴉啼猿⑤伴采芝,有時長嘆⑥獨移時。翠蛾紅粉嬋娟劍,殺盡世人人不知。”(《總龜》前一、《樂趣》八、《名言》六)
----------------
①《全唐詩話》六、《唐紀》七十一“頸作“破”。
②《全唐詩話》、《唐紀》“濃如”作“過於”,《樂趣》“如”作“於”。
③《名言》六引至此。
④《全唐詩話》、《唐紀》作“題霍山秦尊師”。
⑤《全唐詩話》、《唐紀》作“老鶴玄猿”。
⑥《全唐詩話》、《唐紀》“嘆”作“嘯”。
六三、宋齊丘羯鼓詩
宋齊丘,江南二世為宰相,璟尤愛其纔,然知其不正。一日於華林園試小妓羯鼓,召齊丘同宴。齊丘獻詩曰:“巧斵①牙床鏤紫金,最宜平穩玉槽深。因逢淑景開佳宴,為出花奴奏雅音。掌底輕璁孤鶴②噪,枝頭乾快亂蟬吟。開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將軍好用心。”(《總龜》前一)
案:李璟時為諸衛將軍,故末句云然。此則亦見《湘山野錄》捲下。
----------------
①“巧斵”原作“切斷”,據《湘山野錄》改。
②《全唐詩》二十七“鶴”作“鵲”。
六四、李日知詩存規戒
唐李日知為黃門侍郎,安樂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臨幸,從官預宴賦詩。日知尤存規戒。其卒篇雲:“所願暫更①居者佚,②莫③使時稱作④者勞。”(《總龜》前一)
----------------
①《唐紀》八、《全唐詩》二十九“更”作“知”。
②《唐紀》、《全唐詩》“佚”作“樂”。
③《唐紀》、《全唐詩》“莫”作“無”。
④《全唐詩》“作”作“主”。
六五、盧汪詩
盧汪①門族甲於天下,舉進士,三十尚②未第,為一絶雲:“惆悵興亡係綺羅,世人猶自選青娥。越王解破夫差國,一個西施已是③多。”(《總龜》前一)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
----------------
①“汪”原作“任”,《唐紀》六十六、《全五代詩》八十八作“註”,今從《唐摭言》、《全唐詩》改。
②《摭言》“三十尚”作“二十餘上”。
③《摭言》、《全五代詩》“是”作“太”,《唐紀》“已是”作“也太”。
六六、梅聖俞啄木詩
範文正公有①勁節,知無不言,仁廟朝數出外補。梅聖俞作《啄木詩》以見意曰:“啄盡林中蠹,未肯出林飛。不識黃金彈,雙翎墮落暉。”(《總龜》前一、《樂趣》八)
----------------
①“有”《總龜》誤作“言”。
六七、夏英公詩
夏英公,慶歷中欲真拜,以言者罷除使相,知南京,①到任以一詩寄執政雲:“造化平分荷大鈞,腰間新佩玉麒麟。南湖不住栽桃李,擬狎②沙鷗③過十春。”“海雁橋邊春水深,略無塵土到花陰。忘機不取④人知否?自有江⑤鷗信此心。”復徙西都,張升知諫院,作《青雀詩》寄之,曰:“弱羽傷弓尚未完,孤飛誰敢擬鴛鸞。⑥明珠自有千金價,莫為遊⑦人作彈丸。”升卒不敢言及之。(《總龜》前一、《樂趣》八)
----------------
①《湘山野錄》作“知杭州”。
②《湘山野錄》“狎”作“伴”。
③《湘山野錄》“鷗”作“禽”。
④《湘山野錄》“缺作“管”。
⑤《宋紀》“江”作“沙”。
⑥《中山詩話》、《江西詩徵》作“青雀孤飛毛羽單,卑棲豈敢害鵷鸞”。
⑦《中山詩話》、《江西詩徵》“遊”作“他”。
六八、林逋詩郭索鈎輈一聯
歐陽文忠愛林逋詩“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鈎輈”,以謂語新而屬對親切。鈎輈,鷓鴣聲也。〔李群玉詩云:“方穿詰麯崎嶇路,又聽鈎輈格磔聲。”〕①郭索,嶰行貌。太元曰:“嶰之郭索,用心躁也。”(《總龜》前二、《樂趣》六)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十四,《墨客揮犀》六。歐詞見《歸田錄》二。
----------------
