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還原梅孟之戀本來面目:梅蘭芳和孟小鼕   》 第2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1)      李伶 Li Ling

  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
  孟小鼕身世成謎
  梅蘭芳出生於梨園旦行世傢,三世唱旦
  孟小鼕成長於梨園生行世傢,三代唱生
  "老佛爺"賜梅蘭芳祖父"胖巧玲"
  孟小鼕的祖父人稱"老孟七"
  無論孟小鼕真正的身世如何,她成長於梨園世傢,那是肯定的。這樣說來,生活在梨園世傢,這是梅蘭芳和孟小鼕唯一的共同之處。
  既然如此,他們最終踏上戲路,並非僅限秉承子續父業、光宗耀祖的中國傳統傢族觀念,而是無從選擇,也不能選擇。自宋代起而遺留下來的"唱戲的子女衹能從事唱戲"的戶籍陋習到了清末雖已不再具有強製性,但它的餘毒仍然左右着人們的思想。對於梅蘭芳和孟小鼕來說,命運早就為他們鋪就了一條艱辛卻光輝的藝術之路。在他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辯清世界的真相時,就已經無奈地站在了藝術的起跑綫上並跨進了京劇之門。
  到梅蘭芳和孟小鼕這一輩,梅傢和孟傢都是三代梨園。
  梅蘭芳的祖父叫梅巧玲。他有個雅號,叫"胖巧玲"。說來很有意思,這個雅號的來歷,跟"老佛爺"慈禧太後有關。由於梅巧玲生得臉圓體胖,和他為人的一團和氣相稱,愛看他戲的慈禧太後就賜了他這個雅號。這位愛好看戲的老佛爺還有點美學眼光,她說巧玲身材的肥胖恰能顯示雍容華貴。
  在祖父梅巧玲之前,梅傢世代以雕刻為生。道光十年至鹹豐十年間蘇北裏下河一帶的水患不斷,導致無數人傢淪為赤貧,梅巧玲的父親梅天材窮病而死,巧玲和兩個弟弟隨母親顔氏逃難江南,可富庶的江南並沒有改變一傢人的命運。顔氏不能眼見兒子們餓死,衹得忍痛先將八歲的長子巧玲賣給蘇州的一個江姓鰥夫作義子。之後巧玲的兩個弟弟下落不明,顔氏衹身回到故鄉,不久也餓死了。
  梅巧玲被賣到江傢,逃卻了餓死的噩運。義父江某一度也將他視為己出,但好景不長。江某在娶妻生子之後,對巧玲的態度就變了。有一天,江妻在屋裏的爐子上用砂罐燒紅燒肉,吩咐巧玲照看着。巧玲不小心將砂罐碰翻了,當時沒人看見,巧玲自然不敢聲張。等到大傢追究起來,發現巧玲的鞋底下沾有肉汁,這下惹了大禍。江某夫婦怒發衝冠,藉口巧玲做了壞事還抵賴,竟三天三夜不給巧玲飯吃以示懲戒,把巧玲餓得天昏地暗。還是傢裏的一個廚子起了善心,偷偷用荷葉包了點飯給他吃,這纔算沒有餓出個好歹來。
  在巧玲十一歲那年,江氏夫婦又將他賣了出去。
  梅巧玲這回被賣到一個叫"福盛班"的戲班子作徒弟,這是梅傢與京劇結緣的開始。
  那時,京劇已經形成並正急速成長。梅巧玲苦學皮黃,歷經磨難。福盛班班主楊三喜善長昆麯,卻以虐待徒弟聞名。他對徒弟非打即駡,還特別喜歡用硬木板打徒弟手心,據說巧玲的手紋都給打平了。
  有一年除夕之夜,楊三喜莫名地就不給巧玲飯吃,讓巧玲抱着他的孫子楊元在地上揀飯粒吃。許多年以後,梅巧玲做了四喜班班主,也收了徒弟,楊元被請來給學徒教戲。也許是自小耳濡目染,楊元對學徒也很苛求,動不動就要揮舞木板條。梅巧玲對楊元說:"這兒不是福盛班,我不能看着你糟蹋別人傢的孩子,幹脆給我請吧。"楊元後來死在一個廟裏,沒有人去理會,還是梅巧玲心軟,派傢人將楊元的屍首收殮了。
  梅巧玲離開楊三喜後,跟了一個叫夏白眼的師父,這又是一個喜歡虐待徒弟的師父。梅巧玲在他手上也吃了不少苦頭。直到跟了第三個師傅羅巧福,他纔算是徹底脫離了苦海。羅巧福人很厚道,他原是楊三喜的徒弟,滿師後獨立門戶開課授徒,他見巧玲在夏白眼那裏受盡折磨,很不忍心,便花了一筆錢將巧玲贖了出來,收在自己門下。羅巧福教戲很認真,從此巧玲安心嚮羅巧福學皮黃,進步很快。
  至於梅巧玲究竟是什麽時候進京的,目前已無法考證。可以確知的是,梅巧玲滿師後也自立門戶。他此時還不知母親早死,兩個弟弟也已不知去嚮,派人到家乡去,打算接傢人出來同住。梅巧玲直到死也沒有打聽到傢人的下落。那麽,他是不是有可能是在出師後隨即進京的呢?
