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医故事 》
诊病圣手(2)
孙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界定一下扁鹊生活的大致时代。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③在《古今人表》里面,把上古到秦朝的大约一千四五百人都列入表中。他根据这些人的人品排列,高低各有不同。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58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扁鹊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这是一个说法。
第二,依据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最可信的一个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我查了一下,有不同说法。但有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可信,因为他在秦国被害。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不确定准确的时间,说扁鹊是东周(或春秋战国)人就行了,他治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可信可不信,不用太较真。很难准确地考证出他的活动时间。我主张这个说法。
关于扁鹊的医术,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那么,扁鹊究竟有着怎样的医术?他对我国医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贡献呢?
扁鹊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先不说今人对他的评价,看看古人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的名气了。汉初,扁鹊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人们常常在说话当中,就自觉不自觉地提到他。汉初陆贾在《新书》中说,现在社会在发展变化,不要光看过去已有的东西,新的东西总会不断出现的。他说,“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而药不必出扁鹊之方”。这话的意思是,社会在变化,各种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虽然孔子写的书最多,但是不是光孔子一个人写的,后面还有人。而药呢,也不是光扁鹊一个人发明的,后面还有人。这说明在当时人看来,孔子、扁鹊,这两个人是相提并论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刘邦讨伐叛乱的英布,在战斗中,刘邦中箭负伤,伤口越来越重,吕后就给他找了一个技术非常高的大夫,叫良医。刘邦坚决不治,他说,我以布衣提三尺之剑取天下,我这是天命,命乃在天,我现在身体受的这个伤,就是扁鹊来了也没用,我不治!刘邦的话说明在人们的口头语当中,一说治病的大夫,最棒的就是扁鹊,所以刘邦一张嘴,就说扁鹊来了我也不让他治。这说明扁鹊的名声在汉初已经很高了。
晋代有一位炼丹家叫葛洪①,说扁鹊是“治疾之圣”,就是治疗疾病的圣人。结合扁鹊的医疗实践,我觉得不过分。在扁鹊身上,我们看到,在中医治疗法的几个关键的环节,他都有开创之功。
第一,切脉大师。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发现了人体血脉的这种跳动和心脏是同步的。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切脉就逐渐走上了科学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是第一人。
司马迁就这样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天下谈论诊脉这个事,是从扁鹊开始的。扁鹊行医,他的切脉是非常准的。
有一次,在晋国,他碰到当时在晋国总揽朝政的赵简子病重,当时赵简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人们都非常害怕,于是就把扁鹊找来了。《史记》记载:“扁鹊入视病,出。”是说进去以后看赵简子的病,然后就出来了,乍一看,这多简单啊,但是出来以后,一听扁鹊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看病了,怎么看的呢?号赵简子的脉了。
扁鹊这样说的,病人的身体没有问题,他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是,脉搏跳动很正常,你们不用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够醒来。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如何给赵简子看病,但从他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号脉了。扁鹊的话很准,两天半过后,赵简子终于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是很有把握的,他通过脉象可以断定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在扁鹊之前,也不是说没有切脉,中医很早就通过脉象了解病情,只是过去切脉,是顺着人体的血脉一点一点由浅到深地去摸,比较麻烦。为什么对扁鹊切脉评价这么高,就是因为他发现了人体切脉的一个交接点,就是寸口①。现在看中医切脉都是摸手腕这儿,就是寸口。据说,扁鹊也曾经用传统的切脉方法,顺着身体的血脉摸,后来他发明了寸口诊法,既简便又准确。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司马迁说“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矣”。所以这是扁鹊的一大贡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诊病圣手(1) | 诊病圣手(2) | 诊病圣手(3) | 诊病圣手(4) | 诊病圣手(5) | 扁鹊之谜(1) | 扁鹊之谜(2) | 扁鹊之谜(3) | 扁鹊之谜(4) | 附录(1) | 神医传奇(1) | 神医传奇(2) | 神医传奇(3) | 神医传奇(4) | 华佗之死(1) | 华佗之死(2) | 华佗之死(3) | 华佗之死(4) | 附录 | 医圣之路(1) | 医圣之路(2) | 医圣之路(3) | 医圣之路(4) | 医圣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