①《夢溪筆談》、《墨客揮犀》有此數語。
六九、楊文公應試詩
楊文公年十一歲,建州送入闕下,章聖親試一賦二詩,頃刻而成,令送中書再試。參政李至狀:“臣等言押①送建州十一歲習進士楊億到中書,其人來自江湖,對天陛②殊無震惕,蓋聖祚承平,神童間出,臣等令賦《喜朝京闕》詩五言六韻,頃刻而成。詩曰:‘七閩波渺漢③,雙闕勢④岧嶢。曉登雲外橫,夜渡月中潮’。斷句,‘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總龜》前二、《樂趣》五)
案:此則亦見《湘山野錄》捲上,《孔氏談苑》捲四。
----------------
①“押”原作“抑”,據《湘山野錄》改。
②《湘山野錄》“對天陛”作“對揚軒陛”。
③《湘山野錄》“漢”作“邈”。
④《孔氏談苑》、《湘山野錄》“勢”作“氣”。
七○、楊文公登樓詩
楊文公,數歲不能言,一日傢人抱登樓,忽觸其首,便能語。傢人曰:“既能言,可為詩乎?”曰:“可。”遂吟《登樓詩》雲:“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總龜》前二、《樂趣》五)
案:《西清詩話》謂此乃李白詩,首二句為“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與此少異。周紫芝《竹坡詩話》亦言“見一石刻乃李太白夜宿山寺所題,字畫清勁而大,且雲布衣李白作。豈好事者竊太白之詩以神文公之事歟?抑亦太白之碑為偽耶?”
七一、神童林傑詩
林傑,字智用①,五歲與父同遊王仙君②壇。父曰:“能詩乎?”傑曰:“羽客已登雲③路去,丹砂④草木盡凋殘。不知千歲⑤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又謁唐中丞《七夕詩》曰:“七夕今朝⑥看碧霄,牽牛⑦織女渡河橋。傢傢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⑧條。”唐公曰:“真神童也。”年十歲,⑨方秋初,忽有雙鶴盤空而下,忻然下階,抱得一隻。父恐非祥,令放之,鶴升堂而去。是夕得疾而卒。鄭立之⑩以詩哭之曰:“才高未及賈生年,何事孤魂逐逝川?螢聚帳中人已去,鶴離臺上月空圓。”(《總龜》前二、《樂趣》四、《全閩》一)
案:此則亦見《太平廣記》捲一百七十五。《廣記》無鄭立之詩。
----------------
①《全唐詩》十七、《太平廣記》“用”作“周”,《唐紀》五十九作“問”。
②《太平廣記》“君”下有“霸”字。
③《全唐詩》“雲”作“仙”。
④《太平廣記》、《唐紀》、《全唐詩》“砂”作“爐”。
⑤《唐紀》、《全唐詩》“歲”作“載”。
⑥《唐紀》、《全唐詩》“朝”作“宵”。
⑦《唐紀》作“牛郎”。
⑧《唐紀》作“百”。
⑨《太平廣記》“歲”作“七”,《全唐詩》亦云年十七卒。
⑩《全閩詩話》無“之”字。
七二、李琪十歲作詩賦
李琪十歲通《六經》,父佐王鐸滑州幕,聞而異之。會府燕,鐸遣人以《三傑賦》試之。琪作賦,尾句云:“得士則昌,非覽罔共。竜頭之友斯貴,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項氏之所以亡,〔有〕①一範增而不能用。”鐸曰:“大器也。”他日謁帥,帥謂琪曰②:“蜀中詔到,用夏州托拔思恭為北京牧,復都統,可作詩否?”琪曰:“飛騎日邊來,③〔鴻恩及夏臺。將從天上去,人自日邊來。此處金門遠,〕④何時玉輦回?早平關右賊,莫待詔書催。”鐸益異之。(《總龜》前二)
案:此則見《太平廣記》一七五,雲出《李琪集序》。琪有《金門集》見《宋志》。
----------------
①《太平廣記》無“有”字。
②《太平廣記》作“他日總角謁鐸,鐸顧曰”。
③《太平廣記》“日邊來”作“經巴棧”。
④《太平廣記》有此數語。
七三、王元之五歲作詩
