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茶經註   》 二之具      陸羽 Liu Yu    朱九淵 Zhu Jiuyuan

  籯: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鬥、二鬥、三鬥者,茶人負以採茶也。[原註:籯,音盈,《漢書》所謂“黃金滿籯,不如一經。”顔師古雲:“籯,竹器也,容四升耳。”]
  
  竈:無用突者。
  
  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箅之,篾以係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註於甑中,[原註:甑,不帶而泥之。又以彀木枝三亞者製之,[原註:亞字當作椏,木椏枝也。]散所蒸芽筍並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名碓,惟恆用者為佳。
  
  規:一曰模,一曰棬。以鐵製之,或圓、或方、或花。
  
  承:一曰臺,一曰砧。以石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無所搖動。
  
  襜:一曰衣。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襜置承上,又以規置襜上,以造茶也。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一曰贏子,一曰蒡莨,以二小竹,長三尺,軀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織方眼,如圃人籮,闊二尺,以列茶也。
  
  棨一曰刀。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撲:一曰鞭。以竹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墻,高二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棚:一曰棧。以木構於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幹,升下棚;全幹,升上棚。
  
  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𠔌皮為之。江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五兩為小穿。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穿,八十斤為中穿,四五十斤為小穿。穿,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如“磨、扇、彈、鑽、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製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糖煨火,令火[火日皿][火日皿]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原註:育者,以其藏養為名。]
  
  註釋:
  
  1。籯,讀音ying。竹製的箱、籠、籃子等盛物器具。
  
  2。筥,讀音ju。圓形的盛物竹器。
  
  3。黃金滿籯,不如一經:語出《漢書。韋賢傳》。謂留給兒孫滿箱黃金,不如留給他一本經書。
  
  4。顔師古:名籕。唐初經學家,曾註《漢書》。
  
  5。無用突者:突,煙囪。成語有“麯突徙薪”。
  
  6。甑:讀音zeng。古代蒸炊器。今蒸籠。
  
  7。籃以箅之,篾以係之:箅,讀音bi。蒸籠中的竹屜。篾,讀音mie,長條細簿竹片,在此作從甑中取出箅的理耳。
  
  8。襜:讀音chan係在衣服前面的圍裙。《爾雅。釋物》:“衣蔽前謂之襜。
  
  9。芘莉:芘,讀音bi。芘莉,竹製的盤子類器具。
  
  10。蒡莨:讀音panglang。籠、盤一類盛物器具。
  
  11。棨:讀音qi,穿茶餅用的刀。
  
  12。令熅熅(註1)然:熅,讀音yun。沒有光焰的火。熅熅然,火熱微弱的樣子。顔師古說:“熅,聚火無焰者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捲中·四之器捲下·五之煮
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1)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