  梅巧玲工花旦,卻又不滿足於本行,他大膽革新身段、表情、神氣、臺步以及扮相,打破了過去京劇舞臺上貞女烈女"行不動裙、笑不露齒"的動作程式,又吸取青衣的唱工技巧,逐漸紅透京城,成為"同光十三絶"之一,也順理成章地接管了"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成為班主(另外三個班是三慶班、春臺班、和春班)。
  梅蘭芳日後在京劇舞臺上不斷創新和變革,與其說是基於他具有順應時代潮流的意識、善於聽取有識之士建議的從善如流的虛心態度,倒不如說是他的血管裏本就流淌着祖父遺傳下來的永遠嚮前的血液。他不僅完全繼承了祖父不安現狀勇於衝破傳統樊籠的個性而在祖父奠定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揚光大了"花衫"這一融青衣、花旦於一爐的新的表演方法,更延襲了祖父誠實好學而精通音韻、唱腔、書法的文化素養,正如梅蘭芳自己所說:"我好結交、善看書、愛繪畫及收集文物的習性,也可說是祖傳給我的天資。"
  孟小鼕的祖父孟七,本名孟福保,又名孟長七,"孟七"是他的藝名。在他的三子孟鴻榮被人稱為"小孟七"後,孟福保就被人稱作"老孟七"了。孟傢祖籍山東濟南。跟梅巧玲不知何時進京一樣,孟七具體是什麽時候來到北京的,已無從考證。據估計,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之後。一個唱戲的,如何跟太平天國運動扯上關係呢?這頗具戲劇性。
  早先,孟七和他的哥哥孟六一起在戲班裏唱武生和武淨。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涌時,年輕的又有一身好武藝的孟七懷着一腔熱血毅然脫離戲班,南下江蘇投身太平軍。他在軍中是否建立功勳,甚至是否真正意義上參加過和清軍的作戰,都不得而知。太平軍英王陳玉成在軍中辦了一個同春班,因為孟七是唱戲出身,又有武藝,自然而然地被聘為同春班教習。閑時,他教徒授藝,當然,既教唱戲,更教武藝。戰事間隙,他們以唱戲、表演勞軍。
  自然地,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孟七不得不重操舊業,北上搭班,繼續以唱戲為生。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他進了京。目前可知的是,他在北京最早搭的戲班是久和班,常演《鐵籠山》、《收關勝》、《八蠟廟》、《下河東》、《大名府》、《武十回》等武戲。由於他武藝超群,當時的受衆群又都是男子,偏愛武戲,因此他很受歡迎。同治初年,他應上海丹桂茶園老闆劉維忠的邀請,和同班的楊月樓、任春廷、瀋韻秋等同往上海。從此,他滯留於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開篇第2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1)
第3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2)第4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3)
第5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4)第6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5)
第7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6)第8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7)
第9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8)第10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9)
第11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10)第12節:梨園世傢:梅蘭芳的傢世背景清晰明了(11)
第13節:梅孟分手(一)(1)第14節:梅孟分手(一)(2)
第15節:梅孟分手(一)(3)第16節:梅孟分手(一)(4)
第17節:梅孟分手(一)(5)第18節:梅孟分手(二)(1)
第19節:梅孟分手(二)(2)第20節:梅孟分手(二)(3)
第21節:梅孟分手(二)(4)第22節:梅孟分手(二)(5)
第23節:梅孟分手(二)(6)第24節:梅孟分手(二)(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