王元之內翰,五歲已能詩。因太守賞白蓮,倅言元之能,與語於太守。因召而吟一絶雲:“昨夜三更後,姮蛾墮玉簪。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對鏡理新妝。”守曰:“天授也。”(《總龜》前二、《樂趣》五)
七四、丘瑃十歲作詩
丘瑃①十歲謁陳州太守曰:“前日寺中聞射,因成詩云:‘殿宇時聞燕雀喧,②虛庭盡日少人行。孤吟獨坐情何限,時喜風傳中鵠聲’。”守喜,令對“弱柳絲絲搓緑綫”,曰“春雲片片揭新綿”。(《總龜》前二、《新安志》十、《宋紀》十一、《樂趣》五)
----------------
①《新安志》、《宋紀》“瑃”作“瀎”。
②《新安志》、《宋紀》“喧”作“鳴”。
七五、蔣堂六歲作詩
蔣堂侍郎方六歲,父令作《梔子花詩》曰:“庭前梔子樹,四畔有椏杈。未結黃金子,先開白玉花。”(《總龜》前二)
七六、崔鉉童時詩
崔鉉相為童時,隨父謁韓滉,指架上鷹,令作詩,曰:“天邊心膽①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裏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縧人1(《總龜》前二、《樂趣》五、《名言》八)
案:此則出尉遲樞《南楚新聞》。
----------------
①《太平廣記》“膽”作“性”。
七七、李賀高軒過詩
李賀字長吉,唐諸王孫,七歲,以長短之製,名動京師。韓文公、皇甫湜過其父肅,①見其子總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而試一篇。賀承命忻然,操觚染翰,旁若無人,仍目曰《高軒過》:“華裙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②瓏,馬蹄隱耳③聲隆攏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④東京才子,文章〔鉅〕⑤公。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⑥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⑦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魚⑧冥⑨鴻,他日不羞蛇作竜。”二公大驚,以所乘馬聯鑣而還所居,親為束發。年未弱冠,丁內艱。他日舉進士,或謗賀不避傢諱,韓文公特著《辯諱》一篇。不幸未壯室而終。(《總龜》前三、《樂趣》五、《全唐詩話續編》上)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又《漁隱叢話》引此則亦不言《古今詩話》。
----------------
①案“肅”前當脫一“縉”字。
②《摭言》“玲”作“鼕”。
③《叢話》“隱耳”作“隱隱”。
④《叢話》無“雲是”二字。
⑤《叢話》無“鉅”字。
⑥據《李長吉集》捲四補,《叢話》“九精耿耿”作“元精照耀”。
⑦《總龜》於此句後有“元精炯炯貫當中”七字。
⑧《叢話》“負”作“附”。
⑨《摭言》“冥”作“天”。
七八、張祜徐凝較詩高下
樂天典杭日,江東學子奔杭取解:張祜自負詩名,而徐凝亦至,燕於郡中。樂天諷二子矛盾。祜曰:“僕宜為解首。”凝曰:“有何佳句?”祜曰:“《甘露寺》詩曰:‘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①《金山寺》詩曰:‘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②《瀑布詩》曰:‘千③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祜愕然,一座盡傾。(《總龜》前三、《樂趣》七)
案:此則出《摭言》捲二。亦見範攄《雲溪友議》。
----------------
①《雲溪友議》引張祜所吟詩為“地勢遙尊嶽,河流側讓關”二句。
②《唐紀》五十二作“爭如老夫”。
③《雲溪友議》“千”作“今”。
七九、王曾梅花詩
王沂公佈衣時,以《梅花詩》獻呂文穆公雲:“雪中未問和羹事,且嚮百花頭上開。”文穆曰:“此生已安排狀元宰相也。”後果然。(《總龜》前三、《樂趣》七、《名言》七)
案:此則亦見《湘山野錄》上及《歷代吟譜》。
八○、王元之贈孫僅詩
孫給事僅及孫暨皆鹹平初省試,放狀元,後各應製舉。給事與兄何齊名,有聲場屋。何淳化中魁多士,給事下第。有詩曰:“前春再就天階試,①應被人呼小狀元。”次舉中甲科,王元之以詩贈曰:“病中何事②忽開顔?憶③得詩稱小狀元。粉壁已④懸竜虎榜,錦標爭⑤屬鶺鴒原。”(《總龜》前三)
----------------
①案《澠水燕談錄》三謂此亦王禹稱詩,首句作“明年再就堯階試”。
②《澠水燕談》“事”作“幸”。
③《澠水燕談》“憶”作“記”。
④《澠水燕談》“已”作“乍”。
⑤《澠水燕談》“爭”作“終”。
八一、姚嗣宗以詩受韓魏公知
姚嗣宗詩云:“踏碎①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布衣能效死,②可惜作窮鱗。”韓魏公安撫關中,薦試大理評事。③(《總龜》前三)
案:此則亦見《續湘山野錄》。
----------------
①《邵氏聞見錄》十六“碎”作“破”。
②《聞見錄》“能效死”作“有此志”。
③《聞見錄》“評事”作“寺丞”。
八二、高越鷂子詩
高越遊河朔,有州牧欲以女妻之。越作《鷂子詩》雲:“雪爪星眸衆鳥歸,①摩空②專候③整毛衣。虞人莫謾張羅網,未肯平原淺草飛。”(《總龜》前三、《樂趣》八、《名言》六)
案:此事出《南唐近事》。本傳謂“盧文進有女,美而慧,善屬文,時稱女學士。越聞而慕焉,往謁文進,文進遂以妻之。文進南奔,越與俱,初投鄂帥張宜,久不見知。越詠鷹誚之曰:‘晴空不礙摩天翻,未肯平原淺草飛。’”說與此異。
----------------
①《唐紀》七十一“鳥”作“所”。《全唐詩》二十七“從鳥歸”作“世所媳。
②《南唐近事》“空”作“天”。
③《南唐近事》、《唐紀》、《全唐詩》“候”作“待”。
八三、劉景文題芝山寺壁
劉景文作饒州監酒,得一詩,題芝山寺壁雲:“數聲燕語落檐間,①底事驚回②夢裏閑。說與傍人都未信,③杖藜攜酒看芝山。”舒王作本路憲,見之,愛甚,遂令權州學。(《總龜》前三)
----------------
①《石林詩話》作“呢喃燕子語梁間”。
②《石林詩話》“驚回”作“來驚”。
③《石林詩話》“都未信”作“深不解”。
八四、楊徽之詩
楊徽之侍讀,太宗聞其名,索之,著數百篇奏禦,獻詩云:“十①年牢落今何幸,叨遇君王問姓名。”太宗選十聯書於禦屏間。梁周翰詩曰:“誰似金華楊學士,十聯詩在禦屏間。②”僧文瑩嘗謂楊公必以天池浩③露滌筆於冰甌雪碗中,則方與公詩神骨相副。(《總龜》前三、《樂趣》七、《宋紀》二)
案:此則出《玉壺清話》捲五,亦見《澠水燕談錄》捲七,二書均並所選十聯錄之。
----------------
①《澠水燕談錄》“十”作“少”。
②《澠水燕談錄》“間”作“風”,《玉壺清話》作“中”。
③《宋紀》作“皓”。
八五、李瀚取玉堂珍玩留詩
李瀚①登科,在和凝榜下,同為學士。會凝作相,瀚為承旨,當批詔,次日於玉堂舊閣,悉取圖書器玩,留一詩於榻雲:“座主登庸歸鳳闕,門生批詔立鰲頭。玉堂舊閣多珍玩,可作西齋潤筆否?”〔人皆笑其疏縱。〕②(《總龜》前三、王校《王五代》二)
案:此則出《玉壺清話》捲二。
----------------
①“瀚”原作“澣”,據《玉壺清話》諸書改。
②《五代詩話》無此句。
八六、杜牧之詩縱放
杜牧之登科後三年,縱放,為詩曰:“落魄江湖①載酒行,楚腰纖細②掌中情。③十年④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又曰:“觥舩一棹百分空,十載⑤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中。⑥”(《總龜》前三、《樂趣》八)
案:此則出孟棨《本事詩》,亦見《唐闕史》。
----------------
①《全唐詩》十九“湖”作“南”。
②《全唐詩》“纖細”作“腸斷”。
③《全唐詩》“情”作“輕”。
④《本事詩》、《唐闕史》“十”作“三”。
⑤《全唐詩》“載”作“歲”。
⑥《本事詩》、《唐闕史》、《全唐詩》“中”作“風”。
八七、杜牧狂吟
杜牧自①御史分司洛陽,〔時〕②李司徒〔願〕③罷鎮閑居,聲妓為當時第一,因會朝士,④以牧之嘗任風憲,不敢邀緻。牧之諷坐客達李,⑤李遽馳書以招,而牧之遂來。〔會中女妓百餘皆絶色殊藝,杜獨坐南行瞪目註視,滿引三巵,〕⑥謂李曰:“聞有紫雲者孰是?”因指示。〔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傳,宜以見惠。”李俯首而笑,諸妓亦皆回首破顔。〕⑦牧之作詩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吟⑧驚滿⑨座,兩行紅粉一時⑩回。”意氣閑逸,旁若無人。(《總龜》前三、《叢話》後十五、《玉屑》十六、《詩林》二、《樂趣》八)
案:此則出孟棨《本事詩》,亦見《唐闕史》。
----------------
①《叢話》、《詩林》、《玉屑》“自”作“為”。
②《玉屑》有“時”字。
③《全唐詩話》四、《唐紀》五十六有“願”字。
④《叢話》、《詩林》“因會朝士”作“一日開筵朝士臻赴”。
⑤《叢話》“李”作“意”。又“李”下有“願與斯會”四字。
⑥《玉屑》有此數語。
⑦《叢話》、《玉屑》、《詩林》有此數語。
⑧《本事詩》、《玉屑》“吟”作“言”。
⑨《叢話》、《詩林》“滿”作“四”。
⑩《叢話》“時”作”齊”。
八八、裴思謙登科謁妓詩
裴思①謙狀元登科,作紙②箋名紙謁平康裏妓,因宿於裏中,作詩曰:“銀缸斜背解鳴璫,小語低③聲喚④玉郎。從此不知蘭麝貴,夜來新惹⑤桂枝香。”(《總龜》前三)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思”原作“忠”,據《摭言》及《全唐詩》改。
②《摭言》“紙”作“紅”。
③《摭言》、《全唐詩》“低”作“偷”。
④《摭言》、《全唐詩》“喚”作“賀”。
⑤《全唐詩》“惹”作“集”。
八九、鄭𠔌登第詩
鄭𠔌①登第後,宿平康裏,作詩曰:“春來無處不閑行,楚閏②相看別有情。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③聞喚狀元聲。”(《總龜》前三、《樂趣》八)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摭言》“鄭𠔌”作“鄭合敬先輩”。
②原作“楚國”,據《摭言》改。《摭言》註:楚娘、閏娘,妓之尤者。
③《摭言》“耳邊”作“時時”。
九○、楊汝士詩
楊汝士尚書,鎮東川,其子〔知溫〕①及第,汝士開筵,營妓鹹集。汝士命人與綾一端,詩曰:“郎君得意正②青春,蜀國將軍又不貧。一麯高歌綾③一匹,兩頭娘子拜④夫人。”(《總龜》前三)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摭言》、《唐紀》有“知溫”二字。
②《摭言》“正”作“及”。
③《摭言》、《唐紀》四十六、《全唐詩》十八“綾”作“紅”。
④《摭言》、《唐紀》、《全唐詩》“拜”作“謝”。
九一、許洞贈潘閬詩
潘逍遙與許洞錢易為友,狂放不覊。嘗作詩云:“散拽禪師來踘蹴,醉拖①遊女上鞦韆。”此其自序之實也。後坐盧多遜黨,亡命,捕之甚急,乃易姓名為僧,入中條山。許洞贈詩曰:“潘逍遙,平生志意②如天高。仰③天大笑無所懼,天公嗔爾口呶呶,罰教臨老投④補衲,歸中條。我願中條山神鎮長在,驅雷逐⑤電〔依前〕⑥趕出這⑦老怪。”後會赦,以四門助教招⑧之,送信州安置,復舞於市,曰:“出砒霜,價錢可,贏得撥灰兼弄火,暢殺我。”以此士人不齒,放棄終身。(《總龜》前三)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二十五,亦見《中吳紀聞》一、《墨客揮犀》一。
----------------
①《夢溪筆談》二十五“醉拖”作“亂拋”,《墨客揮犀》“亂拖”。
②《夢溪筆談》、《中吳紀聞》一“志意”作“才氣”。
③《夢溪筆談》、《墨客揮犀》、《中吳紀聞》“仰”作“倚”。
④《夢溪筆談》、《墨客揮犀》、《中吳紀聞》、《宋紀》七“投”作“頭”。
⑤《墨客揮犀》、《夢溪筆談》、《中吳紀聞》、《宋紀》“逐”作“叱”。
⑥《宋紀》無此二字。
⑦《宋紀》“這”作“者”。
⑧《夢溪筆談》“招”作“召”。
九二、楊允元未預麯宴詩
楊允元,〔年二十一歲〕,①為光祿寺丞,〔太宗極愛之〕。②三月後苑麯宴,未得貼職,不得與,以詩〔貼〕③寄館中諸公曰:“聞說④宮花滿鬢紅,上林絲管侍重瞳。蓬萊咫尺無由⑤到,始信仙凡迥不同。”⑥諸公進呈,太宗訝有司不召,左右以未得貼職為奏。即日直集賢院,與晚宴。(《總龜》前四、《宋紀》五)
----------------
①《宋紀》無此語。
②《宋紀》無此語。
③“貼”字當衍,《澠水燕談錄》作“貽”,但無“寄”字。
④《玉壺清話》、《澠水燕談錄》“說”作“戴”。
⑤《玉壺清話》、《澠水燕談錄》“由”作“因”。
⑥案:《澠水燕談錄》七、《玉壺清話》四均作楊億詩。
九三、範杲獻凱旋詩
太宗收並門,凱旋日,範杲①叩回鑾,進詩曰:“千裏版圖來浙右,一聲金鼓下河東。”賜一官。(《總龜》前四)
案:此則亦見《玉壺清話》捲二、《澠水燕談錄》捲七。
----------------
①“杲”,《總龜》誤作“果”。
九四、何蒙朔野雲飛詩
宋①太宗徵遼,師還,途中御制詩,有“鑾輿臨紫塞,朔野陣②雲飛”之句。遂寧令何蒙③進《鑾輿臨塞賦》,《朔野雲飛詩》,召對嘉賞,授贊善大夫。詩有“塞日穿痕斷,邊鴻④背影飛。縹緲浮⑤黃屋,陰沉護禦衣”之句。(《總龜》前四)
案:此則見《玉壺清話》捲八。
----------------
①《詩話總龜》誤作“唐”。
②《玉壺清話》“陣”作“凍”。
③“蒙”,《總龜》誤作“象”,據《玉壺清話》改。
④《玉壺清話》“鴻”作“雲”。
⑤《玉壺清話》“副作“隨”。
九五、瀋韜文思鄉詩
吳越司賓使瀋韜文,湖州人,有《遊西湖》詩云:“□□□□□□□①,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武肅憫其思鄉,授以湖州刺史。(《總龜》前四、王校《王五代》六、《鄭五代》五)
案:《全五代詩》七十三引此則作《西清詩話》。
----------------
①首句缺。
九六、何涓瀟湘賦
何涓,襄陽①人,少為《瀟湘賦》,為時所稱。潘緯以《古鑒》②詩著名。或曰:“潘緯十年吟《古鑒》,何涓一夜賦《瀟湘》。”《零陵總記》載何涓《瀟湘賦》雲:“鏡斂殘色,霞披曉光。”亦無全篇。③(《總龜》前四、《樂趣》五)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
----------------
①《摭言》“襄陽”作“湘南”。
②《摭言》及《唐紀》六十三“鑒”作“鏡”,下同。
③《摭言》無“零陵總記”雲雲數語。
九七、楊大年陳恕讀李義山詩
楊大年同陳恕讀李義山詩,酷愛一絶,雲:“珠箔輕明覆①玉墀,披香新殿鬥腰肢。不須看盡魚竜戲,終遣君王怒偃師。”嘆曰:“古人措〔辭寓〕②意如此深妙。”各嘆服。(《總龜》前四)
案:《竹莊詩話》十三引此則作《談苑》。《全閩詩話》二引此則作《詩話總龜》。
----------------
①《義山集》、《竹莊》“覆”作“拂”。
②據楊文公《談苑》及《唐紀》五十三補。
九八、和親詩
憲宗時,北虜數寇邊,大臣〔奏〕①議〔古者〕②和親,有五利而無千金之費。憲宗曰:“比聞一士人,能為詩,而姓字稍僻。其詩曰:‘山上青鬆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舉世③盡嫌羸④馬瘦,唯君不棄臥竜貧。千金未必能移姓,⑤一諾從來許殺身。莫道書生無感慨,⑥寸心還是報恩人。’”侍臣曰:“此戎昱詩也。京兆〔尹〕⑦李鑾欲以女妻之,令改姓,昱辭焉。”憲宗悅,曰:“又記得《詠史詩》雲:‘漢傢青史上⑧,計拙是和親。社稷歸⑨明主,安危托婦人。若⑩能將玉貌,便欲⑾靜鬍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憲宗笑曰:“魏絳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與鼎州,武陵桃源足稱其吟詠⑿。”士林榮之。又蘇鬱有詩云:“關月夜懸青塚鑒,塞雲愁薄漢宮羅。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鬍雛虜更多。”(《總龜》前四)
案:此則出《雲溪友議》。
----------------
①《雲溪友議》、《全唐詩話》二、《唐紀》二十八有“奏”字。
②《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有“古者”二字。
③《雲溪友議》、《唐紀》“舉世”作“世路”。
④《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羸”作“良”。
⑤《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姓”均作“性”。
⑥《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全唐詩》“慨”均作“激”。
⑦《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有“尹”字。
⑧《太平廣記》一九八引《雲溪友議》“上”作“內”。
⑨《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歸”作“因”,《全唐詩》作“依”。
⑩《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若”均作“定”。
⑾《雲溪友議》、《全唐詩話》“欲”作“擬”。
⑿《雲溪友議》作“便與朗州刺史,武陵桃源足稱詩人之興詠”。
九九、裴慶餘詠侍女衣濕詩
裴慶①餘,鹹通末佐李北門為淮南幕,嘗同遊船②,舟師誤以舩篙水濺侍女衣,公③變色。慶餘請為詩,曰:“滿額鵝黃金縷衣,翠翹浮動玉釵垂。從教水濺羅裙④濕,知道⑤巫山行雨歸。”公喜,令歌者傳之。⑥(《總龜》前四)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三。又《說詩樂趣》引此則作《王直方詩話》。
----------------
①《唐紀》六十“慶”作“虔”。
②《摭言》“船”作“江”。
③“公”原作“上”,據《摭言》改。
④《摭言》“裙”作“衣”。
⑤《唐紀》“道”作“是”。
⑥原註:“唐賢杼情謂李蔚守淮南日,布衣孫處士作。”案孫詩見208條。
一○○、鬍恢上韓魏公詩
鬍恢坐法失官,睏於京師,上韓魏公詩曰:“建業江①山千裏遠,長安風雪一傢寒。”得復官。(《總龜》前五)
案:此則亦見《夢溪筆談》捲十五。
----------------
①《夢溪筆談》“江”作“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古今詩話(一) | 古今詩話(二) | 古今詩話(三) | 古今詩話(四) | 古今詩話(五) | 古今詩話(六) | 古今詩話(七) | 古今詩話(八) | 古今詩話(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